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49362阅读:来源:国知局
硫酸自酸循环出口,通过栗经酸循环进口送回反应器,同时由栗出口管线旁路上的废酸排出口排出1.5L/h的废酸。通过对出料口的反应产物进行取样分析,异丁烯转化率达到98%以上,反应产物中异辛烷质量分数在30%以上,反应产物辛烷值为98左右,实验结果表明,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取得了良好的烷基化油合成的效果Ο
[0024]实施例2
[0025]另一种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31、上封头34和下封头42,在反应器筒体下部设置有内管下管板41,在反应器筒体下部、内管下管板以上设置有外管下管板39,在反应器筒体和上封头的交接处设置有上管板33,外管3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管板和外管下管板连接,内管37的中上部分设置在外管内部,内管的上端为盲端,内管的下端与内管下管板连接,内管上设置有孔,内管的顶部位于上管板与外管下管板之间,在反应器筒体以内外管以外设置有折流挡板45,在下封头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 43,在内管下管板和外管下管板之间的反应器筒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口 44,在上封头设置有出料口 35,出料口 35通过管道与分相罐46相连,分相罐的上部设置有反应物出料口 47,在分相罐的下部设置有酸循环出口 48,酸循环出口通过管道与栗49连接后与位于内管下管板和外管下管板之间的反应器筒体上的酸循环进口 40相连,在反应器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 32,在反应器筒体的下部、外管下管板以上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 38,在栗49与酸循环进口 40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废酸排出口 50。
[0026]外管36是光滑管或翅片管或螺旋管。
[0027]在外管以内及内管以外空间还可以设置有填料。填料的种类优选:鲍尔环填料或环矩鞍填料,也可以选用其它常用的填料。
[0028]当上述反应器用于烷基化油合成反应时,以小型实验装置为例,反应器筒体的直径为80mm,高度为1600mm,分相罐直径为200mm,高度400mm.
[0029]3根外管,外管的管径为9mm,管长为1500mm,是光滑管,内管(10)的管径为5mm,管长为1200mm,内管下管板和外管下管板之间的距离为100mm ;外管以内及内管以外空间没设置填料,内管在整个轴向长度上均匀设置小孔,孔径0.5mm。
[0030]98%浓硫酸在6°C下自第二进料口进入外管,一开始需加入足够浓硫酸使其充满整个外管,此后浓硫酸进口流量设置为1.5L/h,保证反应器内浓硫酸浓度维持在95%,异丁烷和异丁烯混合物在6°C下自第一进料口进入内管,异丁烷和异丁烯体积比为6:1,进料流量为50L/h,进料压力为0.5MPaG(表压);采用冷冻盐水作为冷却介质,循环冷却介质在
0°C自冷却介质进口进入,自冷却介质出口出,冷却介质出口温度为5 °C。6 °C反应物料自出料口出,进入分相罐,在分相罐完成分相后,反应产物和未反应完的异丁烧自反应物出料口出,硫酸自酸循环出口通过栗经酸循环进口送回反应器,同时由栗出口管线旁路上的废酸排出口排出1.5L/h的废酸。通过对反应物出料口的反应产物进行取样分析,异丁烯转化率达到98%以上,反应产物中异辛烷质量分数在32%以上,反应产物辛烷值100左右,实验结果表明,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取得了良好的烷基化油合成的效果。
【主权项】
1.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1),反应器筒体由直筒段(2),宽径段(21),和位于直筒段和宽径段之间的过渡段(5)组成,宽径段的上端连接有上封头(6),直筒段的下端连接有下封头(15),在直筒段下部设置有内管下管板(14),在直筒段下部、内管下管板以上设置有外管下管板(12),在直筒段和过渡段的交接处设置有上管板(4);外管(9)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管板和外管下管板连接,内管(10)的中上部分设置在外管内部,内管的上端为盲端,内管的下端与内管下管板连接,内管上设置有孔,内管的顶部位于上管板与外管下管板之间,在直筒段以内、外管以外设置有折流挡板(18),在下封头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6),在内管下管板和外管下管板之间的直筒段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口(17),在宽径段设置有出料口(7),在过渡段设置有酸循环出口(8),在直筒段的上部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3),在直筒段的下部、外管下管板以上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11),酸循环出口(8)通过管道与栗(19)连接后与位于内管下管板和外管下管板之间的直筒段上的酸循环进口(13)相连,在栗(19)与酸循环进口(13)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废酸排出口(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外管(9)是光滑管或翅片管或螺旋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在外管以内及内管以外空间设置有填料。4.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31)、上封头(34)和下封头(42),在反应器筒体下部设置有内管下管板(41),在反应器筒体下部、内管下管板以上设置有外管下管板(39),在反应器筒体和上封头的交接处设置有上管板(33),外管(3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管板和外管下管板连接,内管(37)的中上部分设置在外管内部,内管的上端为盲端,内管的下端与内管下管板连接,内管上设置有孔,内管的顶部位于上管板与外管下管板之间,在反应器筒体以内外管以外设置有折流挡板(45),在下封头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43),在内管下管板和外管下管板之间的反应器筒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口(44),在上封头设置有出料口(35),出料口 35通过管道与分相罐(46)相连,分相罐的上部设置有反应物出料口(47),在分相罐的下部设置有酸循环出口(48),酸循环出口通过管道与栗(49)连接后与位于内管下管板和外管下管板之间的反应器筒体上的酸循环进口(40)相连,在反应器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32),在反应器筒体的下部、外管下管板以上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38),在栗(49)与酸循环进口(40)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废酸排出口(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外管(36)是光滑管或翅片管或螺旋管。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在外管以内及内管以外空间设置有填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烷基化油合成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1,反应器筒体由直筒段2,宽径段21和位于直筒段和宽径段之间的过渡段5组成,在直筒段下部设置有内管下管板14,外管下管板12,在直筒段和过渡段的交接处设置有上管板4;外管9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管板和外管下管板连接,内管10的中上部分设置在外管内部,内管的上端为盲端,内管的下端与内管下管板连接,内管上设置有孔,与现有工业反应器相比,酸烃接触效果好,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反应器尺寸,同时降低烷烯比,并且能够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减少反应副产物的产生,从而提高烷基化合成油的产量与质量,而且能够降低异丁烷循环所需的能耗。
【IPC分类】C07C2/62, C10G50/00, C07C9/16
【公开号】CN204958828
【申请号】CN201520588742
【发明人】张敏卿, 张金利, 徐钦, 李文鹏
【申请人】天津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