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液供给装置和煤气脱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1998发布日期:2018-07-07 19:0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脱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脱硫液供给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煤气脱硫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常采用碳酸钠(脱硫剂)+PDS(催化剂)的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脱除水煤气中的硫化氢,将硫化氢于系统内氧化为单质硫,然后单质硫以硫泡沫的形式在再生槽浮选出来,进入后续的硫泡沫加工单元。

碳酸钠溶液需要每班进行配制,在制碱槽内进行,配液完成后,由碱液泵打到贫液槽,进入系统液相循环。在该流程中,碱液泵作为贫液槽内新鲜碱液输送的关键设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碱液泵每次开启时都需要提前罐泵,非常耗费时间,影响了脱硫液的供给速度,甚至会影响到脱硫液的脱硫效率。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脱硫液的供给速度,以提高脱硫液的脱硫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液供给装置,以提高脱硫液的供给速度,进而提高脱硫液的脱硫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气脱硫设备,以提高脱硫液的供给速度,进而提高脱硫液的脱硫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硫液供给装置,包括碳酸钠配置结构、脱硫贫液缓冲结构和用于将所述碳酸钠配置结构内的碱液输送到所述脱硫贫液缓冲结构的碱液泵;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碳酸钠配置结构与所述碱液泵之间的碱液储存缓冲罐,所述碱液储存缓冲罐内存储有预设液位的碱液,所述碱液储存缓冲罐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道与所述碳酸钠配置结构连接,出液口通过出液管道与所述碱液泵的进口连接。

优选的,上述脱硫液供给装置中,所述碱液储存缓冲罐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碱液储存缓冲罐内液体达到所述预设液位的溢流阀。

优选的,上述脱硫液供给装置中,所述碱液储存缓冲罐还设置有用于补充新鲜水的一次水补水管道和排出所述碱液储存缓冲罐内污水的排污阀,所述一次水补水管道上设置有补水阀。

优选的,上述脱硫液供给装置中,所述出液管道上设置有泵进口阀。

优选的,上述脱硫液供给装置中,所述碱液储存缓冲罐还设置有放空阀。

优选的,上述脱硫液供给装置中,所述碳酸钠配置结构为制碱槽;所述脱硫贫液缓冲结构为贫液槽。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硫液供给装置包括碳酸钠配置结构、脱硫贫液缓冲结构和用于将碳酸钠配置结构内的碱液输送到脱硫贫液缓冲结构的碱液泵;还包括设置在碳酸钠配置结构与碱液泵之间的碱液储存缓冲罐,碱液储存缓冲罐内存储有预设液位的碱液,碱液储存缓冲罐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道与碳酸钠配置结构连接,出液口通过出液管道与碱液泵的进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首先在碱液储存缓冲罐内灌装预设液位的碱液,在灌装碱液的过程中,对碱液泵进行罐泵,罐泵同时对碱液泵进行盘车,以排净泵内的气体,防止气傅。罐泵完成后,储液罐补水完成。

本实用新型中,碱液泵启动后,碱液出碱液泵进脱硫贫液缓冲结构,向脱硫贫液缓冲结构打液。由于碱液储存缓冲罐中的液体被抽出,在碱液储存缓冲罐内形成真空度,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碳酸钠配置结构内的新鲜碱液被压入碱液储存缓冲罐中,从而实现了液体连续流动,最终将碳酸钠配置结构内的新鲜碱液打入脱硫贫液缓冲结构。那么在下次启动碱液泵时,因为碱液储存缓冲罐内存在预设液位,对碱液泵而言,可以保证液体满泵,因此可直接起泵打液,便无需罐泵,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泵前碱液储存缓冲罐,利用外界大气压和罐内的真空度,将碳酸钠配置结构内的新鲜碱液压入碱液储存缓冲罐,并且保证了碱液泵的入口一直是满液状态,不会出现气缚,也无需再次罐泵,可轻松开启,提高了脱硫液的供给速度,也保证了脱硫系统新鲜碱液的及时注入,进而提高了脱硫液的脱硫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煤气脱硫设备,包括脱硫塔和用于向所述脱硫塔供给脱硫液的脱硫液供给装置,所述脱硫液供给装置为上述任一种脱硫液供给装置,由于上述脱硫液供给装置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脱硫液供给装置的煤气脱硫设备具有同样的效果,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箱层架的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硫液供给装置,提高了脱硫液的供给速度,进而提高了脱硫液的脱硫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硫液供给装置包括碳酸钠配置结构、脱硫贫液缓冲结构和用于将碳酸钠配置结构内的碱液输送到脱硫贫液缓冲结构的碱液泵3;还包括设置在碳酸钠配置结构与碱液泵3之间的碱液储存缓冲罐2,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存储有预设液位的碱液,碱液储存缓冲罐2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道a与碳酸钠配置结构连接,出液口通过出液管道c与碱液泵3的进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首先在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灌装预设液位的碱液,在灌装碱液的过程中,对碱液泵3进行罐泵,罐泵同时对碱液泵3进行盘车,以排净泵内的气体,防止气傅。罐泵完成后,储液罐补水完成。

