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弯成型设备用笼式静电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7714发布日期:2021-07-30 13:2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弯成型设备用笼式静电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热弯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弯成型设备用笼式静电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曲面手机的普及以及设计的变化,曲面玻璃基板的需求量以及要求越来越高,曲面玻璃的加工成型方法一般为,通过将2d的平面玻璃放入石墨模具中,在热弯成型设备中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2d玻璃逐渐软化在模具中成型成预设的弯曲边缘,随后再进行逐步的降温,保证玻璃不开裂的情况下成型。

在现有的加工工艺中,为了节约能量,通常采用的是预设多个不同温度的加热区间,模具在达到某个区间的温度后再送入下一个更高温的区间内进行加热。在上述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由于模具移动,而石墨在移动中容易因移动掉落石墨尘埃,使得热弯设备内部的氮气环境中存在石墨尘埃;

2.在2d玻璃放置入模具中,模具一般设置有换气腔将模具内的氧气置换成高温不易与石墨发生反应的氮气,而该换气腔与外部连通,存在着灰尘吸入模具的可能。

3.模具的上压合结构在打开过程中会产生活塞效应,导致扬起更大的尘埃,使得模具内部更容易进入尘埃。

在模具内部,若存在着石墨尘埃,在玻璃热弯过程中,会在玻璃表面压出向内凹陷的小坑,产出的产品无法修复,形成次品。这类情况经常在玻璃热弯生产中出现,也是热弯玻璃产量低,价格高的形成因素之一。

现有技术的静电除尘结构通常是运用在烟囱污染物排放中,通过螺旋设置在烟囱壁的集电极向中部电晕极放电形成静电场吸附尘埃。但这种方式不能运用在玻璃热弯中,因为热弯机内部形成一个恒定的大静电场,则尘埃的活动更频繁活跃,会使得尘埃落入模具中概率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玻璃热弯过程中,不形成大的扰动减少石墨尘埃,提高热弯玻璃良品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弯成型设备用笼式静电除尘设备,包括有第一导电座、第二导电座、负极柱与若干正极柱,所述的第一导电座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的负极柱通过第一贯穿孔绝缘贯穿第一导电座与第二导电座绝缘连接,所述的正极柱设置在第一导电座与第二导电座之间,所述的正极柱围绕负极柱设置。在该设备中,外部的集电极与集电极形成闭环的内部的负极形成一个静电场,因为该设备的体积小巧,不会形成大的扰动,在热弯设备内部尘埃扰动时,尘埃无序的活动使其进入静电场中,当其进入静电场后会被静电场推送至正极,使得装置能够“捕获”相关漂浮的尘埃,从而减少尘埃的影响。

优选的,还包括有绝缘结构,所述的绝缘结构为中空的绝缘体,所述的绝缘结构设置于第一贯穿孔上,所述的负极柱从绝缘结构中部贯穿。负极与第一导电座之间通过设置绝缘结构,一方面能够提高负极的设置稳定性,更重要的防止负极与与正极直接连接的第一导电座连通,造成短路。

优选的,所述的绝缘结构为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直接套设在负极柱上,即可绝缘地穿过第一导电座,保证绝缘性,且结构简单方便。

所述的绝缘结构包括有绝缘螺柱与绝缘螺母,所述的绝缘螺柱为贯穿的中空结构,所述的绝缘螺柱设置在第一导电座上部,其柱体穿过第一贯穿孔与设置在第一导电座下部的绝缘螺母螺接。中空的绝缘螺钉与绝缘螺母配合,一方面能够使形成的绝缘通道更稳固,绝缘层不容易晃动或脱离,最大程度降低短路的危险,同时中空的螺柱可以容纳负极柱,使得负极柱结构更稳定。

优选的还包括有绝缘座,所述的绝缘座中设置有盲孔,所述的绝缘座设置在第二导电座上,所述的负极柱末端设置在绝缘座的盲孔中。绝缘座是确保负极柱的底部不与第二导电座直接连接,造成短路。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电座下部设置有若干个上定位孔,所述的第二导电座的上部对应设置有若干个下定位孔,所述的上定位孔与下定位孔相互对应,所述的正极柱设置在对应的上定位孔与下定位孔之间。定位孔用于固定正极柱,减少使用的晃动,提高设备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的上定位孔为螺孔,所述的正极柱上端设置有对应的螺纹。螺纹固定使得正极柱与第一导电座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下定位孔中有若干个第二贯穿孔,所述的对应设置的正极柱末端具有螺纹,正极柱下端穿过第二贯穿孔后通过螺母固定。正极柱穿过后通过螺母固定后,与第二导电座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电座上设置有接线柱。便于电连接。

本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设备工作时不影响热弯设备内环境。因为设备小巧,形成的静电场仅为设备正极柱到负极柱,不扰动设备外环境,故不会对设备内部产生扰动,扬起更大的石墨尘埃。

