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设备和用于排气设备的混合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4765发布日期:2019-10-18 22:3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排气设备和用于排气设备的混合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设备以及一种混合器组件,该混合器组件可以在车辆内燃机的这种排气设备中用于将注入到从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的反应剂与废气混合。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特别是机动车中的柴油内燃机的有害物质排放已知的是,将反应剂、例如尿素/水溶液注入到由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以便在整合到排气设备中的催化转化布置系统中实施选择性的催化转化还原以降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为了在此实现废气与注入到该废气中的反应剂的有效混合,在反应剂注入装置的下游和催化转化布置系统的上游向排气设备中整合混合器,该混合器以多个叶片状的流动偏转元件引起在排气设备中流动的废气的涡流并且由此引起与所注入的反应剂的混合。这样的混合器通常如此构造,使得所述混合器原则上在内部中由排气设备的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容纳并且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在其上承载。

在图1中,由在后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102016120171.5已知的用于车辆内燃机的排气设备一般以10标记。排气设备10在上游区域12中具有两个相互连接的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4。所述废气引导元件在邻接区域18中分别具有法兰状耦联区段20或22,在所述耦联区段中,所述废气引导元件例如通过穿过法兰状耦联区段20、22的螺栓彼此固定地连接。在两个法兰状的耦联区域20、22之间定位有一般以26标记的混合器组件的下面还要详细阐述的承载元件24并且由此借助于例如也穿过该承载元件的螺栓与两个废气引导元件14、16或者说其法兰状耦联区段20、22在邻接区域18中固定在排气设备10上。

邻接区域18处于反应剂注入布置系统的上游,借助于该反应剂注入布置系统可以将反应剂例如尿素/水溶液注入到废气流中。在邻接于废气引导元件16的邻接区域18的上游设置有一般以28标记的催化转化布置系统,在该催化转化布置系统中,包括废气和反应剂的混合物承受选择性的催化转化还原,以便由此降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份额。废气经由另外的废气引导元件30到达排气消声器32,废气从该排气消声器出来例如经由两个端管34、36向外放出。

图2示出混合器组件26的透视图。混合器组件26包括已经提到的优选板状地构造的承载元件24,该承载元件的周向轮廓例如可以基本上对应于法兰状耦联区段22的外周轮廓。同样如法兰状耦联区段22那样,优选作为板材成形件提供的且板状地构造的承载元件24构造有环状的结构并且在两个彼此对置的周向区域中具有带有开口38、40的径向扩宽部,连接两个法兰状耦联区段20、22的且由此连接废气引导元件14、16的螺栓可以引导穿过所述开口。

为了能够将承载元件24或者说混合器组件26作为预装配组件与废气引导元件16组合,承载元件24例如在两个先前提到的周向区域中具有固定接片42,所述固定接片如此弯曲或者说在混合器组件26定位在废气引导元件16上之后弯曲,使得所述固定接片从后嵌接法兰状耦联区段22并且由此将混合器组件26固定在其上。如此组装的组件于是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与废气引导元件14组装,其方式是,该废气引导元件的法兰状耦联区段放置到法兰状耦联区段22或者说承载元件24上并且通过螺纹连接与其连接。

在承载元件24的一般以44标记的承载元件体(固定接片42也从该承载元件体44起延伸)的内周区域上,在示出的设计实例中相对彼此成优选均匀的周向间距地设置有四个配合保持区域46,从所述承载元件体起也延伸有固定接片42,在所述配合保持区域上固定有混合器组件26的一般以48标记的混合器体。每个所述配合保持区域46包括一个在图5中可明显看出的向内伸出的接片状的保持区段50。每个接片状的保持区段50基本上构造有u形的设计并且具有外u形腿52、内u形腿54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区域56。u形的保持区段50如此成形,使得保持区段50朝混合器体48的在图3中可看到的流入侧58方向、亦即朝上游方向敞开并且朝混合器体48的在图2中被覆盖的流出侧60方向、亦即朝下游方向特别是通过连接区域56封闭。每个所述保持区段50基本上钩状地设计并且由此能实现混合器体48稳定地保持在承载元件24上。在此,u形腿52从承载元件体44出发基本上沿混合器纵轴线l方向朝向混合器体48的下游侧60延伸,而u形腿54从连接区域56出发基本上平行于u形腿52朝向混合器体48的流入侧58延伸。

