一种高效节能的糠粞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5168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机械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糠粞分离器。



背景技术:

大米加工中的副产品米糠有许多的作用,是加工高档米糠油的原料,也是非常好的饲料。在大米加工过程中,大米中的未成熟粒和半截粒,经米机碾削形成许多米粞,与米糠混合在一起排出碾米室,在用米糠加工稻米油时,因米粞本身不含油,在榨油时反而要吸收一部分油,减少了米糠的出油率,同样也降低了大米的产出率,因此,大米加工企业需要将米糠与米粞分离,一来回收了米粞,二来剔除了加工稻米油所用米糠中的杂质。

目前,有采用糠粞分离筛将米糠与米粞分离。其原理是利用米糠与米粞的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离。优点为产量较大,分离效果一般。缺点为占地面积大,需要增加分离筛、提升机等设备,造价、能耗相应增加,且分离筛的筛板容易结板堵塞,需经常清理。

也有采用风选式糠粞分离器将米糠与米粞分离。但这些分离器存在对鼓风机吹出的风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了现有糠粞分离器,存在对鼓风机吹出的风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糠粞分离器,该高效节能的糠粞分离器通过在通风管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进料斗和多个米粞收集斗,根据不同位置风力的大小,分别调节不同进料斗的下料速度,实现对风的充分利用,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糠粞分离器,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进风口设有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包括水平部和斜坡部,所述水平部的上端面并排设有第一进料斗、第二进料斗和第三进料斗,所述第一进料斗、第二进料斗和第三进料斗内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一进料斗、第二进料斗和第三进料斗对应水平部的下端面分别设有第一米粞收集斗、第二米粞收集斗和第三米粞收集斗,所述第一米粞收集斗靠近进风口,所述第三米粞收集斗靠近斜坡部,所述斜坡部的右端设有米糠出口。本实用新型为最优设置,同时设置三个进料斗和三个米粞收集斗,能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坡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于米糠出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米粞收集斗、第二米粞收集斗和第三米粞收集斗上均设有透明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均为气动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高效节能的糠粞分离器通过在通风管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进料斗和多个米粞收集斗,根据不同位置风力的大小,分别调节不同进料斗的下料速度,实现对风的充分利用,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通风管,2-进风口,3-鼓风机,4-水平部,5-斜坡部,6-第一进料斗,7-第二进料斗,8-第三进料斗,9-第一调节阀,10-第二调节阀,11-第三调节阀,12-第一米粞收集斗,13-第二米粞收集斗,14-第三米粞收集斗,15-米糠出口,16-挡板,17-透明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可知,一种高效节能的糠粞分离器,包括通风管1,所述通风管1的进风口2设有鼓风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包括水平部4和斜坡部5,所述水平部4的上端面并排设有第一进料斗6、第二进料斗7和第三进料斗8,所述第一进料斗6、第二进料斗7和第三进料斗8内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阀9、第二调节阀10和第三调节阀11,所述第一进料斗6、第二进料斗7和第三进料斗8对应水平部4的下端面分别设有第一米粞收集斗12、第二米粞收集斗13和第三米粞收集斗14,所述第一米粞收集斗12靠近进风口2,所述第三米粞收集斗14靠近斜坡部5,所述斜坡部5的右端设有米糠出口15。根据离鼓风机的距离调节的进料斗的开度大小,调节至每个最优,使每个进料斗放下的料的糠粞分离率达到最高,本实施例为最优设置,同时设置三个进料斗和三个米粞收集斗,能使鼓风机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也使糠粞分离率达到最优。

所述斜坡部5设有挡板16,所述挡板16设于米糠出口15的上方。挡板16能引导米糠到米糠出口15,避免吹到角落,回收不完全。

所述第一米粞收集斗12、第二米粞收集斗13和第三米粞收集斗14上均设有透明观察窗17。透明观察窗17能直接观察糠粞分离的完全度,从而调节进料速度。

所述第一调节阀9、第二调节阀10和第三调节阀11均为气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控制简单,反应快速,能精确控制开度百分比。

该高效节能的糠粞分离器通过在通风管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进料斗和多个米粞收集斗,根据不同位置风力的大小,分别调节不同进料斗的下料速度,实现对风的充分利用,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