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集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680发布日期:2019-04-03 00:1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集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尤其是一种机油集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机油集滤器,对机油中含的杂质过滤不清,过滤后,剩余杂质含量过多,或者过滤速度过慢的问题,而且过滤网通常使用塑料材质,在更换后,通常会对环境污染有较大的污染,并且原厂的集滤器价格较高,效益较低,让人十分头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大部分机油集滤器,对机油中含的杂质过滤不清,过滤后,剩余杂质含量过多,或者过滤速度过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集滤器,通过扇叶与转轴的相互配合,可使油液的轴向冲力,转化为径向冲击,使其油液与纸质滤网充分接触,提高了过滤速度,加强了过滤的效果,通过薄板与纸质滤网的相互配合,可对油液进行了多次过滤和分级过滤,减少了过滤后杂质剩余。

为了解决现有的大部分机油集滤器的过滤网通常使用塑料材质,在更换后,通常会对环境污染有较大的污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集滤器,滤芯采用圆筒式纸质滤网,以达到轻量化,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环保性,以便机油集滤器过滤杂质的性能更加优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油集滤器,包括油管接头、吸油管和纸质滤网,所述吸油管的一端与油管接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吸油管的另一端与与纸质滤网相连接;

所述纸质滤网内设有薄板,所述薄板内设有扇叶,所述转轴外表面设有扇叶,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轴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轴承的一端与底盘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纸质滤网外设有铜管,所述铜管的一端与端盖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铜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有螺母;

所述端盖的一端与底盘的一段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所述端盖的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将铜管与薄板固定在纸质滤网的外表面与内表面。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有螺母,通过螺母将吸油管的一端固定在连接管上;

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与吸油管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吸油管的外表面与油管接头的内表面相配合。

具体地,所述转轴的形状结构为圆柱体,所述转轴的一端形状为平面,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形状为锥型。

具体地,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与扇叶固定连接且不可发生相对运动。

具体地,所述薄板与连接管相连接的一端,薄板内部设有多个直径较小的通孔,所述薄板与底盘相连接的另一端,薄板内部设有多个直径较大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轴承、转轴和扇叶均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转轴和扇叶可绕此轴线旋转,所述底盘和轴承不可绕此轴线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与纸质滤网接触的部分为空心结构,所述底盘与端盖、薄板和轴承接触的部分均为实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集滤器,通过扇叶与转轴的相互配合,可使油液的轴向冲力,转化为径向冲击,使其油液与纸质滤网充分接触,提高了过滤速度,加强了过滤的效果,通过薄板与纸质滤网的相互配合,可对油液进行了多次过滤和分级过滤,减少了过滤后杂质剩余;滤芯采用圆筒式纸质滤网,以达到轻量化,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环保性,以便机油集滤器过滤杂质的性能更加优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油集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油集滤器的过滤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管接头;2.吸油管;3.纸质滤网;31.薄板;32.扇叶;33.转轴;34.轴承;35.底盘;36.铜管;37.端盖;38.连接杆;3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机油集滤器,包括油管接头1、吸油管2和纸质滤网3,吸油管2的一端与油管接头1的一端相连接,吸油管2的另一端与与纸质滤网3相连接;纸质滤网3内设有薄板31,薄板31内设有扇叶32,转轴33外表面设有扇叶32,转轴33的一端与轴承34的一端相连接,轴承34的一端与底盘35的一端相连接,纸质滤网3外设有铜管36,铜管36的一端与端盖37的一端相连接,铜管36的另一端与连接管38的一端相连接,连接管38的一端设有螺母39;端盖37的一端与底盘35的一段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端盖37的一端与连接管38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将铜管36与薄板31固定在纸质滤网3的外表面与内表面;连接管38的一端设有螺母39,通过螺母39将吸油管2的一端固定在连接管38上;连接管38的内表面与吸油管2的外表面相配合,吸油管2的外表面与油管接头1的内表面相配合。

作为优选,转轴33的形状结构为圆柱体,转轴33的一端形状为平面,转轴33的另一端形状为锥型。

作为优选,转轴33的外表面与扇叶32固定连接且不可发生相对运动。

作为优选,薄板31与连接管38相连接的一端,薄板31内部设有多个直径较小的通孔,

作为优选,薄板31与底盘35相连接的另一端,薄板31内部设有多个直径较大的通孔。

作为优选,底盘35、轴承34、转轴33和扇叶32均处于同一轴线上,转轴33和扇叶32可绕此轴线旋转,底盘35和轴承34不可绕此轴线旋转。

其中底盘35与纸质滤网3接触的部分为空心结构,底盘35与端盖37、薄板31和轴承34接触的部分均为实体结构。

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油管接头1,接入机油,机油通过油管接头1内壁流入至吸油管2,通过吸油管2内壁流入至纸质滤网3。

在流入至纸质滤网3时,油液会触碰到扇叶32和转轴33,从而带动扇叶32和转轴33发生相对旋转,使油液的轴向力转化为径向力,由于油液在刚通入连接管38时,油液压力过大,所以薄板31内部的直通孔直径设置较小,以保护纸质滤芯和过滤的作用,在端盖37与薄板31接触的一侧,薄板31内部的直通孔设置较大,用来加快流速。

薄板31可过滤油液中的较大颗粒,纸质滤网3可过滤油液中的较小颗粒。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