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的发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32328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接地侧保持为接地状态的多个履带支重轮24、及对行驶履带2的非接地侧进行保持的中间滚轮25ο通过驱动链轮22对行驶履带2的前侧进行支承,通过张力滚轮23对行驶履带2的后侧进行支承,通过履带支重轮24对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进行支承,且通过中间滚轮25对行驶履带2的非接地侧进行支承。
[0044]如图1、图2所示,在收割装置3的与收割转动支点轴4a连结的收割框架51上设有对田地中种植的未收割谷杆的根部进行切断的推子式的收割刀片装置52。在收割框架51的前方配置有将田地中种植的未收割谷杆扶起的6条量的谷杆扶起装置53。在谷杆扶起装置53与喂入链6的前端部(输送始端侧)之间配置有对由收割刀片装置52收割的收割谷杆进行搬运的谷杆搬运装置54。需要说明的是,在谷杆扶起装置53的下部前方突出设置有对未收割谷杆进行分草的6条量的分草体55。联合收割机构成为一边在田地内移动,一边通过收割装置3对田地中种植的未收割谷杆进行连续地收割。
[0045]下面,参照图1及图2,对脱粒装置5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在脱粒装置5中具备谷杆脱粒用的脱粒滚筒(扱胴)56、对向脱粒滚筒56的下方落下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摆动分选盘57及扇车风扇58、对从脱粒滚筒56的后部取出的脱粒排出物进行再处理的处理滚筒59及将摆动分选盘57的后部的排尘排出的排尘风扇60。需要说明的是,由谷杆搬运装置54从收割装置3搬运的谷杆由喂入链6接替,向脱粒装置5搬入而由脱粒滚筒56进行脱粒。
[0046]如图1所不,在摆动分选盘57的下方侧设有将由摆动分选盘57分选出的谷粒(一次物)取出的一次输送器61和将带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物取出的二次输送器62。摆动分选盘57被构成为,通过喂入盘68及颖壳筛69,对从张设在脱粒滚筒56的下方的接受网67漏下的脱粒物进行摆动分选(比重分选)。从摆动分选盘57落下的谷粒通过来自扇车风扇58的分选风而将该谷粒中的粉尘去除,并向一次输送器61落下。从一次输送器61取出的谷粒经由扬谷输送器63而向谷物箱7搬入,被收集于谷物箱7。
[0047]另外,如图1所示,摆动分选盘57被构成为,通过摆动分选而使带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物从颖壳筛69向二次输送器62落下。具备对向颖壳筛69的下方落下的二次物进行风选的分选风扇71。从颖壳筛69落下的二次物通过来自分选风扇71的分选风而将其谷粒中的粉尘及秸杆碎块去除,并向二次输送器62落下。二次输送器62的终端部经由还原输送器66而与喂入盘68的上表面侧连通连接,以使二次物向摆动分选盘67的上表面侧返回而进行再分选。
[0048]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2所示,在喂入链6的后端侧(输送终端侧)配置有排秸杆链64和排秸杆切断器65。从喂入链6的后端侧由排秸杆链64接替的排秸杆(谷粒被脱粒后的麦秸)以长的状态向行驶机体I的后方排出,或者由在脱粒装置5的后部设置的排秸杆切断器65较短地切断成适当长度之后,向行驶机体I的后方下方排出。
[0049]接着,参照图4?图12,对作为连续再生式的废气净化装置74 (柴油颗粒状污染物过滤器)的第一壳体75及其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图8所示,废气净化装置74具备导入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的连续再生式的第一壳体75。作为废气净化壳体的第一壳体75具有入口侧壳体76和出口侧壳体77。在入口侧壳体76和出口侧壳体77的内部,沿废气的移动方向(从图7的下侧至上侧)串联地排列有生成二氧化氮(NO2)的铂等柴油氧化催化剂79 (气体净化体)和将所捕集的粒子状物质(PM)以比较低的温度连续地氧化去除的蜂窝结构的烟尘过滤器80 (气体净化体)。藉由入口侧壳体76以及出口侧壳体77内的柴油氧化催化剂79和烟尘过滤器80,除了去除柴油发动机I的废气中的粒子状物质(PM)之外,还降低了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化氢(HC)。
[0050]另外,如图4?图8所示,在入口侧壳体76上焊接固定作为废气入口管的净化入口管81,并且在出口侧壳体77上通过螺栓紧固连结作为废气出口管的净化出口管82的一端侧。在净化出口管82的另一端侧嵌合后述的尿素混合管239 (排气管)的一端侧,且在净化出口管82上连接尿素混合管239。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从净化入口管81向第一壳体75内导入,第一壳体75内的废气从净化出口管82向尿素混合管239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入口侧壳体76和出口侧壳体77由多组厚板状中间凸缘体84和多根螺栓85紧固连结成能够装拆。
