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897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油雾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分离器,该油雾分离器包括供漏气流通的气体流通路和配置在气体流通路内并在漏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开闭的溢流阀。溢流阀具有配置为分隔气体流通路并且具有开口部的壁部和从气体流通路的下游侧覆盖开口部的阀体。阀体向壁部的方向被施力而封堵开口部,并且,在漏气的压力比规定压力高时向下游侧被按压而打开开口部。在阀体的与开口部相对一侧的面上具有过滤器元件。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分离器能够减轻气体流通路内的漏气的压力上升,并且也能够确保油的分离效率。
【专利说明】油雾分离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分离器。进一步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减轻气体流通路内的漏气的压力上升并且也能够确保油的分离效率的油雾分离器。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公知有将从内燃机的燃烧室经由活塞与缸体之间的间隙向曲轴箱泄漏的漏气导入进气系统的PCV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该PCV系统通过将作为不完全燃烧气体的漏气再次送入燃烧室来防止漏气所含有的燃料成分、一氧化碳向大气中排出。
[0003]但是,在漏气中以雾状含有用于对内燃机进行润滑的油成分,若使含有该油成分的状态的漏气燃烧,则会产生润滑油量的减少、油成分的燃烧所导致的白烟等问题。因此,公知在PCV系统中设置油雾分离器来分离漏气所含有的雾状的油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 — 159611号公报
[0007]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在漏气通路中,与分离漏气中所含有的油的过滤器并列地设有分流阀。分流阀在过滤器上游侧压力因过滤器的堵塞等而上升到某一定值以上时打开。但是,在专利文献I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当分流阀打开时,经由该分流阀的漏气在油分离不充分的状态下直接向下游侧流出。因此,期望即使在分流阀等工作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油分离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8]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气体流通路内的漏气的压力上升并且也能够确保油的分离效率的油雾分离器。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技术方案I所述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提供一种油雾分离器,其通过使向曲轴箱内泄漏的漏气流通来分离上述漏气所含有的雾状的油,其中,该油雾分离器包括:
[0012]气体流通路,其供上述漏气流通;以及
[0013]溢流阀,其配置在上述气体流通路内,并在上述漏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开闭;
[0014]上述溢流阀包括:
[0015]壁部,其配置为分隔上述气体流通路,并且具有开口部;以及
[0016]阀体,其从上述气体流通路的下游侧覆盖上述开口部;
[0017]上述阀体向上述壁部的方向被施力而封堵上述开口部,
[0018]上述阀体在上述漏气的压力比规定压力高时向上述下游侧被按压而打开上述开口部,
[0019]在上述阀体的与上述开口部相对一侧的面上具有过滤器元件。
[0020]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根据技术方案1,上述过滤器元件由形成有能够使上述漏气流通的贯通孔的支承体从上述下游侧支承。
[0021]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根据技术方案2,在上述开口部的周缘形成有朝向上述阀体的方向突出的凸状部。
[0022]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根据技术方案2,在上述支承体上形成有朝向上述过滤器元件突出的突起部,
[0023]上述过滤器元件的上述下游侧的面被上述支承体的上述突起部的顶端部支承,并且与上述支承体的除上述突起部以外的部分分离。
[0024]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根据技术方案3,上述开口部以形成有多个孔的方式开口。
[0025]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分离器,该油雾分离器包括供漏气流通的气体流通路和配置在气体流通路内并在漏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开闭的溢流阀。溢流阀具有配置为分隔气体流通路并且具有开口部的壁部和从气体流通路的下游侧覆盖开口部的阀体。阀体向壁部的方向被施力而封堵开口部,并且,在漏气的压力比规定压力高时向下游侧被按压而打开开口部。而且,在阀体的与开口部相对一侧的面上具有过滤器元件。
[0027]根据这种结构,在平时,漏气通过过滤器元件,从而确保充分的油分离功能。另外,在气体流通路内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溢流阀工作,减轻气体流通路内的漏气的压力上升。而且,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开口部的漏气碰撞阀体的过滤器元件,也能够确保油的分离效率。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分离器能够减轻气体流通路内的漏气的压力上升,并且也能够确保油的分离效率。
