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6164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述方向xl、x2、yl、y2以及区域A1-A4。
[0075]如图7所示,配重42具有沿凸轮轴26的周向延伸的形状。配重42在第1区域A1、第2区域A2、以及第4区域A4配置于凸轮轴26的周围。配重42具有在凸轮轴26的周向上跨过第1?第4区域A1-A4中的多个区域的形状。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配重42不具有配置于第3区域A3的部分。
[0076]详细而言,配重42包括第1配重部47和第2配重部48。第1配重部47从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沿凸轮轴26的周向且向第1横向xl延伸。第1配重部47的周向上的端部471相对于纵轴Y位于第1横向xl。即,第1配重部47整体相对于纵轴Y位于第1横向xlo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1配重部47的端部471配置于第2区域Α2。
[0077]第2配重部48从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沿凸轮轴26的周向且向第2横向x2延伸。第2配重部48的周向上的端部481相对于纵轴Y位于第2横向x2。S卩,第2配重部48整体相对于纵轴Y位于第2横向x2。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2配重部48的端部481配置于第4区域A4。
[0078]在凸轮轴26的周向上,第1配重部47比第2配重部48长。S卩,绕凸轮轴26的旋转中心cl的配重42的从旋转中心c2到第1配重部47的端部471的角度比配重42的从旋转中心c2到第2配重部48的端部481的角度大。
[0079]第1配重部47包括第1部分421和第2部分422。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1部分421配置于第1区域A1。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2部分422配置于第2区域A2。第2配重部48配置于第4区域A4。
[0080]配重42包括枢销支撑部423。枢销支撑部423遍及第1部分421和第2部分422地配置。枢销46安装于枢销支撑部423。
[0081]排气凸轮264包括比基圆266向外方突出的凸轮凸部267 (cam lobe)。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枢销46的一部分不与凸轮凸部267重叠。S卩,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枢销46的一部分位于比排气凸轮264的外周面靠外方的位置。另外,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枢销46包括位于比基圆266靠内方的位置的部分。
[0082]减压销44连接于第1配重部47。详细而言,减压销44连接于第2部分422。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减压销44配置于第2区域A2。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与减压销44之间的距离为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与凸轮轴26的旋转中心cl之间的距离以上。
[0083]图11是示出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到的凸轮轴组装体的图。如图11所示,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凸缘41的外形包括比第1轴承27的外形大的部分。详细而言,第1凸部412比第1轴承27的外周面向外方突出。
[0084]在闭状态下,配重42的第1部分421包括第1突出部424。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1突出部424比第1轴承27的外周面向外方突出。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2部分422的外周面位于比第1轴承27的外周面靠内方的位置。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2配重部48的外周面位于比第1轴承27的外周面靠内方的位置。
[0085]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枢销支撑部423包括比第1轴承27的外周面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425。突出部425的突出长度的最大值比第1突出部424的突出长度的最大值大。即,突出部425比第1突出部424更大程度地沿第1轴承27的径向突出。此外,突出长度的意思是指第1轴承27的径向上的从第1轴承27的外周面起的突出长度。
[0086]如图11所示,第1轴承27包括内圈271和外圈272。内圈271与凸轮轴26接触。外圈272与汽缸盖14的第1支撑壁141接触。如图7所示,配重42包括内圈接触部426。内圈接触部426在凸轮轴线方向上与内圈271并列地配置。内圈接触部426从配重42的与第1轴承27相邻的表面朝向内圈271突出。
[0087]如图11所示,内圈接触部426位于比外圈272的内周面靠内方的位置。此外,不论配重42处于闭状态以及开状态中的哪个状态,内圈接触部426均位于比外圈272的内周面靠内方的位置。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内圈接触部426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凸轮轴26的旋转中心cl相比更靠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的附近的位置。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内圈接触部426位于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与凸轮轴26之间。如图4所示,在内圈接触部426与内圈271接触的状态下,配重42的其他部分不与外圈272接触。
