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372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致动器。
背景技术
例如,JP2007-211842A (对应US2007/0181840A1)给出了一种电磁致动器,包括容纳在定子芯的接纳孔中的止动件。该止动件包括大直径段和轴段。大直径段的一个端面在接纳孔中由定子芯的壁支撑。轴段从大直径段的另一个端面轴向延伸,且其外径小于大直径段的外径。轴段能够邻接抵靠可移动元件(电磁致动器的电枢或者可与该电枢一体移动的元件)来限制可移动元件的滑移位置,即可移动元件的最大提升位置。形成为压缩螺旋弹簧形式的复位弹簧的内周部在定子芯的接纳孔中由止动件的轴段的外周部支撑。复位弹簧的一端由大直径段的另一个端面支承,并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由可移动元件支承来推动可移动元件远离定子芯。复位弹簧由止动件以限制复位弹簧与定子芯的接纳孔的内周壁接触的方式支承。因此,可以避免产生由复位弹簧和定子芯的接纳孔的内周壁之间的摩擦接触引起的磨损碎屑。这样,可以避免由电磁致动器的可移动元件捕获的碎屑片引起的电磁致动器的故障。然而,在JP2007-211842A (对应US2007/0181840A1)中,止动件相对于定子芯没有牢固地定位,因此可移动元件的最大提升位置可能会在电磁致动器的工作过程中改变。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可以想到对JP2007-211842A (对应US2007/0181840A1)中的电磁致动器进行改进。具体的,JP2007-211842A (对应US2007/0181840A1)中的电磁致动器可以通过图7A到8中所示的方式改进。在图7A到8所示的电磁致动器中,止动件111包括大直径段Illa和轴段11 Ib。大直径段11 Ia压配合到定子芯109的压配合孔100中。轴段Illb的外径小于大直径段Illa的外径。轴段Illb能够邻接抵靠可移动元件(电磁致动器的电枢或者与该电枢一体移动的元件)。止动件111限制可移动元件的滑移位置。为了消除由可移动元件的定位误差引起的操作误差,止动件111被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0中直到止动件111接触压配合孔100的底端面XI。在这种情况下,在压配合孔100的底端面Xl和止动件111的闭合面Yl之间形成压配合空间SI,底端面Xl和闭合面Yl在压配合孔100的轴向上彼此相对。开始将止动件1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0中的时候的压配合空间SI的体积除以将止动件1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0中之后的压配合空间SI的体积得到压配合空间SI的体积比,该压配合空间SI的体积比是很大的。当该体积比很大时,止动件111可能被压配合空间SI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从压配合孔100中强行移出。

为了限制止动件111被强行移出,如图7A到8所示,在止动件111的一部分(具体地,大直径段Illa)中形成通气孔A。通气孔A将在止动件111被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0中的时候被压缩在压配合空间S中的空气释放到压配合空间SI的外部。然而,在止动件111被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0中的时候形成的毛刺(碎屑)B,可能会残留在通气孔A中。毛刺B可能从通气孔A中排出且可能被电磁致动器的可移动部(例如,滑移部)捕获从而在电磁致动器的工作期间(使用电磁致动器的期间)引起功能损失。此外,通气孔A形成于相对于轴段Illb偏心,S卩,从轴段Illb径向偏移的位置。因此,通气孔A的内径非常小。这样,通气孔A的加工费用可能不利地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缺陷做出的。这样,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电磁致动器,其可以即使在止动件压配合到形成于定子芯中的压配合孔中产生毛刺的时候密封毛刺来限制功能损失,同时将止动件从压配合孔中被强行移出的可能性最小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致动器,其包括定子芯、可移动元件和止动件。定子芯具有凹入在定子芯中的压配合孔。该压配合孔在与压配合孔的开口端相反的一个轴向端由定子芯的孔端壁部闭合。所述可移动元件能够相对于定子芯轴向往复运动。止动件通过压配合孔的开口端被压配合到压配合孔中。止动件限制可移动元件在止动件轴向侧的移动,所述轴向侧与定子芯的孔端壁部轴向相对。定子芯的孔端壁部和止动件的闭合端壁部之间形成压配合空间,所述孔端壁部和闭合端壁部在压配合孔中彼此轴向相对并且将该压配合空间与压配合空间的外部密封。在彼此轴向相对的定子芯的孔端壁部和止动件的闭合端壁部的至少一个中形成至少一个凹部,来增加形成于定子芯的孔端壁部和止动件的闭合端壁部之间的压配合空间的体积。


以下描述的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而不是用于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图1是共轨系统的示意图,其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PCV)的剖面;图2A是第一实施例的止动件的轴向端视图;图2B是图2A的止动件的纵向截面视图;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止动件压配合到定子芯的压配合孔中的操作的示意性描述视图;图4A到4D是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止动件的凹部的各种变型的纵向截面视图;图5A是显示体积比和止动件移出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