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化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951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焦化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除尘领域的除尘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焦化车间的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环保排放标准,焦化生产车间均配备地面除尘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导入除尘器中净化,净化后的气体经烟囱排放至大气中。

为了解决抽气口捕捉范围小的技术问题,专利号为CN20264362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焦炉烟气抽取装置,沿焦炉碳化室宽度方向布置吸气罩、烟气导通阀和集尘干管,所述集尘干管通过托架固接于焦炉炉柱上,所述吸气罩的底部与焦炉炉柱固接,所述吸气罩的顶部连接有烟气连接管,所述烟气连接管的顶端连通烟气导通阀的进口,所述烟气导通阀的出口与集尘干管连通,所述烟气导通阀的数量与烟气连接管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烟气连接管的数量与碳化室的数量一一对应。

为了解决烟气导通阀密封性的技术问题,专利号为CN20264363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焦炉烟气导通阀,设置于焦炉烟气管出口处的阀罩,所述阀罩内设有用于翻转时盖住所述烟气管出口阀帽,所述阀帽上固接有第一铰轴,所述第一铰轴铰接于阀罩的侧壁并在铰接处形成第一铰点,所述第一铰轴从第一铰点处伸出阀罩并与阀罩外的第一连接杆垂直固接,所述阀罩上还铰接有与第一铰轴平行的第二铰轴并在铰接处形成第二铰点,所述第二铰轴从第二铰点处伸出阀罩并与阀罩外的第二连杆垂直固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各自远离阀罩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推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推杆和所述第一铰点、第二铰点之间的阀罩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为了解决装煤时产生的烟尘中的有害物质并达到较好的除烟效果,专利号为CN20311274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捣固焦炉导烟除尘车,该导烟除尘车设置在n个并排碳化室的顶部,包括车体、设置在所述车体远离所述捣固焦炉的上升管一侧的第一H型导演管和设置在所述车体中部的第二H型导演管,所述第一H型导演管含有彼此导通的第一管孔和第二管孔,所述第二管孔连通第n碳化室的导烟孔,所述第一管孔连通第n-1碳化室的导烟孔;所述第二H型导烟管含有彼此导通的第三管孔和第四管孔,所述第三管孔连通第n碳化室的导烟孔,所述第四管孔连通第n+2碳化室的导烟孔;所述第n碳化室是指正在装煤的碳化室,所述第n-1碳化室是指处于结焦中末期的碳化室,所述第n+2碳化室是指处于结焦末期的碳化室。

上述公开的专利技术对焦化生产车间的除尘装置进行了改进,满足了焦化生产车间除尘高效、全面的要求。焦化车间设置数个焦炉,且焦炉设备庞大,焦化生产过程中装煤、碳化和出焦工序中产生的烟气也多,若不能合理的设置焦化车间的除尘装置,将增大投入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合理布置地面除尘系统,以达到减少投入成本、避免资源浪费的目的。

再者,装煤工序所需除尘风量较小,出焦工序所需除尘风量较大,为了满足出焦工序的除尘效果,在装煤工序所使用的风量必然过剩,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需要设计焦化除尘系统的风机以满足装煤与出焦工序过程中的风量要求,同时又不会因为风量过剩,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布局合理、减少投入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全面高效除尘的焦化烟气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焦化烟气处理系统,包括除尘器单元、风机单元、烟囱单元、出焦烟气收集单元和炉头烟气收集单元,所述出焦烟气收集单元与所述炉头烟气收集单元并联至所述除尘器单元的入口,所述出焦烟气收集单元和所述炉头烟气收集单元与所述除尘器单元的入口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切换调节阀,所述除尘器单元的出口连通所述风机单元的入口,所述风机单元的出口连通所述烟囱单元;所述炉头烟气收集单元包括并联的两个以上的炉头烟气抽取装置,每个炉头烟气抽取装置上均设置有切换调节阀;所述出焦烟气收集单元包括集尘干管和与所述集尘干管连通的出焦烟气收集装置;在装煤工序时,所述导烟车单元链接出焦炭化室及相邻炭化室,以将出焦烟气导入相邻炭化室。

