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248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油道布置结构,尤其是一种V型内燃机主油道的布置方式,属于内燃机供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V型内燃机主油道的主流布置方式为将主油道布置在V型内燃机V型夹角机体上方单独布置,通过输油管和内燃机上的需要润滑冷却的零部件相连,润滑及冷却零部件。但是,这种布置方式使得V型内燃机结构变得繁琐,增加了对密封性以及供油及时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该种布置方式可以使内燃机结构更加紧凑,减少对密封性和供油及时性的要求。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包括缸盖左端面、缸盖右端面、喷油泵底座结合面、主轴承座孔及机体,特征是主油道设置在机体的V型夹角之间,所述主通道通过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三油道、第四油道、第五油道、第六油道分别和凸轮轴孔、缸盖左端面、缸盖右端面、喷油泵底座结合面、主轴承座孔相连通润滑各个零部件。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油道上开设有竖直向上的第五油道和喷油泵底座结合面相通方便润滑喷油泵;主油道上设有第三油道呈一定角度斜向下穿过凸轮轴孔和主轴承座孔相通。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油道上分别设有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呈角度分别和缸盖左端面、缸盖右端面相连通。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上齿轮端的一侧设有第四油道,第四油道和主油道相连通,其呈水平布置。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油道上设有第一油道孔、第二油道孔及主油道孔;所述第二油道孔和齿轮室相通润滑齿轮室,主油道孔、第一油道孔用堵头密封。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油道上设有第六油道和主油道相通,在第六油道上设有第三油道孔和齿轮室相通润滑齿轮。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当发动机运行时,机油通过主油道可以方便快捷的输送到内燃机各个需要润滑冷却的部件;主要结构布置在机体内使无任何尺寸增加,空间效率良好,保证了发动机轻量化,减少对密封性的要求,增加供油及时性。


图1是本发明机体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图5是图1缸盖左右端面的正视图。图6是图1的P向视图。图7是图6的C C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 图7所示,包括主油道1、凸轮轴孔2、缸盖左端面3、缸盖右端面4、第一油道 5、第二油道6、第三油道7、第四油道8、第五油道9、喷油泵底座结合面10、机体11、飞轮端 12、第一油道孔13、主轴承座孔14、第二油道孔15、主油道孔16、第六油道17、第三油道孔 18等。图1所示,为整个V型内燃机机体11的俯视图,并标示出A-A剖B-B剖所处的位置,主油道1设置在在V型内燃机V型夹角之间的机体11中,向上设置许多孔道使其方便与喷油泵相连。所述主通道1通过第一油道5、第二油道6、第三油道7、第四油道8、第五油道9、 第六油道17分别和凸轮轴孔2、缸盖左端面3、缸盖右端面4、喷油泵底座结合面10、主轴承座孔14相连通润滑各个零部件。所述主油道1上开设有竖直向上的第五油道9和喷油泵底座结合面10相通方便润滑喷油泵;在所述机体右边为飞轮端12。主油道1上设有第三油道7呈一定角度斜向下穿过凸轮轴孔2和主轴承座孔14相通。所述第三油道7上分别设有第一油道5、第二油道6,第一油道5、第二油道6呈角度分别和缸盖左端面3、缸盖右端面4相连通。所述机体11上靠近齿轮端的一侧设有第四油道8,第四油道8和主油道1相连通, 其呈水平布置。所述第四油道8上设有第六油道17和主油道1相通,在第六油道17上设有第三油道孔18和齿轮室相通润滑齿轮。所述机体11上设有第一油道孔13、第二油道孔15及主油道孔16 ;所述第二油道孔15和齿轮室相通润滑齿轮室,主油道孔16、第一油道孔13用堵头密封。当发动机运行时,机油通过主油道可以方便快捷的输送到内燃机各个需要润滑冷却的部件。主要结构布置在机体内使无任何尺寸增加,空间效率良好,保证了发动机轻量化,使结构紧凑。
权利要求
1.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包括缸盖左端面(3)、缸盖右端面(4)、喷油泵底座结合面(10)、主轴承座孔(14)及机体(11),其特征是主油道(1)设置在机体(11)的V型夹角之间,所述主通道(1)通过第一油道(5)、第二油道(6)、第三油道(7)、第四油道(8)、第五油道(9)、第六油道(17)分别和凸轮轴孔(2)、缸盖左端面(3)、缸盖右端面(4)、喷油泵底座结合面(10)及主轴承座孔(14)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油道(1)上开设有竖直向上的第五油道(9)和喷油泵底座结合面(10)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油道(1)上设有第三油道(7)呈斜向下穿过凸轮轴孔(2)和主轴承座孔(14)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油道(7)上分别设有第一油道(5)、第二油道(6),第一油道(5)、第二油道(6)分别和缸盖左端面(3)、缸盖右端面(4)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体(11)上设有第四油道(8),第四油道(8)和主油道(1)相连通,其呈水平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体(11)上设有第一油道孔(13)、第二油道孔(15)及主油道孔(16);所述第二油道孔(15)和齿轮室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油道孔(16) 及第一油道孔(13)用堵头密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四油道(8)上设有第六油道(17)和主油道(1)相连通;在第六油道(17)上设有第三油道孔(18)和齿轮室相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V型内燃机的主油道布置结构,包括缸盖左端面、缸盖右端面、喷油泵底座结合面、主轴承座孔及机体,特征是主油道设置在机体的V型夹角之间,所述主通道通过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三油道、第四油道、第五油道、第六油道分别和凸轮轴孔、缸盖左端面、缸盖右端面、喷油泵底座结合面、主轴承座孔相连通润滑各个零部件。本发明当发动机运行时,机油通过主油道可以方便快捷的输送到内燃机各个需要润滑冷却的部件;主要结构布置在机体内使无任何尺寸增加,空间效率良好,保证了发动机轻量化,使结构紧凑。
文档编号F01M1/02GK102337944SQ20111022384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程沛捷, 肖亨琳 申请人: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