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煤用滚筒式磁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4972发布日期:2019-12-10 20:41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选煤用滚筒式磁选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选煤用滚筒式磁选机,属于磁选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选机作为选煤厂常见的机械设备,主要用于重介选煤工艺中回收重介质,目的是回收洗煤产生的悬浮液中所含的大量磁铁粉,实现重复利用。在洗煤生产中,磁选机运行情况的好坏至关重要,尤其是磁选机液位是否平稳,直接影响到回收的效率,进而影响选煤厂的生产成本。国内众多选煤厂磁选机在生产中常存在液面不稳、忽高忽低的问题,影响了磁性物回收效率,导致系统介耗升高,增加了洗煤生产成本。因此如何提升磁选机液位稳定性,改善运行工况,提升磁性物回收效率已成为国内选煤厂研究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控制底流槽的排水来控制分选槽液位,保障分选槽液位稳定的选煤用滚筒式磁选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选煤用滚筒式磁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选槽、设置在分选槽两侧的进料管和底流槽以及转动安装在分选槽内的分选筒,进料管的底部与分选槽连通,底流槽的顶部与分选槽连通,分选筒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动力装置,底流槽的底部连接有底流管,底流管上设置有阀门,底流槽内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通过控制电路与阀门相连并控制阀门的开度。

优选的,所述的底流槽的顶端高于分选槽的底部设置,并设置在分选筒的轴线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的阀门包括阀管、阀板以及推动装置,阀管与底流管相连通,阀板滑动安装在阀管内并将阀管封闭,阀管的一侧设置有供阀板进出的开口,推动装置通过开口与阀板相连并带动阀板沿垂直于阀管轴线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电磁铁和弹簧,电磁铁间隔设置在阀管设置开口的一侧,电磁铁通过吸力带动阀板平移并使阀管连通,弹簧与阀板相连并推动阀板将阀管封闭。

优选的,所述的阀管设置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箱,电磁铁和弹簧均设置在安装箱内。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箱内滑动设置有导向块,阀板与导向块相连并随导向块同步移动,电磁铁间隔设置在导向块远离阀板的一侧,弹簧设置在电磁铁和导向块之间,导向块为铸铁材质。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火线l、零线n、热继电器fu、电磁铁ya、指示灯h1和hm,开关s1、电阻rn,变压器ta、液位开关sln以及继电器kan,火线l依次串联热继电器fu、开关s1后同时连接指示灯h1的一端、电磁铁ya的一端和变压器ta的一个高压接线柱,指示灯h1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连,电磁铁ya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n和继电器kan的常开触点kan-1后与零线n相连,变压器ta的另一个高压接线柱与零线n相连,变压器ta的一个低压接线柱依次串联液位开关sln、指示灯hm和继电器kan的线圈后与另一个低压接线柱相连,其中,m和n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选煤用滚筒式磁选机的底流槽内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底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液位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底流槽内的液位,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阀门的开度,从而实现了底流槽内的液位的闭环调节,保证了底流槽内液位的稳定,进而保证了分选槽内液位的稳定,提高了磁性物的回收效率,降低了洗煤的成本。

2、推动装置推动阀板相对于阀管移动,从而实现了对阀管开度的控制,进而对底流槽的排水速度进行控制。

3、通过电磁铁和弹簧实现了阀板的往复移动,进而实现了阀管的开度调节,方便控制阀管的开度。

4、安装箱对导向块进行导向,进而实现了对阀板的导向,进而保证了阀板与阀管能够更好地配合。

5、通过控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来调节电磁铁的磁力,进而实现了阀门开度的调节,控制方便,通过变压器实现了对电压的控制,避免液位开关两端电压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选煤用滚筒式磁选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阀门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阀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分选筒2、进料管3、底流槽4、底流管5、液位开关6、阀门7、阀管8、阀板9、安装箱10、电磁铁11、弹簧12、导向块1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选煤用滚筒式磁选机,包括分选槽、设置在分选槽两侧的进料管2和底流槽3以及转动安装在分选槽内的分选筒1,进料管2的底部与分选槽连通,底流槽3的顶部与分选槽连通,分选筒1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动力装置,底流槽3的底部连接有底流管4,底流管4上设置有阀门6,底流槽3内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通过控制电路与阀门6相连并控制阀门6的开度。本选煤用滚筒式磁选机的底流槽3内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底流管4上设置有阀门6,液位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底流槽3内的液位,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阀门6的开度,从而实现了底流槽3内的液位的闭环调节,保证了底流槽3内液位的稳定,进而保证了分选槽内液位的稳定,提高了磁性物的回收效率,降低了洗煤的成本。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如图1所示:分选槽为上侧敞口的槽体,分选筒1转动安装在分选槽内,分选筒1水平设置,动力装置与分选筒1相连并带动分选筒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为电机。进料管2和底流槽3分别设置在分选槽的两侧,进料管2竖向设置,进料管2的下端高于分选槽的底部设置,进料管2的底部与分选槽的底部相连通,通过进料管2能够向分选槽内添加物料。底流槽3竖向设置,底流槽3的顶端高于分选槽的底部设置,并低于分选筒1的轴线设置,底流槽3的顶端与分选槽的底部相连通。底流槽3的右侧设置有溢流槽。

