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装置以及无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8423发布日期:2018-06-15 23:5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发电装置以及无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操作者的操作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发电装置的无线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无线装置被实用化。例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遥控装置。

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遥控装置是对主体发送与操作者的操作相对应的无线信号。因此,为了发送无线信号,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遥控装置需要电源。

通常,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等用于该电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103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41545号公报

然而,当遥控装置中使用一次电池的情况下,放电电压低于实际使用的最低电压时,必须更换新的一次电池。

此外,当遥控装置中使用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放电电压低于实际使用的最低电压时,必须将二次电池充电后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一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就能获得期望的信号处理所需的发电量的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发电装置的无线开关。

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具备按钮部件、发电模块、以及中间部件。按钮部件以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状态安装于框体。发电模块具有随按钮部件的移动而移动的发电轴,并通过该发电轴的移动进行发电。中间部件连接于按钮部件和发电轴之间。

中间部件具备第一施力单元。中间部件不改变与所述发电轴抵接的部分的位置,直到所述按钮部件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从而在所述第一施力单元中蓄积应力。当按钮部件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则中间部件释放第一施力单元中蓄积的应力,并根据该释放的应力使抵接在发电轴的部分向发电模块侧移动。

在此构成中,与操作者按压按钮部件的速度无关,只要按钮部件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发电轴就能以由第一施力单元的施力而产生速度移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期望的信号处理所需的发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开关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开关的发电机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3A、图3C以及图3E是对按钮部件进行按压的过程中的多个状态的侧面图,图3B、图3D以及图3F分别是图3A、图3C以及图3E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A、图4C以及图4E是按钮部件在复原过程中的多个状态的侧面图,图4B、图4D以及图4F分别是图4A、图4C以及图4E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中的按压速度与发电轴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5B是表示在比较构成中的按压速度与发电轴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开关的电路图。

图7A、图7B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无线开关的开关信号的传输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开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无线开关

20…盖部件

30…按钮部件

41…第一柱塞

42…第二柱塞

51…触发弹簧

52…复位弹簧

61…轴

70…框体

71…支撑部

72…主体部

73…突起部

74…透光部

80…发电模块

81…整流部

82…蓄电部

83…通知部

84…RF模块

85…天线

91…主机

92…中继机

301…表面部件

302…中央部件

303…侧面部件

400…凸轮

411…凸轮用突起

412…凸轮用槽

420…槽

421…凹部

701…固定部件

710…表面

711…第1部件

712…第2部件

713…连接部

720…孔

801…发电部

802…发电轴

811…二极管

821…电容器

830…发光模块

831、832、833…发光元件

834、835、836…开关元件

900…通信电缆

911…主机91的主体

912…主机91的天线

921…中继机92的主体

922…中继机92的天线

Dir1…第一方向

Dir2…第2方向

FG…手指

Isrv…信号强度

Isrv1…信号强度

Issw…信号强度

Issw1…信号强度

Srv…接收确认信号

Srv1…中继接收确认信号

Ssw…开关信号

Ssw1…中继开关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以及无线开关。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开关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开关的发电机构的侧面剖视图。图3A、图3C以及图3E是对按钮部件进行按压的过程中的多个状态的侧面图,图3B、图3D以及图3F分别是图3A、图3C以及图3E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A、图4C以及图4E是按钮部件在复原过程中的多个状态的侧面图,图4B、图4D以及图4F分别是图4A、图4C以及图4E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1、图2所示,无线开关10具备:盖部件20、按钮部件30、第一柱塞41、第二柱塞42、触发弹簧51、复位弹簧52、轴61、框体70、以及发电模块80。第一柱塞41、第二柱塞42、触发弹簧51、以及复位弹簧52对应本发明的“中间部件”。此外,触发弹簧51对应本发明的“第一施力单元”,以及复位弹簧52对应本发明的“第2施力单元”。

如图1所示,按钮部件30配置于框体70的表面710侧。按钮部件30的侧面由盖部件20覆盖。框体70的表面710上具备透光部74。

如图2所示,框体70具备:支撑部71、主体部72、以及突起部73。突起部73对应本发明的“卡合部件”。

主体部72具有规定大小的外形形状,例如如图1所示,是大致长方体形状。主体部72的内部具备有发电模块80。主体部72中形成有与第一方向Dir1平行的孔720,并连通发电模块80的收容空间和表面710侧的外部。