5B是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开始将止动件压配合到压配合孔中的时候的压配合空间的体积的示意图;图5C是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止动件压配合到压配合孔中之后的压配合空间的体积的不意图;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在定子芯的孔端壁部中形成的凹部的纵向截面图,所述孔端壁部形成了压配合孔的底端面;图7A是根据相关现有技术的止动件的轴向端视图7B是图7A的止动件的纵向截面视图;以及图8是显示了根据相关现有技术的将图7A和7B的止动件压配合到定子芯的压配合孔中的操作的示意性描述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在每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原理被贯彻在供应泵的电磁阀中。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例子,且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将参照附图1到5C进行描述。安装在柴油机(压缩点火内燃机)上的共轨系统,包括多个喷射器(未示出)、共轨I和供应泵2。喷射器从共轨I中接收被压缩为高压的燃料(例如,轻油,酒精燃料),并且喷射器在内燃机中喷射所接收的燃料。共轨I存储将供应到各个喷射器中的高压燃料。供应泵2向共轨I泵送高压燃料。供应泵2包括给送泵(低压泵)7、高压泵3、调节阀14和压力控制阀(PCV) 4。给送泵7抽取存储在燃料箱13中的燃料。高压泵3将给送泵7从燃料箱13中抽取出的燃料压缩至高压且将该高压燃料排向共轨I。调节阀14保持从给送泵7向高压泵3供应的燃料的恒定压力。PCV4调整从给送泵7向高压泵3供应的燃料量。换言之,PCV4是调整供应到高压泵3的燃料量的燃料计量阀,高压泵3向着存储高压燃料的共轨I泵送高压燃料。PCV4包括阀6和电磁致动器5。阀6打开和关闭向高压泵3输送燃料的燃料通道,所述燃料的压力由调节阀14调节。电磁致动器5驱动阀6。具体的,PCV4是常闭型电磁阀,当停止向电磁致动器5供电时,其通过阀6关闭燃料通道。以下,图1中的上部被称为PCV4的上部(顶部),并且图1中的下部被称为PCV4的下部(底部)。本实施例中从顶到底的方向仅仅用来描述而不是与PCV4的实际安装方向有关。即,本实施例中的PCV4的从顶到底的方向不限于任何特定方向。阀6包括阀壳体15和阀元件16。阀壳体15被构造为杯形体,其具有周壁和底壁。阀元件16以能够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阀壳体15中使得阀元件16在从顶到底的方向,即,轴向上移动(往复运动)。阀元件16由放置在电磁致动器5中的复位弹簧17向下推动。位于阀元件16下端的阀兀件16的圆锥部,能够坐靠形成于阀壳体15中的阀座(更具体地,阀壳体15的底壁)。燃料进口 18和燃料出口 19在阀壳体15中形成。燃料进口 18是燃料通道孔,其连接到燃料通道的上游侧部分(给送泵7侧部分)。燃料进口 18形成于阀壳体15的阀座中央。当阀元件16坐靠阀壳体15的阀座时,燃料进口 18关闭。燃料出口 19是燃料通道孔,当阀元件16从阀壳体16的阀座升起时,该燃料出口19与燃料进口 18连通。燃料出口 19与燃料通道的下游侧部分(高压泵3侧部分)连接。电磁致动器5包括线圈20、电枢(铁芯)8、定子芯9、电磁线圈壳体21、止动件11和复位弹簧17。当线圈20被供电,S卩,被通电时,线圈20产生磁力。电枢8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能够往复运动方式)被支撑从而沿着从顶到底的方向(轴向)移动。即,电枢8能够在轴向上相对于定子芯9往复运动(即适合往复运动)。定子芯9通过由线圈20产生的磁力向上侧磁性吸引电枢8。电磁线圈壳体21起到轭铁的作用,其覆盖线圈20。电磁线圈壳体21还可以相对于电枢8的外周面传导在线圈20通电时产生的磁通量来形成磁路。止动件11限制可移动元件(能够一体移动的电枢8和诸如轴16a的元件)的最大提升量。复位弹簧17向下侧推动电枢8。与定子芯9和电磁线圈壳体21类似,电枢8由磁性金属(例如铁磁性材料,诸如铁)制成。电枢8被构造为基本圆柱形,其能够在从顶到底的方向上滑动。从阀元件16向上延伸的轴16a被同轴地固定到电枢8,从而使得电枢8和阀元件16能够在从顶到底的方向上一体移动,即,一体往复运动。如上所述,定子芯9由磁性材料(例如铁磁性材料,诸如铁)制成。定子芯9包括一体成形的磁性吸引芯9a和盖9b。磁性吸引芯9a被构造成基本圆柱体。磁性吸引芯9a具有轴向端9a2,其与盖9b轴向相反。磁性吸引芯9a的轴向端9a2与电枢8的顶面轴向相对。盖9b闭合电磁线圈壳体21的上端开口,该电磁线圈壳体21被构造为杯形体,从而使得盖9b与电磁线圈壳体21磁性连接。最好如图3所示,定子芯9的磁性吸引芯9a具有压配合孔10,其在磁性吸引芯9a的轴向端9a2上轴向向上凹入。压配合孔10在一个轴向端,S卩,压配合孔10的底端IOa处被磁性吸引芯9a的孔端壁部9al闭合。压配合孔10的底端IOa与位于磁性吸引芯9a的轴向端9a2中的压配合孔10的开口端(图3中的下轴向端)IOb轴向相反。磁性吸引芯9a的孔端壁部9al形成了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止动件11被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以形成于止动件11的大直径段Ila的闭合端壁部Ilal中的闭合面Y来密封压配合空间S。在本实施例中,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作为孔端壁部9al的平面部并且沿着大体上垂直于压配合孔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此外,止动件11的闭合面Y(更具体地,闭合面Y的平部,其不同于凹部12)作为闭合端壁部Ilal的平面部并且沿着大体上垂直于压配合孔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此外,如上所述,止动件11限制可移动元件(能够一体移动的电枢8和诸如轴16a的元件)的最大提升位置。