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451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燃料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燃机、且主要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具有日本特开2011-13744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燃料喷射阀,其设有:线圈,其在打开喷孔的开阀动作中,通过通电发生磁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关闭喷孔的闭阀动作中,通过停止通电使磁吸引力消失;阀部件,其具有贯通可动芯部件的阀贯通部及能够从阀贯通部在径向上突出而与可动芯部件从固定芯部件侧抵接的阀突部,通过往复移动,对喷孔进行开闭而使燃料的喷射断续;以及可动限位件,其具有贯通可动芯部件而从可动芯部件的固定芯部件侧的端面突出的限位件贯通部,在对线圈停止通电的状态下,使限位件贯通部从固定芯部件的相反侧与阀突部抵接,从而在阀突部与可动芯部件之间形成间隙(参照摘要)。

在该燃料喷射阀中,可动芯部件不随着阀部件在通过可动限位件而形成于阀突部与可动芯部件之间的间隙移动,加速的可动芯部件与阀突部碰撞。向阀突部施加与该撞击时刻的可动芯部件的动量对应的撞击力,从而能够缩短为了打开喷孔而所需的距离量的阀部件的移动时间(参照第0011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744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燃料喷射装置,要求促进喷雾的微粒化和喷射量的稳定化。喷雾微粒化的劣化原因是在阀部件(以下,称为阀芯)的打开开始时的低升程期间,燃料流速变慢。喷射量稳定化的劣化原因是开阀后的阀动作的结束慢。因此,对于燃料喷射装置,需要提高打开开始时的阀芯的速度,同时使开阀后的阀芯的动作快速结束。在专利文献1的燃料喷射阀中,通过在可动芯部件(以下,称为可动铁芯)与阀芯之间设置位移方向的间隙,从而在可动铁芯在该间隙移动的期间,仅可动铁芯动作。由此,通过使加速的可动铁芯与阀芯碰撞,从而对阀芯作用撞击力,缩短低升程期间。而且,通过在可动铁芯与阀芯之间设置可动限位件,从而能够进行阀芯与可动铁芯的相对运动,实现喷射量的稳定化。

然而,可动限位件构成为始终阀芯和可动铁芯双方滑动,因此成为在阀芯和可动铁芯相对运动时始终相互施加力的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未公开将相互作用的力分开的观点,在使阀芯行为的结束加快上存在极限。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开阀时从可动铁芯对阀芯施加撞击力的燃料喷射装置,其能够使开阀时的阀芯的动作的结束加快,且能够促进喷射量的稳定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燃料喷射装置在闭阀状态下,在阀芯与可动铁芯的上述抵接的面之间在位移方向上具有间隙,具有对上述阀芯向下游方向施力的第一弹簧,在上述阀芯与上述可动铁芯之间具有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具有在下游位置与可动铁芯抵接的面,具有对上述中间部件的上游侧端面向下游方向施力且上游侧支撑于阀芯的第二弹簧,在上述可动铁芯和固定铁芯碰撞后而上述阀芯与上述可动铁芯向不同的方向动作的状态下,上述可动铁芯与上述阀芯之间的弹簧力被切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固定铁芯和可动铁芯在开阀后碰撞,一旦开阀完成后,可动铁芯和阀芯向相反方向进行动作的弹回动作中变成彼此的弹簧力分开的状态,不会彼此的动作对彼此的动作作用力。因此,能够使该振动行为稳定化,可动零件的弹回的结束变快,且促进燃料的喷射量的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是表示与中心轴线100a平行的截面的纵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装置的电磁驱动部的剖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与喷射指令脉冲对应的可动部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是放大表示燃料喷射装置的电磁驱动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是放大表示燃料喷射装置的电磁驱动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使用图1及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1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是表示与中心轴线100a平行的截面的纵剖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电磁驱动部400的剖视图。图3是说明可动部的动作的图,图3(a)表示喷射指令脉冲的打开-关闭状态,(b)表示将柱塞杆102的闭阀状态作为位移0时的柱塞杆102与可动铁芯404的位移。

