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沼气脱硫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050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沼气脱硫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脱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沼气脱硫罐。



背景技术:

沼气,化学名;甲烷(CH4),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在适宜的温度、PH值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沼气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

沼气中一般都含有微量的硫化氢气体,脱除硫化氢前,有微量的臭鸡蛋味,燃烧后,臭鸡蛋味消除。硫化氢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气体,它可引起管道的快速腐蚀。硫化氢本身及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亚硫酸、硫酸等对人有毒害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沼气脱硫器罐体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罐体内设有脱硫剂,从进气管进去的沼气中带有水分和杂质,若不及时除去则会堵塞进气管,而且罐体内的脱硫剂因为长期使用,脱硫能力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沼气脱硫罐,方便沼气脱硫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便捷性、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沼气脱硫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进气口,罐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连接进气管,进气管的管体上设有阀门,所述进气口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设置配接装置,所述配接装置设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且配接装置内侧壁设有内螺纹,配接装置的顶部侧壁向轴心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挡片,所述配接装置螺纹连接蜂窝状结构的过滤块,所述进气口的底部设置清理盖。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管口位于配接装置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过滤块侧壁设为圆柱体结构且过滤块的侧壁设有外螺纹,过滤块内设为脱硫剂制成。

优选的,所述清理盖设有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沼气脱硫罐,通过改进沼气脱硫罐的进气口,螺纹连接过滤块,使得沼气在进入沼气脱硫罐内部之前被初步过滤,减少沼气中的杂质和水分,对沼气进行初步脱硫,使得沼气脱硫效率提高,避免沼气脱硫罐内部脱硫装置被沼气杂质堵塞住,便于清洁,易于生产,延长了罐体内脱硫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沼气脱硫罐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沼气脱硫罐过滤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进气口,3、出气口,4、进气管,5、阀门,6、配接装置,7、挡片,8、过滤块,9、清理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 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沼气脱硫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2,罐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口3,所述进气口2的一侧连接进气管4,进气管4的管体上设有阀门5,所述进气口2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设置配接装置6,所述配接装置6设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且配接装置6内侧壁设有内螺纹,配接装置6的顶部侧壁向轴心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挡片7,所述配接装置6螺纹连接蜂窝状结构的过滤块8,所述进气口2的底部设置清理盖9。

所述进气管4的管口位于配接装置6的下方,便于过滤沼气;所述过滤块8侧壁设为圆柱体结构且过滤块8的侧壁设有外螺纹,过滤块8内设为脱硫剂制成,便于更换和脱硫过滤;所述清理盖9设有密封垫片,防止泄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沼气脱硫罐,沼气从进气管4进入进气口2内,经过蜂窝状结构的过滤块8内部到达罐体1内,过滤块8将沼气进行初步脱硫,由于过滤块8是蜂窝状结构,使得沼气与过滤块8接触面积增大,同时又不影响沼气的输送速度,经过过滤块8后,沼气中的杂质会逐渐堵塞住过滤块8的空隙,沼气中的水分也会吸附在过滤块8上,过滤块8经过长时间的过滤,其过滤功能也会大大降低,此时,关闭阀门5,停止进气,打开清理盖9,根据不同的情况,或疏通过滤块8的空隙,或更换过滤块8,挡片7防止过滤块8移入罐体1内;整个沼气脱硫罐,通过改进沼气脱硫罐的进气口2,螺纹连接过滤块8,使得沼气在进入沼气脱硫罐内部之前被初步过滤,减少沼气中的杂质和水分,对沼气进行初步脱硫,使得沼气脱硫效率提高,避免沼气脱硫罐内部脱硫装置被沼气杂质堵塞住,便于清洁,易于生产,延长了罐体1内脱硫剂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