即,止动件11限制位于止动件11的下轴向侧的可移动元件的移动,所述下轴向侧与定子芯的孔端壁部9al轴向相反。压配合孔10能够被限定为沿着磁性吸引芯9a的中心轴线从磁性吸引芯9a的轴向端9a2向上延伸的盲孔。压配合孔10的从底端IOa向开口端IOb轴向延伸一段预定距离的底端区(也简称为端区)10c的内径小于压配合孔10的其余部分的内径,从而为将止动件11压配合进入到压配合孔10 (更具体地,底端区IOc)中提供压配合余量。此外,压配合孔10的底端区IOc的内径沿着底端区IOc的整个轴向长度大体上恒定。为了使得止动件11平滑压配合到底端区IOc (更具体地,大直径段Ila)中,在压配合孔10中与开口端IOb相邻的开口侧区IOe的内径大于底端区IOc的内径。此外,渐缩区IOd在压配合孔10中被轴向布置在开口侧区IOe和底端区IOc之间。渐缩区IOd具有逐渐减小的内径,其从开口侧区IOe向着底端面X逐渐减小到底端区10c。压配合孔10的底端区IOc的内径略小于止动件11的外径(更具体地,止动件11的大直径段Ila的外径)。开口侧区IOe的内径略大于止动件11的外径(更具体地,大直径段Ila的外径)。
止动件11具有大直径段Ila和轴段lib。大直径段Ila被构造为大体上的圆盘体,其被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 (更具体地,底端区IOc)中。轴段Ilb从大直径段Ila沿着大直径段Ila的中心轴线向下延伸。轴段Ilb能够邻接抵靠可移动元件(轴16a或电枢8)的上端面。轴段Ilb起到用来限制可移动元件(例如,电枢8)的最大提升位置的提升限位装置的作用。轴段Ilb还起到用来支撑复位弹簧17的支撑装置的作用。具体的,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复位弹簧17是压缩螺旋弹簧,其沿着远离止动件11和定子芯9的方向(向着下侧的方向)轴向推动电枢8。复位弹簧17被装配到轴段Ilb的外周部,从而使得轴段Ilb的外周部支撑复位弹簧17的内周部并且因此限制复位弹簧17相对于止动件11的中心轴线的倾斜。复位弹簧17的一端被大直径段Ila的与孔端壁部9al轴向相反的端面支承,复位弹簧17的另一端被可移动元件(更具体地,电枢8)支承来推动可移动元件远离定子芯9。复位弹簧17可以被止动件11以限制复位弹簧17接触压配合孔10的内圆周壁的方式支撑。替代地,复位弹簧17可以被止动件11以在需要时导致复位弹簧17与压配合孔10的内周壁接触的方式支撑。在附图中,为了简洁,复位弹簧17仅仅在附图1中标示,在其它附图中都没有标示。如以上参照附图3的描述,压配合空间S形成于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l(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和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止动件11的闭合面Y)之间,孔端壁部9al和闭合端壁部Ilal在压配合孔10中彼此轴向相对且将压配合空间S与压配合空间S的外部密封。如上所述,止动件11限制可移动元件的最大提升位置。因此,为了避免由可移动元件的定位误差引起的操作误差的发生,止动件11被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直到止动件11接触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l (底端面X),S卩,图1中压配合孔10的上端面。这里,将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比限定为开始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的时候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除以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之后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得到的比值。当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比较大时,止动件11可能被存在于压配合空间S中的并且由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压缩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从压配合孔10中强行移出。为了避免以上的止动件11从压配合孔10中强行移出的缺点,根据本实施例,凹部12形成在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l (底端面X)和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闭合面Y)中的至少一个中,来增加轴向保持在孔端壁部9al (底端面X)和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闭合面Y)之间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作为具体示例,如图2A和2B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凹部12被形成为在止动件11的上端面中,即,大直径段Ila的闭合端面Y中通过例如使用钻头的切削工艺轴向凹入的凹部。凹部12的构造不限于任何具体构造并且可能具有任何适当的结构,诸如由附图4A到4D所显示的各种结构中选择出的结构。具体的,图4A显示了凹部12,其形成为圆柱形孔(具有沿着止动件11的轴线截取的矩形纵向横截面)。图4B显示了凹部12,其通过沿着从顶到底的方向延伸的圆柱形孔与半球形底的组合形成。图4C显示了凹部12,其形成为具有圆锥形底部(具有沿着止动件11的轴线截取的三角形纵向横截面)。图4D显示了凹部12,其形成为具有半球形的底(具有沿着止动件11的轴线截取的弓形纵向横截面)。此外,形成凹部12的工艺不限于切削加工,并且任何其它加工方法或工艺都可以用于形成该凹部12。