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5593发布日期:2020-02-18 12:41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驻车加热器都是通过油泵进行取油,但是现有常用的油泵为电磁柱塞式脉冲油泵(简称电磁柱塞泵),由于电磁柱塞泵是通过油腔容量计算出油量,出油端设有单向阀,因此,为了保证输油的准确性,需要保证电磁柱塞泵进油端口无附加压力,但是,当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产生高压会打开电磁柱塞泵的单向阀,从而造成电磁柱塞泵非工作状态下喷油的情况,当加热器处在非工作状态时,喷入加热器内的油就会溢出到加热器外,若是遇明火就会燃烧爆炸,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现有通常采用电磁柱塞泵从无压的原车油箱取油或者从单独加装的油桶内取油,但是在从原车油箱取油,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在油箱上安装固定取油器,且需要把原车油箱拆下来在油箱上钻孔,这样不仅安装不方便,费时费力,同时燃油挥发易燃易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若是采用外加油桶的方式,市场上加装的油桶多采用塑料油桶,塑料油桶易燃易爆,也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且当车辆出现撞击事故时,加装的塑料油桶内的燃油极易流出,遇火燃烧,造成更大财产损失与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驻车加热器供油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且不易安装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油嘴1、控制电路2、电磁阀3、金属长油轨4、喷射单元5、金属短油轨6、出油嘴7和压力传感器8;

进油嘴1的进油口与汽车汽油泵的出油管插接,进油嘴1的出油口插接在金属长油轨4的进油端口内,所述金属长油轨4为l型,所述l型长臂上嵌固有电磁阀3,所述电磁阀3用于控制金属长油轨4油轨内输油管路的通断,所述l型短臂的固定端开有传感器安装口,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8,所述传感器安装口与金属长油轨4的输油管路连通,所述l型短臂上开有出油口,喷射单元5的进油端口插接在金属长油轨4的出油口内;喷射单元5的喷口插设在金属短油轨6的进油口内;金属短油轨6的上端固定在金属长油轨4长臂的下表面,所述金属短油轨6的出油口插接在出油嘴7的进油口内,出油嘴7的出油口用于为加热器供油;

控制电路2的压力信号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8的压力信号输出端,控制电路2的进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电磁阀3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电路2的喷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喷射单元5的喷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电路2的燃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燃油泵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电路2的触发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加热器的触发信号输出端。

进一步地,电磁阀3与金属长油轨4的输油管路之间密闭连接。

进一步地,压力传感器8与金属长油轨4密闭连接。

进一步地,压力传感器8为上开口的筒形结构,所述筒形结构的侧壁与金属长油轨4的之间设有密封圈,压力传感器8外侧套有卡簧,所述卡簧卡接在金属长油轨4的传感器安装口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单向逆止阀,所述单向逆止阀的进油口与出油嘴7的出油口连接,单向逆止阀的出油口用于向驻车加热器输送燃油。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2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mos管qd1、mos管qd2、mos管qd3、驱动芯片jp1、驱动芯片jp2、驱动芯片jp3、三端稳压管u1、线性稳压器j1、控制芯片u2、电源vcc2和电源vcc1;

控制芯片u2采用stm32f030f4f6的单片机实现;驱动芯片jp1、驱动芯片jp2和驱动芯片jp3均采用型号为header3x2的mos管驱动芯片实现;线性稳压器j1采用型号为rt9167a-33gb的芯片实现;

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后连接电源vcc1,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源地;

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三端稳压管u1的信号输入端;

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u2的11号引脚;

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后连接电源地;三端稳压管u1的信号输出端同时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线性稳压器j1的1号引脚和3号引脚,线性稳压器j1的5号引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6的一端和电源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线性稳压器j1的4号引脚;线性稳压器j1的2号引脚连接电源地;

控制芯片u2的13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8的一端和电源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为控制电路2的触发控制信号输入端;

控制芯片u2的18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驱动芯片jp1的3号引脚和4号引脚;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

