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673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一、技术领域

风能是绿色的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成电能的重要机械装置。

二、

背景技术:

1.风能特殊性造成的技术瓶颈

(1)桨叶制造难度上升

风能的密度极低,是同等体积水能的八百分之一左右,为了获得更大的能量,人们往往把风轮做的很大,以得到更多的能量,来推动发电机运转。随着制造风轮直径越来越长,制作风轮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2)电频偏低严重

我国交电工频50hz,欧州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交电工频60hz。而风轮转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与发电机输出的电能频率要求越来越低。

现有风力发电机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通常使用增速箱或采用多级发电机来实现。如果使用了增速箱,在传导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约占15%,功率越大、速度比越大、制造的难度就越大,并且增速箱的成本极高,约为同等功率发电机成本的4-7倍;

如果采用多级发电机,发电机定子下线槽、线圈组,就得造的很多,迫使发电机直径造的很大;发电机的直径不是无限增大的,它受到加 工车床和其他现有工艺的制约。

以上两种方式,在小功率、小速比的范围内是可行的,如果在更大功率、更大速比或更多极发电时,现有的设计理念就很难实现了。

三、

技术实现要素:

风电行业中常说的“风轮直径越大,转速越慢”。这里的转速是指物理学中的角速度,但线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对风轮的线速度加以开发,就可以省略增速箱,使用常规的发电机,就可发出符合工频要求的交流电。

四、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1是《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整机俯视图。说明书附图2是中心轴侧视剖面图,图2中的13是电力电源电刷上的悬挂支撑架,悬挂支撑该电刷的质量,图2中的12是风力电源电刷上的悬挂支撑架,悬挂支撑该电刷的质量。说明书附图3是风桨叶上承载车的俯视图。说明书附图4是风桨叶承载车上金属板制作的防雨棚内的透视图。说明书附图5是风能吸收墙侧视图,说明书附图6是风能吸收墙上双向安全门的放大图,图6中的1是加固横框。说明书附图7是半环形风能阻挡墙的侧视图。说明书附图8是半环形风能阻挡墙上单向安全门的放大图,图8中的1是加固竖框。

在人烟稀少的海滩、草原、沙漠等区域,在地面上(图2中的1)设置一粗大的中心轴(图2中的4),在中心轴顶部安放较大的平面轴承转盘(图2中的9)、(图1中的1)在平面轴承转盘的顶面,安装若干组较大的弹簧,(图2中的8)、(图1中的2)长期承载风桨叶(图1中的10)、(图2中的7)、(图3中的8)、(图5中的4)中心根部的 质量。

在中心轴上半部,安装电力电源(图2中的5)的集电环(图2中的2)、风力电源(图2中的6)的集电环(图2中的3),通过电力电源的集电环(图2中的2)和电力电源的电刷(图2中的10),输入电力电源。通过风力电源的集电环(图2中的3)和电刷(图2中的11),输出风力电源(图2中的6),根据风轮直径的不同,设置若干条直径不同的圆环闭合轨道(图1中的3),在轨道上不同的地点,均匀地安放承载车(图1中的5、6)、(图5中的3)、(图3中的6),长期承载风轮上风桨叶(图1中的10)、(图2中的7)、(图3中的8)、(图5中的4)中部和端部的质量。

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通常一个风轮由四个风桨叶(图1中的10)、(图2中的7)、(图3中的8)、(图5中的4)组成,闭合轨道上的承载车(图1中的5、6)、(图3中的6)、(图5中的3)至少由四辆组成。根据发电机额定转速和承载车额定线速,来选择不同轨道上的承载车,由该承载车(图3中的6)的一端承载发电机质量;另一端承载风桨叶(图1中的10)、(图2中的7)、(图3中的8)、(图5中的4)的质量。在承载车承载风桨叶最近的车轴上(图3中的3),安装若干组链轮(图3中的5),在承载车上也安装相匹配的链轮(图4中的16),两组链轮由链条链接(图3中的4)、(图4中的3)。大发电机(图4中的14)转子的输入端,与离合器(图4中的11)直连,离合器(图4中的11)的另一端与链轮(图4中的16)直连,小发电机(图4中的9)转子的输入端,与离合器(图4中的6)直连,离合器(图4中的6)的另一端与链轮(图4中的16)直连,通过这种装 置将动力传导给大、小发电机。每台离合器均由独立工作的充气泵(图4中的13、8)充气,给气缸(图4中的12、7)提供动力。在小功率发电机链轮附近安装一胶轮(图4中的4),此胶轮与起动机(图4中的5)衔接,带动起动机。各个发电机的底座(图4中的2)用陶瓷材料与承载车之间做绝缘,顶部、周围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板做防雨棚(图3中的7)、(图4中的1)、(图5中的6)遮挡雨水,与承载车、(图1中的5、6)、(图3中的6)、(图5中的3)、环形闭合轨道(图1中的3)、(图3中的1)、(图5中的2)、大地(图5中的1)形成良好的导电通路,一旦有雷电袭击,可将雷电迅速送入地下。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小功率发电机4台,大功率发电机4台,合计8台。各个发电机转速一致,相序一致,频率一致,为相互间并网提供了条件。各个承载车上的发电机通过单独工作,或不同功率组合工作,构成某一时段与风能功率相同或相近的发电功率,可最大效率地利用风能。一般小功率与大功率的比为1∶2,组合后投入的发电机总功率是单台最小发电机功率的12倍。