发电模块80具备发电部801以及发电轴802。发电轴802的一部分插入形成在发电部801的通孔。发电轴802在该通孔内移动,即,根据发电轴802对通孔的插入量的变化,发电部801产生电动势。更具体地,发电模块80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模块,发电量根据发电轴802的移动速度而变化,移动速度越快则发电量越大(图5参照)。

发电模块80以发电轴802平行于第一方向Dir1(与框体70的表面710正交的方向)的方式配置于框体70内。发电轴802延伸方向的一端插入在孔720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主体部72中还内置有如以下图6所述的无线开关的各功能部。

支撑部71具备安装于主体部72的固定部件701;以及比框体70的表面710更靠外侧配置的第1部件711和第2部件712。

第1部件711是圆筒。第1部件711沿圆筒的轴向具有厚部和薄部,厚部配置于固定部件701侧。厚部和薄部的内径相同。即,厚部的外径大于薄部的外径。

第2部件712是在中央具有开口的圆板。第2部件712配置于第1部件711的厚部侧的开口面。第2部件712的开口直径小于第1部件711的圆筒内径。第2部件712经由圆筒形的连接部713连接于固定部件701。连接部713的内径与第2部件712的开口直径大致相同。

第1部件711的内部空间、第2部件712的开口、连接部713的内部空间、以及固定部件701的开口相连通。并且,固定部件701的开口与主体部72的孔720连通。

突起部73是呈大致长方体形状,连接于第2部件712的中央开口侧的侧面,并从该侧面突出到中央开口的形状。突起部73固定在第2部件712。例如,突起部73与第2部件712是一体成型,另外,突起部73与支撑部71一体成型。

盖部件20是圆筒。盖部件20配置于支撑部71的第1部件711的外表面侧。盖部件20的内侧面抵接在第1部件711的厚部的外侧面。由此,盖部件20的内侧面与第1部件711的薄部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平面图中的圆形槽。

按钮部件30具备表面部件301、中央部件302、以及侧面部件303。表面部件301是圆板,中央部件302是圆柱,侧面部件303是圆筒。中央部件302的直径小于表面部件301的直径。侧面部件303的外径与表面部件301的直径相同,侧面部件303的内径大于中央部件302的直径。中央部件302以及侧面部件303与表面部件301的背面抵接。中央部件302配置于表面部件301的俯视图下的中央。侧面部件303是沿着表面部件301的俯视图下的轮廓线(外周)的形状。通过该形状,表面部件301的背面侧形成有夹在中央部件302和侧面部件303之间并具有规定厚度的圆筒空间。侧面部件303插入由盖部件20和第1部件711的薄部形成的槽中。由于槽是具有在第一方向Dir1的深度的形状,因此将表面部件301从表面侧按下时,按钮部件30沿第一方向Dir1移动。

第一柱塞41配置于夹在按钮部件30、第1部件711、以及第2部件712之间的圆筒空间内。第一柱塞41是大致圆筒形,其沿圆筒的轴向具有厚部和薄部。第一柱塞41的轴向与第一方向Dir1平行。

厚部配置于按钮部件30侧,薄部配置于框体70侧(第2部件712侧)。厚部的内径与薄部的内径相同,厚部的外径大于薄部的外径。

厚部的按钮部件30侧的面与按钮部件30的表面部件301的背面抵接。厚部的外侧面与第1部件711的内侧面抵接。

第一柱塞41具备在轴向的规定位置向内侧(圆筒的中心侧)突起的凸轮用突起411。

第二柱塞42被配置在由按钮部件30、第1部件711和第2部件712包围的圆筒空间,第2部件712的开口内以及连接部713的内部空间。第二柱塞42呈大致圆筒形,沿圆筒的轴向具有厚部和薄部。第二柱塞42的轴向与第一方向Dir1平行。

薄部配置于按钮部件30侧,厚部配置于框体70侧(第2部件712侧)。厚部的内径与薄部的内径相同,厚部的外径大于薄部的外径。

厚部被配置在由按钮部件30、第1部件711和第2部件712包围的圆筒空间,第2部件712的开口内以及连接部713的内部空间。

如图3A~图3F、图4A~图4F所示,厚部中的在第一方向Dir1与第2部件712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槽420。槽420是从厚部的外侧面凹入并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形状。槽420的宽度(与圆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以及深度被设定为可收容框体70的突起部73的尺寸。