作为一个例子,形成凹部12的工艺可以包括塑性变形工艺(例如锻造工艺)。配置凹部12用来在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之后压配合空间S中的压缩空气保持相对低压,或者用来限制在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之后压配合空间S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过度增大。因此,凹部12限制了由压缩空气的压力引起的止动件11从压配合孔10中的强行移出,所述压缩空气是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压缩得到的。结果,将压配合孔10的体积设定为限制在压配合空间S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将止动件11从压配合孔10中强行移出的对应体积,所述压缩空气由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而压缩。图5A显示了压缩空间S中的由止动件11的压配合压缩的压缩空气的“体积比”和止动件11的“止动件移出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图5B是示意图,其显示了在马上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更具体地,压配合孔10的底端区IOc)之前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α,即,在开始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的时候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α。图5C是示意图,其显示了在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之后(即,完成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中之后)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β。参照图5Β和5C,将开始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时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α除以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之后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β获得体积比。通过将拔出力(拔出载荷)F2除以在凹部12中的内压(B卩,在图5C中由凹部12形成的压配合空间S中的内部压力)产生的力Fl获得移出安全系数。在此,应当注意的是开始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 (更具体地,压配合孔10的底端区IOc)中的时候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α大致等于凹部12的体积和被限定在底端区IOc中的假想圆柱形空间C (参照,例如图3)的体积之和。假想圆柱形空间C是由孔端壁部9al的平面部(底端面X)的假想平面、底端区IOc的圆柱形内周壁面和底端区IOc的开口侧端IOcl处的假想平面P限定,即,形成的。底端区IOc的开口侧端IOcl位于压配合孔10的开口端IOb所在的轴向侧。在底端区IOc的开口侧端IOcl处的假想平面P沿着基本垂直于压配合孔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穿过底端区IOc的开口侧端10cl。此外,凹部12的体积是由凹部12的内表面和闭合面Y的假想平面限定的空间的体积。返回参照图5C,拔出力(拔出载荷)F2是由止动件11的压配合载荷所确定的力或载荷。由在凹部12,即,压配合空间S中发生的内压所产生的力F1,是由“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之后的凹部12的内压P1”乘以“凹部12的横截面积Al”得到的。如图5A所示,当体积比等于或小于20时,能够确保移出安全系数为I或更高。因此,将凹部12的体积设定为使其满足:“在开始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时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α ”和“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之后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β ”之间的体积比等于或者小于20。具体的,在此实施例中,凹部12的体积被确定,即,设定成确保移出安全系数等于或大于3,更优选地,该移出安全系数等于或大于5。现在,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本实施例的PCV4中,增加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的凹部12在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闭合面Y)中形成。由于该凹部12,在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之后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能够增加,从而体积比能够减小。因此,即使当压配合空间S形成为闭合空间(密封空间)时,压配合空间S中的空气的压缩也能够被限制。因此,可以避免或使其最小化由压缩空气的压力导致的止动件11从压配合孔10中的强行移出。由于将压配合空间S设置为闭合空间,即使当毛刺(碎屑)B在将止动件11压配合到压配合孔10的时候产生时,该毛刺B也能够被密封到作为密封空间形成的压配合空间S中。