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标风车翼型风叶抗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385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风标风车翼型风叶抗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的是风力发电机领域,是一种提高立轴风力机立式安装翼型 风叶抗弯强度的实用技术。
技术背景目前我国现有的并网型风力发电设备所采用的风力机均为传统的三叶水平轴风 力机,风叶为螺旋桨翼型桨叶,制作方法一般是手糊、扣模或灌注等方法完成。立轴风力机 风叶制作通常采用对称翼型或不对称翼型,用金属结构蒙皮或玻璃钢一次挤拉成型。玻璃 钢挤拉成型的翼型风叶具有密度高、质量轻、机械强度高、翼型风叶均勻、外形光洁美观等 特点。玻璃钢挤拉成型的翼型风叶在H型风机上使用时存在离心力过大风叶弯曲变形的技 术缺陷。
发明内容本适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现有立 轴风机立式安装的玻璃钢挤拉风叶无论是对称翼型还是不对称翼型,均可采用挤拉技术一 次挤拉成型,挤拉成型的翼型风叶是空心的,风叶的断面结构是有壁厚、支撑、及多个空腔, 翼型风叶的壁厚与支撑是均勻的,因立轴风力机风叶是立式安装,风叶一般较长,风轮如果 选择单横臂,风叶于风轮横臂的结构连接位置应是翼型风叶展长的中部,风叶在与风轮横 臂结构连接位置分上半部风叶和下半部风叶,这两部分风叶长度是相同的,质量分布是均 勻的。上半部风叶的质点和下半部风叶的质点均在上半部风叶于下半部风叶展长的1/2 处。在风力机高速旋转时,玻璃钢挤拉翼型风叶容易变形。为了提高立式安装玻璃钢挤拉 翼型风叶的抗弯能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是降低风轮的上半部玻璃钢挤拉翼型风叶的 质点,提高风轮的下半部玻璃钢挤拉翼型风叶的质点,使玻璃钢挤拉翼型风叶上下两部分 的质量中心向风叶展长方向的中心点偏移,也就是向风叶于横臂的联接处靠拢,这样做的 目的是可以有效提高玻璃钢挤拉翼型风叶的抗弯能力。实现方法无风标风车风轮立式安装的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采用的是两次挤拉成型技 术,或三次挤拉成型技术。具体方法是第一次剂拉的是风轮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的基 础风叶,基础风叶的结构、形状与现有玻璃钢挤拉翼型风叶相同,只是风叶断面的壁厚、支 撑厚度是现有玻璃钢挤拉翼型风叶的1/3厚度,第二次剂拉的是第一次剂拉的玻璃钢基础 风叶的腔管,腔管的壁厚同样是现有玻璃钢挤拉翼型风叶的1/3厚度,第三次挤拉的是第 二次挤拉腔管内的套管,套管的壁厚同样是现有翼型风叶1/3厚度。套管长度是腔管的 1/2,腔管长度是玻璃钢基础风叶的2/3。采用玻璃钢组合工艺将套管组合到腔管内、再将 腔管组合到玻璃钢基础风叶的多个腔体内,组合成完整的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组合 后的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展长方向,从中心向两边翼型结构风叶的壁厚、支撑厚呈现 内阶梯形状递减越向外越薄,挤拉翼型结构风叶的质量分布在展长方向是集中在风叶的中部,特点是使得立式安装的上下两段翼型风叶的质量中心向风叶的中心偏移,翼型风叶的 抗弯强度明显增加。同时还可以在挤拉出的基础风叶外表面套装组合一层套筒或两层套 筒,方法同上,同样可组合成完整的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组合后的玻璃钢挤拉翼型结 构风叶展长方向,从中心向两边翼型结构风叶的壁厚呈现外阶梯形状递减越向外越薄。无 风标风车翼型风叶抗弯结构成型技术,同样适用于其他材料挤拉翼型结构风叶。

图1、无风标风车翼型风叶抗弯结构的技术原理图图中符号说明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的基础风叶(1),玻璃钢基础风叶的腔 体(2)、(3)、(4),玻璃钢基础风叶腔体内的腔管(5),腔管内的套管(6)。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和附图标记,对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进行描述。腔 管内的套管(6)与玻璃钢基础风叶腔体内的腔管(5)用玻璃钢胶粘工艺套装,玻璃钢基础 风叶腔体内的腔管(5)与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的基础风叶腔体(2)、(3)、(4)用玻璃钢 胶粘工艺套装,组装成完整的无风标风车翼型风叶抗弯结构。
权利要求一种无风标风车翼型风叶抗弯结构无风标风车风轮立式安装的玻璃钢挤拉翼型风叶,由现有一次挤拉成型的玻璃钢翼型风叶改进为通过玻璃钢挤拉、玻璃钢组合等工艺生产出的玻璃钢翼型结构风叶在展长方向从中心向两边翼型结构风叶的壁厚、支撑厚呈现阶梯形状递减越向外越薄;根据以上无风标风车翼型风叶抗弯结构技术方案其特征是挤拉、组合后的翼型结构风叶展长方向,从中心向两边翼型结构风叶的壁厚、支撑厚呈现阶梯形状递减越向外越薄。
专利摘要无风标风车风轮立式安装的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采用的是两次挤拉成型技术或三次挤拉成型技术。具体方法是第一次剂拉的是风轮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的基础风叶,第二次剂拉的是第一次剂拉的玻璃钢基础风叶的腔管,第三次挤拉的是第二次挤拉腔管内的套管。采用玻璃钢组合工艺将套管组合到腔管内、再将腔管组合到玻璃钢基础风叶的腔体内,组合后的玻璃钢挤拉翼型结构风叶展长方向,从中心向两边翼型结构风叶的壁厚、支撑厚呈现阶梯形状递减越向外越薄。
文档编号F03D3/06GK201687650SQ20092017412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8日
发明者邹永奎 申请人:邹永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