混合器体48包括多个沿周向依次的且相对于混合器纵轴线l例如基本上径向延伸的叶片状的流动偏转元件62。所述流动偏转元件从混合器体48的中央的体区域64出发并且向径向外部延伸直至在流入侧58上连接到流动偏转元件62上的环状的连接区域66。混合器体48可以与中央的体区域64、叶片状的流动偏转元件62和环状的连接区域66作为整体构件、例如作为金属铸造构件来提供。

环状的连接区域66在其在沿周向直接依次的流动偏转元件62之间延伸的且将这些流动偏转元件相互连接的区域中提供相应的以保持条68形式构造的保持区域70,所述保持区域用于分别与承载元件24的配合保持区域46配合作用。这些构造为保持条68的保持区域70可以如在图5中示出的那样插入到通过配合保持区域46的u形的保持区段50提供的保持区域容纳空间72中,从而保持区段50一方面相对于混合器纵轴线l从径向外部向径向内部搭接与这些保持区段配合作用的保持区域70并且以内u形腿54也沿混合器纵轴线l方向轴向地搭接保持区域70。由此至少局部地处于保持区域容纳空间72的内部的保持条68由此可以朝混合器体48的流出侧60方向不从保持区段50运动出来、因此防止过度的轴向运动并且通过与内u形腿54配合作用基本上也径向地被对中。由此,预给定混合器体48相对于承载元件24的限定定位,其中,基于保持区段50作为能由板材成形达到其期望形状的接片的设计能实现对制造公差的补偿,所述接片也具有一定柔性。

混合器体48与承载元件24在保持条68的区域或者说保持区段50的区域中通过材料锁合、特别是通过焊接部74固定地连接。优选地,这个焊接部建立保持条68与内u形腿54之间的连接,其中,进一步优选地,为了在周边上均匀稳定的固定,在四个配合保持区域46中的每个配合保持区域中混合器体48通过焊接与承载元件24材料锁合地连接。同样可以设置有配合保持区域46,所述配合保持区域仅用于防止过度的轴向运动、而不用于建立材料锁合连接。此外,可以设置有配合保持区域和保持区域,所述配合保持区域和保持区域仅用于建立材料锁合连接并且在所述配合保持区域和所述保持区域中所述配合保持区域不必不可避免地径向地搭接所述保持区域。

在图5中进一步看到,在外u形腿52与保持条68之间构成空隙76。混合器组件26在废气流中变热,其中,例如由金属铸造材料制成的混合器体48比一般作为板材成形件提供的承载元件24强地热膨胀。通过提供空隙76,为混合器体48、特别是其环状的连接区域66的这种热膨胀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该空间中,所述环状的连接区域可以径向向外延伸,而不会与外u形腿52发生接触。在这种径向向外延伸中,环状的连接区域66可以将通过焊接部74与其连接的内u形腿54一起径向向外拉,这基于承载元件24在其u形的配合保持区域46的区域中构造有较大柔性的情况并且基于内u形腿54具有比外u形腿大的轴向延伸尺寸的情况在不产生由焊接部74过度加载的应力的情况下是可能的。

在运行中,混合器组件26承受相对高的机械载荷、特别是由于在车辆中出现的振动和排气设备10中的高温。在不利情况下,这可能导致对材料锁合连接的损坏,使得在极端情况下混合器体48可能从承载元件24松脱。因为通过保持区域70与配合保持区域46的配合作用保持混合器体48以防止从承载元件24朝下游方向、亦即朝向流动引导元件16和催化转化布置系统28松脱,所以不产生如下的危险,即,在这种状态中,混合器体48(其外部尺寸例如外径一般至少不大于废气引导元件16的内部尺寸、亦即内径)可能运动到这个废气引导元件16中并且朝催化转化布置系统28运动。虽然在材料锁合连接失效的情况下出现的混合器体48从承载元件24的松脱之后会出现嘎嘎声,但是避免对下游的系统区域的损坏。由此,混合器组件26可以在两个废气引导元件14、16彼此脱耦之后移除并且由新的混合器组件取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规定一种确保废气与反应剂的有效混合并且防止从排气设备松脱的混合器组件以及一种包含这种混合器组件的排气设备。