即,可以消除毛刺B被PCV4的一个或多个可移动部分捕获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避免由毛刺B导致PCV4功能损失的风险。结果,PCV4的可靠性能够提高,并且因此供应泵2的可罪性能够提闻。此外,凹部12被配置以增加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因此,凹部12的直径Al被设定为大于相关现有技术中的通气孔A (参照图7A到9)的直径。因此,相对于相关现有技术中的通气孔Al,凹部12能够更容易地形成。这样,相对于相关现有技术中形成通气孔A,加工费用能够降低。S卩,根据本实施例,PCV4的可靠性能够提高,并且PCV4的费用能够被限制。(第二实施例)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相似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凹部12形成在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闭合面Y)中。相反的,在第二实施例中,凹部12形成在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l (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中。即使具有以上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同样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优点。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更具体的,底端面X的平部,其不同于凹部12)作为孔端壁部9al的平面部且沿着基本垂直于压配合孔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与底端区IOc的圆柱形内周壁表面和假想平面P —起形成假想圆柱形空间C。此外,凹部12的体积是由凹部12的内表面和底端面X (更具体的,底端面X的平面部,其不同于凹部12)的假想平面限定的空间的体积。现在,介绍以上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在以上实施例中,凹部12形成在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闭合面Y)和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l (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的其中之一中。替代地,凹部12可以同时形成在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闭合面Y)和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l (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之中。当凹部12同时形成在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闭合面Y)和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l (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之中时,体积比能够很容易地减小,并且因此移出安全系数能够提高。此外,在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闭合面Y)和/或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l (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中的每个中形成的凹部12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并且可以增加到两个或更多。换言之,仅仅需要在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 (闭合面Y)和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l (压配合孔10的底端面X)中设置至少一个凹部12。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将假想圆柱形空间C的体积与至少一个凹部12的体积之和除以至少一个凹部12的体积所得到的体积比是等于或小于20的,以获得在第一实施例中提及的优点。在以上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原理应用到安装在共轨系统的供应泵2中的PCV4上。替代地,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应用到电磁阀中,其在与PCV4不同的不同应用中使用。在以上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原理应用到电磁阀(以上实施例中的PCV4)中。然而,由电磁致动器5驱动的从动装置不限于阀6。即,本发明的电磁致动器5可以应用于在与电磁阀不同的不同应用中使用的电磁致动器。