[0088]详细而言,在配重42处于闭状态下,内圈接触部426遍及第4区域A4、第1区域Al以及第2区域A2地配置。内圈接触部426包括第1接触部426a、第2接触部426b以及第3接触部426c。在配重42处于闭状态下,第1接触部426a配置于第1区域Al。在配重42处于闭状态下,第2接触部426b配置于第2区域A2。在配重42处于闭状态下,第3接触部426c配置于第4区域A4。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1接触部426a的面积比第2接触部426b的面积大。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1接触部426a的面积比第3接触部426c的面积大。
[0089]在图12中,G1表示配重42的重心的位置。G2表示在不存在第1突出部424的情况下的配重42的重心的位置。此外,在图12中,第1突出部424附有剖面线。“不存在第1突出部424的情况”的意思是指在图12中附有剖面线的部分被除去了的状态。另外,在图12中,用双点划线来表示第1轴承27的外周面。如图12所示,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配重42的重心G1配置于第1区域A1。配重42的重心G1与凸轮轴26的旋转中心cl之间的距离比配重42的重心G1与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之间的距离大。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第1突出部424包含在第1轴承27的周向上比无第1突出部424时的配重42的重心G2的位置靠近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的近部分424a和远离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的远部分424b。关于从第1轴承27的外周面向外方的突出量,近部分424a比远部分424b大。
[0090]另外,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内圈接触部426中比配重42的重心G1靠近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的部分,比内圈接触部426中比配重42的重心G1远离配重42的旋转中心c2的部分大。例如,第1接触部426a在凸轮轴26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比第2接触部426b在凸轮轴26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大。
[0091]图13是示出配重42的第2凸轮轴端部262侧的表面的立体图。图14是在图10中从箭头XIV的方向观察到的凸轮轴组装体的侧视图。如图13所示,第1部分421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厚度比第2部分422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大。第2配重部48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厚度比第2部分422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大。
[0092]如图13所示,第1部分421包括内径部421a和外径部421b。内径部421a位于外径部421b的内方。外径部421b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厚度比内径部421a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大。外径部421b包括上述第1突出部424。因此,第1突出部424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厚度比第2部分422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大。第1突出部424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厚度比第2配重部48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大。第1突出部424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厚度比枢销支撑部423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大。
[0093]如图10所示,从凸轮轴26的径向观察,配重42的一部分与凸缘41重叠。详细而言,从凸轮轴26的径向观察,第1部分421的外径部421b与凸缘41重叠。第2配重部48的第2凸轮轴端部262侧的表面和内径部421a的第2凸轮轴端部262侧的表面与凸缘41的第1凸轮轴端部261侧的表面相对,在第2部分422与凸缘41之间配置上述减压凸轮43的头部431。
[0094]如图13所示,枢销支撑部423包括收置部423a和凸台部423b。凸台部423b从收置部423a沿凸轮轴线方向突出。收置部423a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厚度比第1部分421以及第2配重部48在凸轮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小。因此,收置部423a具有从配重42的表面沿凸轮轴线方向凹陷的形状。
[0095]图15是从第2凸轮轴端部262侧观察凸缘41、配重42以及复位弹簧45的图。如图15所示,收置部423a收置复位弹簧45。凸台部423b插入于上述复位弹簧45。在凸台部423b设置有孔423c。在凸台部423b的孔423c插入枢销46。
[0096]如图13以及图15所示,配重42包括第2卡定部42b。第2卡定部42b用于与复位弹簧45的第2弹簧端部452卡定。第2卡定部42b包含于第1部分421。详细而言,第2卡定部42b是在第1部分421中相对于枢销支撑部423形成的台阶部。
[0097]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凸缘41包括第1卡定部42a。第1卡定部42a用于与复位弹簧45的第1弹簧端部451卡定。详细而言,第1卡定部42a是第1凸部412的一部分。第1卡定部42a与凸缘41 一体成型。例如,凸缘41包括第1卡定部42a在内,通过烧结、锻造或者铸造等制作方法一体成形。
[0098]图16是示出盖罩19被卸下了的状态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