本实用新型中,碱液泵3启动后,碱液出碱液泵3进脱硫贫液缓冲结构,向脱硫贫液缓冲结构打液。由于碱液储存缓冲罐2中的液体被抽出,在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形成真空度,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碳酸钠配置结构内的新鲜碱液被压入碱液储存缓冲罐2中,从而实现了液体连续流动,最终将碳酸钠配置结构内的新鲜碱液打入脱硫贫液缓冲结构。那么在下次启动碱液泵3时,因为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存在预设液位,对碱液泵3而言,可以保证液体满泵,因此可直接起泵打液,便无需罐泵,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泵前碱液储存缓冲罐2,利用外界大气压和罐内的真空度,将碳酸钠配置结构内的新鲜碱液压入碱液储存缓冲罐2,并且保证了碱液泵3的入口一直是满液状态,不会出现气缚,也无需再次罐泵,可轻松开启,提高了脱硫液的供给速度,也保证了脱硫系统新鲜碱液的及时注入,进而提高了脱硫液的脱硫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任何低点抽液的系统,大大减轻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碱液储存缓冲罐2设置有用于控制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液体达到预设液位的溢流阀21。本实用新型通过溢流阀21控制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液体达到预设液位,结构比较简单。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测量液位的方法,以实现同样的控制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液体达到预设液位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碱液储存缓冲罐2还设置有用于补充新鲜水的一次水补水管道b和排出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污水的排污阀23,一次水补水管道b上设置有补水阀24。本实用新型打开补水阀24,通过一次水补水管道b向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补充新鲜水,通过排污阀23排出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污水,从而实现对碱液储存缓冲罐2冲洗排污,提高了碱液的清洁性,从而保证了脱硫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出液管道c上设置有泵进口阀31,便于控制碱液泵3进口的开闭。

为了便于调整碱液储存缓冲罐2的真空度,碱液储存缓冲罐2还设置有放空阀22。

为了简化结构,碳酸钠配置结构为制碱槽1;当然,也可以为制碱罐或者制碱箱等;脱硫贫液缓冲结构为贫液槽4,当然,也可以为贫液罐或者贫液箱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硫液供给装置的应用过程如下:

在初次使用时,需要打开补水阀24,通过一次水补水管道b补充新鲜水,同时打开溢流阀21,关闭放空阀22、泵进口阀31。向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补充新鲜水,然后打开排污阀23对碱液储存缓冲罐2进行冲洗排污,待出水清澈后关闭排污阀23,对碱液储存缓冲罐2进行注水。碱液储存缓冲罐2排污完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制碱槽1内的碱液通过进液管道a对碱液储存缓冲罐2补液时,需要操作人员现场观察溢流阀21的出液情况,待溢流阀21出液后,说明碱液已经达到预设液位,此时对碱液储存缓冲罐2继续补液、继续溢流的同时,打开泵进口阀31,通过出液管道c对碱液泵3进行罐泵,罐泵同时对泵进行盘车,以排净泵内的气体,防止气傅。罐泵完成后,碱液储存缓冲罐2补水完成。关闭溢流阀21、补水阀24。

在本实用新型中,确认碱液泵3的泵进口阀31打开,启动后,碱液出碱液泵3进泵出口阀32,由碱液进贫液槽管道d向贫液槽4打液。由于碱液储存缓冲罐2中的液体被抽出,在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形成真空度,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制碱槽1内的新鲜碱液被压入碱液储存缓冲罐2中,从而实现了液体连续流动,最终将制碱槽1内的新鲜碱液打入贫液槽4。那么在下次启动泵时,因为碱液储存缓冲罐2内会存储液位,对碱液泵3而言,可以保证液体满泵,因此可直接起泵打液,便无需罐泵,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脱硫系统新鲜碱液的及时注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煤气脱硫设备,包括脱硫塔和用于向脱硫塔供给脱硫液的脱硫液供给装置,脱硫液供给装置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脱硫液供给装置,提高了脱硫液的供给速度,进而提高了脱硫液的脱硫效率,其优点是由脱硫液供给装置带来的,具体的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