按照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特别是用于车辆内燃机的排气设备得以实现,所述排气设备包括混合器组件,所述混合器组件具有混合器体和板状的承载元件,所述混合器体具有流入侧和流出侧,所述承载元件具有关于所述混合器体相对于所述混合器纵轴线在径向外部设置的承载元件体,其中,所述混合器体包括多个流动偏转元件和至少一个保持区域,其中,所述承载元件与至少一个保持区域相配设地包括配合保持区域,其中,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与一个保持区域材料锁合地连接,并且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在朝所述混合器体的流出侧方向取向的一侧上至少局部地径向搭接保持区域,其中,所述混合器组件设置在两个例如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彼此的邻接区域中,其中,每个所述废气引导元件在所述邻接区域中包括用于与相应另外的废气引导元件的耦联区段耦联的法兰状耦联区段,其中,所述混合器组件的承载元件体设置在各所述废气引导元件的法兰状耦联区段之间,并且设置有耦联元件,所述耦联元件至少局部地在径向外部包围所述法兰状耦联区段并且在所述耦联区段的彼此背向取向的轴向侧向径向内部搭接所述耦联区段。

利用按照本发明的排气设备的构造不仅确保混合器体可靠地固定在承载元件上、而且确保承载元件可简单实现地、稳定地且特别是也气密地装入到排气设备的两个引导废气的部件之间。

为此特别也提出,所述法兰状耦联区段的彼此背向取向的轴向侧向径向外部相向地延伸,并且所述耦联元件具有向径向外部渐缩的用于所述法兰状耦联区段的容纳空间。

为了在按照本发明的混合器组件中能够在整个周边上实现承载元件与混合器体之间的基本上均匀的保持相互作用而提出,在所述承载元件体上设置有多个配合保持区域,所述配合保持区域以相对彼此的周向间距向径向内部延伸。

为了获得可简单且低成本地实现的且满足排气设备中的热要求的构造,所述承载元件可以构造为板材成形件。

为了承载元件与混合器体之间的进一步改进的保持相互作用而提出,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至少局部地轴向搭接所配设的保持区域。

为了在此防止混合器体过度的径向运动可以规定,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向径向内部轴向搭接所配设的保持区域。

在确保稳定且安全的保持的同时也允许公差补偿的构造中,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可以包括基本上u形的保持区段,所述保持区段具有两个u形腿和连接所述u形腿的连接区域,其中,所述u形腿和所述连接区域界定基本上朝所述混合器体的流入侧方向敞开的保持区域容纳空间。因为保持区域容纳空间朝流入侧方向敞开,所以所述保持区域容纳空间朝流出侧方向不敞开以防止混合器体的容纳在其中的保持区域出来,从而即使在材料锁合连接失效的情况下混合器体也不能朝下游方向从保持区域容纳空间运动出来。

为了能够特别是在考虑一方面混合器体和另一方面承载元件的不同热膨胀的情况下在长的运行寿命上确保稳定的连接而进一步提出,所述u形腿中的一个u形腿相对于设置在所述保持区域容纳空间中的保持区域在径向外部设置,所述u形腿中的一个u形腿相对于设置在所述保持区域容纳空间中的保持区域在径向内部设置,并且所述保持区域与相对于该保持区域在径向内部设置的u形腿连接或/和在所述保持区域与相对于该保持区域在径向外部设置的u形腿之间设置有空隙。

当所述混合器体在至少一个、优选每个径向搭接一个保持区域的配合保持区域的区域中与所述承载元件材料锁合地连接时,在相互配合作用的保持区域或者说配合保持区域中不仅可以实现材料锁合连接、而且可以实现形锁合连接,并且由此可以确保对所设置的保持区域或者说配合保持区域的有效利用。

为了在混合器体的区域中能够实现稳定的且基本上不妨碍流动引导的设计而提出,至少一个保持区域连接到至少一个流动偏转元件的径向外部区域上。在此特别是可以规定,至少一个保持区域包括将两个流动偏转元件相互连接的保持条。