2.除尘效果良好。在热弯设备内存在少量的石墨尘埃扰动时,尘埃会无序浮动,当其漂浮至设备中时,会在静电场作用下移动至正极柱上,整体类似“捕获”的过程。

3.能够在热弯设备工作时工作。区别与一般的除尘,该除尘设备能够在热弯设备加热到700~800℃时使用,能够持续减少尘埃,且不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同时还解决因为清洁的需要打开设备,导致纯氮气环境成本增加的问题。

4.清洁方便。在需要清洁时,只需要单独拿出该设备即可,石墨尘埃均集中在正极柱与第二导电座上,清洁方便。

5.使用安全。本设备体积小巧,电场强度大,正负极近,但不容易短路和产生电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导电座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导电座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导电座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为第一导电座,11为第一贯穿孔,12为接线柱,13为上定位孔,2为第二导电座,21为第二贯穿孔,22为下定位孔,3为正极柱,4为负极柱,41为套管,5为绝缘螺柱,6为绝缘螺母,7为绝缘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给出的实施方式中含有螺纹的说明,但为了在附图中表现附图清洗,均不标示螺纹位置,

本实施例中如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第一导电座1为圆盘形结构,在第一导电座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贯穿孔11,在第一导电座1的上部设置有接线柱12,在第一导电座1的下部的以第一贯穿孔11为圆形,圆周设置若干个上定位孔13,定位孔具有内螺纹结构。第一导电座1整体为钢制,兼顾导电与材料强度。

参见附图1~3,本实施例中绝缘螺柱5侧面为类t型结构,该绝缘螺柱5为中空贯穿的螺柱结构,外螺纹设置在柱体上。绝缘螺柱5与绝缘螺母6均为非导电材料制成,本实施中的绝缘螺柱5与绝缘螺母6均为陶瓷材料制成。

参见附图1、2和4,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座2为盘状结构,四周具有边缘利于收集尘埃;第二导电座2中部设置有通过螺栓连接的绝缘座7,而第二导电座2边缘以绝缘座7为圆心设置有多个下定位孔22,同时其中三个下定位孔22为第二贯穿孔21,用于正极柱3穿过再用螺母固定,固定连接正极柱3与第二导电座2。下定位孔22中均无内螺纹,因为上定位孔13已经将所有正极柱3固定,同时部分正极柱3与第二导电座2已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因此下定位孔22只需要保证接触连接即可。

绝缘座7为具有一定高度的座体,方式与底座过近产生电弧。绝缘座7底部具有螺孔,其上部具有定位孔,用于容纳负极柱4的末端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绝缘座7为陶瓷材料。

参见附图1~5,本实施例中,正极柱3为圆柱状金属圆柱体,其与第一导电座1连接一端带有外螺纹,另一端若需穿过第二贯通孔的,则具有螺纹,否则不具有螺纹。负极柱4在第一导电座1一端外部套设有套管41。

组合时,首先将绝缘螺柱5与绝缘螺母6分别置于第一导电座1上下端,通过第一贯穿孔11进行螺接,螺接完成后,t型的绝缘螺柱5的上半部盖住部分第一导电座1外露的金属表面,减少因正负极过近造成短路或电弧放电的危险。将已套设好套管41的负极柱4贯穿绝缘螺柱5。将正极柱3根据预设的上定位孔13进行螺纹连接,此时上半部稳固连接。

将部分正极柱3穿过第二导电座2的第二贯穿孔21,通过螺母固定,其余正极柱3设置入对应的下定位孔22中。负极柱4下端则设置在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导电座2的绝缘座7上部的定位孔中。此时整体组合完成。

在该组合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对负极柱4采用套管41和绝缘螺柱5与绝缘螺母6的配合,一方面绝缘表面积大,减少高压电弧,同时兼顾了结构稳定性,通过与套管41的结合提高负极柱4的稳定性。另外也考虑到负极座下部的绝缘特性,通过设置绝缘座7增加负极柱4下端部到第二导电座2的距离,提高安全性。

在使用时,对第一导电座1的接线柱12接直流正压,对负极柱4接直流负压。在通电后,因为第一导电座1、正极柱3与第二导电座2之间均为导电结构,因此整体均为正压,而负极柱4整体为负压,正极柱3与负极柱4之间为绝缘连接,且不容易产生电弧,因此在正压和负压之间会形成静电场,静电场方向为从正极柱3到负极柱4,而几乎不对外部造成影响。通过在玻璃热弯设备内部设置多个该设备,在不产生内部范围扰动的情况下,且在设备700℃的工作过程中,能轻易够捕获扬起的石墨尘埃。

在进行清洁时,只需要将设备拿出即可,捕获的石墨尘埃聚集在正极柱3、掉落的石墨尘埃则集中在第二导电座2上,容易清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下定位孔22均为第二贯穿孔21,所有的正极柱3下端均通过螺母固定于第二导电座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正极柱3以负极柱4为中心,排列为矩形形状,整体装置为类柱体的“笼状”结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