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8197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油箱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柴油车为双油箱结构,而且这两个油箱内部所装柴油的标号不同,通常情况下,当一个油箱的燃油用完之后需要自动切换到另一个油箱进行供油,因此,通常情况下具有两个进油口与两个油箱相连通,而且两个油箱上还分别设置有回油口,其中两个进油口与总进油道相连通,两个回油口与总回油道相连通。由于目前还没有此类油箱自动转换阀,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手动的进行切换,其切换效率低,而且稳定性比较差,耐用性也比较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转换阀,用于自动的在两个油箱之间进行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此转换阀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能够自动的在柴油车的两个不同标号油箱之间进行切换,进而提高了切换效率,而且此转换阀结构简单,工作过程稳定,提高了其耐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驱动第一平面凸轮和第二平面凸轮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套装在第一油道轴的外部,所述第一油道轴安装在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平面凸轮的端面加工有第一凸轮槽。

所述第二平面凸轮套装在第二油道轴的外部,所述第二油道轴安装在壳体内部,所述第二平面凸轮的端面加工有第二凸轮槽。

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盖板,所述第一油道轴和第二油道轴都穿过盖板,所述盖板外部的第一油道轴上设置有总出油口,第二油道轴上设置有总回油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号进油道和二号进油道,而且一号进油道和二号进油道与总出油口相配合进行供油;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而且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与总回油口相配合进行回油。

所述第一平面凸轮与用于在两个进油道进行进油连通切换的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相配合;而且第二平面凸轮与用于在两个回油道进行回油连通切换的第三顶杆切换装置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相配合。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电机腔体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平面凸轮和第二平面凸轮外缘的从动齿轮同时构成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电机采用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变频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伺服控制按钮相连控制电机的自动转动以及其转动的相位角。

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第二顶杆切换装置、第三顶杆切换装置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油道轴和壳体上的定位支撑孔,并构成滑动配合,在顶杆上与第一平面凸轮相配合的一端加工有滚珠安装孔,所述滚珠安装孔内部镶嵌安装有滚珠,所述滚珠与第一凸轮槽构成滚动配合,所述顶杆上通过轴肩定位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和第一油道板之间的顶杆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阀芯上安装有配合密封圈,所述配合密封圈与第一过油通道的末端倒角相配合并对第一过油通道进行密封,进而对二号进油道密封封堵,所述第一油道板上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一过油孔。

所述第二顶杆切换装置与第二过油通道、第二油道板和第二过油孔相配合对一号进油道的通断进行切换;所述第三顶杆切换装置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也分别与相应的过油通道、油道板和过油孔相配合对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的通断进行切换。

所述盖板和第一油道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盖板和壳体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油道轴和壳体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的顶杆与第一油道轴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三顶杆切换装置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的顶杆与第二油道轴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第五密封圈。

所述第一平面凸轮端面的第一凸轮槽相位差为90度,保证第一平面凸轮转动90度时,一号进油道和二号进油道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所述第二平面凸轮端面的第二凸轮槽相位差为90度,保证第二平面凸轮转动90度时,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

所述第一平面凸轮和第二平面凸轮的下端面都通过定位隔板定位并分别安装在第一油道轴和第二油道轴上,所述第一平面凸轮和第二平面凸轮的上端面通过定位环定位,所述定位环通过弹性挡圈定位安装在第一油道轴和第二油道轴上,所述弹性挡圈安装在第一油道轴和第二油道轴的轴环上。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上述的六通转换阀能够在两个油箱进行自动的切换,进而保证了,在一个油箱的燃油燃尽之后通过第一平面凸轮自动切换到另一个油箱,最终保证了两个油箱进行自动切换,保证了供油的顺畅,而且两个油箱具有回油功能,既能够实现进油又能够实现回油。

2、通过电机能够带动主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一平面凸轮,通过第一平面凸轮上的第一凸轮槽带动两个顶杆切换装置,进而在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之间自动切换,使一号进油道和二号进油道交替的和总出油口相连通,依次进行供油作业。

3、通过电机能够带动主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二平面凸轮,通过第二平面凸轮上的第二凸轮槽带动两个顶杆切换装置,进而在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之间自动切换,使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交替的和总出油口相连通,依次进行回油作业。

4、通过顶杆切换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顶杆与第一平面凸轮的第一凸轮槽相配合,带动顶杆进行自由伸缩移动,进而带动阀芯上的配合密封圈与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之间循环密封配合,最终实现一号进油道、二号进油道和总出油口之间的自动连通,实现不同油箱之间的自动切换。

5、通过设置在顶杆末端的滚珠能够减少顶杆与第一凸轮槽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起到了很好的凸轮顶杆作用。

6、通过第一平面凸轮的相位角相差90度,能够保证自动的在两个油箱之间进行自动的切换,实现两个油箱燃油的交替供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B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阀的第一视角三维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阀的第二视角三维图。

