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式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8033发布日期:2020-10-30 20:5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膜片式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膜片式化油器。



背景技术:

化油器是汽油机上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配件,是发动机的“心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燃油与空气混合,并根据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要求,分别提供所需要的混合气,以使发动机正常运转。目前市场上化油器种类繁多,例如转阀式膜片化油器、蝶阀式膜片化油器等。对于现有的转阀式膜片化油器,其结构设置不合理且不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紧凑的膜片式化油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膜片式化油器,至少包括本体、第一盖体以及旋转阀,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空气通道、混合腔以及混合气通道,所述混合腔位于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混合气通道之间;所述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本体的一侧面上,并与所述本体之间围成第一腔室;

所述本体上还具有脉冲通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燃油通道及计量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第一膜片,所述第一膜片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成脉冲腔以及燃油腔,所述脉冲腔通过所述脉冲通道与混合气通道连通,所述燃油腔通过油道能够与油箱连通,所述燃油通道的一端能够与所述计量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还开设有清除通道,所述清除通道位于所述混合腔与所述脉冲腔之间,且所述清除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脉冲腔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清除通道,从而流动的空气或者空气-燃油混合气体能够由清除通道进入所述脉冲腔,并带走堆积在所述脉冲腔里面的燃油,从而提高化油器对发动机的供油稳定性并避免发动机怠速不稳或波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除通道呈圆柱状,且所述清除通道的横截面的面积范围为0.1mm2至2mm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清除通道的横截面的面积范围为设置在0.1mm2至2mm2之间,不仅加工难度低且能够保证化油器内部具有足够的压力,以实现燃油的输送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式化油器还包括第二盖体以及第二膜片,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盖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膜片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并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成所述计量腔以及平衡腔,所述计量腔能够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平衡腔与外部大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阀安装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的侧面上,且所述旋转阀的一端伸入所述混合腔内,用于控制所述混合气通道与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连通或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安装有进油管及回油管,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进油腔,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进油腔连通,另一端与油箱连通,所述进油腔内安装有过滤网。可以理解的是,过滤网能够清除燃油中携带的杂质,从而避免杂质堵塞化油器内部的各个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膜片式化油器还包括预定位结构,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盖体一侧面上的预定位柱,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预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所述预定位柱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或者,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朝向本体的一侧面上的预定位柱,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预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所述预定位柱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柱的数量为2根,且2根所述预定位柱位于所述本体或第一盖体的一端且靠近所述第一腔室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柱与所述本体或所述第一盖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孔口内侧壁或者所述预定位柱上具有引导所述预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的导向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阀至少包括固定架、凸轮、柱塞、主喷管、主量针及主量针套,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位于空气通道和混合气通道之间的安装孔,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主喷管位于安装孔内,主量针的一端与主喷管配合,另一端穿设所述固定架并与凸轮连接,所述主量针套套设于主量针远离主喷管的一端,所述柱塞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凸轮连接,且在所述凸轮的带动下能够上下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片式化油器结构紧凑且结构的设置合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片式化油器的一视角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片式化油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片式化油器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a-a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b-b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本体的一视角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盖体的一视角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盖体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阀的立体图。

图中,膜片式化油器100、本体10、空气通道11、混合腔12、混合气通道13、第一腔室14、脉冲腔141、燃油腔142、脉冲通道15、燃油通道16、第一膜片17、清除通道18、安装孔19、第一盖体20、定位孔21、进油管22、回油管23、进油腔24、过滤网241、第二盖体30、第二腔室31、计量腔311、平衡腔312、第二膜片32、油杯40、旋转阀50、固定架51、凸轮52、柱塞53、连通道531、主喷管54、主量针55、主量针套56、预定位结构60、预定位柱61、导向结构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片式化油器100,该膜片式化油器100安装于发动机(图未示)的进气通道处,并为发动机提供合适空燃比的燃油(空燃比: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比),以使发动机10的动力输出更加稳定。