燃料喷射装置100包括: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部200;在前端部设有对燃料的流通进行允许或阻断的阀部300a的喷嘴部300;以及驱动阀部300a的电磁驱动部400。在本实施例中,以将汽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用电磁式燃料喷射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此外,燃料供给部200、阀部300a、喷嘴部300以及电磁驱动部400在图1记载的剖面中指示相应的部分,并非表示单一的零件。

在本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100中,在图面的上端侧构成燃料供给部200,在下端侧构成喷嘴部300,在燃料供给部200与喷嘴部300之间构成电磁驱动部400。即,沿着中心轴线100a方向,燃料供给部200、电磁驱动部400以及喷嘴部300从上侧以该顺序配置。

燃料供给部200的与喷嘴部30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结于未图示的燃料配管。喷嘴部300的与燃料供给部20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插入在未图示的吸气管或内燃机的燃烧室形成部件(缸体、缸盖等)上所形成的安装穴(插入孔)。电磁式燃料喷射装置100通过燃料供给部200从燃料配管接收燃料的供给,并从喷嘴部300的前端部向吸气管或燃烧室内喷射燃料。在燃料喷射装置100的内部,从燃料供给部200的上述端部到喷嘴部300的前端部,以燃料大致沿着电磁式燃料喷射装置100的中心轴线100a方向流动的方式构成有燃料通路101(101a~101f)。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燃料喷射装置100的沿着中心轴线100a的方向的两端部,将位于与喷嘴部300相反的一侧的燃料供给部200的端部或端部侧称为基端部或基端侧,将位于与燃料供给部200相反的一侧的喷嘴部300的端部或端部侧称为前端部或前端侧。另外,以图1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对构成电磁式燃料喷射装置的各部位添加“上”或“下”而进行说明。这是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并非将电磁式燃料喷射装置安装于内燃机的形状限定于该上下方向。

(结构说明)

以下,对燃料供给部200、电磁驱动部400以及喷嘴部30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燃料供给部200由燃料管201构成。在燃料管201的一端部(上端部)设有燃料供给口201a,在燃料管201的内侧以在沿着中心轴线100a的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有燃料通路101a、101b。燃料管201的另一端部(下端部)与固定铁芯401的一端部(上端部)接合。

在燃料管201的上端部的外周侧设有O形圈202和支撑环203。

在将燃料供给口201a安装于燃料配管时,O形圈202作为防止燃料泄漏的密封件发挥功能。另外,支撑环203用于支撑O形圈202。支撑环203也存在通过层叠多个环状部件而构成的情况。在燃料供给口201a的内侧配设有对混入到燃料中的异物进行过滤的过滤器204。

喷嘴部300具备喷嘴体300b,在喷嘴体300b的前端部(下端部)构成有阀部300a。喷嘴体300b为中空的筒状体,在阀部300a的上游侧构成有燃料通路101f。此外,在喷嘴体300b的前端部外周面设有在向内燃机搭载时维持气密的顶封件103。

阀部300a具备喷射孔形成部件301、导向部件302以及设于柱塞杆102的一端部(下端侧前端部)的阀芯303。

在喷射孔形成部件301形成有:与阀芯303接触而密封燃料的阀座301a;以及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孔301b。喷射孔形成部件301插入在喷嘴体300b的前端部所形成的凹部300ba的内周面并固定。此时,焊接喷射孔形成部件301的前端面的外周和喷嘴体300b的前端面内周而密封燃料。

导向部302处于喷射孔形成部件301的内周侧,且构成柱塞杆102的前端侧(下端侧)的导向面,引导柱塞杆102在沿着中心轴线100a的方向(对阀进行开闭的方向)上的移动。