另外,如图3A~图3F、图4A~图4F所示,厚部中形成有凹部421。凹部421与槽420连通,并形成于圆周方向的规定位置。凹部421以可收容突起部73的大小形成。

薄部中的与连接在厚部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分配置于按钮部件30的中央部件302与第一柱塞41之间。薄部中的配置于中央部件302与第一柱塞41之间的部分的外侧面与第一柱塞41的内侧面抵接。薄部中形成有凸轮用槽412。凸轮用槽412贯穿薄部,并相对于轴向形成45°等规定角度而非平行和直角。该凸轮用槽412中插入有上述第一柱塞41的凸轮用突起411。根据该结构,能够构成将第一柱塞41沿第一方向Dir1的移动转换成第二柱塞42沿圆周方向的移动的凸轮400。

触发弹簧51是螺旋形状。触发弹簧51配置于由第一柱塞41、第二柱塞42、第1部件711、以及第2部件712包围的圆筒空间内。螺旋形状的触发弹簧51的中心轴与第一方向Dir1平行。触发弹簧5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柱塞41,另一端抵接于作为第二柱塞42的厚部与薄部边界的台阶表面。

复位弹簧52是螺旋形状。复位弹簧52配置于由第一柱塞41、第二柱塞42、第1部件711、以及第2部件712包围的圆筒空间内。螺旋形状的复位弹簧52的中心轴与第一方向Dir1平行。复位弹簧5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柱塞41,另一端配置于形成在第2部件712的复位弹簧用的槽的内侧,并抵接于该槽。

轴61由底部和轴部构成,底部是圆板,轴部是圆柱。底部固定在第二柱塞42中的与第一柱塞41侧相反的一侧,即,第二柱塞42中的框体70侧(发电模块80侧)的端面。轴部从第二柱塞42的框体70侧的端面向框体70侧突出,轴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ir1平行。轴部延伸方向中的一部分插入主体部72的孔720。轴部的前端抵接在发电轴802的端部。

具有这些构成的无线开关10按照图3、图4所示的动作进行发电。

(按钮操作时的发电)

参照图3A-图3F说明按钮操作时的发电动作。

如图3A、图3B所示,当操作者(例如,图3A的手指FG)按压按钮部件30,则根据其按压量,按钮部件30沿第一方向Dir1朝向框体70侧移动。此时,框体70的突起部73配置在不与第二柱塞42的槽420中的凹部421连通的位置上。因此,即使按钮部件30沿第一方向Dir1移动,第二柱塞42也不会沿第一方向Dir1移动。因此,轴61也不沿着第一方向Dir1移动,不会按压发电轴802。

按钮部件30沿第一方向Dir1移动,而第二柱塞42不移动,因此第一方向Dir1上的按钮部件30和第二柱塞42之间的距离缩短。由于第一柱塞41与按钮部件30抵接,因此按钮部件30移动的同时,第一柱塞41也沿第一方向Dir1移动。因此,第一方向Dir1上的第一柱塞41与第二柱塞42之间的距离缩短。

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具备凸轮400,因此通过第一柱塞41沿第一方向Dir1的移动,第二柱塞42将第一方向Dir1作为旋转轴旋转。由此,突起部73在槽420内沿圆周方向移动。

而且,第一柱塞41沿第一方向Dir1移动,第一柱塞41与第二柱塞42之间的距离缩短,因而在触发弹簧51上蓄积有压缩应力。此时,由于第一柱塞41与第2部件712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复位弹簧52也蓄积有应力。

然后,如图3C、图3D所示,当操作者(例如,图3C的手指FG)进一步按压按钮部件30时,按钮部件30根据其按压量,沿第一方向Dir1朝向框体70侧进一步移动。此时,框体70的突起部73的一部分进入第二柱塞42的槽420中与凹部421连通的部位,但突起部73还未收容在凹部421中。因此,即使按钮部件30沿第一方向Dir1移动,第二柱塞42也不会沿第一方向Dir1移动。因此,轴61也不沿第一方向Dir1移动,不会按压发电轴802。

