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7516发布日期:2018-08-31 21:1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排气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气系统排出废气同时也将燃烧产生的水蒸气排除到大气中。但是,当发动机熄火时,高温排气管里面还保留着大量水蒸气,在排气管受环境温度冷却时,燃烧产生的水蒸气会在排气管壁面凝结为液态水,当液态水积累较多时,形成大水滴沿着排气管壁面滚落到排气管最低处,逐渐积累成为大面积的积水。另外,当车辆处于熄火状态时,暴露于下雨环境中,雨水及水雾也有可能通过排气尾管进入排气系统,从而在排气管最低处积累。积水会加重排气系统的锈蚀(水和酸性气体反应生成酸,酸不但能直接腐蚀不锈钢排气管,还能加强电化学腐蚀),且当积水到一定程度(淹没排气管最低处直径)时,将堵塞排气管,导致整车无法启动,这种情况在温度较低地区时还会导致排气管中凝结水结冰,此时,需要将整车上举升机用外部热源融化结冰并排出积水,给汽车日常使用带来巨大不便,并进一步加重发动机启动难度。

为了解决积水的排出问题,现的一种处理措施是尽量避免排气管为整个排气系统的最低处,并使排气管高于消声器,然后在消声器上打排水孔,通过消声器上的排水孔将多余的凝结水排出。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底盘空间的局限性,导致排气管需要设计为排气系统的最低点,此时,当凝结水在最低点积累时,不能够及时自然将其排出;唯一排出途径是:在发动机启动时猛踩油门,用气流带走积水。可见,在排气管需要设计为排气系统的最低点处的现有方案中,积水很难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排气管需要设计为排气系统的最低点处的现有方案中,积水很难排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包括进气管、套管及出气管,所述套管包括进气侧管段、出气侧管段及连接于所述进气侧管段与出气侧管段之间的过渡管段,所述进气侧管段套装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所述出气侧管段套装在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所述进气侧管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出气侧管段的内径,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伸入所述套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间隔相对以在二者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过渡管段、出气侧管段及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之间合围形成一排水腔室,所述排水腔室的后端与所述间隙相通,所述出气侧管段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排水腔室与外部大气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的最低处。

可选地,所述进气侧管段及出气侧管段均为直圆管段。

可选地,所述过渡管段为锥形管段。

可选地,所述出气管的位于其进气端之后的管段形成为出气管直圆管段,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为直圆管段,所述出气管直圆管段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的内径相同。

可选地,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包括连接直圆管段及过渡锥形管段,所述过渡锥形管段连接在所述连接直圆管段与所述出气管直圆管段之间,所述连接直圆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气管直圆管段的内径,所述出气侧管段套装在所述连接直圆管段上。

可选地,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3mm。

可选地,所述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还包括呈圆筒状的网垫,所述网垫的内圈套装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所述网垫的外圈与所述出气侧管段的内壁接触,所述排水腔室的后端通过所述网垫上开设的网孔与所述间隙连通。

可选地,所述网垫位于所述排水腔室内,所述网垫的后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当发动机启动时,由于管道(进气管、套管及出气管的整体)内的气流速度大于管道外的气流速度,内外压差使得管道内的排气基本上不会从套管上的排水孔处泄露。而当发动机熄火时,管道中不存在排气气流,只有凝结水流动,此时,由于排水孔位于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的最低处,凝结水沿着管道内壁流向排水孔,流经进气管的出气端与出气管的进气端之间形成的间隙,水流向下渗过网垫,进入套管的过渡管段、套管的出气侧管段及进气管的出气端之间合围形成的一排水腔室,再经过出气侧管段的底部的排水孔流出管道。水流不停的流动,直至管道中的水全部排出。由此,很容易地将积水排出排气管之外,避免了积水导致排气管腐蚀及发动机无法启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的前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的仰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在发动机启动时的气流流向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在发动机熄火时的凝结水流向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进气管;11、出气端;

2、套管;21、进气侧管段;22、出气侧管段;23、过渡管段;24、排水孔;

3、出气管;31、进气端;311、连接直圆管段;312、过渡锥形管段;32、出气管直圆管段;

4、间隙;

5、排水腔室;

6、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包括进气管1、套管2及出气管3,所述套管2包括进气侧管段21、出气侧管段22及连接于所述进气侧管段21与出气侧管段22之间的过渡管段23,所述进气侧管段21套装在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11,所述出气侧管段22套装在所述出气管3的进气端31,所述进气侧管段21的内径小于所述出气侧管段22的内径,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11伸入所述套管2,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11与所述出气管3的进气端31间隔相对以在二者之间形成间隙4,所述过渡管段23、出气侧管段22及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11之间合围形成一排水腔室5,所述排水腔室5的后端与所述间隙4相通,所述出气侧管段22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排水腔室5与外部大气的排水孔24,所述排水孔24位于所述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的最低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侧管段21焊接(例如点焊)在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11的外周上。所述出气侧管段22焊接(例如点焊)在所述出气管3的进气端31的外周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进气侧管段21及出气侧管段22均为直圆管段,所述过渡管段23为锥形管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所述出气管3的位于其进气端31之后的管段形成为出气管直圆管段32,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11为直圆管段,所述出气管直圆管段32与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11的内径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所述出气管3的进气端31包括连接直圆管段311及过渡锥形管段312,所述过渡锥形管段312连接在所述连接直圆管段311与所述出气管直圆管段32之间,所述连接直圆管段311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气管直圆管段32的内径,所述出气侧管段22套装在所述连接直圆管段311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还包括呈圆筒状的网垫6,所述网垫6的内圈套装在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11,所述网垫6的外圈与所述出气侧管段22的内壁接触,所述排水腔室5的后端通过所述网垫6上开设的网孔与所述间隙4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网垫6位于所述排水腔室5内,所述网垫6的后端与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11的端面平齐。此时,所述间隙4恰好等于所述网垫6的后端与所述出气管3的进气端31的距离。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间隙4大于或等于3mm。以保证积水能够通过该间隙4顺利地进入到排水腔室5中。

在一实施例中,网垫6为钢丝网垫。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发动机启动时,由于管道(进气管1、套管2及出气管3整体)内的气流速度大于管道外的气流速度,内外压差使得管道内的排气基本上不会从套管2上的排水孔24处泄露。此时的气流流向如图4所示。

当发动机熄火时,管道中不存在排气气流,只有凝结水流动,此时,由于排水孔24位于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的最低处,凝结水沿着管道内壁流向排水孔24。凝结水的流向如图5所示,即凝结水沿着管道内壁流经进气管1的出气端11与出气管3的进气端31之间形成的间隙4,水流向下渗过网垫6,进入套管2的过渡管段23、套管2的出气侧管段22及进气管1的出气端11之间合围形成的一排水腔室5,再经过出气侧管段22的底部的排水孔24流出管道。水流不停的流动,直至管道中的水全部排出。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汽车排气管积水排除装置及排气管装置,可以很容易地将积水排出排气管之外,避免了积水导致排气管腐蚀及发动机无法启动的问题,也避免了排气管结冰导致的日常使用不便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