电磁驱动部400包括固定铁芯401、线圈402、外壳403、可动铁芯404、中间部件414、柱塞盖410、第一弹簧部件405、第二弹簧部件406以及第三弹簧部件407。固定铁芯401也被称为固定芯部件。可动铁芯404也被称为可动芯部件、可动体或者衔铁。

固定铁芯401在中心部具有燃料通路101c,在上端部具有与燃料管201的接合部401a。固定铁芯401的外周面401b与喷嘴体300b的大径部300c的内周面嵌合接合,且在比外周面401b更大径的外周面401e与外周侧固定铁芯401d嵌合接合。在固定铁芯401及筒状部件(喷嘴体300b)的大径部300c的外周侧卷绕有线圈402。

外壳403以包围线圈402的外周侧的方式设置,且构成电磁式燃料喷射装置100的外周的同时,构成电磁驱动部400的磁轭。外壳403的上端侧内周面403a连接于与固定铁芯401的外周面401e接合的、外周侧固定铁芯401d的外周面401f。

如图2所示,在固定铁芯401的下端面401g侧配置有可动铁芯404。可动铁芯404的上端面404c在闭阀状态下与固定铁芯401的下端面401g具有间隙g2地对置。另外,可动铁芯404的外周面与喷嘴体300b的大径部300c的内周面经由稍微的间隙而对置,可动铁芯404设置为在筒状部件300g的大径部300c的内侧能够在沿着中心轴线100a的方向上移动。

以磁通量向固定铁芯401、可动铁芯404、外壳403、筒状部件300g的大径部300c环绕的方式形成磁路。通过由在固定铁芯401的下端面401g与可动铁芯404的上端面404c之间流动的磁通量而发生的磁吸引力,将可动铁芯404向固定铁芯401方向吸引。

在可动铁芯404的中央部形成有从上端面404c侧向下端面404a侧凹陷的凹部404b。在上端面404c和凹部404b的底面形成有在沿着中心轴线100a的方向上贯通至下端面404a侧的燃料通路孔404d而作为燃料通路101d。另外,在凹部404b的底面构成有在沿着中心轴线100a的方向上贯通至下端面404a侧的贯通孔404e。以插通贯通孔404e的方式设有柱塞杆102。

在柱塞杆102通过嵌合而固定有柱塞盖410,且具有粗径部(大径部)102a。中间部件414为在内外周具有作为阶差的凹部的筒状部件,且将内周侧的面414a抵接于柱塞杆粗径部102a的上表面102b,将外周侧的面414b抵接于可动铁芯的凹部的底面404b’。在粗径部的下表面102c与可动铁芯凹部404b的底面404b’之间具有间隙g1。中间部件414的凹部阶差的高度(凹部的深度)414h减去柱塞杆粗径部的上表面102b与下表面102c所成的高度h后的长度形成上述间隙g1。中间部件414为形成间隙g1的间隙形成部件,且具有从下端面侧朝向上方凹陷的凹部。

在阀开闭动作时,柱塞杆102的粗径部102a的下表面102c构成与可动铁芯凹部404b的底面404b’抵接的抵接面(抵接部)102c。在阀开闭动作时,可动铁芯凹部404b的底面404b’构成与柱塞杆102的粗径部102a的下表面102c抵接的抵接面(抵接部)404b’。通过柱塞杆102的粗径部102a的下表面102c和可动铁芯凹部404b的底面404b’抵接,从而相互传达阀开闭方向上的力。在开阀时,可动铁芯凹部404b的底面404b’抵接于柱塞杆102对粗径部102a的下表面102c,从而将可动铁芯404受到的开阀方向的磁吸引力传达至柱塞杆102。另一方面,在闭阀时,柱塞杆102的粗径部102a的下表面102c抵接于可动铁芯凹部404b的底面404b’,从而将由第一弹簧部件405作用于柱塞杆102的闭阀方向的作用力传达至可动铁芯404。柱塞杆102的粗径部102a的下表面(抵接面)102c作为限制可动铁芯404朝向开阀方向的相对位移的限制部发挥作用。