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半径(图1中的11)一半的距离等于或接近该风桨叶弯曲度半径(图1中的12)的距离时;经多次试验证明:可有效地消除因风轮的转动所引起的周期性震荡。风桨叶(图1中的10)、(图2中的7)、(图3中的8)、(图5中的4)采用钢架桥梁结构,根据发电机组总功率的大小,在风桨叶上安装高度(图5中的7)和长度(图5中的8)相适应的风能吸收墙(图5中的7与图5中的8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在风能吸收墙上,安装不同开启强度的双向安全门(图5中的5)、(图6中的5),自中心轴向四周端部伸展, 由弱向强依次排列。每一双向安全门,在水平长度大约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交汇处,上下两端均安装转轴(图6中的2)和正反两组不同转动方向的弹簧(图6中的3、4)。风速在额定功率范围时,安全门处于关闭状态,阻挡风能的流失,用于发电。当风速超出额定功率时,风力超过弹簧弹力时,开启双向安全门(图5中的5)、图6中的5),并根据超出的多少,开启不同的角度,将多余的风能尽快释放,以确保安。

在风桨叶(图1中的10)、(图2中的7)、(图3中的8)、(图5中的4)端部以外的地面上,再设置一条圆环闭合轨道(图1中的4)、(图7中的5),在一半圆环闭合轨道上,设置若干辆承载车(图1中的7)、(图7中的4),并均匀分布,根据发电机组总功率的大小,在承载车(图1中的7)、(图7中的4)上,安装高度(图7中的6)和长度(图7中的7)相适应的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中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其墙壁的建造通常使用彩钢板(图7中的1),遮挡风能,从半环形风能阻挡墙端口处,后移30度(图7中的角8)起,至120度(图7中的角9)区域内,安装单向安全门(图7中的3)、(图8中的4)。每一单向安全门(图7中的3)、(图8中的4),由转轴(图8中的2)和弹簧(图8中的3)组成。风速在额定功率范围时,在弹簧(图8中的3)弹力的作用下,安全门处于关闭状态,阻挡风能的流失,用于发电。当风速超出额定功率时,风力超过弹簧弹力,在风桨叶阻力臂(图1中的14)一侧开启单向安全门,让风桨叶的转速降低,使发电机的转速恢复到额定转速;有效地泄峰,同时也保证了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 中的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的自身安全。

承载车(图1中的7)、(图7中的4)长期承载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中的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各个承载车延着圆环闭合轨道(图1中的4)、(图7中的5),能同时动作进行正转或反转,可调节进入风浆叶(图1中的10)、(图2中的7)、(图3中的8)、(图5中的4)风能的流量。

在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中的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中部的顶端,设置风向标(图1中的9)、(图7中的2)。

五、具体实施方式

1利用风力,调节风向标(图1中的9)、(图7中的2),

此时此刻使风向标的方向与风的方向保持一致。

2根据风的方向与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中的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所处的位置,由风向标发出指令,让其承载车正转或反转,使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完全处在风桨叶阻力臂(图1中的14)一侧,让风桨叶动力臂(图1中的13)一侧,最大限度的接受风能,而后立即锁定防止溜车。

3在风能的作用下风桨叶(图1中的10)、(图2中的7)、(图3中的8)、(图5中的4)缓缓转动,承载车上的链轮(图3中的5)、(图4中的16)也缓缓转动,胶轮(图4中的4)上的起动机(图4中的5)同样开始转动。当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起动机发出启动信号,利用承载车上的电力电源,图2中的5)使小功率发电机(图4中的9)上的充气泵(图4中的8)工作,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图4中的7)产生动力, 离合器(图4中的6)开始闭合,带动小功率发电机(图4中的9)工作,缓缓发出交流电。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达到技术要求时,断路器闭合(图4中的10),向风力电源(图2中的6)开始供电。