此外,第二柱塞42将第一方向Dir1作为旋转轴进一步旋转。由此,突起部73在槽420内沿圆周方向进一步移动。此外,通过进一步缩短第一柱塞41与第二柱塞42之间的距离,压缩应力进一步在触发弹簧51中蓄积。此时,由于第一柱塞41与第2部件71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因此,在复位弹簧52中也进一步蓄积应力。

然后,如图3E、图3F所示,当操作者(例如,图3E的手指FG)进一步按压按钮部件30时,按钮部件30根据其按压量,沿第一方向Dir1进一步向框体70侧移动。根据此移动,第二柱塞42进一步旋转,突起部73重叠于槽420中与凹部421连通的位置。由此,突起部73不与槽420中的第一柱塞41侧的壁面抵接。

如上所述,触发弹簧51中施加有压缩应力。因此,当突起部73从槽420的第一柱塞41侧的壁面分离时,则触发弹簧51的应力被释放。

由于按钮部件30由操作者推压,因此通过该应力的释放,触发弹簧51伸展的力作用于第二柱塞42的移动。由此,第二柱塞42向框体70侧移动。随着该第二柱塞42的移动,轴61向发电轴802的方向移动,并按压发电轴802。由此,发电模块80进行发电。

在此,发电轴802的移动是由触发弹簧51伸展的力而产生的,触发弹簧51的伸展是通过突起部73收容进凹部421而瞬间产生的。因此,发电轴802的移动速度为恒定,而与操作者的按压速度无关。由此,发电模块80获得稳定的发电量。

另外,第二柱塞42的移动由触发弹簧51施力,并且由于产生该施力的触发弹簧51的应力释放是瞬间的,因此发电轴802的移动速度快。由此,可以增加发电模块80的发电量。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中的按压速度与发电轴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5B是表示比较构成中的按压速度与发电轴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比较构成是没有使用触发弹簧的构成,发电轴的移动速度根据按钮部件的按压速度而变化。

如图5B所示,比较例中,当按钮部件的按压速度变化时,发电轴的移动速度也变化。即,发电量也根据按钮部件的按压速度而变化。

然而,如图5A所示,本发明的构成中,即使按钮部件的按压速度变化,发电轴的移动速度也不会变化,发电量稳定。而且,由于发电轴的移动速度因触发弹簧51的施力而加快,因此发电量增加。

如此地,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获得与按压速度无关,只需以规定的按压量按压即可的稳定且大的发电量。

(按钮复原时的发电)

参照图4A~图4F,说明按钮复原时的发电动作。

如图4A、图4B所示,操作者(例如,图4A的手指FG)按压按钮部件30期间,保持凹部421内收容有突起部73的状态。

然后,如图4C、图4D所示,当操作者停止按压按钮部件30时,施加于复位弹簧52的应力被释放,按钮部件30、第一柱塞41、以及第二柱塞42向远离框体70的方向(作为与第一方向Dir1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Dir2)移动。由此,突起部73从凹部421移动至槽420内。

此时,随着第二柱塞42移动,轴61也向第2方向Dir2移动,并且发电轴802也移动。因此,发电模块80即使在复原时也可以进行发电。并且,通过复位弹簧52的施力,可以提高复原时的发电量。

然后,如图4E、图4F所示,由于复位弹簧52的应力,按钮部件30、第一柱塞41、以及第二柱塞42向第2方向Dir2进一步移动。此时,由于具备有上述凸轮400,第二柱塞42沿与按压时的相反方向旋转。由此,复原至稳定状态。

如此地,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不论是在按钮部件30的按压时还是按钮部件30的复原时都可以进行发电。

具有这种发电机构的无线开关10具有图6电路构成。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开关的电路图。

无线开关10具备:发电模块80、整流部81、蓄电部82、通知部83、RF模块84、以及天线85。

发电模块80由上述机构实现。发电模块80经由整流部81,与蓄电部82、通知部83以及RF模块84连接。

整流部81例如由二极管等的整流元件构成,其中二极管等连接在与接地线相反侧的信号线。整流部81对由发电模块80产生的电力(电压、电流)进行整流。需要说明的是,整流部81可以由半波整流电路或全波整流电路等二极管桥式电路构成。