第一弹簧部件405的上端部抵接于弹簧力调整部件106的下端面,第一弹簧部件405的下端部抵接于柱塞盖410的上部弹簧座部410a。由此,第一弹簧部件405经由柱塞盖410而对柱塞杆102向下方(闭阀方向)施力。

第二弹簧部件406的上端部与柱塞盖410的下方弹簧座部410b抵接,第二弹簧部件406的下端部抵接于中间部件414的上表面414c。由此,第二弹簧部件406对中间部件414向下方向(闭阀方向)施力。

第三弹簧部件407的上端部抵接于可动铁芯404的下表面404a,第三弹簧407的下端部与喷嘴体300b的径向的阶差部300d抵接。由此,第三弹簧部件407对可动铁芯404向上方向(开阀方向)施力。

第一弹簧部件405的作用力、第二弹簧部件406的作用力以及第三弹簧部件407的作用力的关系为,第一弹簧部件405的作用力最大,其次为第二弹簧部件406的作用力大,第三弹簧部件407的作用力最小。

线圈402以缠绕于线轴的状态安装于固定铁芯401及筒状部件大径部300b的外周侧,在其周围铸模树脂材料。由在该铸模中使用的树脂件105a一体成形具有从线圈402引出的端子104的连接器105。

(动作说明)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100的动作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征进行说明。主要使用作为电磁驱动部400的放大图的图2和说明可动部的动作的图3来进行说明。

(闭阀状态定义、缝隙说明)

在对线圈402未通电的闭阀状态下,由于对柱塞杆102向闭阀方向施力的第一弹簧部件405的作用力减去第三弹簧部件407的作用力后的力,柱塞杆102抵接于阀座301a而闭阀。将该状态称为闭阀静止状态。此时,可动铁芯404与中间部件414的外周侧阶差部(形成凹部的外周壁部)414b的下端面抵接而配置于闭阀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闭阀状态下,涉及开阀动作的与可动零件相关的缝隙如下构成。在可动铁芯404的上端面404c与固定铁芯401的下端面401g之间具有缝隙g2。在可动铁芯404的凹部404b的平面404b’与柱塞杆粗径部的下表面102c之间具有缝隙g1。g1的大小和g2的大小为g2>g1的关系。缝隙g1如后述地构成用于使开阀时的柱塞杆102的位移的起立变得迅速的可动铁芯404的辅助区间,也存在称为预备行程的情况。

(通电后动作)

在向线圈402通电后(P1),通过由固定铁芯401、线圈402以及外壳403所构成的电磁铁产生磁通势。通过该磁通势,在以包围线圈402的方式所构成的由固定铁芯401、外壳403、喷嘴体的粗径部300d、可动铁芯404构成的磁路上环绕的磁通量流动。此时,在可动铁芯404的上端面404c与固定铁芯401的下端面401g之间作用磁吸引力,可动铁芯404和中间部件414朝向固定铁芯401位移。然后,可动铁芯404位移g1至与柱塞杆的粗径部下表面102c抵接(404D1)。此外,此时,柱塞杆102不动(102D1)。

然后,当在t1时刻可动铁芯404抵接于柱塞杆的粗径部下表面102c时,柱塞杆102从可动铁芯404受到撞击力而上升,柱塞杆102离开阀座301a。由此,在阀座部构成间隙,燃料通路打开。因为受到撞击力而开始开阀,所以柱塞杆102的起立变得迅速(3A)。

然后,柱塞杆102位移g2-g1,当在t2时刻可动铁芯404的上表面404c与固定铁芯401的下表面401g抵接时,柱塞杆102由于惯性力而进一步向上方位移(3B),可动铁芯404由于与固定铁芯401的下表面401g的碰撞而弹回,向下方位移(3B’)。

