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极低流体压力损失复合结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33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极低流体压力损失复合结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进排气管道和通风管道降噪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极低流体压力损失复合结构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进排气管道和通风管道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会在管道进出口附近形成超过环境噪音标准的高分贝噪音,进而对员工的工作环境、周围民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具有低频噪音特征的噪声源由于难以降噪,例如:工业用发动机排气噪音,其影响听力与生活更加严重。为了降低噪音污染,在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和排风管道,需要增设消声器之类的降噪装置。消声器通常分别位于进排气系统的端口部分。通常地,消声器包括一壳体,一膨胀室位于其中,并且出口管从所述的膨胀室导出。目前而言,为了增加声音传输损失,单一种设计的消声器通常需要构造相当长或是构造复杂的消声器。这样的构造相对地需要更多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流体的压力损失及增加能耗。

另一技术角度而言,为了降低流体的压力损失,传统的消声器基本采用通透型式的直线形状设计,或者是以多层通透型式的直线形状消声器组合而成的矩阵形式。但是受限于声音传播的特征,单一种型式设计消声器的降噪频率范 围有其先天上的限制,例如:消声器的上限截止频率为1.85*声速/气流通道直径,消声器的下限截止频率为0.225*声速*(气流通道截面积/(膨胀室体积*膨胀室长度))^1/2,此类型的阻性或抗性消声器仅具有局部频带宽的降噪量,对于低频和高频的降噪效果差,如果需要提高低频的降噪量则必须大幅增加消声器的长度或是增加结构的复杂性,以致於增加流体压力损失,在实务上不现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极低流体压力损失复合结构降噪装置,长度短,结构简单,具有宽频带降噪性能,也具有极低的流体压力损失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极低流体压力损失复合结构降噪装置,包括连接在复合结构降噪装置两端的通风管道,所述的复合结构降噪装置包括微孔降噪机构与弯曲降噪机构;

所述的微孔降噪机构采用多段式的微孔管体拼接连接而成,每段微孔管体包括叠套设置的若干层内层孔管和一层外层实管,在其中一层内层孔管中设置有通风孔管;所述的内层孔管和通风孔管上均设置有微孔结构;

所述的弯曲降噪机构采用弯曲管体,弯曲管体包括外层实弯管,以及设置在外层实弯管中的内层通风弯管孔管;

所述的通风孔管一端与通风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内层通风弯管孔管连接, 内层通风弯管孔管另一端与通风管道连接;

所述的微孔结构的微孔孔径在1mm-2mm之间,微孔冲孔率在2%-0.02%之间,具有微孔的孔板厚度在1mm-2mm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通风孔管设置在最内层的内层孔管中。

优选地,沿风流动的方向,所述的微孔降噪机构设置在前端、弯曲降噪机构设置在后端。

优选地,沿风流动的方向,所述的弯曲降噪机构设置在前端、微孔降噪机构设置在后端。

优选地,所述的通风孔管设置有若干组,内层通风弯管孔管设置有与通风孔管相同数量并一一拼接连接,并在微孔降噪机构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通风管道与通风孔管的连接腔室,弯曲降噪机构的端部也设置有连接通风管与内层通风弯管孔管的连接腔室。

优选地,所述的每段微孔管体的外层实管采用一端直径大于另外一端直径的变径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弯曲管体采用多段式结构拼接连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弯曲管体的弯曲角度不小于6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极低流体压力损失复合结构降噪装置,采用微孔降噪机构与弯曲降噪机构的复合式结构,能够通过微孔降噪机构有效降低中 频及低频噪音,通过弯曲降噪机构有效降低高频及中频的噪音,从而实现宽频带降噪且高降噪量的优异降噪性能,更一进步地也具有极低的流体压力损失,可以提高发动机能源使用效率和降低发动机污染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复合结构降噪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复合结构降噪装置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复合结构降噪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微孔降噪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微孔降噪机构,11-通风孔管,12-内层孔管,13-外层实管,2-弯曲降噪机构,21-外层实弯管,22-内层通风弯管孔管,23-吸音材料层,3-连接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极低流体压力损失复合结构降噪装置,包括连接在复合结构降噪装置两端的通风管道,所述的复合结构降噪装置包括微孔降噪机构1与弯曲降噪机构2。

微孔降噪机构1采用多段式的微孔管体拼接连接而成,每段微孔管体包括叠套设置的若干层内层孔管12和一层外层实管13,在其中一层内层孔管12中设置有通风孔管11;所述的内层孔管12和通风孔管11上均设置有微孔结构。 本实施例中内层孔管12设置只设置有一层,当然也可以设置两层或多层,且通风孔管11设置在最内层的内层孔管12中,当发动机的进排气管道或通风管道的风流进入到微孔降噪机构1的通风孔管11中时,通过具有微孔结构的通风孔管11和具有微孔结构的内层孔管12实现微孔降噪,且主要降噪频率为中低频。

所述的内层通风弯曲孔管的厚度为1mm-2mm,孔径为1mm-2mm,开孔率为0.01%-1.5%;所述的中间消声弯曲孔管的厚度为1mm-2mm,孔径为1mm-2mm,开孔率为0.01%-1.5%。本实施例中通风孔管11设置在最内层的内层孔管12中,当然也可以设置到其他层的内侧实心孔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每段微孔管体的外层实管13还可以采用一端直径大于另外一端直径的变径结构。

弯曲降噪机构2采用弯曲管体,弯曲管体包括外层实弯管21,以及设置在外层实弯管21中的内层通风弯管孔管22,当风流流入到内层通风弯管孔管22时,通过弯管实现降噪,主要降噪频率为中高频。弯曲管体的弯曲角度不小于60°,降噪效果更佳。弯曲管体也可以采用多段式结构拼接连接而成。外层实弯管21与内层通风弯管孔管22之间还设置有吸音材料层23,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通风孔管11一端与通风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内层通风弯管孔管22连接,内层通风弯管孔管22另一端与通风管道连接。沿风流动的方向,所述的微孔降噪机构1设置在前端、弯曲降噪机构2设置在后端。当然也可以弯曲降噪机构2设置在前端、微孔降噪机构1设置在后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通风管道主要是包括发动机的进排气管道和通风作用的管道,通过微孔降噪机构1与弯曲降噪机构2的复合结构在经过设计后于50Hz-8000Hz之间的插入损失可高达40dB以上,具有宽频带降噪且高降噪量的优异降噪性能,更一进步地也具有极低的流体压力损失特性,可以提高发动机能源使用效率和降低发动机污染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结构降噪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安装方便,可巧妙利用现有弯道装置,将其加值设计为具有优异的降噪功能,且本发明构造体积小,重量轻,材料使用效率高。

实施例2:

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

通风孔管11设置有若干组,内层通风弯管孔管22设置有与通风孔管11相同数量并一一拼接连接,并在微孔降噪机构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通风管道与通风孔管11的连接腔室3,弯曲降噪机构2的端部也设置有连接通风管与内层通风弯管孔管22的连接腔室3。本实施例中,通风孔管11设置有三组,流体压力损失小,降噪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