如图1至图4所示,膜片式化油器100至少包括本体10、第一盖体20以及旋转阀50,本体10上开设有空气通道11、混合腔12以及混合气通道13,混合腔12位于空气通道11和混合气通道13之间,第一盖体20盖设于本体10的一侧面,并与本体10之间围成第一腔室14;旋转阀50安装于本体10远离第一盖体20的一侧的侧面,且旋转阀50的一端伸入混合腔12内,用于控制混合气通道13与空气通道11之间的连通或断开。

结合图4-图9所示,本体10上还具有脉冲通道15,第一盖体20上设有燃油通道16,第一盖体20与本体10之间设有第一膜片17,第一膜片17将第一腔室14分隔成脉冲腔141以及燃油腔142,脉冲腔141通过脉冲通道15与混合气通道13连通,燃油腔142通过油道能够与油箱连通;发动机启动后,发动机发出脉冲,并通过脉冲通道15将脉冲传输至脉冲腔141,从而控制第一膜片17作为泵运转,以将油箱内的燃油泵入计量腔311内,再经过燃油通道16进入混合腔12,然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空气-燃油混合气,经混合气通道13、进气通道进入发动机内部的燃烧室进行燃烧以提供动力。

作为优选地,脉冲腔141位于本体10上,燃油腔142位于第一盖体2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脉冲腔141的位置与燃油腔142的位置可以互换,或者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体10上还开设有清除通道18,清除通道18位于混合腔12与脉冲腔141之间,且清除通道18的一端与混合腔12连通,另一端与脉冲腔141连通。

发动机工作时,进气行程产生的真空将空气吸入混合腔12。燃油则并被高速气流冲散成细小的微小油粒,较小的油粒悬浮在气流中继续蒸发汽化;较大较重的油粒则沉附在混合腔12和混合气通道13的内壁面上,形成沿管壁缓慢流动的油膜,油膜在重力的作用下可能通过脉冲通道15进入脉冲腔141内并在脉冲腔141中堆积。而堆积于脉冲腔141中的燃油,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经过混合气通道13及进气通道进入发动机内部,从而使得进入发动机内部的燃油的量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影响发动机特别是怠速运行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清除通道18,从而流动的空气或者空气-燃油混合气体能够由清除通道18进入脉冲腔141,并带走堆积在脉冲腔141里积压的燃油,提高化油器对发动机的供油稳定及精确性,并避免发动机怠速不稳或波动等情况的发生。

作为优选地,清除通道18呈圆柱状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清除通道18还可以设置为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清除通道18被设置为圆柱状,以使不管是采用钻、铣、浇注等工艺都能比较方便的加工。

清除通道18的横截面的面积范围为0.1mm2至2mm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清除通道18的横截面的面积范围为设置在0.1mm2至2mm2之间,不仅加工难度低且能够保证化油器内部具有足够的压力,以实现燃油的输送功能。

进一步地,清除通道18的数量可以膜片式化油器100的需求设置为1条或者多条。在本实施例中,清除通道18的数量1条。

作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20朝向第二盖体30的一侧面上设有预定位柱61,第二盖体30上开设有定位孔21。安装时,预定位柱61插入定位孔21内,以实现第一盖体20与第二盖体30之间的预定位;然后本体10、第一盖体20及第二盖体30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剂锁紧。

如图8所示,第一盖体20的一端安装有进油管22及回油管23,第一盖体20上设有进油腔24,进油管22的一端与进油腔24连通,另一端与油箱连通,进油腔24内安装有过滤网241,以过滤/清除燃油中携带的杂质,从而避免杂质堵塞化油器内部的各个通道。燃油腔142通过进油腔24、进油管22以及通道等与油箱连通。

所述膜片式化油器还包括第二盖体30以及第二膜片32,第二盖体30盖设于第一盖体20上,并与第一盖体20形成第二腔室31,第二膜片32固定于第一盖体20和第二盖体30之间,并将第二腔室31分隔成计量腔311和平衡腔312,计量腔311与燃油通道16连通,平衡腔312与大气相通以使第二膜片32在压差的作用下能够正常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膜片式化油器还包括油杯40,油杯40固定在第二盖体30上,在发动机启动前,按压油杯40,从而形成正/负压,将燃油从油箱吸至计量腔311,然后经计量腔311供给混合腔12。当发动机工作后,脉冲腔141提供动力,以控制第一膜片17动作,将燃油从油箱吸至计量腔311,然后经计量腔311、燃油通道16供给混合腔12。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燃油通道16、计量腔311内都可以设置单向阀等结构,以防止燃油的逆向流动。