然后,柱塞杆102被第一弹簧部件405推回,可动铁芯404被磁吸引力拉回。在可动铁芯404被磁吸引力拉回时,可动铁芯404和中间部件414分离,可动铁芯404不受第二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而被第三弹簧部件407的作用力后推。

然后,可动铁芯404和中间部件414抵接,而且在可动铁芯404相对于柱塞杆102相对位移间隙g1的量的距离的时刻,引起可动铁芯404与柱塞杆102的抵接。在可动铁芯404相对于柱塞杆102相对位移间隙g1的量的距离的期间,可动铁芯404经由中间部件414而受第二弹簧部件406向闭阀方向的作用力。由此,可动铁芯404对柱塞杆102或固定芯部件401的撞击力衰减。

在可动铁芯404和柱塞杆102再次接触后(3C),再次分离,柱塞杆向上方(3D)位移,可动铁芯404向下方(3D’)位移。如上所述,在引起可动铁芯404与柱塞杆102的再次撞击前,可动铁芯404对柱塞杆102的撞击力由于第二弹簧部件406而衰减,因此在3D及3D’所示的弹回被抑制。

之后,g2-g1的位移稳定(3E)。对朝向固定芯部件401的可动芯部件404作用第二弹簧部件406的在闭阀方向的作用力的时间限定于可动铁芯404相对于柱塞杆102相对位移间隙g1的量的距离的时间。因此,不会使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徒然地变长。

(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中间部件414在使可动铁芯404和柱塞杆102产生弹簧力的第二弹簧部件406的下方,且配置为与可动铁芯404的凹部的面404b’和柱塞杆102的粗径部的上表面102b抵接。因此,可动铁芯404、柱塞杆102、中间部件414进行开阀动作,在时刻t2可动铁芯404和固定铁芯401碰撞时,可动铁芯404向下方向运动,但是中间部件414及柱塞杆102继续向上方向运动。该状态下,在可动铁芯404与柱塞杆102之间不作用第二弹簧部件406的弹簧力,变成作用于可动铁芯404的弹簧力和作用于柱塞杆102的弹簧力被切断的状态。因此,不将随着可动铁芯404的运动而变化的第二弹簧部件406的弹簧力传递至柱塞杆102,相反地也不会将随着柱塞杆102的运动而变化的第二弹簧部件406的弹簧力传递至可动铁芯404,互相独立地进行随着碰撞而产生的振动(3B、3B’)。另外,在进行再次撞击时(3C),再次地可动铁芯404向下方向(3D’)弹回,柱塞杆102向上方向(3D)弹回,也不会相互作用力。即,不作用随着相互的运动而变化的第二弹簧部件406的弹簧力地进行运动。另外,在3D及3D’所示的弹回时,柱塞杆102和可动铁芯404具有的力小。因此,相比作用有随着相互的运动而变化的第二弹簧部件406的弹簧力的情况,可动零件的弹回的结束变快(3E)。根据该效果,能够使燃料喷射量稳定化。

另外,在闭阀状态下,可动体404位移的间隙g1由中间部件414的凹部高度414h与柱塞杆粗径部的高度h(102a的上表面102b与下面102c所成的高度h)的差而构成。因此,能够将可动体404位移的间隙g1由产品尺寸来决定,无需在组装步骤进行调整,能够使组装步骤简单化。