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电阻r6的一端和电源vcc1;

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mos管qd1的栅极、驱动芯片jp1的1号引脚和6号引脚;驱动芯片jp1的2号引脚连接电源vcc1;

mos管qd1的源极连接电源vcc1,mos管qd1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4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为控制电路2的进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

控制芯片u2的17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驱动芯片jp2的3号引脚和4号引脚;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

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10的一端和电源vcc1;

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mos管qd2的栅极、驱动芯片jp2的1号引脚和6号引脚;驱动芯片jp2的2号引脚连接电源vcc1;

mos管qd2的源极连接电源vcc1,mos管qd2的漏极为控制电路2的燃油机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mos管qd2的漏极还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

控制芯片u2的14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驱动芯片jp3的3号引脚和4号引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

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14的一端和电源vcc1;

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mos管qd3的栅极、驱动芯片jp3的1号引脚和6号引脚;驱动芯片jp3的2号引脚连接电源vcc1;

mos管qd3的源极连接电源vcc1,mos管qd3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8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为控制电路2的喷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

控制芯片u2的10号引脚同时连接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为控制电路2的压力信号输入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源地;

控制芯片u2的1号引脚和15号引脚同时连接电源地,控制芯片u2的5号引脚和16号引脚同时连接电源vcc2。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工作时,进油端必须有压力,当汽车发动机不启动时,当汽车油泵工作时,油路有压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元可以正常工作,当发动机不启动时,也就是驻车熄火的时候,需要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工作,那么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就会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燃油泵的上电,使原车油泵工作,输油管路里产生压力,从而保证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正常工作,压力的大小通过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内置的压力传感器进行采集调整控制汽车油泵电压的大小来保证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进油端压力的恒定,实现在汽车驻车熄火的情况下为汽车加热器供油,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金属长油轨4的剖面图;

图3是金属短油轨6的剖面图;

图4是进油嘴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出油嘴7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单向逆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的电气控制原理框图;

图8是控制电路2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至图5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

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包括进油嘴1、控制电路2、电磁阀3、金属长油轨4、喷射单元5、金属短油轨6、出油嘴7和压力传感器8;

进油嘴1的进油口与汽车汽油泵的出油管插接,进油嘴1的出油口插接在金属长油轨4的进油端口内,所述金属长油轨4为l型,所述l型长臂上嵌固有电磁阀3,所述电磁阀3用于控制金属长油轨4油轨内输油管路的通断,所述l型短臂的固定端开有传感器安装口,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8,所述传感器安装口与金属长油轨4的输油管路连通,所述l型短臂上开有出油口,喷射单元5的进油端口插接在金属长油轨4的出油口内;喷射单元5的喷口插设在金属短油轨6的进油口内;金属短油轨6的上端固定在金属长油轨4长臂的下表面,所述金属短油轨6的出油口插接在出油嘴7的进油口内,出油嘴7的出油口用于为加热器供油;

控制电路2的压力信号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8的压力信号输出端,控制电路2的进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电磁阀3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电路2的喷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喷射单元5的喷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电路2的燃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燃油泵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电路2的触发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加热器的触发信号输出端。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电路通过加热器通信线,接收到来自加热器的频率脉冲触发信号,开启电磁通断阀,压力传感器检测管路内压力数值,然后反馈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采集到的压力数值进行喷油量换算分析,通过对喷射单元进行脉冲供电,从而使喷射单元喷射出油,控制电路通过压力数值参数来调整脉冲宽度,达到控制油量大小的目的。有效的实现了驻车加热的自动控制。同时,采用压力传感器采集油路内的压力,是为了检测汽车原车油泵是否进行工作,这样可以根据油路内的压力控制燃油泵的输出,保证了加热器的供油量。

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所述的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3与金属长油轨4的输油管路之间密闭连接。

