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浆基燃料油及生产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427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浆基燃料油及生产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沥青、石油焦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浆基燃料油及生产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原油价格的飞涨及石油产品结构的轻质化,我国燃料油产量急剧减少,而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对燃料油需求不断上升。以重油为主要燃料的玻璃炉窑厂家等迫于成本压力,迫切需要使用低成本的替代能源。石油焦是原油加工后的低附加值产品。其年产量超过iooo万吨,供大于求,来源充足,价格低。重油的替代品,目前主要有水煤浆、水焦浆、油煤浆、油焦浆、煤焦化燃料油(筑路油)等,一般以水煤浆、水焦浆比较多见。玻璃炉窑所用的水煤浆、水焦浆,要求煤或石油焦的灰分、硫分低,同时由于含水高,热值较低,长期使用对炉体有一定的损害;利用优质煤制成油煤浆,造成资源浪费;煤焦化燃料油受生产规模限制,产量不可能灵活多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浆基燃料油,利用低附加值的石油焦,与沥青和蒽油配制成,从而提高燃料油的产量,降低燃料油的成本。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新型浆基燃料油的生产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述新型浆基燃料油的调制装置。一种浆基燃料油,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45~80份沥青和蒽油混合物,20-50份石油焦,010份降粘剂,0.12份的稳定剂;本发明所述的沥青和蒽油是焦油蒸馏产生的。沥青和蒽油混合物中,沥青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75%。沥青可以选用煤沥青或石油沥青。本发明所述的稳定剂是表面活性剂,起分散作用。可选用如吐温80、木钠、十六垸基三甲基溴化铵、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NEW型阴离子芳香型表面活性剂或它们的混合物。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选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本发明所述的降粘剂为焦油或石油加工中产生的溶剂油或残液,来自焦油加工的产物有重残油、脱酚油、重苯、蒽油、闪蒸油或其混合物,来自石油加工的产物有柴油、重油或其混合物。这类新型浆基燃料油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沥青和蒽油按(50%~75%):(50%~25%)的质量比混合,加热到90°C~120°C,与粒度为lpm100(Hmi的石油焦混合,并加入稳定剂和降粘剂,其中沥青和蒽油的混合物、石油焦、降粘剂和稳定剂的质量比为(45~80):(20~50):((M0):(0.1~2)。用于生产这种新型浆基燃料油的调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泵、调制槽、混合泵、高速乳化剪切机和贮存槽,调制槽内设有加热器和搅拌器,并与计量泵、高位槽、焦粉料斗连接。生产中,输送泵将沥青和蒽油输入调制槽,并通过加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高位槽加入降粘剂,计量泵加入稳定剂;或通过计量泵加入降粘剂,高位槽加入稳定剂。石油焦用鄂式破碎机破碎,适当干燥后在球磨机或棒磨机中磨至一定细度,靠输送机或人工加入焦粉料斗,再逐步加入调制槽。经适当搅拌、剪切调配成新型浆基燃料油。通过上述方法和设备,调配后所得到的产品,通过测定粘度、密度、热值、含硫、灰分、稳定性等,使其满足用户要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难以有效利用的石油焦调制成浆基燃料油,能够降低成本,满足玻璃炉窑用户的需要。图1为新型浆基燃料油的调制装置结构示意图l-输送泵,2-计量泵,3-高位槽,4-焦粉料斗,5-调制槽,6-搅拌器,7-加热器,8-混合泵,9-高速乳化剪切机,10-贮存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调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泵、调制槽、混合泵、高速乳化剪切机和贮存槽,调制槽内设有加热器和搅拌器,并与计量泵、高位槽、焦粉料斗连接。生产上可以这样实现用输送泵将沥青、蒽油按比例输入调制槽,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高位槽或计量泵分别加入降粘剂和稳定剂。石油焦用鄂式破碎机破碎,适当干燥后在球磨机或棒磨机中磨至一定细度,靠输送机或人工通过焦粉料斗加入调制槽。石油焦逐步加入,边加热边搅拌,适当混匀。用混合泵循环,用高速乳化剪切机将混合物进一步剪切、分散,再抽入浆基燃料油贮存槽。根据需要,可利用蒸汽对贮存槽进行加热。如图1所示。所得产品的技术指标符合表1要求。表l新型浆基燃料油技术指标和标准号<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实施例l将石油焦研磨至95%以上粒径在300目以下(<48um,以后续稳定性为衡量标准)。将沥青与蒽油各50kg混合,并加热至90'C。不加降粘剂,加入2kg的稳定剂吐温80,在保温的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100kg上述石油焦粉,全部加完后再强力搅拌使其均匀。再用混合泵循环和高速乳化剪切机将混合物进一步剪切、分散并抽入浆基燃料油贮存槽。实施例2将石油焦研磨至90%以上粒径在300目以下(<48ura,以后续稳定性为衡量标准)。将55kg沥青与45kg蒽油混合并加热至95°C。不加降粘剂,加入1kg的稳定剂木钠,在保温的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80kg上述石油焦粉,全部加完后再强力搅拌使其均匀。再用混合泵循环和高速乳化剪切机将混合物进一步剪切、分散并抽入浆基燃料油贮存槽。实施例3将石油焦研磨至95%以上粒径在200目以下(<75um,以后续稳定性为衡量标准),将60kg沥青与40kg蒽油混合,加热至10(TC。