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736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包含增压发生管和燃烧室进气管,所述增压发生管包括增压发生管壳体、气流输出口、增压发生管孔道、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歧路进气口,所述增压发生管内腔具有彼此依次连通的所述气流输出口、所述增压发生管孔道,在所述增压发生管与其右下方的所述歧路进气口连通,所述燃烧室进气管包括燃烧室进气管壳体、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燃烧室进气管孔道、自然吸气口。所述燃烧室进气管伸入至所述增压发生管内腔。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提供燃烧室充足的空气,使发动机爆发力提升,时间持续有效,另外,其提供给发动机燃烧室的增压气压较低,降低了发动机的维护频次和费用,节约了成本。
【专利说明】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机构,特别是用于发动机燃烧室的增压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燃烧室是用来将燃油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设备,燃油在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需要充足的空气,当空气不足时燃油将不能充分燃烧,不能释放最大的能量。虽然发动机中会配有气压传感器从而通过控制机构控制燃油喷口的喷油量,将燃烧室内的空燃比稳定在一个合理值。但由于发动机在特定工况下,需要短时更强劲的功率输出时,若燃烧室内空气无法充足提供,将无法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瞬间有所提升。并会造成燃油燃烧不充分,发动机输出口排出浓烈的黑烟,造成严重的尾气污染并浪费大量的燃油。
[0003]为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提高输出功率,现在通常的办法是在发动机进气端额外装配一个增压机构,如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直通压缩空气增压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产品提供能够替代目前比较常见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用于提供燃烧室充足的空气,燃烧室内更多的燃油参与燃烧,且燃烧依然能够充分。从而使发动机爆发出更加强劲的能量,提高了燃烧效率。
[0005]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包含增压发生管和燃烧室进气管,其中,所述增压发生管包含增压发生管壳体、气流输出口、增压发生管孔道、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歧路进气口,增压发生管内腔具有彼此依次连通的所述气流输出口、所述增压发生管孔道,所述增压发生管与其右下方的所述歧路进气口连通。所述燃烧室进气管包含燃烧室进气管壳体、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燃 烧室进气管孔道、自然吸气口。所述燃烧室进气管伸入至所述增压发生管内腔。
[0006]优选的是,所述增压发生管内腔不包含所述歧路进气口的部分是轴对称结构。
[000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与所述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之间形成中空夹缝,此处发生真空现象。
[000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压发生管位于所述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处的管壁设计有同向旋转的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压发生管孔道的前端设计成增压发生管孔道锥形结构。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压发生管位于所述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处的管壁设计成锥形结构。
[00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燃烧室进气管位于所述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处的管壁上设计有同向旋转的燃烧室进气管气流导向纹路。
[00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燃烧室进气管位于所述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处的结构管壁设计成锥形结构。[00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的管壁设计成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锥形结构。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和燃烧室进气管气流导向纹路是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纹路,且纹路之间距离均等。
[0015]所述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装配于发动机进气口端,能够自行提供发动机燃烧室充足的空气,同时也能够辅助自然吸气口更加快速的吸气,从而提供燃烧室充足的空气,经济实用且使发动机爆发力提升,时间持续有效。所述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提供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气压较低,因此也降低了发动机的维护频次和费用。相比其他的直通压缩空气增压机构,所述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节省了相关的截断阀装置,节约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增压发生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室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应用于一发动机燃烧室时的一优选布置的示意图。
[0021]图1至图5中数 字分别表示:
[0022]I气流输出口2增压发生管孔道
[0023]3中空夹缝4增压发生管壳体
[0024]5歧路进气口6气流输出口外螺纹
[0025]7增压发生管孔道锥形结构
[0026]8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
[0027]9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
[0028]10增压发生管内螺纹
[0029]11 气道
[0030]12真空发生部位
[0031]21燃烧室进气管孔道
[0032]22燃烧室进气管壳体
[0033]23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
[0034]24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锥形结构
[0035]25燃烧室进气管气流导向纹路
[0036]26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
[0037]27自然吸气口
[0038]30歧路进气电磁阀
[0039]40储气筒50发动机燃烧室
[0040]60压缩空气气源70燃烧室气压采集口。
【具体实施方式】[0041]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的一优选结构示意图,图2、图3、图4分别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增压发生管局部图、燃烧室进气管局部图、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真空发生锥口左视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应用于一发动机燃烧室时的一优选布置的不意图。
[0043]【具体实施方式】:
[0044]如图1所示,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包含增压发生管和燃烧室进气管,其中,所述增压发生管包括增压发生管壳体4、气流输出口 1、增压发生管孔道2、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 8、中空夹缝3、歧路进器口 5,增压发生管内腔不包含歧路进气口 5的部分是轴对称结构,增压发生管内腔具有彼此依次连通的气流输出口 1、增压发生管孔道2,所述增压发生管与在其右下方的歧路进气口 5连通,所述燃烧室进气管包括燃烧室进气管壳体22、燃烧室进气管孔道21、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 23、自然吸气口 27。所述燃烧室进气管伸入至增压发生管内腔。
