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质碳素结构钢滚压加工润滑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685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润滑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优质碳素结构钢滚压加工润滑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优质碳素结构钢是含碳小于0.8%的碳素钢,这种钢中所含的硫、磷及非金属夹杂物比碳素结构钢少,机械性能较为优良。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钢中除含有碳(C)元素和为脱氧而含有一定量硅(Si)(一般不超过0.40%)、锰(Mn)(一般不超过0.80%,较高可到1.20%)合金元素外,不含其他合金元素(残余元素除外)。此类钢必须同时保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其硫(S)、磷(P)杂质元素含量一般控制在0.035%以下。优质碳素结构钢是制造重要机械零部件的非合金钢,经调质后具有优良综合力学性能。现在机械制造业正向着高精度、高速度和大功率、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机械零件的材料、加工精度和制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用来改善机械零件表面质量和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的液压加工工艺,得以广泛的应用。在液压加工中,利用液压工具在常温状态下,对零部件表面施加压力,使金属表面层产生塑性变形,修正零部件表面微观平整度,以提高表面光洁度。同时,还可以改变零部件表面的金相组织,形成有利的残余应力分布,从而提高零部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使用寿命。滚压加工工艺不仅可用于光整和强化外圈、内孔及平面,而且还应用于光整和强化螺纹、齿轮曲面和各种类型的特殊表面等。滚压工艺中利用润滑剂是为了减少滚子与工件的摩擦力,从而减少滚压过程中所消耗的功率,提高滚子的使用寿命和零部件的表面光洁度,滚压时润滑汩必须供给充足,不能间断;适时冷却被加工的的零件,减少热应力效应的产生。因此,滚压工艺润滑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极压承载抗磨性、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滑动系数,良好的冷却性、扩散性、清净分散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抗泡性、抗乳化性以及清洗性。加工件具有的良好的工艺性(焊接性和冷成形性),能适用于一般工程结构和普通机械零部件。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极压承载抗磨性、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滑动系数,良好的冷却性、扩散性、清净分散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抗泡性、抗乳化性以及清洗性的优质碳素结构钢滚压加工润滑剂组合物。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优质碳素结构钢滚压加工润滑剂组合物,采用HVIH2基础油作为基础油,配合多种复合添加剂,其各自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基础油余量抗氧剂0.05%~0.2%金属减活剂0.5%~1%油性剂4%~7%摩擦改进剂1%~2%极压剂3%~5%抗磨剂5%~8%防锈剂0.08%~0.4%抗氧抗腐剂0.8%~1.2%抗泡剂30~50ppm抗乳化剂0.1%~0.3%抗雾剂1%~4%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抗氧剂是质量比50%的二壬基二苯胺T558和50%的4,4-亚甲基双T551的复合;金属减活剂是2-硫基苯并咪唑。油性剂是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A。摩擦改进剂是磷酸酯T451。极压剂是氯化石蜡T301。抗磨剂是硫化异丁烯T321。防锈剂是质量比50%的石油磺酸钠T702和50%的烯基丁二酸半酯T747的复合。抗氧抗腐剂是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抗泡剂是丙烯酸与醚共聚物T911。抗乳化剂是胺与环氧化物缩合物T1001;抗雾剂是聚异丁烯T603B。本发明组合物的显著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极压承载抗磨性、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滑动系数,良好的冷却性、扩散性、清净分散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抗泡性、抗乳化性以及清洗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以下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调和而成: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HVIH2基础油余量质量比50%的二壬基二苯胺T558和50%的4,4-亚甲基双T551的复合0.2%2-巯基苯并咪唑1%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A)4%磷酸酯(T451)1%氯化石蜡(T301)5%硫化异丁烯(T321)5%质量比50%的石油磺酸钠(T702)和50%的烯基丁二酸半酯(T747)复合0.08%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0.8%丙烯酸与醚共聚物(T911)30ppm胺与环氧化物缩合物(T1001)0.2%聚异丁烯(T603B)1%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实施例2:将以下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调和而成: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HVIH2基础油余量质量比50%的二壬基二苯胺T558和50%的4,4-亚甲基双T551的复合0.15%2-巯基苯并咪唑0.5%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A)7%磷酸酯(T451)1%氯化石蜡(T301)3.5%硫化异丁烯(T321)6%质量比50%的石油磺酸钠(T702)和50%的烯基丁二酸半酯(T747)复合0.1%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1.0%丙烯酸与醚共聚物(T911)35ppm胺与环氧化物缩合物(T1001)0.25%聚异丁烯(T603B)2%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实施例3:将以下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调和而成: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HVIH2基础油余量质量比50%的二壬基二苯胺T558和50%的4,4-亚甲基双T551的复合0.06%2-巯基苯并咪唑0.8%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A)4.5%磷酸酯(T451)1.2%氯化石蜡(T301)4%硫化异丁烯(T321)6%质量比50%的石油磺酸钠(T702)和50%的烯基丁二酸半酯(T747)复合0.1%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0.8%丙烯酸与醚共聚物(T911)40ppm胺与环氧化物缩合物(T1001)0.3%聚异丁烯(T603B)4%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实施例2产品典型技术指标:项目指标100℃运动粘度mm2/s2.2闪点(开口)/℃162倾点/℃-28粘度指数110腐蚀实验(铜片,100℃,3h)/级1抗乳化度54℃(40-40-0),min9氧化安定性(旋转氧弹性,150℃)min288起泡性试验Pb/N788四球机试验PD/N5110梯姆肯/N331FZG,级13机械杂质,%无水分,%痕迹水溶性酸或碱无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