为了在流动引导方面特别有利的对称构造而提出,至少一部分所述流动偏转元件、优选所有流动偏转元件沿周向相继设置,并且在至少一部分所述流动偏转元件、优选所有流动偏转元件的径向外部区域上设置有将所述流动偏转元件相互连接的、环状的且提供至少一个保持条的连接区域。在此,在混合器体例如构造为金属铸造构件时,所述连接区域与通过该连接区域连接的流动偏转元件整体地构造。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文首提到的目的通过特别是用于车辆内燃机的排气设备的混合器组件得以实现,所述混合器组件包括混合器体和承载元件,所述混合器体具有流入侧和流出侧,所述承载元件具有关于所述混合器体相对于混合器纵轴线在径向外部设置的或者说在径向外部包围所述混合器体的、环状的承载元件体,其中,所述混合器体包括多个流动偏转元件和至少一个保持区域,其中,所述承载元件与至少一个保持区域相配设地包括配合保持区域,其中,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与保持区域材料锁合地连接,其中,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在朝混合器体的流出侧方向取向的一侧上至少局部地径向搭接保持区域,其中,所述环状的承载元件体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区域的朝所述混合器体的流出侧方向取向的那侧上。

利用这样构造的混合器组件,在轴向特别紧凑的结构类型中确保稳定地且防止从承载元件完全松脱地保持混合器体。

为了在周边上基本上均匀起作用的保持而提出,在所述承载元件体上设置有多个配合保持区域,所述配合保持区域以相对彼此的周向间距向径向内部延伸。

防止混合器体松脱的提高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即,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至少局部地轴向搭接所配设的保持区域,特别优选地规定,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向径向内部轴向搭接所配设的保持区域。

主要是轴向紧凑的结构型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辅助支持,即,至少一个配合保持区域具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在所配设的保持区域的朝混合器体的流出侧方向取向的侧上径向搭接所配设的保持区域,所述第二支腿向径向内部轴向搭接所述配设的保持区域。

为此,可以在结构上可非常简单的实现的按照本发明的设计型式中规定,所述第一支腿从所述环状的承载元件体出发向径向内部延伸。

在备选的设计型式中,所述第一支腿可以从第三支腿出发向径向内部延伸,其中,所述第三支腿沿与所述第二支腿的延伸方向相反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从所述第一支腿出发与所述第二支腿成径向错开地延伸。为此特别可以规定,所述第三支腿从所述环状的承载元件体出发基本上轴向地朝所述第二支腿方向延伸。

为了将承载元件稳定地固定在排气设备的引导废气的部件上而提出,在所述环状的承载元件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基本上向径向外部延伸的保持突出部,所述保持突出部用于将所述承载元件体保持在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上。

在此为了承载元件的本身稳定的构造,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可以径向地延续所述第一支腿。

所述环状的承载元件体例如可以环盘状地构造,这在本发明的意义中意味着,所述承载元件体的轴向厚度至少不大于或者至少不明显大于该承载元件体的径向横截面尺寸或者说材料厚度。备选地,所述环状的承载元件体可以管状地构造。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车辆内燃机的排气设备,所述排气设备包括前述混合器组件。

在这种排气设备中,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相配设地具有在该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中朝轴向端部敞开的、容纳所述保持突出部的保持留空部,并且可以轴向连接到容纳在保持留空部中的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上地设置有环状地包围所述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的法兰状耦联区段。

对承载元件的稳定且也气密的保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所述法兰状耦联区段和所述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一起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上。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车辆内燃机的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排气设备;

图2示出图1的排气设备的混合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3示出图2的混合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4示出图2的混合器组件的纵剖图;

图5示出图4中的细部v的放大视图;

图6示出混合器组件的备选设计方案的透视图;

图7示出图6的与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连接的混合器组件;

图8示出包含图6的混合器组件的排气设备;

图9示出混合器组件的备选设计方案型式的透视图;

图10示出图9的与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连接的混合器组件;

图11示出混合器组件的备选设计方案型式的透视图;