蓄电部82具备电容器821。蓄电部82存储由整流部81整流的电力。

RF模块84通过发电模块80的发电而通电,并将该通电作为触发,将开关信号经由天线85发送到外部。在此,开关信号是表示按钮部件30被按压的信号。这可以用作例如FA(工厂自动化)系统中按压按钮开关的信号。

如此地,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开关10无需使用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使用由开关的按压动作产生的电力,就能够发送开关信号。此时,如上所述,由于获得稳定且大的发电量,因此无线开关10能够可靠地确保用于发送开关信号的电力。因此,无线开关10能够可靠地发送开关信号。

另外,无线开关10在通知部83中具备以下的结构。

通知部83具备发光模块830以及开关元件834、835、836。发光模块830具备多个发光元件831、832、833。发光元件831、832、833的发光形态各不相同。例如,发光元件831、832、833是发光色各不相同的发光二极管。开关元件834、835、836例如是晶体管。通知部83中,根据由RF模块84到开关元件834、835、836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发光元件831、832、833的点灯。例如,当对开关元件834输入ON(开)控制信号时,则开关元件834导通,从而发光元件831点亮。同样地,当对开关元件835输入ON控制信号,则开关元件835导通,从而发光元件832点亮,当对开关元件836输入ON控制信号,则开关元件836导通,从而发光元件833点亮。由发光元件831、832、833发出的光,经由框体70的透光部74(参照图1)传播至外部。由此,操作者可以确认发光。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对发光元件831、832、833的驱动电压由蓄电部82供电。

通过这种构成,无线开关10可以实现以下动作。图7A、图7B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无线开关的开关信号的传输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图7A表示具备无线开关和主机的系统,图7B表示具备无线开关、中继机、以及主机的系统。

图7A所示的系统具备无线开关10和主机91。无线开关10具备上述的机构以及电路结构。主机91具备主体911和天线912。主体911经由LAN电缆等通信电缆900,连接于FA系统等网络。

当无线开关10接受由操作者进行的按压动作时,发送开关信号Ssw。主机91的天线912接收开关信号Ssw,主机91的主体911经由通信电缆900将表示开关信号Ssw的接收的信号发送到网络内的规定设备(例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此外,主体911生成接收确认信号Srv,并经由天线912发送接收确认信号Srv。此时,主体911对接收确认信号Srv设置接收状态数据。接收状态数据是基于由主机91接收时的开关信号Ssw的信号强度Issw而设置,即,在信号强度Issw为强度阈值以上时和在信号强度Issw为小于强度阈值的情况下,设置为不同的内容。例如,当信号强度Issw为强度阈值以上时,接收状态数据的位(bit)设置为“0”,当信号强度Issw小于强度阈值时,接收状态数据的位设置为“1”。接收开关信号Ssw时,由主体911检测信号强度Issw。

无线开关10对接收确认信号Srv进行接收。无线开关10根据接收确认信号Srv的信号强度Isrv是否在强度阈值以上以及接收状态数据的内容(位),来执行通知部83的控制。具体地,无线开关10的RF模块84根据接收确认信号Srv的信号强度Isrv是否在强度阈值以上以及接收状态数据的内容(位),来选择性地点亮发光元件831、832、833中的任意一个。

更具体地,无线开关10执行以下处理。若接收确认信号Srv的信号强度Isrv为强度阈值以上,并且接收状态数据的位为“0”,RF模块84点亮发光元件831,而不点亮发光元件832、833。若接收确认信号Srv的信号强度Isrv小于强度阈值,或者,接收状态数据的位为“1”,RF模块84点亮发光元件832,而不点亮发光元件831、833。另外,从发送开关信号Ssw时进行计时,如果从计时开始(发送开关信号Ssw时)起的规定时间以内仍无法接收到接收确认信号Srv,则RF模块84点亮发光元件833,而不点亮发光元件831、832。

通过执行这种处理,操作者可以可靠地识别开关信号Ssw是否被主机91接收。另外,操作者可以识别此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规定信号强度以上,即,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此时,通过具备上述发电模块80以及蓄电部82,无线开关10可以不使用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并能够接收确认信号Srv,能够实现通知部83的控制。

