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2939发布日期:2021-12-29 16:3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散热器。


背景技术:

2.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不断工作会发出很高的热量,因此就需要使用发动机散热器对发动机进行降温,发动机散热器又叫发动机水箱,是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强制水循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是保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内连续工作的换热装置。
3.例如申请号为201720325939.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散热器。该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其包括:进水室散热管、出水室散热管和散热片,该进水室散热管和出水室散热管作为冷却液的通道,所述进水室散热管和出水室散热管的外侧作为空气的通道;进水室,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芯的一侧,该进水室开设有进水口,并与所述进水室散热管的一端连通;出水室,其与所述进水室设置在散热器芯的同侧,该出水室开设有出水口,并与所述出水室散热管的一端连通;以及连通水室,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芯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进水室散热管和出水室散热管的另一端均保持连通。该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液能够两次流过散热器芯,充分利用散热器面积,有效降低冷却液温度,提高冷却液冷却效果。
4.基于上述检索发现,上述专利同时结合现有技术中的多数发动机散热器,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发动机散热器在生产时均为整体式结构,因此其整体宽度不能根据需求进行变化,如果发动机舱内部的空腔宽度不能将散热器装下,那么就需要另换其它尺寸的散热器,适应性较差,而且散热器单独位置损坏时也需要整体更换,局部损坏时造成浪费。
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散热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散热器,以解决现在的发动机散热器在生产时均为整体式结构,因此其整体宽度不能根据需求进行变化,如果发动机舱内部的空腔宽度不能将散热器装下,那么就需要另换其它尺寸的散热器,适应性较差,而且散热器单独位置损坏时也需要整体更换,局部损坏时造成浪费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用散热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体;所述第一散热体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一根进液管;所述第一散热体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一根出液管;所述第一散热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散热体;
9.最右侧的所述第二散热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散热体;所述第一散热体与第二散热体的右侧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卡座;所述第二散热体的内侧均固定
设置有一组散热架;
10.所述第二散热体与第三散热体的左侧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卡块;所述第一散热体与第二散热体的底部均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个下通液腔。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座下方部分为半圆形管,上方部分为两块竖直板,且连接管座半圆形管的内径与连接管的外径相等,组装时连接管恰好能够嵌入连接管座的半圆形管内侧。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均固定设置有一个橡胶环,组装后这个橡胶环会与第一散热体或第二散热体的右侧面紧密接触。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体与第三散热体的左侧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个圆孔,且圆孔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管,下方的圆孔与下通液腔的左侧相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体和第二散热体的中间均固定设置有一个前后贯穿的矩形空槽,散热架固定设置在这个矩形槽中,且散热架为相互连接的x形板状结构。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体与第二散热体的右侧顶部和底部也均固定设置有一个圆孔,且圆孔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管座,下方的圆孔与下通液腔的右侧相连通。
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卡座和连接卡块均为竖直的l形柱状结构,其中连接卡座的底部为封闭式结构,连接卡块恰好能够嵌入安装在连接卡座之间。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体和第二散热体内侧的空腔均为u形空腔,且顶部的两个圆孔分别与u形空腔的顶部两侧连通,第三散热体内部为竖直空腔。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散热体和第二散热体内部均为u形空腔,并且这些空腔能够通过连接管和连接管座相连通,因此组成完整的进液管路,第三散热体配合第一散热体和第二散热体底部的下通液腔连通后组成完整的出液管路,而且在组装时可以调整第二散热体的安装数量来改变散热器的整体宽度,相比较于现在均是固定式宽度的散热器,本装置能够大大提高针对不同发动机舱的适应性,能够根据发动机舱宽度随时做出调整,而且局部损坏时也能够进行单独更换,降低使用成本。
20.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架为相互连接的x形板状结构,使用时部分热量会直接被第一散热体、第二散热体和第三散热体的外壁吸附从而被冷却液带走,还有一部分热量会接触散热架,因为散热架缝隙较多,而且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所以能够通过风带走这一部分热量,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连接后的左轴侧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并剖切后的左轴侧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散热体顶部的右轴侧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散热体顶部的左轴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6.1、第一散热体;2、进液管;3、出液管;4、第二散热体;5、第三散热体;6、连接卡座;7、散热架;8、连接卡块;9、连接管座;10、连接管;11、下通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
31.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体1;第一散热体1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一根进液管2;第一散热体1与第二散热体4的右侧顶部和底部也均固定设置有一个圆孔,且圆孔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管座9,下方的圆孔与下通液腔11的右侧相连通;第一散热体1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一根出液管3;第一散热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散热体4;第二散热体4与第三散热体5的左侧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个圆孔,且圆孔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管10,下方的圆孔与下通液腔11的左侧相连通;连接管10的左端均固定设置有一个橡胶环,组装后这个橡胶环会与第一散热体1或第二散热体4的右侧面紧密接触;
33.最右侧的第二散热体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散热体5;第一散热体1与第二散热体4的右侧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卡座6;第二散热体4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散热架7;
34.第二散热体4与第三散热体5的左侧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卡块8;第一散热体1与第二散热体4的底部均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个下通液腔11。
35.其中,连接管座9下方部分为半圆形管,上方部分为两块竖直板,且连接管座9半圆形管的内径与连接管10的外径相等,组装时连接管10恰好能够嵌入连接管座9的半圆形管内侧。
36.其中,第一散热体1和第二散热体4的中间均固定设置有一个前后贯穿的矩形空槽,散热架7固定设置在这个矩形槽中,且散热架7为相互连接的x形板状结构,使用时还有一部分热量会接触散热架7,因为散热架7缝隙较多,而且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所以能够通过风带走这一部分热量,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37.其中,连接卡座6和连接卡块8均为竖直的l形柱状结构,其中连接卡座6的底部为封闭式结构,连接卡块8恰好能够嵌入安装在连接卡座6之间,组装时先将其中一个第二散热体4左侧的连接卡块8底部卡在第一散热体1右侧的连接卡座6上方,然后将这个第二散热体4向下推动,使第二散热体4左侧的连接卡块8完全嵌入第一散热体1右侧的连接卡座6中,
这样即可将第二散热体4与第一散热体1固定连接在一起。
38.其中,第一散热体1和第二散热体4内侧的空腔均为u形空腔,且顶部的两个圆孔分别与u形空腔的顶部两侧连通,第三散热体5内部为竖直空腔,方便在组装后形成完整回路。
39.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40.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本装置时先对其进行组装,组装时先将其中一个第二散热体4左侧的连接卡块8底部卡在第一散热体1右侧的连接卡座6上方,然后将这个第二散热体4向下推动,使第二散热体4左侧的连接卡块8完全嵌入第一散热体1右侧的连接卡座6中,这样即可将第二散热体4与第一散热体1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此时第二散热体4左侧的连接管10会嵌入第一散热体1右侧的连接管座9中,从而使第一散热体1的顶部和第二散热体4的顶部连通,第一散热体1底部的下通液腔11与第二散热体4底部的下通液腔11相连通,然后继续按照相同方法在右侧组装一定数量的第二散热体4,当达到使用宽度后,按照相同方法将最右侧的第二散热体4的右侧安装一个第三散热体5即可组装完成,组装完成后的散热器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固定后将第一散热体1、第二散热体4和第三散热体5的顶部压紧,这样便可避免脱落,使用时部分热量会直接被第一散热体1、第二散热体4和第三散热体5的外壁吸附从而被冷却液带走,还有一部分热量会接触散热架7,并通过风带走这一部分热量。
4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