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81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驱动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套装在第一油道轴(11)的外部,所述第一油道轴(11)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的端面加工有第一凸轮槽(9);

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套装在第二油道轴(41)的外部,所述第二油道轴(41)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的端面加工有第二凸轮槽(40);

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盖板(5),所述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都穿过盖板(5),所述盖板(5)外部的第一油道轴(11)上设置有总出油口(10),第二油道轴(41)上设置有总回油口(3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而且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与总出油口(10)相配合进行供油;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而且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与总回油口(34)相配合进行回油;

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与用于在两个进油道进行进油连通切换的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相配合;而且第二平面凸轮(39)与用于在两个回油道进行回油连通切换的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电机(2),所述电机(2)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电机腔体(3)内部,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7)上安装有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与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外缘的从动齿轮同时构成齿轮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采用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变频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伺服控制按钮相连控制电机(2)的自动转动以及其转动的相位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包括顶杆(30),所述顶杆(30)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油道轴(11)和壳体(1)上的定位支撑孔,并构成滑动配合,在顶杆(30)上与第一平面凸轮(8)相配合的一端加工有滚珠安装孔(32),所述滚珠安装孔(32)内部镶嵌安装有滚珠(33),所述滚珠(33)与第一凸轮槽(9)构成滚动配合,所述顶杆(30)上通过轴肩定位安装有阀芯(29),所述阀芯(29)和第一油道板(24)之间的顶杆(30)上套装有复位弹簧(27),所述阀芯(29)上安装有配合密封圈(28),所述配合密封圈(28)与第一过油通道(26)的末端倒角相配合并对第一过油通道(26)进行密封,进而对二号进油道(19)密封封堵,所述第一油道板(24)上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一过油孔(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与第二过油通道(21)、第二油道板(23)和第二过油孔(22)相配合对一号进油道(18)的通断进行切换;所述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也分别与相应的过油通道、油道板和过油孔相配合对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的通断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和第一油道轴(1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所述盖板(5)和壳体(1)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6);所述第一油道轴(11)和壳体(1)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的顶杆与第一油道轴(11)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密封圈(31);所述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的顶杆与第二油道轴(41)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第五密封圈(4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端面的第一凸轮槽(9)相位差为90度,保证第一平面凸轮(8)转动90度时,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端面的第二凸轮槽(40)相位差为90度,保证第二平面凸轮(39)转动90度时,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的下端面都通过定位隔板(15)定位并分别安装在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上,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的上端面通过定位环(14)定位,所述定位环(14)通过弹性挡圈(13)定位安装在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上,所述弹性挡圈(13)安装在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的轴环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