图12示出具有图11中的混合器组件的排气设备的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

图13示出图12的废气引导元件,其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法兰状耦联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6至图8描述按照本发明构造的排气设备,其中,与两个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相连接地设置的混合器组件基本上对应于先前参考图2至图5描述的构造。因此,关于在图6至图8中示出的混合器组件的构造、特别是其承载元件的构造和在该承载元件上承载的混合器体的构造参阅先前的关于在图2至图5中示出的混合器组件构造的实施方案。只要没有明确指出,在那里示出和描述的设计特征也对应于在图6至图8中示出的以及参考这些附图描述的混合器组件构造。

与关于参考附图6至图8描述的排气设备相结合地,为相同的构件或者说组件使用与参考图1至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但附加附标“a”。图6至图8示出混合器组件26a向两个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4a、16a彼此的邻接区域中的整合。在此,废气引导元件14a例如可以是从排气设备10a的上游的系统区域、例如微尘滤清器引离的管或者说管接头,而管状的废气引导部件16a例如可以是向进一步在下游定位的催化转化器或其他组件引导的前置管。

在所述两个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4a、16a中的每个废气引导元件上例如通过焊接来固定环状设计的法兰状耦联区段20a、22a。两个法兰状耦联区段20a、22a具有待彼此面向地定位的且在其之间容纳板状设计的承载元件体44a的支撑面80a、82a,所述支撑面可以基本上正交于相应的废气引导元件14a、16a的纵轴线或者说也正交于混合器纵轴线l地取向。耦联区段20a、22a在其彼此背向地取向的轴向侧84a、86a上这样成形,使得所述轴向侧84a、86a向径向外部相向地延伸,从而产生两个经由承载元件体44a彼此支撑的耦联区段20a、22a的整体向径向外部渐缩的结构。至少与耦联区段20a、22a之一、在这里与耦联区段20a配合作用地设置有例如o形环状的密封元件88a并且该密封元件容纳在相应的槽状的凹入部中,以便提高防止不期望的气体排出的安全性。对应的密封元件也可以与其他耦联区段22a相结合地使用。

为了确保稳定的束缚保持,设置有在径向外部至少局部围绕两个耦联区段20a、22a的耦联元件90a。耦联元件90a的造型形状与两个彼此相对支撑的耦联区段20a、22a的向外渐缩的结构相适配,从而耦联元件90a包括用于两个耦联区段20a、22a的向径向外部渐缩的容纳空间92a。由此,所述耦联元件具有接近v形的横截面结构,该横截面结构用于在耦联元件90a沿周向夹紧并且由此也向径向内部加载两个耦联区段时使两个耦联区段20a、22a沿轴向彼此相对压紧并且由此使所述两个耦联元件稳定地且气密地彼此保持。为了实现这一点,耦联元件可以构造有多个沿周向相继的且例如相互铰接地连接的区段,其中,在两个这样的区段之间可以设置有夹紧元件、例如夹紧螺钉或类似物。

利用这样的布置结构,混合器组件24a可以在其承载元件体44a的区域中固定地保持在两个耦联区段20a、22a之间。因为在混合器组件24a的这种设计方式中,承载混合器体48a的保持区段50a、特别是径向外部的u形腿52a从相对于该混合器体48a在径向外部设置的承载元件体44a起比在图2至图5中示出的设计方式远地沿轴向延伸,所以由此与承载元件体44a基本上轴向错开地定位的混合器体48a基本上完全处于废气引导元件16a的内部。

图9和图10示出混合器组件的备选设计型式和混合器组件向排气设备或者说其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中的整合的备选型式。与先前描述的组件或部件在构造或功能方面相对应的组件或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时附加附标“b”。

在图9和图10中示出的构造中实质的结构区别在于,环状的承载元件体44b相对于混合器体48b这样取向,使得该环状的承载元件体定位在构成在混合器体48b上的保持区域70b的朝混合器体48b的流出侧60b方向取向的那侧上。承载元件24b具有从环状的承载元件体44b出发向径向内部延伸的第一支腿94b。所述第一支腿沿径向搭接在混合器体48b上构成的保持区域70b并且由此提供相应的配合保持区域46b,混合器体48b可以沿轴向支撑在所述配合保持区域上。