分选槽的底部为与分选筒1相配合的圆弧状,分选槽的底部与分选筒1的底部间隔设置。分选筒1的右侧还设置有刮板,从而将分选筒1上的磁铁粉刮下。

底流槽3的下侧设置有底流管4,底流管4与底流槽3相连通并将底流槽3内的水送出,阀门6设置在底流管4上,从而控制底流槽3内的水的排放速度,以控制底流槽3内的液位,进而控制分选槽内的液位。

液位检测装置为设置在底流槽3内的液位开关5,液位开关5沿底流槽3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液位开关5实时监测底流槽3内的液位,多个液位开关5同时与控制电路相连,并通过控制电路与阀门6相连,以调节阀门6的开度,进而调节底流管4的排水速度。

如图2~3所示:阀门6包括阀管7、阀板8以及推动装置,阀管7与底流管4同轴连接,阀管7为圆筒状,阀板8滑动设置在阀管7内,且阀板8与阀管7的轴线垂直设置,阀板8与阀管7之间密封连接。阀管7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阀板8进出的开口,推动装置设置在阀管7设置开口的一侧,推动装置通过连接杆13与阀板8相连并带动阀板8沿垂直于阀管7的轴线的方向平移,从而实现了对阀管7的开度的调节,进而实现了对阀管7的排液速度的调节。

阀管7设置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箱9,安装箱9为长方体箱体,安装箱9的宽度与阀管7的直径相等,安装箱9的一侧与阀管7相连,且阀管7的开口设置在安装箱9内。推动装置设置在安装箱9内。

安装箱9内设置有导向块12,连接杆13设置在导向块12与阀板8之间,并将导向块12和阀板8相连,阀板8随导向块12同步移动,导向块12与安装箱9的内壁相配合对阀板8的运动进行导向,保证阀板8直线运动,进而保证了阀板8与阀管7配合可靠,导向块12设置在推动装置和阀板8之间,推动装置与导向块12相连并带动导向块12移动,进而实现了阀板8的移动。导向块12为碳钢材质。

推动装置包括电磁铁10和弹簧11,电磁铁10安装在安装箱9内,并固定在安装箱9内壁上,电磁铁10与导向块12间隔设置,电磁铁10通过吸力带动导向块12移动,并使阀板8平移使阀管7连通。弹簧11设置在电磁铁10与导向块12之间,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弹簧11推动阀板8将阀管7封闭,从而实现了对阀管7的开度的调节。控制电路与电磁铁10相连。

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包括火线l、零线n、热继电器fu、电磁铁ya、指示灯h1和hm,开关s1、电阻rn,变压器ta、液位开关sln以及继电器kan,火线l依次串联热继电器fu、开关s1、电阻rn、继电器kan的常开触点kan-1、指示灯h1和电磁铁ya后连接零线n,变压器ta的两个高压接线柱分别连接火线l和零线n,变压器ta的一个低压接线柱依次串联液位开关sln、指示灯hm和继电器kan的线圈后与另一个低压接线柱相连,其中,m和n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液位开关sln即为上述的液位开关5,电磁铁ya即为上述的电磁铁10。

使用时,闭合开关s1,此时指示灯h1亮,且变压器ta通电,此时电磁铁ya断电,阀门6处于关闭状态,当底流槽3内的液位上升时,液位开关5随液位的增高由下至上依次接通,即液位开关sl1n随液位的增高由下至上依次闭合,此时指示灯hm依次亮,且继电器kan的线圈依次通电,继电器kan的触点动作,电阻rn依次通电,此时电磁铁ya也通电,阀门6打开。随着液位的深度增加,液位开关sln闭合的数量增多,电阻rn连通的数量也增多,由于多个电阻并联,因此通过电磁铁ya的电流增大,磁性增强,阀门6的开度增大,指示灯hm还能实时指示底流槽3内的液位,实现了实时对底流槽3内液位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