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鼓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640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鼓风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鼓风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发动机鼓风器(engine blower)中,空气由于受发动机驱动的风扇的 旋转被喷出用于清理等。由于空气通过该发动机鼓风器中的通风管喷出,因此由于通风 管的内壁和喷出空气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该静电聚积在通风管中,特别是空气干燥时。 结果,当操作人员触碰其中聚积有静电的通风管时,聚积的静电突然流过操作人员的身 体,这会干扰操作人员。为了防止该问题,已经建议了各种静电消除结构(例如,文献1: JP-A-2001-73793,文献 2 JP-A-2004-319297)。文献1公开了接地线被设置成由操作人员通过手柄握持,并且接地线的端部被布 置在手柄内以与用于操作加速器的鲍登线(Bowden wire)接触。在如文献1公开的该结构 中,在操作过程中通风管内产生的静电从操作人员传导到接地线,然后经由鲍登线传导到 发动机。这样,当操作人员为了工作握持手柄和接地线时,静电接地到发动机而没有聚积在 通风管中以使静电不会突然流过操作人员的身体。文献1还公开了所述接地线可与用于点 火开关的接地线接触而不是鲍登线。类似地,文献2公开了圆形的放电板被设置成由操作人员通过手柄握持,并且放 电板经由柔性导电板与设置在手柄内的鲍登线电耦接。在文献2中公开的该结构能获得和 在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相同的优点。而且,在一些其他传统的发动机鼓风器中,导电树脂层设置在手柄的表面上而不 是如在文献1或2公开的接地线或放电板的表面上,并且树脂层经由导电件与设置在手柄 内的鲍登线电耦接。在该静电消除结构中,因为不要求设置接地线或放电板,因此部件的数 量和部件的成本能减少。而且,部件的组装能够得以简化。然而,当导电树脂层设置在手柄上时,会难以保持所述树脂层和所述鲍登线之间 的电耦接。换句话说,设置在手柄内的导电件和树脂层由于部件尺寸或组装精度的变化没 有高度可靠地彼此连接。因此,希望解决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导电树脂设置在手柄上时能够确保稳定的静电传导 的发动机鼓风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发动机鼓风器包括容纳在蜗壳中的风扇;与蜗壳结合 为一体用于驱动风扇的发动机;与蜗壳连通的通风管;以及安装到通风管的手柄,其中所 述手柄具有至少一对彼此组装的壳体,导电树脂层形成在手柄的握持部的表面上,树脂层 与裸露在手柄内的内部裸露部分结合为一体,具有沿着壳体彼此组装的方向压缩的线圈的 导电弹簧和与发动机电耦接的导电线布置在手柄内,树脂层的内部裸露部分接触弹簧的线 圈同时经由弹簧与导电线电耦接。
3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方面,导电层的内部裸露部分接触所述弹簧的线圈,以使内部 裸露部分经由弹簧和导电线与发动机电耦接。这样,在通风管等内聚积的静电能从发动机 传导到手柄的握持部,然后通过握持手柄的操作人员放电。因为此时线圈能沿着壳体彼此 组装的方向压缩,线圈能通过在线圈中产生的预定张力与内部裸露部分接触。而且,即使当 内部裸露部分的突起量沿着组装方向变化或者当内部裸露部分沿着组装方向没有对准时, 该变化或未对准能通过弹性变形的线圈进行调整。因此,线圈和内部裸露部分能高度可靠 地彼此接触。在根据本发明所述方面的发动机鼓风器中,配合到彼此中用于定位的突起和凹陷 可设置在一对壳体上,所述弹簧可布置为线圈被突起穿过,内部裸露部分可设置成分别与 所述凹陷和突起相邻。当用于定位的突起穿过弹簧的线圈并且所述内部裸露部分分别与如上所述的突 起和凹陷相邻时,可防止线圈和内部裸露部分的位置错位。因此,线圈和内部裸露部分能更 可靠地彼此接触。在根据所述发动机鼓风器的发动机鼓风器中,弹簧可设置有接合部,该接合部接 合在与导电线相邻的侧面上。当弹簧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接合部时,该接合部与导电线接合。这样,可防止弹簧围 绕突起旋转,以使线圈能与所述弹簧的导电线顺利地接触。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方面的发动机鼓风器,内部裸露部分是通过当树脂层通过树 脂模制时形成的栅部(gate)提供。当内部裸露部分是通过由如上所述的树脂模制形成的栅部提供时,不需要专门设 置用于和线圈接触的内部裸露部分,由此简化了其结构。因此,树脂能顺利地注射并且可防 止模制失败。