[0051]通过上述的结构,通过柴油氧化催化剂79的氧化作用而生成的二氧化氮(NO2)从一侧端面(取入侧端面)向烟尘过滤器80内供给。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中含有的粒子状物质(PM)由烟尘过滤器80捕集,并通过二氧化氮(NO2)连续地氧化去除。除了去除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中的粒状物质(PM)之外,还降低了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化氢(HC)的含有量。
[0052]接着,如图4?图11所示,在行驶机体I上立起设置发动机室框架91,且在行驶机体I上表面侧载置的柴油发动机14的后表面侧由发动机室框架91包围。发动机室框架91具有左侧的角管状支柱体92、右侧的角管状支柱体93及将两端侧一体地焊接固定于左右侧的支柱体92、93的角管状横框架94。另外,在驾驶室10的底面后部设置橡胶制的压接腿体95,使驾驶室10底部的压接腿体95从上方侧与横框架94的左右的承受台96的上表面抵接,在横框架94的各承受台96上将驾驶室10的后部支承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与承受台96接触或分离。在由驾驶室10底面侧和发动机室框架91形成的发动机室97的内部设置柴油发动机14。
[0053]而且,在横框架94上一体地焊接固定左右一对净化壳体支承体111。另外,在第一壳体75中的入口侧壳体76的外侧面上一体地焊接固定前表面支承托架114。在第一壳体75的上下宽度中间部(净化入口管81的上方侧)配置前表面支承托架114。使前表面支承托架114的前部从后侧方嵌合于左右一对净化壳体支承体111之间,通过在左右一对净化壳体支承体111和前表面支承托架114的左右侧面上从左右方向进行螺接操作的上螺栓116a和下螺栓116b,将前表面支承托架114以能够装拆的方式紧固连结于净化壳体支承体
Illo
[0054]如图7、图9所示,将上螺栓116a以能够卡合或脱离的方式卡止于净化壳体支承体111的卡合凹口 111a,并且使下螺栓116b贯通净化壳体支承体111的位置调节用长孔Illbo S卩,在组装废气净化装置74的情况下,使上螺栓116a暂时固定连结于前表面支承托架114,使废气净化装置74接近净化壳体支承体111的安装位置,并使上螺栓116a卡合于净化壳体支承体111的卡合凹口 111a,将第一壳体75暂时固定支承于净化壳体支承体111。之后,使下螺栓116b贯通净化壳体支承体111的位置调节用长孔111b,将下螺栓116b紧固连结于前表面支承托架114,并且将上螺栓116a也紧固连结于前表面支承托架114,从而经由各螺栓116a、116b而将前表面支承托架114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固定于净化壳体支承体111,并经由横框架94将废气净化装置74装配于发动机室97背面侧。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在俯视下为U形状的前表面支承托架114的上端侧和下端侧焊接固定顶板体114a和底板体114b,从而将前表面支承托架114形成为四方箱状的高刚性结构。
[0055]即,在驾驶室10的下方侧形成发动机室97,并且将驾驶室10设置成能够朝向行驶机体I的前上方(机外侧方)移动,将支承驾驶室10的承受台96和支承第一壳体75的净化壳体支承体111配置于发动机室框架91的同一部位(横框架94),使驾驶室10相对于第一壳体75构成为能够接触或分离。
[0056]并且,如图4?图8、图12所不,在第一壳体75中的入口侧壳体76的左侧外周面上一体地焊接固定侧面支承托架141。在入口侧壳体76的外侧面中的同一圆周上,将前表面支承托架114和侧面支承托架141配置成放射状(十字方向)。将组装调节板142的一端侧以能够进行位置调节的方式通过螺栓143紧固连结于侧面支承托架141,并且将组装调节板142的另一端侧通过螺栓145紧固连结于脱粒装置5的机框框架144右侧面。经由组装调节板142,以能够进行位置调节的方式将侧面支承托架141与机框框架144连结固定。净化壳体支承体111的侧面与脱粒装置5的右侧经由侧面支承托架141而连结成能够装拆。换言之,将入口侧壳体76的前表面紧固连结固定于发动机室97侧(横框架94),另一方面,将入口侧壳体76的左侧面紧固连结固定于脱粒装置5侧(机框框架144)。
[0057]即,如图4?图8所不,第一壳体75的中间部经由入口侧壳体76而以纵置姿态固定于发动机室框架91。另外,将净化入口管81以朝前姿态设置在第一壳体75下端侧的废气供给侧中的第一壳体75的前侧面,并使净化入口管81朝向发动机14上表面侧(机体前方)延伸设置。在将输出轴112朝向左右方向而搭载于行驶机体I的发动机14的前表面侧上部,配置排气歧管117和增压器118。将排气连结管119的一端侧经由能够弯折的褶皱状排气导入管98而与净化入口管81连结,另一方面,将排气连结管119的另一端侧与增压器118的排气出口管99连结。将第一壳体75经由增压器118和排气连结管119而与排气歧管117连通连接。
[0058]另外,如图4所示,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方,在谷物箱7的前表面与驾驶室1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中配置上下方向上长的圆筒形状(纵置姿态)的第一壳体75,将发动机14的废气经由排气歧管117、增压器118、排气连结管119向第一壳体75导入。另外,在脱粒装置5与谷物箱7之间的上表面侧,从尿素混合管239、后述的第二壳体229及尾管83朝向后侧方排出废气。
[0059]另一方面,如图4?图7、图10、图11所示,具备分别固定于L形圆管状的尿素混合管239的排气入口侧和排气出口侧的管入口侧支承体151和管出口侧支承体152。使第一壳体75上表面部的厚板状上端凸缘体86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