加入5kg的降粘剂闪蒸油和0.8kg的稳定剂十六垸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保温的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70kg上述石油焦粉,全部加完后再强力搅拌使其均匀。再用混合泵循环和高速乳化剪切机将混合物进一步剪切、分散并抽入浆基燃料油贮存槽。实施例4将石油焦研磨至90%以上粒径在200目以下(<75wm,以后续稳定性为衡量标准),将65kg沥青与35kg蒽油混合,加热至105'C,加入5kg的降粘剂重苯和0.5kg的稳定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保温的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56kg上述石油焦粉,全部加完后再强力搅拌使其均匀。实施例5将石油焦研磨至85%以上粒径在200目以下(<75m,以后续稳定性为衡量标准),将65kg沥青与35kg蒽油混合,加热至ll(TC,加入5kg的降粘剂脱酚油,加入0.3kg的稳定剂木钠,在保温的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45kg上述石油焦粉,全部加完后再强力搅拌使其均匀。实施例6将石油焦研磨至85%以上粒径在200目以下(<75um,以后续稳定性为衡量标准),将70kg沥青与30kg蒽油混合,加热至115°C,加入3kg的降粘剂重残油和0.2kg的稳定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保温的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35kg上述石油焦粉,全部加完后再强力搅拌使其均匀。再用混合泵循环和高速乳化剪切机将混合物进一步剪切、分散并抽入浆基燃料油贮存槽。实施例7将石油焦研磨至85%以上粒径在200目以下(<75ym,以后续稳定性为衡量标准),将65kg沥青与35kg蒽油,加热至115。C,加入8kg的降粘剂重残油和0.2kg的稳定剂吐温80,在保温的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46kg上述石油焦粉,全部加完后再强力搅拌使其均匀。再用混合泵循环和高速乳化剪切机将混合物进一步剪切、分散并抽入浆基燃料油贮存槽。实施例8将石油焦研磨至80%以上粒径在200目以下(<75ym,以后续稳定性为衡量标准),将70kg沥青与30kg蒽油混合,加热至120'C,加入10kg的降粘剂柴油和0.lkg合成的NEW型阴离子芳香型表面活性剂,在保温的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石油焦粉,石油焦加入量28kg,全部加完后再强力搅拌使其均匀。再用混合泵循环和高速乳化剪切机将混合物进一步剪切、分散并抽入浆基燃料油贮存槽。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浆基燃料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物质组成45~80份沥青和蒽油混合物,20~50份石油焦,0~10份降粘剂,0.1~2份的稳定剂;沥青和蒽油混合物中,沥青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75%。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浆基燃料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焦的粒径为l|xm~1000p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浆基燃料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焦中,至少80%的粒径小于75[im。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浆基燃料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为表面活性剂。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新型浆基燃料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选自吐温80、木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阴离子芳香型表面活性剂或它们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浆基燃料油,其特征是所述的降粘剂选用焦油加工的产物重残油、脱酚油、重苯、蒽油、闪蒸油或其混合物,或石油加工的产物柴油、重油或其混合物。7、一种新型浆基燃料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沥青和蒽油按(50%~75%):(50%~25%)的质量比混合,加热到卯。C120。C,加入稳定剂和降粘剂,再与粒度为lnm1000nm的石油焦混合,其中沥青和蒽油的混合物、石油焦、降粘剂和稳定剂的质量比为(45~80):(20~50):((MO):(0.卜2)。8、一种新型浆基燃料油的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泵、调制槽、混合泵、高速乳化剪切机和贮存槽,调制槽内设有加热器和搅拌器,并与计量泵、高位槽、焦粉料斗连接。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浆基燃料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物质组成45~80份沥青和蒽油混合物,20~50份石油焦,0~10份降粘剂,0.1~2份的稳定剂;沥青和蒽油混合物中,沥青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75%。其制备方法是将沥青和蒽油的混合物加热到90℃~120℃,加入稳定剂和降粘剂,再与粒度为1μm~1000μm的石油焦混合,并经搅拌和剪切得到。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新型浆基燃料油的调制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将难以有效利用的石油焦调制成浆基燃料油,能够降低成本,满足玻璃炉窑用户的需要。文档编号C10L1/04GK101613628SQ20081003976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27日优先权日2008年6月27日发明者杜亚平,胡柏星,军蔡,辉陆,陶兰芬申请人: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