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好的缸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691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性好的缸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性好的缸套。



背景技术:

气缸的结构已为公知,其形式大致有三种:无气缸套式气缸、湿式气缸和干式气缸。

无气缸套式气缸的机体即不镶嵌任何气缸套的机体,在机体上直接加工出气缸,优点是可以缩短气缸中心距,使机体尺寸和质量减小。但成本较高。

湿式气缸的气缸套外周面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完全通过缸套隔离冷却液和气缸工作室,利用上下定位环带实现径向定位,轴向定位靠气缸套上部凸缘与机体顶部相应的支承面配合实现。湿式气缸套的优点是在气缸体上没有封闭的水套,容易铸造,湿式气缸套通常壁厚可做到5-8mm,在传热好、冷却效果也较好、温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基础上,也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修理方便,不必将发动机从汽车上拆下就可更换气缸套。缺点是整体刚度差,容易漏水。

干式气缸的气缸套不与冷却液接触,壁厚为2-3mm,外表面和气缸套座承孔内表面均须精加工,以保证必要的位型精度和便于拆装。为了获得与缸体间足够的实际接触面积,保证缸套的散热和定位,缸套的外表面和与其配合的气缸座承孔的内表面都有一定的加工精度,二者一般采用过盈配合。干式气缸套的优点是机体刚度大,气缸中心距小,质量轻,加工工艺简单。缺点是传热较差,温度分布不均匀,容易发生局部形变。

湿式气缸和干式气缸的应用较广泛,但是无论湿式气缸还是干式气缸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存在散热不良和强度不足的情况,尤其是湿式气缸的气缸套的外周面散热部位不具有辅助支撑装置,气缸套在受到气缸活塞往复运动的接触压力及高温燃烧气体的膨胀压力等作用时极易发生变形,从而出现气缸活塞运动精度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甚至严重变形而导致无法工作的情况,严重影响正常使用,实用性有待提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壁层强度显著提高,不易变形,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且散热性能显著提高,实用性强的散热性好的缸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性好的缸套,包括缸套本体,所述缸套本体外周紧密套设有散热壁层,所述散热壁层与缸套座的冷却液容腔接触并与缸套座连接在一起;所述散热壁层的外周面套设有环绕散热壁层一周呈封闭式的散热网套,所述散热网套包括垂直相交叉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网丝和第二网丝,所述第一网丝和第二网丝均与所述散热壁层的轴线呈45°夹角。

所述散热网套与所述散热壁层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

所述散热网套的上边沿形成有沿所述散热壁层周线延伸与散热壁层的轴线相垂直的上加固边丝,所述散热网套的下边沿形成有沿所述散热壁层周线延伸与散热壁层的轴线相垂直的下加固边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性好的缸套,突破传统发动机缸套的构造形式,环绕散热壁层一周呈封闭式的散热网套首先可对散热壁层的散热区进行包裹,具有沿各个方向的箍住作用,而且垂直交叉连接的第一网丝和第二网丝具有相互支撑和牵制作用,对散热壁层进行加固,避免较薄的散热壁层发生变形,尤其是当缸套本体受到气缸活塞往复运动的接触压力及高温燃烧气体的膨胀压力等作用而传递给散热壁层时可避免散热壁层发生沿各个方向的隆起或凹陷等变形,进而散热壁层可支撑缸套本体,避免缸套本体发生变形,从而防止随着使用时间延长缸套本体的内表面逐渐粗糙、气缸活塞运动精度逐渐降低甚至严重变形而无法工作的情况发生;而且散热网套可显著增大散热壁层外周面的表面积,扩大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增强散热壁层的散热性能,大大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性好的缸套,其散热壁层强度显著提高,不易变形,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且散热性能显著提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散热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缸套本体

11-散热壁层

111-散热网套 1111-第一网丝

1112-第二网丝 1113-上加固边丝

1114-下加固边丝

2-缸套座 21-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性好的缸套,如图1和2所示,包括缸套本体1和承载缸套本体1的缸套座2。

缸套本体1外周紧密套设有散热壁层11,缸套座2具有容置冷却液的容腔21,散热壁层11与缸套座2的冷却液的容腔21接触并与缸套座2连接在一起;散热壁层11的外周面套设有环绕散热壁层11一周呈封闭式的散热网套111,散热网套111包括垂直相交叉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网丝1111和第二网丝1112,第一网丝1111和第二网丝1112均与散热壁层11的轴线呈45°夹角。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缸套本体1外周紧密套设有散热壁层11,环绕散热壁层11一周呈封闭式的散热网套111首先可对散热壁层11的散热区进行包裹,具有沿各个方向的箍住作用,而且垂直交叉连接的第一网丝1111和第二网丝1112具有相互支撑和牵制作用,对散热壁层11进行加固,避免较薄的散热壁层11发生变形,尤其是当缸套本体1受到气缸活塞(图中未示出)往复运动的接触压力及高温燃烧气体的膨胀压力等作用而传递给散热壁层11时可避免散热壁层11发生沿各个方向的隆起或凹陷等变形,进而散热壁层11可支撑缸套本体1,避免缸套本体1发生变形,从而防止随着使用时间延长缸套本体1的内表面逐渐粗糙、气缸活塞运动精度逐渐降低甚至严重变形而无法工作的情况发生;而且散热网套111可显著增大散热壁层11外周面的表面积,扩大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增强散热壁层11的散热性能,大大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散热网套111与散热壁层11的具体连接结构,优选地,散热网套111与散热壁层11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此结构可增强散热网套111与散热壁层11连接强度的基础上,还可确保散热网套111与散热壁层11之间的热传递性能优良且稳定。

为了使散热网套111的结构更加完整,优选地,散热网套111的上边沿形成有沿散热壁层11周线延伸与散热壁层11的轴线相垂直的上加固边丝1113,散热网套111的下边沿形成有沿散热壁层11周线延伸与散热壁层11的轴线相垂直的下加固边丝1114。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加固边丝1113和下加固边丝1114可对散热网套111的上下边缘进行收边加固,避免边缘处出现应力集中而易损坏或变形,显著提高整体强度。上加固边丝1113和下加固边丝1114具体也可与散热壁层11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