图中:壳体1、电机2、电机腔体3、螺纹孔4、盖板5、主动齿轮6、输出轴7、第一平面凸轮8、第一凸轮槽9、总出油口10、第一油道轴11、第一密封圈12、弹性挡圈13、定位环14、定位隔板15、第二密封圈16、第三密封圈17、一号进油道18、二号进油道19、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第二过油通道21、第二过油孔22、第二油道板23、第一油道板24、第一过油孔25、第一过油通道26、复位弹簧27、配合密封圈28、阀芯29、顶杆30、第四密封圈31、滚珠安装孔32、滚珠33、总回油口34、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一号回油道37、二号回油道38、第二平面凸轮39、第二凸轮槽40、第二油道轴41、第五密封圈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驱动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套装在第一油道轴11的外部,所述第一油道轴11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的端面加工有第一凸轮槽9。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套装在第二油道轴41的外部,所述第二油道轴41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的端面加工有第二凸轮槽40;

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盖板5,所述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都穿过盖板5,所述盖板5外部的第一油道轴11上设置有总出油口10,第二油道轴41上设置有总回油口3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而且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与总出油口10相配合进行供油;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而且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与总回油口34相配合进行回油;

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与用于在两个进油道进行进油连通切换的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相配合;而且第二平面凸轮39与用于在两个回油道进行回油连通切换的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相配合。工作过程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在第一平面凸轮8的作用下,带动两个顶杆切换装置,进而通过两个顶杆切换装置的作用在两个进油道之间进行自动的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电机2,所述电机2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电机腔体3内部,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7上安装有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与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外缘的从动齿轮同时构成齿轮啮合传动。工作过程中通过,电机2带动输出轴7,通过输出轴7带动主动齿轮6,通过主动齿轮6带动第一平面凸轮8,进而通过第一平面凸轮8带动顶杆切换装置,实现两个油道之间的自动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2采用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变频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伺服控制按钮相连控制电机2的自动转动以及其转动的相位角。工作过程中,通过控制器和变频器的作用控制减速电机,进而通过减速电机带动主动齿轮6转动一定的圈数,进而使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转动一定的相位角,并与两个顶杆切换装置配合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包括顶杆30,所述顶杆30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油道轴11和壳体1上的定位支撑孔,并构成滑动配合,在顶杆30上与第一平面凸轮8相配合的一端加工有滚珠安装孔32,所述滚珠安装孔32内部镶嵌安装有滚珠33,所述滚珠33与第一凸轮槽9构成滚动配合,所述顶杆30上通过轴肩定位安装有阀芯29,所述阀芯29和第一油道板24之间的顶杆30上套装有复位弹簧27,所述阀芯29上安装有配合密封圈28,所述配合密封圈28与第一过油通道26的末端倒角相配合并对第一过油通道26进行密封,进而对二号进油道19密封封堵,所述第一油道板24上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一过油孔25。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平面凸轮8与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的顶杆30相配合,能够通过阀芯与第一过油通道26和第二过油通道21之间的配合,最终实现在两个油箱之间的自动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与第二过油通道21、第二油道板23和第二过油孔22相配合对一号进油道18的通断进行切换;所述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也分别与相应的过油通道、油道板和过油孔相配合对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的通断进行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5和第一油道轴1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所述盖板5和壳体1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6;所述第一油道轴11和壳体1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7。工作过程中,通过上述的多个密封圈能够保证上述各个部件之间的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的顶杆与第一油道轴11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密封圈31;所述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的顶杆与第二油道轴41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第五密封圈4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端面的第一凸轮槽9相位差为90度,保证第一平面凸轮8转动90度时,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端面的第二凸轮槽40相位差为90度,保证第二平面凸轮39转动90度时,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的下端面都通过定位隔板15定位并分别安装在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上,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的上端面通过定位环14定位,所述定位环14通过弹性挡圈13定位安装在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上,所述弹性挡圈13安装在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的轴环上。

实施例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端面的第一凸轮槽9相位差为180度,保证第一平面凸轮8转动180度时,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端面的第二凸轮槽40相位差为180度,保证第二平面凸轮39转动180度时,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第一步,分别将转换阀的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通过油管与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出油口连通,并将总出油口10与供油管道相连通;将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通过油管与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回油口连通,并将总回油口34与回油管道相连通;

第二步,初始时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的顶杆位于第一凸轮槽9的远休端,此时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的阀芯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被顶起,使第二过油通道21开启,进而使一号进油道18和总出油口10相连通,并给供油管道供油;

第三步,当第一油箱的燃油用尽之后,按动伺服控制按钮,使电机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平面凸轮8转动,进而使第一平面凸轮8的相位角转动90度,此时第一凸轮槽9的相位角也转换90度,使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将第二过油通道21关闭,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将第一过油通道26开启,进而通过二号进油道19和总出油口10相连通,并给供油管道供油,完成两个油箱供油的切换;此时,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的顶杆切换装置阀芯组件维持原状态不变;

第四步,电机2在控制电路控制下,延时一定的时间后再次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平面凸轮39转动,进而使第二平面凸轮39的相位角转动90度,此时第二凸轮槽40的相位角也转换90度,使一号回油道37的阀芯组件下行关闭一号回油道37,而二号回油道38的阀芯组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上行,进而开启二号回油道38,完成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油道的转换,此时,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的顶杆切换装置阀芯组件维持原状态不变,至此完成一次油箱转换;

第五步,当第二油箱的燃油用尽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循环上述的操作过程,最终实现两个油箱的油循环供给。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