[0028]另外,在过滤器元件由形成有供漏气流通的贯通孔的支承体从下游侧支承的情况下,能够从贯通孔放走漏气,因此能够抑制漏气流通时的阻力,能够抑制压力上升。另外,通过过滤器元件被支承体支承,能够抑制过滤器元件的变形。
[0029]而且,当在开口部的周缘形成有朝向阀体的方向突出的凸状部时,能够提高溢流阀的密封性。
[0030]另外,在支承体上形成有朝向过滤器元件突出的突起部,过滤器元件的上述下游侧的面被支承体的突起部的顶端部支承并且与支承体的除突起部以外的部分分离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过滤器元件与支承体之间的抵接面积,并且能够利用支承体支承过滤器元件。其结果,能够确保过滤器元件的通气面积,能够提高油分离效率。
[0031]而且,开口部以形成有多个孔的方式开口的情况和在与开口部对应的范围内形成有一个孔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流路截面积,能够提高通过开口部的漏气的流速。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分离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本实用新型列举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定性例子,参照所提及的多个附图并利用以下的详细记述来进一步进行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多幅附图中表示相同的构件。
[0033]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油雾分离器的概略结构的纵剖视图。
[0034]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35]图3是实施例的阀体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0036]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油雾分离器的作用的说明图。
[0037]图5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的说明图。
[0038]图6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的说明图。
[0039]图7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的说明图。
[0040]图8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这里所示的事项是例示性的事项以及用于例示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事项,且上述事项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最有效地且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概念性特征的说明。基于这一点,本说明书并不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根本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超出需要程度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的说明书,而是利用与附图相接合的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实际中如何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几个技术方案。
[0042]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I)是通过使向曲轴箱内泄漏的漏气流通来分离漏气所含有的雾状的油的油雾分离器。油雾分离器包括供漏气流通的气体流通路(3)和配置在气体流通路内并在漏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开闭的溢流阀(5)。溢流阀具有配置为分隔气体流通路并且具有开口部(19)的壁部(15)和从气体流通路的下游侧覆盖开口部的阀体(17)。阀体向壁部的方向被施力而封堵开口部。另外,阀体在漏气的压力比规定压力高时向气体流通路的下游侧被按压而打开开口部。而且,在阀体的与开口部相对一侧的面具有过滤器元件(21)(例如,参照图1?图4等)。
[0043]上述过滤器元件的结构、形状、大小、材质等并不特别限定。过滤器元件只要是通过使漏气通过而能够捕捉并分离漏气中所含有的油雾的过滤器元件即可。
[0044]上述过滤器元件例如被施力,从而能够挤压该过滤器元件与上述壁部相抵接的抵接面。由此,能够使上述开口部的周缘部与过滤器元件紧密接触,能够提高溢流阀的密封性。
[0045]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例如能够列举上述过滤器元件是由形成有能够使漏气流通的贯通孔的支承体(23)从气体流通路的下游侧支承的方式(例如,参照图3等)。上述贯通孔的形状、大小、个数等并不特别限定。作为贯通孔,例如能够是形成为格子状的支承体的格子的间隙。
[0046]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例如能够列举在上述开口部的周缘形成有朝向上述阀体的方向突出的凸状部的方式(例如,参照图5等)。上述凸状部的大小、截面形状等并不特别限定。