4当风速增大,使发电机的电压、电流、频率参数超过额定允许值时,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中的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的承载车(图1中的7)(图7中的4)电解锁,各个承载车同时向风桨叶动力臂(图1中的13)一侧转动,而后立即锁定防止溜车,完成一次调节;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中的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阻挡风能的流量,经延时一段后(大约5、6分钟),使发电机的电压、电流、频率参数逐渐恢复到额定允许值时,停止调节。未达到调节要求时,应再次调节,直至符合要求。

5经过数次调节,被阻挡的风能功率,如果超过即将投入的大功率发电机(图4中的14)的功率时,此时启动大功率发电机上的充气泵(图4中的13),使充气泵工作,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图4中的12)产生动力,离合器(图4中的11)开始闭合,带动大功率发电机工作,断路器(图4中的15)闭合,向风力电源(图2中的6)供电,当大功率发电机的功率达到65%左右时,让小功率发电机(图4中的9)离合器(图4中的6)上的气缸(图4中的7)失电排气,离合器分离,发电机失去动力后断路器(图4中的10)断开,将切出发电系统。

6当风速再次增大时,大、小功率发电机的工作投入程序与上述相同。大、小功率发电机合计8台,如果全部投入工作时,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将达到满负荷发电。此时的总功率是单台小发电机功率的 12倍。

7当风速继续增大乃至台风袭击时,除了启动承载车(图1中的7)、(图7中的4),调节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中的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外,在风力的作用下,还应开启单向安全门(图7中的3)、(图8中的4)和双向安全门双(图5中的5)、(图6中的5),尽快泄漏多余的风能,以保证发电设备的自身安全和平稳发电。

8当风速减小,不能满足发电机组的功率要求时,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中的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的承载车(图1中的7)、(图7中的4)电解锁,各个承载车同时向风桨叶阻力臂(图1中的14)一侧转动,而后立即锁定防止溜车,完成一次调节;半环形风能阻挡墙的转动,增大了风能的流量,经延时一段后(大约5、6分钟),使发电机的电压、电流、频率参数逐渐恢复到额定允许值时,停止调节。未达到调节要求时,应再次调节,直至符合要求。

9经过数次调节,半环形风能阻挡墙(图1中的8)、(图7中的6与图7中的7相乘之积面积的区域)已完全处在风桨叶(图1中的10)、(图2中的7)、(图3中的8)、(图5中的4)阻力臂(图1中的14)一侧,使风桨叶动力臂(图1中的13)一侧,最大限度的接受风能,但风能的功率仍然低于发电机组的功率要求时,首先让小功率发电机(图4中的9)离合器(图4中的6)上的气缸(图4中的7)失电排气,离合器分离,发电机失去动力后,断路器(图4中的10)断开,将切出发电系统。

10当风速再次减小时,让大功率发电机(图4中的14)离合器(图4中的11)上的气缸(图4中的12)失电排气,离合器分离,发电机失去动力后,断路器(图4中的15)断开,将切出发电系统。

11当风速继续减小时,大、小功率发电机的工作切出程序与上述相同。大、小功率发电机合计8台,如果全部切出工作时,此时的总功率为零,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将完全处于待机状态。

风速是复杂多变的,不会由零依次逐渐增大到台风级或由台风级依次逐渐减小到零,在增大的过程中会减少,在减少的过程中会增大,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应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的调节,平稳过渡,使风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六、产品特性

1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是在世界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受到技术瓶颈的时刻诞生的,是在无阻双控垂直风力发电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无阻双控垂直风力发电机升华的产物,替代的产品;不仅具备防雷电袭击、防台风袭击、完全消除了折断倒塌的事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将风轮直径扩展到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使发电机的容量扩展到几百兆,真正实现“空中三峡”的愿望.

2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风轮直径越大,应用的材料越多、质量越大,运动起来时,其蕴含的动能就越大;承载车的周线运动轨迹即圆环闭合轨道(图1中的3)、(图3中的1)、(图5中的2)就越接近直线,轮缘(图3中的2)与圆环闭合轨道的摩擦力越小,其动能的损耗就越小。因此大型无阻双控周线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储能特性, 可拟补风能间歇的缺陷,有效的减少频繁并网、离网的次数。

3此发电机组,除各个能转动的部件、轴承、链轮和挡风的彩钢板,需定期检查、更换外,主体钢架桥梁部件、轨道,其使用寿命可达数百年,其发电成本,千瓦时均摊才几分钱。

4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发展都是在某一领域的基础上兴起的,都要依赖于现有的工业技术来实现;此项技术的发明同样如此,它完全可以借用铁路技术,铺设铁路来充当圆环闭合轨道,利用铁路大吨位的平板货车,来充当承载车;如果此项技术与我国当今高铁技术的有机结合,此项产品,将成为我国对人类的又一贡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