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脑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103阅读:17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石脑油领域,具体涉及到石脑油加氢精制装置。



背景技术:

石脑油加氢精制系统,稳定塔回流罐原设计是全回流没有外甩线,后来经过实践操作发现回流罐经常满液位,液位满的时候,会造成稳定塔温度和压力不稳定,影响产品合格率,还有就是稳定塔顶酸性气体去硫氢化钠反应器撤压线有带液现象,造成硫氢化钠反应器压力和温度不稳定,给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技术思路。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稳定塔内的压力和温度参数稳定,而且可防止下游设备受到硫化物的腐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石脑油加氢精制装置,包括稳定塔,稳定塔与加氢反应设备通过管线连接,稳定塔下端设置有与成品外甩罐区连接的管线,稳定塔与成品外甩罐区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成品外用泵,稳定塔还连接有再沸设备、冷却设备、碱洗设备,碱洗设备分别与去烷基化器、去碱氧化钠反应器通过管线连接。

具体的,再沸设备包括使用导热油加热的再沸器,稳定塔与再沸器的进液端通过管线连接,再沸器的出液端与稳定塔通过管线连接,再沸器上设置有导热油进油管和导热油出油管。

具体的,冷却设备包括冷却器,冷却器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水管和循环水出水管,冷却器的进液端与稳定塔通过管线连接,冷却器的进液端与稳定塔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冷却器的出液端通过管线与回流罐的进液端通过管线连接,冷却器的出液端与回流罐的进液端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回流罐的出液端通过管线与稳定塔连接,回流罐的出液端与稳定塔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和回流泵。

具体的,碱洗设备包括碱洗罐,碱洗罐上设置有液位计,回流罐与稳定塔连接的管线与碱洗罐的进液端通过管线连接,回流罐与稳定塔连接的管线与碱洗罐的进液端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新碱液储存罐与碱洗罐的进液端通过管线,新碱液储存罐与碱洗罐的进液端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去碱氧化钠反应器与碱洗罐通过管线连接,去碱氧化钠反应器与碱洗罐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回流罐经常满液位的问题,保证了稳定塔温度和压力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加氢反应设备 2稳定塔 3成品外用泵 4去烷基化器 5再沸器

6导热油进油管 7导热油出油管 8回流罐 9冷却器

10循环水进水管 11循环水出水管 12回流泵 13碱洗罐

14液位计 15去碱氧化钠反应器 16成品外甩罐区 17新碱液储存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石脑油加氢精制装置,包括稳定塔2,稳定塔2与加氢反应设备1通过管线连接,稳定塔2下端设置有与成品外甩罐区16连接的管线,稳定塔2与成品外甩罐区16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成品外用泵3,稳定塔2还连接有再沸设备、冷却设备、碱洗设备,碱洗设备分别与去烷基化器4、去碱氧化钠反应器15通过管线连接。

再沸设备包括使用导热油加热的再沸器5,稳定塔2与再沸器5的进液端通过管线连接,再沸器5的出液端与稳定塔2通过管线连接,再沸器5上设置有导热油进油管6和导热油出油管7。

冷却设备包括冷却器9,冷却器9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水管10和循环水出水管11,冷却器9的进液端与稳定塔2通过管线连接,冷却器9的进液端与稳定塔2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冷却器9的出液端通过管线与回流罐8的进液端通过管线连接,冷却器9的出液端与回流罐8的进液端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回流罐8的出液端通过管线与稳定塔2连接,回流罐8的出液端与稳定塔2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和回流泵12。

碱洗设备包括碱洗罐,碱洗罐13上设置有液位计14,回流罐8与稳定塔2连接的管线与碱洗罐13的进液端通过管线连接,回流罐8与稳定塔2连接的管线与碱洗罐13的进液端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新碱液储存罐17与碱洗罐13的进液端通过管线,新碱液储存罐17与碱洗罐13的进液端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去碱氧化钠反应器15与碱洗罐13通过管线连接,去碱氧化钠反应器15与碱洗罐13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

工作时,物料从加氢反应设备1进入稳定塔2。稳定塔2对物料进行温度和压力的稳定,利用导热油加热的再沸器5将稳定塔2中的物料加热。加热物料时,稳定塔2顶部产生气体,稳定塔2顶部的气体经过冷却器9冷凝成液体进入回流罐8,然后经过回流泵12加压打进稳定塔2顶部吸收塔顶气相中的液相。同时,被冷却的物料进入稳定塔2还可以降低稳定塔2内物料的温度。碱洗罐13是安装在回流泵12出口的回流管线上。在回流管线上开口安装一根不锈钢管线,把物料引到碱洗罐13底部,物料是从碱洗罐13底部进入顶部排出,能够使物料与罐内的碱液充分接触,碱洗完之后送给烷基化设备4作为原料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