[0047]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例如能够列举如下方式:在上述支承体上形成有朝向上述过滤器元件突出的突起部,过滤器元件的下游侧的面被支承体的突起部的顶端部支承,并且与支承体的除突起部以外的部分分离(例如,参照图6等)。上述突起部的形状、大小、个数等并不特别限定。[0048]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例如能够列举上述开口部以形成有多个孔的方式开口的方式(例如,参照图7等)。上述多个孔的形状、大小、个数等并不特别限定。
[0049]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既可以是将上述溢流阀设为主要的油分离部件的方式,也可以是相对于上述溢流阀独立地设有主要的油分离部件的方式。
[0050]【实施例】
[0051]以下,使用附图并利用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52]( I)油雾分离器的结构
[0053]本实施例的油雾分离器I是通过使向内燃机的曲轴箱内泄漏的漏气流通来分离漏气所含有的雾状的油的油雾分离器。如图1所示,油雾分离器I包括供漏气流通的气体流通路3和配置在该气体流通路3内并在漏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开闭的溢流阀5。
[0054]气体流通路3设为分离器主体7的呈大致方筒形状的内侧空间。在分离器主体7上设有导入漏气的气体导入部9、排出分离出油后的漏气的气体排出部11以及排出被分离出的油的油排出部13。
[0055]气体导入部9和气体排出部11分别形成于分离器主体7的两个端部。气体导入部9与未图示的内燃机的曲轴箱内的空间相连通,将泄漏到曲轴箱内的漏气导入分离器主体7内。气体排出部11与未图示的内燃机的进气系统相连通,将从分离器主体7内排出的漏气与吸气一起导入燃烧室内。
[0056] 油排出部13以从分离器主体7的底壁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并且在油排出部13的底部形成有截面积比呈筒状的部分小的孔。由此,在油排出部13内蓄积有被分离到其内部的油。另外,若油排出部13内的油蓄积到预定的高度,则该油克服气体流通路3内的漏气的压力而向外部排出。另外,所排出的油返回曲轴箱下方的油盘。
[0057]如图2所示,溢流阀5具有壁部15和阀体17。壁部15形成为从分离器主体7的内壁朝向内侧方向延伸的板状,配置为分隔气体流通路3,并且具有能够供漏气流通的开口部19。开口部19以形成有贯穿壁部15的一个孔的方式开口。阀体17设置为从气体流通路3的下游侧覆盖壁部15的开口部19。阀体17向壁部15的方向被施力而封堵开口部19,并且在漏气的压力比规定压力高时向气体流通路3的下游侧被按压而打开开口部19。
[0058]在阀体17中,在与开口部19相对一侧的面具有滤器元件21。过滤器元件21采用大致圆板形状的无纺布。另外,阀体17具有从下游侧支承过滤器元件21的支承体23。如图3所示,支承体23构成为支承过滤器元件21的部分扩径了的大致圆筒形状。另外,该支承体23的与过滤器元件21的下游侧的面相抵接的面和周壁面分别形成为格子状,漏气能够在该格子的间隙(例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贯通孔)内流通。
[0059]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7被螺旋弹簧25施力。由此,如图2所示,阀体17以过滤器元件21被按压于壁部15并被压紧的状态封堵开口部19。螺旋弹簧25配置在阀体17的支承体23的扩径部分与引导构件27之间,该引导构件27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对支承体23进行支承并沿着工作方向引导阀体17。
[0060](2)油雾分离器的作用
[0061]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油雾分离器I的作用。泄漏到曲轴箱内的漏气被导入油雾分离器I并分离出油。详细地说,如图1所示,漏气最先从气体导入部9导入分离器主体7内。所导入的漏气到达溢流阀5,并经由壁部15的开口部19碰撞阀体17的过滤器元件21。由于阀体17向壁部15的方向被施力而封堵开口部19,因此碰撞后的漏气通过滤器元件21向下游方向流通。此时,漏气所含有的雾状的油被过滤器元件21收集,分离出油。然后,通过过滤器元件21后的漏气从气体排出部11排出。而且,分离出的油落到分离器主体7的底壁,从油排出部13排出。
[0062]另外,当产生过滤器元件的堵塞等且漏气的压力比规定压力高时,如图4所示,阀体17向下游侧被按压而打开开口部19。由此,减轻气体流通路3内的漏气的压力上升。
[0063]此时,通过开口部19后的漏气碰撞向开口部19的下游侧后退了的过滤器元件21。碰撞过滤器元件21的漏气的一部分与平时相同地通过过滤器元件21向下游方向流通,并且另一部分改变前进路径而通过壁部15与阀体17之间的间隙向下游方向流通。然后,通过过滤器元件21后的漏气如通常那样被分离,改变前进路径而通过了壁部15与阀体17之间的间隙的漏气惯性地碰撞过滤器元件21而分离出其所含有的油雾。这样,即使在溢流阀5工作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油分离。
[0064](3)实施例的效果
[0065]根据以上内容,本实施例的油雾分离器I包括供漏气流通的气体流通路3和配置在气体流通路3内并在漏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开闭的溢流阀5。溢流阀5具有配置为分隔气体流通路3并且具有开口部19的壁部15和从气体流通路3的下游侧覆盖开口部19的阀体17。阀体17向壁部15的方向被施力而封堵开口部19,并且在漏气的压力比规定压力高时向下游侧被按压而打开开口部19。而且,在阀体17的与开口部19相对一侧的面上具有过滤器元件21。
[0066]根据这种结构,在平时,漏气通过过滤器元件21,从而确保充分的油分离功能。另夕卜,在气体流通路3内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溢流阀5工作,减轻气体流通路3内的漏气的压力上升。而且,该情况也由于通过开口部19的漏气碰撞阀体17的过滤器元件21而能够确保油的分离效率。因而,油雾分离器I能够减轻气体流通路3内的漏气的压力上升,并且也能够确保油的分离效率。