基于上述,所述炉头烟气抽取装置上设置有炉头烟气导通阀。

基于上述,所述风机单元包括两个与所述除尘器单元的出口并联的风机。

基于上述,所述炉头烟气抽取装置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将两组炉头视为一个单元设置炉头烟气抽取装置,将各个炉头烟气抽取装置并联在一起作为炉头烟气收集单元,并在各个炉头烟气抽取装置上设置切换调节阀;将碳化的焦碳进行出焦的工序视为一个单元设置出焦烟气收集装置和与所述出焦烟气收集装置连通的吸尘干管,所述出焦烟气收集装置和所述吸尘干管组成出焦烟气收集单元,炉头烟气收集单元与出焦烟气收集单元并联在除尘器单元的入口,并在炉头烟气收集单元和出焦烟气收集单元上均设置切换调节阀,实现装煤除尘和出焦除尘的切换,实现两组炉头碳化除尘的切换,且两组炉头之间出焦和装煤工序之间共用一个地面除尘系统,避免资源浪费,节省投入成本;再者,炉头烟气抽取装置上设置有炉头烟气导通阀,保证碳化的正常进行,同时需要排除烟气时,又可调节该炉头烟气导通阀连通炉头烟气抽取装置;再者,该焦化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导烟车单元,该导烟车单元设置在碳化室的顶部,将出焦烟气和装煤粉尘导入相邻碳化室,既消除了烟气中有害气体提高了除尘效果,又无需另外设置除尘装置,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再者,将风机单元设置成与除尘器单元的出口并联的两个风机,在装煤工序时除尘所需风量小,只打开一个风机,在出焦工序时除尘所需风量大,打开两个风机,如此切换打开两个风机,既满足各个工序的风量需求又不会资源浪费;总之,该焦化烟气处理系统具有布局合理,除尘全面高效、成本投入低、资源分配合理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焦化烟气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焦化烟气处理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除尘器单元;2. 风机单元;3. 烟囱单元;4. 出焦烟气收集单元;5. 炉头烟气收集单元; 6. 炉头烟气抽取装置;7. 集尘干管;8. 出焦烟气收集装置;9. 装煤车;10. 推焦车;11. 拦焦车;12. 熄焦车;13.导烟车单元;21.风机;61. 炉头烟气导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焦化烟气处理系统,该焦化烟气处理系统包括除尘器单元1、风机单元2、烟囱单元3、出焦烟气收集单元4、炉头烟气收集单元5和导烟车13,所述出焦烟气收集单元4与所述炉头烟气收集单元5并联至所述除尘器单元1的入口,所述出焦烟气收集单元4与所述炉头烟气收集单元5分别设置有切换调节阀,所述除尘器单元1的出口连通所述风机单元2的入口,所述风机单元2的出口连通所述烟囱单元3;所述炉头烟气收集单元4包括并联的两个炉头烟气抽取装置6,每个炉头烟气抽取装置6上均设置有切换调节阀;所述出焦烟气收集单元5包括集尘干管7和与所述集尘干管7连通的出焦烟气收集装置8;所述导烟车单元13链接出焦炭化室及相邻炭化室,以将出焦烟气和装煤粉尘导入相邻炭化室,后继续导入与碳化室连通的炉头烟气抽取装置,消除烟气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达到全面高效的除尘效果,所述导烟车单元13采用专利号为CN203112746U的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置,两个炉头共用一个地面除尘系统,实现装煤工序除尘操作与出焦工序除尘操作之间的切换,实现各个炉头除尘操作的切换,合理布局除尘系统,降低投入成本。

为了控制炉头烟气抽取装置的烟气捕捉面积,该炉头烟气抽取装置采用专利号为CN202643629U的专利技术。

为了改善导通阀的密封性,保证炉头烟气的有效捕捉,对炉头烟气导通阀进行改进,炉头炉头炉头所述炉头烟气抽取装置6设置了炉头烟气导通阀61,该炉头烟气导通阀采用专利号为CN202643636U的专利技术。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焦化烟气处理系统,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风机单元进行改进,所述风机单元2包括两个与所述除尘器单元1的出口并联的风机21。通过该设置,风量需求小的装煤操作进行时,切换至一个风机工作,避免资源浪费;风量需求大的出焦操作进行时,切换至两个风机工作,满足风量需求;在两个操作之间灵活切换风量,既满足除尘需要,又避免资源浪费。

该焦化烟气处理系统的操作过程如下:

当启动装煤车9往第n碳化室装煤时,启动导烟车,对准炉位,第n碳化室连通分别处于结焦中、末期的第n-1碳化室和第n+2碳化室,并打开位于第n、n-1、n+2碳化室的炉头烟气导通阀,即打开位于第n、n-1、n+2碳化室的炉头烟气抽取装置,同时一并打开该炉头烟气抽取装置上的切换调节阀和炉头烟气收集单元上的切换调节阀,连通除尘器,启动一个风机进行单机操作模式,第n碳化室的烟气通过第n-1、n+2碳化室经炉头烟气导通阀、炉头烟气抽取装置、除尘器被风机送入烟囱中,最后排至大气中。

当煤在碳化室内完成碳化后,推焦车10和拦焦车11相互配合将焦碳送入熄焦车12内,并进入熄焦塔进行熄焦操作时,打开出焦烟气收集单元上的切换调节阀,并启动两个风机进行双机操作模式,熄焦烟气依次经出焦烟气收集装置和集尘干管进步除尘器单元,再经风机送入烟囱,最后排至大气中。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