附加的优点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会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公开在其更广泛的意义上并不被限制到所示以及所说明的特定细节、具代表性的装置、以及展示性的示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致动器,包括: 定子芯(9),所述定子芯(9)具有在所述定子芯(9)中凹入的压配合孔(10),其中所述压配合孔(10)在所述压配合孔(10)的一个轴向端(IOa)被所述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Oal)闭合,所述一个轴向端(IOa)与所述压配合孔(10)的开口端(IOb)相反; 可移动元件(8),所述可移动元件(8)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芯(9)轴向往复运动;以及止动件(11),所述止动件(11)通过所述压配合孔(10 )的所述开口端(IOb )压配合到所述压配合孔(10)中,其中: 止动件(11)限制所述可移动元件(8)在所述止动件(11)的与所述定子芯(9)的所述孔端壁部(9al)轴向相反的轴向侧上的移动; 压配合空间(S)形成于所述定子芯(9)的所述孔端壁部(9al)和所述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Ilal)之间,所述孔端壁部(9al)和所述闭合端壁部(Ilal)在所述压配合孔(10)中彼此轴向相对并且将所述压配合空间(S)与所述压配合空间(S)的外部密封;以及 在彼此轴向相对的所述定子芯(9 )的所述孔端壁部(9al)和所述止动件(11)的所述闭合端壁部(IIal)中的至少一个之中形成至少一个凹部(12),来增大形成于所述定子芯(9)的所述孔端壁部(9al)和所述止动件(11)的所述闭合端壁部(Ilal)之间的所述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中: 电磁致动器驱动阀(6);以及 电磁致动器与阀(6 )配合形成电磁阀(4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中所述电磁阀(4)是调节向高压泵(3)供应的燃料量的燃料计量阀,所述高压泵(3)向存储高压燃料的共轨(I)泵送高压燃料。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的电磁致动器,其中: 所述止动件(11)具有: 被压配合到所述压配合孔(10)中的大直径段(Ila);以及 从所述大直径段(Ila)延伸并且能够邻接抵靠所述可移动元件(8 )的轴段(I Ib ),其中所述轴段(Ilb)的外径小于所述大直径段(Ila)的外径;以及 复位弹簧(17),所述复位弹簧(17)沿着远离所述止动件(11)的方向推动所述可移动元件(8)并且形成为压缩螺旋弹簧,所述复位弹簧(17)被装配到所述轴段(Ilb)的外周部上,并且所述轴段(Ilb)的外周部支撑所述复位弹簧(17)的内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2)的体积被设定成使得体积比等于或小于20,所述体积比通过在将所述止动件(11)压配合到所述压配合孔(10)之前的所述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除以在将所述止动件(11)压配合到所述压配合孔(10)之后的所述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中: 所述压配合孔(10)具有端部区(10c),所述端部区(IOc)从所述压配合孔(10)的所述一个轴向端(IOa)向着所述压配合孔(10)的所述开口端(IOb)轴向延伸; 所述端部区(IOc)的内径小于所述压配合孔(10)的其余部分的内径并且在贯穿所述端部区(IOc)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基本保持不变; 所述止动件(11)被压配合到所述压配合孔(10)的所述端部区(IOc)中;所述孔端壁部(9al)形成平面部(X),所述平面部(X)沿着基本垂直于所述压配合孔(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端部区(IOc)限定假想圆柱形空间(C),所述假想圆柱形空间(C)由所述孔端壁部Oal)的所述平面部(X)的假想平面、所述端部区(IOc)的圆柱形内周壁表面和所述端部区(IOc)的开口侧端(IOcl)处的假想平面(P)形成,其中所述端部区(IOc)的所述开口侧端(IOcl)位于所述压配合孔(10)的所述开口端(IOb)所在的轴向侧,并且位于所述端部区(IOc)的所述开口侧端(IOcl)处的所述假想平面(P)沿着基本垂直于所述压配合孔(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穿过所述端部区(IOc)的所述开口侧端(IOcl);以及 将所述假想圆柱形空间(C)的体积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2)的体积之和除以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2)的体积所 得到的体积比等于或小于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致动器。在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1)和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11a1)之间形成压配合空间(S),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1)和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11a1)在定子芯(9)的压配合孔(10)中彼此轴向相对。彼此轴向相对的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1)和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11a1)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凹部(12)来增加形成于定子芯(9)的孔端壁部(9a1)和止动件(11)的闭合端壁部(11a1)之间的压配合空间(S)的体积。
文档编号F02M55/00GK103206327SQ20131001686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岩田吉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