本实施方式采用密封圈等方式对电磁通断阀与金属长油轨之间进行密闭,这样保证了进油的密封性的同时,为金属长油轨4后端设置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采集提供稳定的压力环境,保证了压力传感器对油路内压力的采集的准确性。

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或二所述的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压力传感器8与金属长油轨4密闭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三所述的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压力传感器8为上开口的筒形结构,所述筒形结构的侧壁与金属长油轨4的之间设有密封圈,压力传感器8外侧套有卡簧,所述卡簧卡接在金属长油轨4的传感器安装口内。

本实施方式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金属长油轨4的l型的拐角处,且与l型的长臂垂直,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底端是密闭的,侧壁与金属长油轨4之间通过设置密封圈进行密封,保证油路的密闭性。

具体实施方式五:下面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所述的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单向逆止阀,所述单向逆止阀的进油口与出油嘴7的出油口连接,单向逆止阀的出油口用于向驻车加热器输送燃油。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单项逆止阀主要起到防止油管内燃油挥发,防止产生刺鼻的燃油气味,且保证油管内存储一定量的油,用于启动加热器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六:下面结合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所述的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2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mos管qd1、mos管qd2、mos管qd3、驱动芯片jp1、驱动芯片jp2、驱动芯片jp3、三端稳压管u1、线性稳压器j1、控制芯片u2、电源vcc2和电源vcc1;

控制芯片u2采用stm32f030f4f6的单片机实现;驱动芯片jp1、驱动芯片jp2和驱动芯片jp3均采用型号为header3x2的mos管驱动芯片实现;线性稳压器j1采用型号为rt9167a-33gb的芯片实现;

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后连接电源vcc1,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源地;

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三端稳压管u1的信号输入端;

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u2的11号引脚;

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后连接电源地;三端稳压管u1的信号输出端同时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线性稳压器j1的1号引脚和3号引脚,线性稳压器j1的5号引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6的一端和电源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线性稳压器j1的4号引脚;线性稳压器j1的2号引脚连接电源地;

控制芯片u2的13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8的一端和电源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为控制电路2的触发控制信号输入端;

控制芯片u2的18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驱动芯片jp1的3号引脚和4号引脚;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

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电阻r6的一端和电源vcc1;

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mos管qd1的栅极、驱动芯片jp1的1号引脚和6号引脚;驱动芯片jp1的2号引脚连接电源vcc1;

mos管qd1的源极连接电源vcc1,mos管qd1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4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为控制电路2的进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

控制芯片u2的17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驱动芯片jp2的3号引脚和4号引脚;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

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10的一端和电源vcc1;

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mos管qd2的栅极、驱动芯片jp2的1号引脚和6号引脚;驱动芯片jp2的2号引脚连接电源vcc1;

mos管qd2的源极连接电源vcc1,mos管qd2的漏极为控制电路2的燃油机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mos管qd2的漏极还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

控制芯片u2的14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驱动芯片jp3的3号引脚和4号引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

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14的一端和电源vcc1;

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mos管qd3的栅极、驱动芯片jp3的1号引脚和6号引脚;驱动芯片jp3的2号引脚连接电源vcc1;

mos管qd3的源极连接电源vcc1,mos管qd3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8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为控制电路2的喷油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

控制芯片u2的10号引脚同时连接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为控制电路2的压力信号输入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源地;

控制芯片u2的1号引脚和15号引脚同时连接电源地,控制芯片u2的5号引脚和16号引脚同时连接电源vcc2。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六所述的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2中电源vcc1为+24v或+12v。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六所述的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2中电源vcc2为+3.3v。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驻车加热器高压共轨输油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压油路无法取油和安装麻烦的问题,通过采用和原车输油系统一样的插接方式,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将本产品连接到原车油路中,从原车高压油管中取油,由于驻车加热器耗油量低,所以不会对原车油路产生任何影响。本产品通过控制电路,使电磁开关阀、喷油单元和燃油泵按照顺序进行工作,达到输油量精准恒定,质量稳定可靠。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