当在时刻t3断开对线圈402的通电(P2)时,磁力开始消失,由于弹簧的向下的作用力而进行闭阀动作。在t4时刻柱塞杆102的位移变成0后,柱塞杆抵接于阀座301a而完成闭阀(102D2)。可动铁芯404在受惯性力而位移至比g1靠下方向后,在g1的位置停止(404D2)。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中间部件414的外径414D比固定铁芯的内径401D小。因此,在组装燃料喷射装置时,在通过中间部件414的阶差高度414h和柱塞杆粗径部的高度h确定间隙g1后,能够在没插入弹簧力调整部件106和第一弹簧部件405的状态下,将柱塞盖410、柱塞杆102、第二弹簧部件406以及中间部件414预先一体化后装入燃料喷射装置内,因此能够一边使组装容易,一边进行稳定的间隙g1的管理。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部件414的粗径部414D比固定铁芯401的内径401D小,但是,只要预先组装的部件的最外径缩小即可,在柱塞盖410的最外径比中间部件的最外径414D大的情况下,只要将上述柱塞盖410的最外径缩小得比固定铁芯401的内径401D小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仅将柱塞盖410按入柱塞杆102的上部而不焊接。虽然碰撞柱塞盖410的下端部410d,但是因为中间部件414质量轻,所以撞击力小,因此能够通过按入而固定。由此,能够抑制因溶接时产生的零件的伸缩而引起的尺寸偏差,能够抑制第二弹簧部件406的设定载荷的偏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即使不存在可动铁芯凹部404b,与柱塞杆102的在对阀进行开闭的方向上的抵接面404b’和上表面404c为同一面,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不设置可动铁芯404的凹部404b,从而能够进一步靠下侧配置中间部件414,能够缩短柱塞杆10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由此,能够构成精度良好的柱塞杆102。

实施例2

使用图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是放大表示燃料喷射装置的电磁驱动部的剖视图。图中,对于赋予的数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零件,因为结构作用效果不存在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弹簧部件变成第一弹簧部件2405和第二弹簧部件2406这两个;中间部件2414呈圆筒形状且抵接于可动铁芯404的凹部底面404b’;可动铁芯404的下表面404a抵接于柱塞杆粗径部2102a的上表面2102b;以及可动铁芯404在闭阀状态下与柱塞杆2102所成的间隙(预备行程)g12由柱塞盖2410的下端部2410c构成。

柱塞盖2410通过将内周面2410d按入柱塞杆2102的外周部2102c并焊接而固定。

第一弹簧部件2405抵接于弹簧力调整部件106和柱塞盖上面2410a,经由柱塞盖2410而对柱塞杆2102向下方向(闭阀方向)施力。第二弹簧部件2406抵接于柱塞盖2410的下表面2410b和中间部件2414的上表面2414b,对中间部件2414向下方向施力。

中间部件2414被第二弹簧部件2406向下方向施力而抵接于可动体404的凹部底面404b’。

可动铁芯404在闭阀状态下与柱塞盖2410所成的间隙g12由柱塞盖2410向柱塞杆2102的按入量而决定。可动铁芯404的上表面404c与固定铁芯401的下表面401g所成的间隙g22在将图1所示的喷射孔形成部件301插入在喷嘴体300b的前端部所形成的凹部300ba的内周面时,使可动铁芯404与柱塞杆2012同时向上方向移动,而且能够通过调整喷射孔形成部件301的按入量而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将与可动铁芯404碰撞的部件设为柱塞盖2410。柱塞盖2410对其材料的限制少,因此与材料选择相关的自由度高。因此,能够使用有利于抑制假设因碰撞而产生的磨损的材料,能够提高耐久性。另外,形成于燃料喷射装置的g12、g22不是由零件单体的尺寸决定,而能够通过零件组装的调整步骤来决定,因此能够降低对零件单体的精度要求,实现零件的简单化及制造的低成本化。

根据本发明,在可动铁芯404和固定铁芯401碰撞时,可动铁芯404下方向运动,而中间部件2414及柱塞杆2102向上方向运动。在该状态下,不作用在可动铁芯404与柱塞杆102之间作用的第二弹簧部件2406的弹簧力,变成作用于可动铁芯404的弹簧力和作用于柱塞杆102的弹簧力被切断的状态。因此,不将随着可动铁芯404的运动而变化的第二弹簧部件2406的弹簧力传递至柱塞杆2102,相反地也不会将随着柱塞杆2102的运动而变化的第二弹簧部件2406的弹簧力传递至可动铁芯404。因此,可动铁芯404和柱塞杆102不相互作用力而独立地进行随着碰撞而产生的振动。因此,作用于可动零件的力变小,弹回的结束变快。根据该效果,能够使燃料喷射量稳定化。