在混合器体48b的保持区域70b或者说提供所述保持区域的保持条68b的径向内部,向接近沿径向延伸的第一支腿94b上连接基本上轴向延伸的第二支腿96b,所述第二支腿使保持条68b或者说保持区域70b在其径向内侧至少局部地轴向搭接。混合器体48b在其保持条68b的区域中例如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二支腿96b或/和第一支腿94b连接。以这种方式和方法,确保混合器体48b相对于承载元件24b固定地且限定地定位。如果破坏这种固定连接,则径向和轴向搭接混合器体48b的配合保持区域46b阻止混合器体48b朝排气设备10b的在下游定位的部件方向不期望地运动。

在第一支腿94b连接到承载元件体44b上的周边区域中,基本上径向延续第一支腿94b的保持突出部98b从承载元件体44b起延伸。与所述保持突出部98b相配设地可以在容纳混合器组件26b的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6b上设置有朝其轴向端部轴向敞开的保持留空部100b。在混合器组件26b向废气引导元件16b中轴向插入时,保持突出部98b进入到保持留空部100b并且由此用于混合器组件26b在废气引导元件16b上的限定的轴向支撑并且还有周向保持。随后,环状耦联区段(如其例如在图8中以耦联区段22a的形式示出)可以套装到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6b的轴向端部上并且通过焊接固定在其上。在此,向径向外部嵌接到保持留空部100b中的保持突出部98b也可以固定在废气引导元件16b或者说通过焊接固定在其上的耦联区段上,并且保持留空部100b可以气密地封闭。

在图9和图10中示出的构造具有轴向紧凑的结构尺寸,因为承载元件24b基本上完全设置在混合器体48b的轴向延伸区域中。环状的承载元件体44b的尺寸这样设计,使得它可以容纳在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6b的内部中。为此,管状的承载元件体44b具有相对小的径向延伸尺寸,以便引起尽可能小的流动收缩部。在横截面中观察,环状的承载元件体44b的轴向厚度例如可以大致也对应于与径向尺寸或者说略小或略大。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这样确定尺寸地设计的环状的承载元件体44b被视为环盘状的。

图11至图13示出一种设计变型方案,其中,环状的承载元件体44b同样设置在混合器体48b的保持区域70b的朝流出侧60b方向取向的那侧上。配合保持区域46b又包括第一支腿94b以及第二支腿96b,所述配合保持区域利用所述第一支腿向径向内部搭接混合器元件体48b上的保持区域70b,所述第二支腿从所述第一支腿94b起大致沿混合器纵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在保持区域70b的径向内部至少局部地搭接所述保持区域。承载元件体44b在这种设计型式中具有基本上柱形的结构并且由此沿轴向比沿径向大得多地延展,其中,在这里观察径向壁厚。为了将第一支腿94b连接到基本上柱形地或管状地设计的环状的混合器体48b上,设置有第三支腿102b,所述第三支腿从环状的和管状的或者说柱形的承载元件体44b出发基本上沿轴向延伸。由此,产生配合保持区域46b的结构,其中,第一支腿94b从径向外部向径向内部、例如以径向延伸尺寸延伸或倾斜地定位地延伸,并且第二或者三支腿96b、102b从其在相应的第一支腿94b的连接部出发相对彼此径向错开地沿相反的轴向延伸。

在这种设计型式中,混合器体48b在其保持区域70b的或者提供所述保持区域的保持条68b的区域中与配合保持区域46b例如在第二支腿96b或/和第一支腿94b的区域中通过焊接连接。

图12和图13示出如此构造的混合器组件26b向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6b中的整合。混合器体48b插入到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6b的轴向端部中,直至它处于以下轴向区域中,其中,在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6b中设置有例如缝隙状的开口104b。在所述缝隙状的开口104b的区域中,承载元件体44b可以从外部通过焊接与废气引导元件16b固定地连接,其中,同时也气密地封闭所述开口104b。于是,在图13中示出的环状构造的法兰状耦联区段22b还可以套装到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16b的轴向端部上并且通过焊接固定在其上,使得包含混合器组件26b的废气引导元件16b可以与从上游引来的另外的管状的废气引导元件连接,例如同时使用如参考图8已经描述的那样的耦联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