包括这种RF模块84的处理的无线开关10的处理,可以由图8所示的流程实现。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开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无线开关10通过具备上述构成,由开关操作(按钮部件30的按压动作)进行发电和蓄电(S11)。

无线开关10的RF模块84根据此发电启动(S12)。RF模块84触发启动,并发送开关信号Ssw(S13)。RF模块84从发送开关信号Ssw时起开始计时(S14)。

如果RF模块84的计时时间达到超时时间(S15:是(YES)),则使发光元件833发光并执行第3色发光(S21)。如果RF模块84的计时时间没有达到超时时间(S15:否(NO)),则进入接收确认信号Srv的接收待机状态。如果RF模块84没有接收到接收确认信号Srv(S16:否),则继续计时。

当RF模块84接收到接收确认信号Srv时(S16:是),对信号强度Isrv进行检测。当信号强度Isrv小于强度阈值(S17:否)时,RF模块84使发光元件832发光,并执行第2色发光(S20)。当信号强度Isrv为强度阈值以上时(S17:是),RF模块84对接收状态数据进行解调。

当接收状态数据为正常时(上述的接收状态数据的位为“0”时),RF模块84使发光元件831发光,并执行第1色发光(S19)。当接收状态数据不正常时(上述的接收状态数据的位为“1”时),RF模块84使发光元件832发光,并执行第2色发光(S2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B所示,即使在具有中继机92的方式下也可以实现上述处理。图7B所示的系统具备:无线开关10、主机91、以及中继机92。中继机92具备:主体921以及天线922。

当无线开关10接受来自操作者的按压动作时,发送开关信号Ssw。中继机92的天线922接收开关信号Ssw,主体921检测接收的信号强度Issw。主体921基于信号强度Issw,以与上述主机91相同的方式生成接收状态数据。主体921生成包含接收状态数据的中继开关信号Ssw1,并从天线922发送。

主机91的天线912接收中继开关信号Ssw1,主体911检测接收的信号强度Issw1。主体911基于信号强度Issw1,利用与上述主机91相同的原理,更新接收状态数据。主体911生成包含接收状态数据的接收确认信号Srv,并从天线912发送。更新的接收状态数据用于接收确认信号Srv。

中继机92的天线922对接收确认信号Srv进行接收,主体921检测接收的信号强度Isrv。主体921基于信号强度Isrv,利用与上述主机91相同的原理,更新接收状态数据。主体921生成包含更新的状态数据的中继接收确认信号Srv1,并从天线922发送。

无线开关10接受中继接收确认信号Srv1。无线开关10根据继接收确认信号Srv1的信号强度Isrv1是否为强度阈值以上以及接收状态数据的内容(位),来执行如上所述的通知部83的控制。

通过执行这种处理,即使是经由中继机92的无线通信,操作者也可以可靠地识别开关信号Ssw是否被主机91接收。另外,操作者可以识别此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规定信号强度以上,即,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中,示出了通过突起部73相对于第二柱塞42的槽420和凹部421的运动,以及触发弹簧51的动作与施力,使发电轴以恒定的速度移动而不受按压速度的影响的结构。然而,通过利用如下结构也可以实现上述发电机构:将不使轴61(发电轴802)移动直至达到规定的按压量的机构(例如,根据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卡合关系暂时使运动停止的机构等),以及,当达到规定的按压量时产生规定的施力而使轴61(发电轴802)移动的机构(例如,利用气压的机构等),作为中间部件配置于按钮部件和发电模块之间。

此外,上述说明中,示出了具备复位弹簧52的构成,但作为最低配置,具备触发弹簧51即可。然而,通过具备复位弹簧52,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因而有效。

此外,上述说明中,示出了使发光元件的发光色不同的形式,但也可以改变发光图案。此时,发光元件可以为至少一个。

此外,示出了使用发光元件作为通知部的形式,但也可以使用向操作者进行通知的其他形式。例如,使用蜂鸣器等发声元件作为通知部。此外,作为通知形式可以使用多个种类。例如,可以使用声音和光。然而,使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由于耗电量小,能够以小电力发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更为有效。

此外,上述说明中,示出了在开关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中利用所产生的电力的形式,但也可以用于其他的信号处理中。例如,具有由上述的机构构成的发电部,使用由该发电部产生的电力,用于发送包含存储有各种信息的信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