图1是整个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动机鼓风器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发动机鼓风器的手柄的外观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沿着图4中的A-A线剖开的手柄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视图;图4是示出形成手柄的一个壳体的内部布置的平面图;图5示出设置在手柄内的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例。图1是整个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动机鼓风器1的透视图。发动机鼓风器 1包括由反冲起动器曲柄转动的发动机(未示出)和由发动机驱动的风扇。发动机通过螺栓或类似物一体固定到盖住旋转风扇的树脂蜗壳2。与发动机相对 的一部分蜗壳2提供后部支撑件3。后部支撑件3设置有一对肩带4以使操作人员将整个 发动机鼓风器1背在其后背上。管状肘状部5与蜗壳2的出口 2A连接,具有波纹部6A和直管部6B的通风管6与 肘状部5连接。通风管6的端部设置有吹出端口 6C。由风扇产生的喷射空气通过蜗壳2、
4肘状部5以及通风管6以从吹出端口 6C被喷出。由操作人员握持的手柄7通过环圈固定 器7A、臂7B以及使固定器7A和臂7B上紧在一起的螺栓形的轮盘7C被连接到通风管6。在如上所述的发动机鼓风器1中,肘状部5和通风管6由树脂做成。特别地,当空 气干燥时,由于与穿过蜗壳2、肘状部5和通风管6的喷射空气摩擦,蜗壳2、肘状部5和通 风管6中产生静电,该静电为正电还是负电取决于其材料。消除该静电的结构将在下面进 行详细描述。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静电消除结构的手柄7的外观的透视图。手 柄7具有对半结构,其中一对壳体11和12通过在图的上部中示出的螺钉13和设置在下部 的螺栓(未示出)彼此结合。手柄7的上部限定包括加速器操纵杆14的操作部分15,手柄 7的中间部分限定由操作人员握持的握持部16。臂7B的一部分从手柄7的下部突起,而臂 7B的其余部分插入到手柄7中。环圈固定器7A通过轮盘7C连接到臂7B(图1)。壳体11和12主要由绝缘合成树脂做成。在如图3所示的横截面中,与握持部16 对应部分的表面由导电树脂层18提供。树脂层18与通过注射模制导电树脂材料或类似物 形成的树脂模制的壳体主体的握持部16结合为一体。参照图3中的壳体11,导电树脂材料 被注射以在壳体11的内侧形成栅部19。该栅部19限定根据本发明的内部裸露部分。再 者,虽然未示出,但是多个小通孔形成在握持部16上。这些通孔填充有导电树脂材料以增 加壳体主体和树脂层18之间的粘附力。栅部19设置在栅部孔20中。栅部孔20设置在壳体11内的突出部21上,突出部 21朝向壳体12突起。而且,突出部21设置有与栅部孔20相邻布置的凹陷22。设置在壳 体12内并且朝向壳体11突起的突起23配合到凹陷22中。换句话说,凹陷22和突起23 配合到彼此之中用于定位待彼此组装的壳体11和12。顺便提及,突起23从设置在壳体12 中的突出部25突起。如图4所示,栅部孔20布置成与壳体12中的突出部25的突起23相邻。栅部19 通过壳体12中的树脂层18的注入模制形成在栅部孔20中。尽管由于其模制模具结构,两 个栅部19与如图所示的长度相比典型地更长,但是每个栅部19的不需要的部分在与突出 部21或25的端面相邻的位置处被切掉。如图3和4所示,鲍登线26设置在手柄7的壳体12中。设置在鲍登线26的一端 上的圆筒26A与能够通过轴27旋转地枢转的加速器操纵杆14(图2)接合。鲍登线26的 另一端连接到化油器(未示出)的节气门机构以通过操作加速器操纵杆14来控制化油器 的节气门开度,即发动机的输出。再者,一对电缆28和29设置在手柄7中。电缆28连接器到动力产生线圈,该动 力产生线圈连接到发动机。电缆29是本发明的导电线并且连接到发动机中用于接地的曲 柄箱。电缆28和29的端部分别连接到无焊端子33和34。无焊端子33和34分别包括具 有预定长度的弯曲端子31和32。无焊端子33和34彼此分开以彼此绝缘。通过操作能够通过轴37旋转地枢转的 停止操纵杆35,停止操纵杆35的挤压部35A挤压端子31以使端子31接触端子32,以使得 能够产生电短路(参见图4中的箭头和虚线)。因为来自线圈的电动力在该状态下接地到 曲柄箱,因此电动力并不提供给发动机火花塞。因此,驱动发动机能够急停。在该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电弹簧的线性延伸部36A总是接触设置成用于接地的电缆29的端子32。如图5所示,弹簧36的延伸部36A的底端提供了作为压缩弹簧工作的 线圈36B。线圈36B被绕成为成手鼓形状,该手鼓形状沿着能延伸的方向上在两侧上具有较 大直径并且在其中间具有较小直径。而且,延伸部36A的远端提供接合部36C,该接合部从 延伸部36A弯曲以与端子32接合。如图3到5所示,在弹簧36中,能够从壳体12的突出部25的端面伸长的线圈36B 被突起23穿过。然后,壳体11与壳体12装配,以使线圈36B被压缩以插入到彼此相对的 突出部21和25的端面之间,如图3所示。换句话说,线圈36B沿着壳体11和12彼此组装 的方向被压缩。在线圈36B被插入二者之间的这种状态下,在与壳体11相邻的一侧上的线圈36B 的一端接触从突出部21裸露的栅部19,与壳体12相邻的一侧上的线圈36B的另一端接触 从突出部25裸露的栅部19(图4)。换句话说,在手柄7中形成的导电树脂层18经由栅部 19与弹簧36导通,因此经由具有用于接地的端子32的电缆与发动机的曲柄箱导通。此时,因为线圈36B能够在壳体11和12彼此组装的方向上,即栅部19的纵向方 向上延伸,即使当栅部19从突出部21和25的突起量变化时,这些变化也可通过线圈36B 的伸长和收缩得以调节以使栅部19能可靠地接触弹簧36。而且,因为线圈36B具有预定的 张力,栅部19和线圈36B在受到压缩时彼此接触。因此,栅部19和线圈36B高度可靠地彼 此接触。而且,因为线圈36B被突起23穿过,因此即使当突起23和线圈36B没有完全配合 时,线圈36B能够在倾斜方向弹性变形以使线圈36B能可靠地接触栅部19。