实施例3

使用图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是放大表示燃料喷射装置的电磁驱动部的剖视图。图中,对于赋予的数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零件,因为结构作用效果不存在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柱塞杆3102和可动铁芯404始终为弹簧力被切断的状态。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弹簧部件为第一弹簧部件3405和第二弹簧部件3406这两个;以及不存在中间部件,具有固定于固定铁芯的环状部件3000。

环状部件3000通过环状部件3000的外周部3000b而被按入固定于固定铁芯401的内周部401h。即,通过将环状部件3000按入在固定铁芯401所形成的中心轴线100a方向的贯通孔401h,环状部件3000的外周面3000b抵接于固定铁芯401的内周面401h而固定。

在闭阀状态下,在可动铁芯404与形成于柱塞杆3102的上端部的粗径部3102c的下表面3102b之间具有位移方向的间隙g13,在可动铁芯404的上表面404c与固定铁芯401的下表面401g之间具有位移方向的间隙g23。

第一弹簧部件3405抵接于弹簧力调整部件106和柱塞杆上表面3102a,对柱塞杆3102向下方向(闭阀方向)施力。第二弹簧部件3406抵接于环状部件3000的下表面3000a和可动铁芯404的凹部404b的底面404b’,对可动铁芯404向下方向施力。另外,可动铁芯404在闭阀状态下抵接于喷嘴体3300c的阶差部3300e。

在本实施例中,在开阀动作时,在可动铁芯404和固定铁芯401碰撞后,在可动铁芯404和柱塞杆3102向相反方向运动时,在可动铁芯404与柱塞杆3102之间不产生弹簧力,变成弹簧力被切断的状态。

因此,在可动铁芯404碰撞固定铁芯401后,可动铁芯404向下方向运动,柱塞杆3102继续向上方向运动,该情况下,不存在作用于可动铁芯404与柱塞杆3102之间的弹簧力,因此,随着可动铁芯404的运动而变化的弹簧力不传递至柱塞杆2102,相反地也始终不会将随着柱塞杆2102的运动而变化的弹簧力传递至可动铁芯404。因此,柱塞杆2102和可动铁芯404不相互作用力而进行随着碰撞而产生的振动。因此,作用于可动零件的力变小,弹回的结束变快。根据该效果,能够使燃料喷射量稳定化。

可动铁芯404在闭阀状态下与柱塞杆3102的粗径部3102c的下表面3102b所成的间隙g13在将图1所示的喷射孔形成部件301插入喷嘴体300b的凹部300ba的内周面时,能够通过调整其按入量而进行调整。可动铁芯404的上表面404c与固定铁芯401的下表面401g所成的间隙g23能够通过固定铁芯401向喷嘴体3300c的按入量而进行调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二弹簧部件3406的上方抵接位置的环状部件3000的下表面3000a处于比作为第一弹簧部件3405的下方抵接位置的柱塞杆3102的上表面3102a靠下方。由此,不从燃料喷射装置中心轴线100a向径向并排地配置弹簧,能够抑制组装、驱动时的弹簧的缠绕。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说明的实施例,并非限定于必须具备所有的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向某实施例的结构追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符号说明

100—燃料喷射装置,101—燃料通路,102、2102、3102—柱塞杆,200—燃料供给部,300—喷嘴部,301a—阀座,301b—燃料喷射孔,400—电磁驱动部,401—固定铁芯,402—线圈,403—外壳,404—可动铁芯,405、2405、3405—第一弹簧部件,406、2406、3406—第二弹簧部件,407—第三弹簧部件,410、2410—柱塞盖,414、2414—中间部件,3000—环状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