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分离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50553阅读:来源:国知局
引装置形成的、横向于流动方向的、可被载气流经的横截面为横向于流动方向的内部净宽壳体横截面的最小10%和/或最大40%,优选最大30%。由此可实现高的载气的流动速度且由此实现在滤芯中增加的油分离。
[0025]优选可在此这样设定,所述至少一个过滤装置被设置成倾斜于垂直线,其中,通过过滤装置的流动方向与垂直线夹成约30°至90°,优选基本上45°的角度。特别有利的是,过滤装置的入口在安装位置中至少局部地相对于垂直线倾斜地延伸,优选延伸直至过滤装置的相对于垂直线而言的下端部。入口可在此优选沿着过滤装置壳体的壳体壁伸延,其中,壳体壁的下棱边与垂直线夹成约30°至90°,优选基本上45°的角度。优选可在此这样设定,在过滤装置中的导引装置也通过以下方式相应地被设置成倾斜于垂直线,即,导引装置例如平行于入口的平面伸延。
[0026]通过油雾分离器的过滤装置的相对于垂直线倾斜的设置结构,可使被分离的油沿着导引装置或者说折流板有针对性地回流至过滤装置在未处理气体侧的入口。在此由于重力的原因可以沿着导引装置进行流出,由此可改进流出特性,这是由于油回流和载气的气流彼此分离地伸展。
[0027]优选可这样设定,油雾分离器相对于载气的流动路径而言在所述至少一个过滤装置的上游具有第一壳体腔室,该第一壳体腔室相对于过滤装置的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入口的进入面来说具有横向于载气的流动路径的增大的自由流动面。也可这样设定,油雾分离器相对于载气的流动路径而言在所述至少一个过滤装置的下游具有第二壳体腔室,该第二壳体腔室相对于过滤装置的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流出口的流出面来说具有横向于载气的流动路径的增大的自由流动面。
[0028]此外,也要求保护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燃机,其中,优选在内燃机的曲轴箱上设置有所建议的油雾分离器。
【附图说明】
[0029]本发明的其他细节和优点借助于下面的【附图说明】进行阐述。其中示出了:
[0030]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过滤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1]图2示出了所建议的过滤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2]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过滤装置的仰视图;
[0033]图4示出了所建议的过滤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4]图5示出了所建议的过滤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透视性俯视图;以及
[0035]图6示出了具有所建议的油雾分离器的内燃机的示意图,该油雾分离器包括所建议的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过滤装置I的示意性剖视图,其包括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中的滤芯6。过滤装置I的壳体3具有用于将载气2引入到过滤装置I中的入口 4以及用于将已通过滤芯6过滤的载气2从过滤装置I导出的出口 5。通过虚线表明载气2沿着流动路径16流经滤芯6 (应将液态悬浮颗粒例如油从该载气2分离出来)。载气2从入口 4出发沿着流动方向7流经过滤装置I直至出口 5。横向于流动方向7,在该实施例中,壳体3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截面,从而横向于流动方向7产生矩形的、内部净宽(Iichter)的壳体横截面10。壳体3的入口 4具有横向于流动方向7的同样为矩形的进入面20,该进入面20与可被载气2流经的横截面11相对应。
[0037]图2示出了所建议的过滤装置I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该过滤装置I用于将油从油雾或者载气2中分离出来。过滤装置I包括壳体3,在该壳体中设置有滤芯6。滤芯6在该实施例中由用不锈钢丝制成的金属丝网形成,其中金属丝网的滤丝8具有小于0.2mm,优选小于0.1mm的金属丝直径。壳体3在该实施例中具有两个入口 4,这两个入口 4横向于流动方向7 —起形成进入面20,载气2通过进入面20进入壳体3并且可沿着流动路径16流经滤芯6。沿流动方向看在滤芯6后面在壳体3上设置的两个导引装置9限定开口 12,该开口 12在该实施例中与壳体3的出口 5相对应,载气2可通过该出口 5从过滤装置I中流出。
[0038]通过选择入口 4的合适的尺寸以及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进入面20可以对载气2的流动速度产生影响,其中,优选这样选择入口 4或者说进入面20,即载气2通过滤芯6的流动速度至少为0.6m/s,优选至少为0.9m/so在该实施例中这样选择滤芯6的厚度或者说沿流动方向7来看在入口 4和导引装置9之间的距离25,S卩,由此得到的滤芯6可被载气2流经的、横向于通过滤芯6的流动路径16的横截面基本上为通过两个入口 4形成的进入面20的一半大小。通过开口 12或者出口 5形成的、可被载气2流经的横截面11在该实施例中基本上与进入面20(其通过两个入口 4形成)选成一样大小,从而得到载气2的基本上保持不变的沿着流动路径16通过滤芯6的流动速度。
[0039]图3示出了图2的过滤装置I的仰视图。如图示中所示,过滤装置I的该实施例的壳体3的底面具有带有长度17和宽度18的矩形结构。入口 4(载气2可通过该入口 4流进过滤装置I中)在该实施例中沿着壳体3的两个壳体壁13伸展且在壳体3的整个宽度18上延伸。两个入口 4共同形成进入面20,载气2可通过该进入面20流进过滤装置I中。
[0040]图4以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所建议的过滤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相比图2的实施例,在此,沿流动方向7依次设置有多个滤芯6。在滤芯6之间是设置在壳体3上的导引装置9,通过该导引装置9分别对应地使流经滤芯6的载气2的流动路径16转向。导引装置9 (设置成基本上垂直于流动方向7)在此分别形成开口 12,该开口 12沿流动方向7看彼此错开设置。由此得到总的来说迷宫式结构,由此相应地延长了流动路径16。在该实施例中,可被载气2流经的所有横截面11以及入口 4的进入面20尺寸都基本上一样大,由此得到载气2沿着流动路径16的基本上保持不变的流动速度。然而视乎应用情况的不同可能有意义的是,改变可被载气2流经的横截面11且由此改变载气2沿着流动路径16的流动速度。因此可例如这样设定,通过设计开口 12的尺寸在过渡至第二滤芯6 (沿流动方向7看)时提高流动速度且在从第二滤芯6出来时再次减小流动速度。
[0041]在相应两个滤芯6之间的各导引装置9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沿流动方向7以距离25设置在壳体3上。通过合适地选择进入面20、可被载气2流经的横截面11和在导引装置9之间的距离25,在载气2的给定的体积流量情况下可对载气2的流动速度产生影响。视乎如例如待配备过滤装置I的内燃机的应用情况而定,就是说特别简单地从结构上要施以影响的值可以对于进入面20、可被载气2流经的横截面11和距离25进行匹配,以便达到最佳过滤效果。尤其可通过匹配这些值来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不同内燃机(所有这些内燃机都可具有相同的外侧壳体尺寸)的过滤装置I。
[0042]图5以透视性俯视图示出了类似于图4的所建议的过滤装置I的又一实施例。在此出于清楚性的原因,滤芯6以及壳体3的正面的侧壁未示出。如从图中所见,入口 4和通过导引装置9限定的开口 12基本上沿着壳体3的整个宽度18伸展。也可明显看出过滤装置I的迷宫式内部结构,该结构通过导引装置9实现。
[0043]图6示出了内燃机15的示意图,在该内燃机15的曲轴箱21中设置带有所建议的过滤装置I的所建议的油雾分离器14。内燃机5可例如为燃气发动机,其中,以已知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进气口 24引入增压空气。在内燃机15的曲轴箱21中产生的窜气或者说载气2被导引到油雾分离器14中。在用作预过滤器的油雾分离器14之后,载气2到达精滤清器22中,以便将更小的不能被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