[0067]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过滤器元件21由形成有作为供漏气流通的贯通孔的格子的间隙的支承体23从下游侧支承,因此能够抑制漏气流通时的阻力,能够抑制压力上升。另外,通过过滤器元件21被支承体23支承,从而能够抑制过滤器元件21的变形。
[0068]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阀体17以过滤器元件21被按压于壁部15并被压紧的状态封堵开口部19,因此能够提高溢流阀5的密封性。
[006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采用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实施了各种变更的实施例。即,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壁部15形成为从分离器主体7的内壁朝向内侧方向延伸的板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除了板状的壁部15以外,也可以在开口部19的周缘形成朝向阀体17的方向突出的凸状部。
[0070]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阀体17具有从下游侧支承过滤器元件21的支承体23的方式,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支承体23上形成有朝向过滤器元件21突出的突起部29,过滤器元件21的下游侧的面被支承体23的突起部29的顶端部支承,并与支承体23的除突起部29以外的部分分离。
[0071]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以形成有一个贯穿壁部15的孔的方式开口的开口部19,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开口部19也可以采用以形成有多个孔的方式开口的方案。
[0072]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阀体17具有支承过滤器元件21的支承体23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阀体17具有过滤元件21。
[0073]上述例子只单纯以说明为目的,并不解释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例子。对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为虽然列举了典型的实施方式的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记述以及图示所使用的语句并不是限定性的语句,而是说明性以及例示性的语句。在此,如详细叙述的那样,在该技术方案中,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宗旨的前提下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书内进行变更。在此,虽在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叙述中参照了所指定的结构、材料以及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该公开事项,而且,本实用新型涉及附加的专利要求书内的、所有功能性相同的结构、方法以及使用方式。
[0074]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油雾分离器,其通过使向曲轴箱内泄漏的漏气流通来分离上述漏气所含有的雾状的油,其特征在于,该油雾分离器包括: 气体流通路,其供上述漏气流通;以及 溢流阀,其配置在上述气体流通路内,并在上述漏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开闭; 上述溢流阀包括: 壁部,其配置为分隔上述气体流通路,并且具有开口部;以及 阀体,其从上述气体流通路的下游侧覆盖上述开口部; 上述阀体被向上述壁部的方向施力而封堵上述开口部, 上述阀体在上述漏气的压力比规定压力高时向上述下游侧被按压而打开上述开口部, 在上述阀体的与上述开口部相对一侧的面上具有过滤器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元件由形成有能够使上述漏气流通的贯通孔的支承体从上述下游侧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开口部的周缘形成有朝向上述阀体的方向突出的凸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承体上形成有朝向上述过滤器元件突出的突起部, 上述过滤器元件的上述下游侧的面被上述支承体的上述突起部的顶端部支承,并且与上述支承体的除上述突起部以外的部分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以形成有多个孔的方式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承体上形成有朝向上述过滤器元件突出的突起部, 上述过滤器元件的上述下游侧的面被上述支承体的上述突起部的顶端部支承,并且与上述支承体的除上述突起部以外的部分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以形成有多个孔的方式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以形成有多个孔的方式开口。
【文档编号】F01M13/04GK203532001SQ20132062095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7日
【发明者】堀内洋志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