[0045]如图2所示,给出了图1所示发动机燃烧室的增压发生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增压发生管除了图1说明中描述的部件外,还包括气流输出口外螺纹6、增压发生管孔道锥形结构7、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9、增压发生管内螺纹10。
[0046]其中,在所述增压发生管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9是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纹路,并且纹路之间距离均等。按照增压发生管的大小和气压的压力要求不同,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9的深度和间距可按照实际要求进行优化设计。气流输出口外螺纹6用于所述增压发生机构与发动机燃烧室连接。
[0047]如图3所示,给出了图1所示发动机燃烧室的燃烧室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燃烧室进气管除了图1说明中描述的部件外,还包括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锥形结构24、燃烧室进气管气流导向纹路25、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26。
[0048]其中,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26与图2中增压发生管内螺纹10相互配合,把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的两大部件增压发生管与燃烧室进气管连接到一起。
[0049]如图4所示,给出了燃烧室进气管连接到增压发生管状态下的燃烧室发动机增压机构剖面结构图。所述增压发生管与所述燃烧室进气管连接后,增压发生管壳体4与燃烧室进气管壳体22之间形成气道11,来自歧路进气口 5的大量气体快速流进狭窄的气道11。
[0050]如图5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际应用于发动机燃烧室的布局示意图。包括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气道11、歧路进气电磁阀30、储气筒40、压缩空气气源60、发动机燃烧室50、燃烧室气压采集口 70,发动机增压机构的气流输出口 I与发动机燃烧室50连接,发动机燃烧室50设置有燃烧室气压采集口 70,发动机燃烧室的歧路进气口 5与歧路进气电磁阀30连接,所述歧路进气电磁阀30的另一端与储气筒40连接,储气筒40的另一端是压缩空气气源60。
[0051]工作原理:
[0052]发动机燃烧室50燃烧空气不足时,通过控制歧路电磁阀30使储气筒40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歧路进气口 5进入增压发生管,当气流经过狭窄的气道11到达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 8时,通过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 8与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 23之间的中空夹缝3,气流形成一定的涡流现象,从而在真空发生部位12发生真空现象,在自然吸气口 27形成往内部吸气的动力。气体进入增压发生管内腔后,歧路气流和自然吸气的气流汇集在一起,形成充足的合力气流提供发动机燃烧室充足的空气。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9使歧路电磁阀30过来的气流形成指定的旋转方向,并向中空夹缝3的方向传输。燃烧室进气管气流导向纹路25使自然吸气口 27进来的气流形成指定的旋转方向,此方向和所述增压发生管的气流方向相同。从而使两股气流能够顺利的结合,一起向燃烧室充气,提高增压效果。所述增压发生管孔道将气流传输至气流输出口,气流输出口将气流传输至发动机燃烧室。
[0053]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在自然吸气口 27形成轻微的负压,使自然吸气效果更加显著。
[0054]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在气流输出口 I形成轻微正气压,提供发动机充足的燃烧空气。
[0055]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 8和所述燃烧室进气管的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23、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锥形结构24配合形成的锥形结构,使气流在中空夹缝3形成涡流现象,并伴随着真空现象的形成。
[0056]歧路进气电磁阀30直接通过歧路进气口 5增压,增压响应快速,效果显著。
[0057]歧路进气电磁阀30的通径大于10mm。
[005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包含增压发生管和燃烧室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发生管包括增压发生管壳体(4)、气流输出口(I)、增压发生管孔道(2)、中空夹缝(3)、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8)、歧路进器口(5),所述增压发生管的内腔具有彼此依次连通的气流输出口(I)、增压发生管孔道(2),所述增压发生管与其右下方的歧路进气口(5)连通,所述燃烧室进气管包括燃烧室进气管壳体(22)、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23)、燃烧室进气管孔道(21)、自然吸气口(27),所述燃烧室进气管伸入至所述增压发生管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发生管的内腔中不包含歧路进气口(5)的部分是轴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发生管在位于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8)处的管壁上设置有同向旋转的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增压发生管的大小和气压的压力要求不同,设计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9)的深度和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发生管位于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8)处的管壁设计成锥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增压发生管孔道(2)的前端设计成增压发生管孔道锥形结构(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进气管位于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23)处的管壁设计有同向旋转的燃烧室进气管气流导向纹路(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燃烧室进气管的大小和气压的要求不同,设计燃烧室进气管气流导向纹路(25)的深度和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7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增压发生管气流导向纹路(9)和燃烧室进气管气流导向纹路(25)是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纹路,且纹路之间距离均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进气管位于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23)处的管壁设计成锥形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增压发生管真空发生锥口(8)与燃烧室进气管真空发生锥口(23)之间形成中空夹缝(3),使得此处发生真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26)管壁设计成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锥形结构(24)。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增压发生管内螺纹(10)与燃烧室进气管外螺纹(26)相互配合,将所述增压发生管与所述燃烧室进气管紧固到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室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歧路进气电磁阀(30)的通径大于10mm。
【文档编号】F02B29/02GK203394631SQ201320462768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张仕锡, 李传武, 张玄, 李庆宣 申请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