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料碳化和气化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609发布日期:2018-07-11 01:1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燃料燃烧炉,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碳化和气化燃烧炉。



背景技术:

本文所说的生物质燃料指的是把农林废弃物经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步骤得到的颗粒状燃料,生物质燃料热值高,污染小,可再生,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替代能源,实际使用中会根据需要将生物质燃料进一步加工碳化或气化以备使用,这就需要提供专门的碳化和气化燃烧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燃料碳化和气化燃烧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生物质燃料碳化和气化燃烧炉,所述燃烧炉从上至下分为进料区、燃烧区、下料区;

所述进料区设置于燃烧炉顶部;

所述燃烧区设置于燃烧炉中部,燃烧区表面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所述下料区包括导料漏斗、旋转部、生物质炭出料口、燃气出料口;所述导料漏斗为漏斗形,设置于燃烧区下方;所述旋转部为锥形,设置于所述燃烧炉底面的中心,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至少一根能够随旋转部在平行于燃烧炉底面的平面内转动的炉栅;所述生物质炭出料口设置于燃烧炉底面,所述燃气出料口设置于燃烧炉侧壁,且位于所述导料漏斗与燃烧炉侧壁的接触点下方。

优选地,所述进料区包括一设置于燃烧炉顶部的倒圆台型进料口。

优选地,所述旋转部的顶部位于所述导料漏斗下端开口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旋转部上均匀设置有两根炉栅。

优选地,所述生物质炭出料口下方设置有提升机。

优选地,所述燃气出料口设置有引风机。

优选地,所述燃烧炉还设置有防爆管道连接一防爆罐水箱,所述防爆管道的入口设置于燃烧炉侧壁,且位于所述导料漏斗与燃烧炉侧壁的接触点下方;所述防爆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防爆罐水箱的水面之下;所述防爆罐水箱上端敞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物质燃料碳化和气化燃烧炉的优点在于:生物质燃料在燃烧区厌氧燃烧,得到生物质炭和燃气,通过炉栅将生物质炭排出,防止物料堆积,通过引风机将燃气排出,防止燃气聚集发生意外,通过防爆罐水箱降低意外事故的后果,从而安全便捷的实现生物质燃料的碳化和气化,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生物质燃料碳化和气化燃烧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燃料碳化和气化燃烧炉,从上至下分为进料区1、燃烧区2和下料区3;所述进料区1设置于燃烧炉顶部,包括一倒圆台型的进料口11;所述燃烧区2设置于燃烧炉中部,燃烧区表面设置有多个通风孔21,所述通风孔21通过管道向燃烧炉内提供少量空气,并在所述燃烧区2处提供高温,生物质燃料在所述燃烧区2处在高温厌氧环境下不充分燃烧分别产生燃气和生物质炭。

所述下料区3包括导料漏斗31、旋转部32、生物质炭出料口33 和燃气出料口34;所述导料漏斗31为漏斗形,设置于所述燃烧区2 下方,所述旋转部32为锥形,设置于所述燃烧炉底面的中心,所述旋转部32上设置有至少一根能够随旋转部32在平行于燃烧炉底面的平面内转动的炉栅321,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32上均匀设置有两个炉栅321,所述旋转部32的顶部延伸进所述导料漏斗21的底部开口中;所述生物质炭出料口33设置于所述燃烧炉底面,通过炉栅321的转动将生物质炭推送到生物质炭出料口33中,防止物料堆积,所述生物质炭出料口33下方设置有提升机4,通过提升机4输送并收集生物质炭;所述燃气出料口34设置于燃烧炉侧壁,且位于所述导料漏斗31与燃烧炉侧壁的接触点下方,所述燃气出料口34处设置有引风机5将燃气及时引出。

为防止燃烧炉内发生爆炸,损伤炉体,并造成作业人员意外,所述燃烧炉还设置有防爆管道6连接一防爆罐水箱7,所述防爆管道6 的入口设置于燃烧炉侧壁,且位于所述导料漏斗31与燃烧炉侧壁的接触点下方,所述防爆管道6的出口位于所述防爆罐水箱7的水面之下,所述防爆罐水箱7上端敞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物质燃料碳化和气化燃烧炉,通过进料口11使生物质燃料进入所述进料区1,生物质燃料自然下落到所述燃烧区2,此处提供高温,同时外部管道通过通风孔21向燃烧炉内提供少量空气,使生物质燃料在高温厌氧环境下气化产生燃气,由于燃烧炉竖直设置,且在燃烧区2处生物质燃料无法堆积,导致生物质燃料不能充分气化,从而留存有部分生物质炭;反应后的生物质炭下落到所述导料漏斗31中并自由下落到所述燃烧炉的底部,通过炉栅 321转动作用,生物质炭落入所述生物质炭出料口33中,并通过提升机4收集处理;燃气跟随生物质炭向下运动,并在引风机5作用下进入燃气出料口34引出;所述燃烧炉还设置有防爆罐水箱来保证使用安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