因为栅部19被 分别布置成与凹陷22和突起23相邻,并且另外,线圈36B被用于定位壳体11和12的突起 23穿过,因此栅部19和线圈36B没有过度地错位。在这点上,线圈36B同样能可靠地接触 栅部19。因为弹簧36设置有与端子32接合的接合部36C,因此能防止弹簧36围绕突起23 大幅旋转,能防止延伸部36A和接合部36C从端子32滑出。这样,线圈36B能在与端子32 相邻的侧面上顺利地接触栅部19。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在蜗壳2、肘状部5和通风管6中产生的静电最初被引导到 与蜗壳2结合为一体的发动机,然后经由电缆29和弹簧36被引导到手柄7的树脂层18。 随后,静电通过握持手柄7的操作人员放电。因此,静电一产生就被消除,因此不会聚积在 发动机鼓风器1中。这样,即使当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触碰到通风管6等时,大量的静电 没有突然流过操作人员的身体,因此消除了操作人员的不舒服的感觉。在该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从发动机引导的静电通过操作人员的身体放电。然而,取 决于在通风管6或手柄7中产生的静电的聚积状态,静电可在握持部16的树脂层18中聚 积以通过操作人员的身体放电用于消除所述电。替代地,静电可经由弹簧36和电缆29从 树脂层18接地到曲柄箱。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结构、方法等至此已被公开,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尽管主要参照特定的实施例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在形状、 数量以及其他详细安置上对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而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这样,上述的形状、数量等仅仅用以示例本发明以有利于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作对 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以使得以一部件的名义进行描述的内容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其中对所
6述部件的形状、数量等的描述是部分的或者完全省略了。例如,尽管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导电线是由用于接地的电缆29提供的并且 弹簧36的延伸部36A与电缆29接触,但是连接到化油器的鲍登线26可用作导电线,并且 延伸部36A可与鲍登线26接触。在该结构中,因为化油器与发动机电耦接,因此静电能以 与上示例性实施例相似地进行消除。例如,虽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栅部19被用作本发明的内部裸露部分,但是专门的 内部裸露部分可设置在壳体11和12的内侧上以当栅部设置在树脂层18的表面上时与弹 簧36接触。工业应用本发明能够应用到其中导电树脂层设置在手柄上用于消除静电的发动机鼓风器 中。
权利要求
一种发动机鼓风器,包括风扇,该风扇容纳在蜗壳中;发动机,该发动机与所述蜗壳结合为一体用于驱动所述风扇;通风管,该通风管与所述蜗壳连通;以及手柄,该手柄安装到所述通风管,其中所述手柄具有至少一对彼此组装的壳体,导电树脂层形成在所述手柄的握持部的表面上,所述树脂层与裸露在所述手柄内的内部裸露部分结合为一体,具有沿着所述壳体彼此组装的方向受压缩的线圈的导电弹簧和与所述发动机电耦接的导电线布置在所述手柄内,以及所述树脂层的内部裸露部分与所述弹簧的线圈接触,同时经由所述弹簧与所述导电线电耦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鼓风器,其中配合到彼此中用于定位的突起和凹陷设置在所述一对壳体上,所述弹簧布置为所述线圈被所述突起穿过,以及所述内部裸露部分被设置成分别与所述凹陷和所述突起相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鼓风器,其中所述弹簧设置有接合部,该接合部接合在与所述导电线相邻的一侧上。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鼓风器,其中所述内部裸露部分是由栅部形成,该栅部是当所述树脂层通过树脂模制形成时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发动机鼓风器,包括与蜗壳结合为一体的用于驱动风扇的发动机;与蜗壳连通的通风管;以及安装到通风管的手柄(7)。在发动机鼓风器中,手柄(7)具有一对彼此组装的壳体(11,12),导电树脂层(18)形成在手柄(7)的握持部(16)的表面上。树脂层(18)与裸露在手柄(7)内的栅部(19)结合为一体。具有沿着壳体(11,12)彼此组装的方向受压缩的线圈(36B)的导电弹簧(36)和与发动机电耦接的电缆(29)布置在手柄(7)内。树脂层(18)的栅部(19)与弹簧(36)的线圈(36B)接触并且经由弹簧(36)与电缆(29)电耦接。
文档编号F02B63/00GK101932810SQ20098010386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日
发明者山崎摩树, 拉斯·马姆奎斯特 申请人: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