如图4及图10所示,旋转阀50至少包括固定架51、凸轮52、柱塞53、主喷管54、主量针55及主量针套56,本体10上开设有位于空气通道11和混合气通道13之间的安装孔19,固定架51固定于本体10上,主喷管54位于安装孔19内,主量针55的一端与主喷管54配合,另一端穿设固定架51并与凸轮52连接,主量针套56套设于主量针55远离主喷管54的一端,柱塞53设于安装孔19内并与凸轮52连接,且在凸轮52的带动下能够上下运动。

柱塞53内设有贯穿的连通道531,柱塞53与安装孔19之间形成了混合腔12。转动柱塞53,以连通道531的方向,从而通过连通道531实现空气通道11与混合气通道13之间的连通或者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发动机工作之后,脉冲进入脉冲腔141使本体10内部通过第一膜片17与第一盖体20之间产生上、下运动,从而产生泵油负压,从而将油箱内的燃油吸入计量腔311,再经过燃油通道(图未示)进入主喷管54,旋转凸轮52,控制主量针55相对主喷管54上下运动,从而主喷管54内的燃油通过主量针55与主喷管54之间间隙喷出进入混合腔12。

当然,旋转阀50除了包括固定架51、凸轮52、柱塞53、主喷管54、主量针55及主量针套56等结构,其还包括例如弹簧、密封圈以及滚轮等结构,在此就不在赘述。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膜片式化油器100还包括预定位结构60,预定位结构60包括设于本体10靠近所述第一盖体20一侧面上的预定位柱61,第一盖体20上开设有与预定位柱61对应的定位孔21,预定位柱61能够插入定位孔21内。可以理解的是,在组装本体10与第一盖体20时,预定位柱61插入定位孔21内,实现第一盖体20的预定位的同时,使得第一盖体20能够准确地贴合于本体10,不仅组装方便、效率高且组装的精度也更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预定位柱61所处位置与定位孔21所处位置可以进行对换,即将预定位柱61设于第一盖体20上朝向本体10的一侧面上,本体10上开设有与预定位柱61对应的定位孔21,预定位柱61能够插入定位孔21内,其同样能够实现本体10与盖体10之间的预定位。

作为优选地,预定位柱61的数量为2根,且2根预定位柱61位于本体10或第一盖体20的一端且靠近第一腔室14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预定位柱61靠近位于一端设置,可以使得本体10或第一盖体20的另一端位置空出,以为设置其他结构腾出空间,设置更加合理。

预定位柱61与本体10或第一盖体2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能够便于本体10或者第一盖体20的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定位孔21的孔口内侧壁或者预定位柱61上具有引导预定位柱61插入定位孔21内的导向结构62。如此设置,能够提高预定位柱61插入定位孔21内的效率。

作为优选地,导向结构62为设置在定位孔21孔口内侧壁或者预定位柱61上的倒角,又或者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导向功能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预定位柱61设置于本体10上,并靠近脉冲腔141的一端设置,且预定位柱61与本体10之间一体成型。

如图5及图9所示,第一盖体20与第二盖体30之间也设有上述预定位结构60,其目的是为了在组装过程中,引导第二盖体30的安装,以提高第一盖体20与第二盖体30之间的组装效率。可以理解的是,预定位结构6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的描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通过设置预定位柱61以及开设定位孔21,在组装本体10与第一盖体20时,预定位柱61能够插入定位孔21内,实现第一盖体20的预定位的同时,使得第一盖体20准确地贴合于本体10,不仅组装方便、效率高且组装的精度也更高;

同时,结合设置的清除通道18,以带走堆积在脉冲腔141里面的燃油,从而提高化油器对发动机的供油稳定性,并避免发动机怠速不稳或波动等情况的发生。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