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机油底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1271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油机油底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油机油底壳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油底壳是安装于发动机的下部,用于放置润滑油,并且曲轴容纳于油底壳所在的空间,并在曲轴转动过程中,与油底壳内的润滑油相接触,实现对发动机的相应部件润滑。
[0003]为了防止发动机在倾斜时,设置于油底壳内的机油泵能够吸到足够的润滑油,现油底壳结构均设置为深度不同的结构,机油泵设置于油底壳内深度大的位置。并且为了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为产生的震动使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晃动,一般均在油底壳内设置挡油板,以防止润滑油的晃动对发动机的性能性产生影响。
[0004]但是现技术的油底壳在车辆出现急转弯时,油底壳内的润滑油也会随着车辆的方向变化而向一侧汇集,而导致机油泵短时间内无法吸到润滑油。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汽油机油底壳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克服车辆在出现急转弯时机油泵短时间内无法吸入润滑油的问题,以防止对发动机的过度磨损,而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包括有油底壳本体,在所述油底壳本体上设置有凹陷部,在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
[0008]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的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突起结构的上端低于所述凹陷部的上端面;
[0009]在所述凹陷部的上端面的四周设置有两对挡油板,分别为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
[0010]在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凹槽;所述纵向凹槽的中线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长边平行。
[0011]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分别设置于,与所述凹陷部的中心为原点,以垂直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长边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短边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内;
[0012]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内。
[0013]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大小、结构及形状相同。
[0014]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大小、结构及形状相同。
[0015]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中点的连线为所述第一象限和所述第三象限的平分线。
[0016]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中点的连线为所述第二象限和所述第四象限的平分线。
[0017]所述第一挡油板和所述第二挡油板均为弧形板。
[0018]所述第一挡油板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弧长。
[0019]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设置有放油阀或放油塞。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申请通过在凹陷部的四周设置第一挡油板及第二挡油板,并且将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的弧形设置,当车辆在急转弯时,汇集向一侧的润滑油在受到挡油板的作用后,因为弧形的边为沿弧形边的切线方向,此时对润滑油的流向产生类似旋涡作用,此时凹陷部内的润滑油中心处的压力降低,外部的润滑油在压力的作用下补充入该旋涡处,使得机油泵始终处于充够液位的润滑油状态下。
[0022]本申请通过在凹陷部的上端面的两对挡油板中的一对挡油板的外表面设置纵向凹槽,该纵向凹槽使得对冲击到其上的润滑油实现导流,能够减缓润滑油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油底壳主视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油底壳俯视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挡油板中的一块挡油板的主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I油底壳本体,2凹陷部,3凸起结构,4突起结构,5第一挡油板,6第二挡油板,7放油阀,51纵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有油底壳本体1,在所述油底壳本体I上设置有凹陷部2,在所述油底壳本体I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3 ;在本申请中的油底壳本体的外形同现有技术相同,不在本申请的技术改进范围内,油底壳与发动机的安装等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的,油底壳本体为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通过冲压成型。
[0030]在所述凹陷部2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的突起结构4,此突起结构4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在本申请中,设置于凹陷部2内侧壁的突起结构4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提高凹陷部的侧壁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相应减少凹陷部的容积,少量的润滑油即能保证液位,有利于保证机油泵的效率;所述突起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突起结构4的上端低于所述凹陷部2的上端面;
[0031]在所述凹陷部2的上端面的四周设置有两对挡油板,分别为第一挡油板5和第二挡油板6 ;所述第一挡油板5的两块挡油板的大小、结构及形状相同。
[0032]所述第二挡油板6的两块挡油板的大小、结构及形状相同。
[0033]在本申请中,第一挡油板5和第二挡油板6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高分子塑料材质,其中高分子塑料材质为不与润滑油有溶解或渗透作用的材质,如聚氨酯树脂、PP、高强度聚乙烯等。
[0034]在所述第一挡油板5的两块挡油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凹槽51 ;所述纵向凹槽51的中线与所述第一挡油板5的长边平行。通过在凹陷部的上端面的两对挡油板中的一对挡油板的外表面设置纵向凹槽,该纵向凹槽使得对冲击到其上的润滑油实现导流,能够减缓润滑油的冲击力。但是通过分析,不能将两对挡油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纵向凹槽,否则会出现润滑油的环形冲击,而提高了凹陷部中心处的旋涡,反而会出现机油泵吸不到润滑油情况。
[0035]在本申请中,纵向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但是纵向凹槽的深度不超过弧形所在圆半径的1/10。在本申请中,外表面是指与凹陷部相对的表面。
[0036]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分别设置于,与所述凹陷部的中心为原点,以垂直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长边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短边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内;
[0037]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内。
[0038]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中点的连线为所述第一象限和所述第三象限的平分线。
[0039]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中点的连线为所述第二象限和所述第四象限的平分线。
[0040]所述第一挡油板和所述第二挡油板均为弧形板。
[0041]所述第一挡油板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弧长。
[0042]本申请将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分别设置于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内,且采用弧形挡油板结构,利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润滑油的晃动的方向与挡油板表面的接触的角度的变化,而对润滑油的汇集作用。
[0043]在所述凹陷部2的底面设置有放油阀7或放油塞。
[0044]尽管已经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清楚,通过对本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替换及修饰等,均应当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包括有油底壳本体,在所述油底壳本体上设置有凹陷部,在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的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突起结构的上端低于所述凹陷部的上端面; 在所述凹陷部的上端面的四周设置有两对挡油板,分别为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 在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凹槽;所述凹槽的中线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长边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分别设置于,与所述凹陷部的中心为原点,以垂直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长边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短边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内; 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大小、结构及形状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大小、结构及形状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中点的连线为所述第一象限和所述第三象限的平分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中点的连线为所述第二象限和所述第四象限的平分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板和所述第二挡油板均为弧形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弧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设置有放油阀或放油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油机油底壳结构,包括有油底壳本体,在所述油底壳本体上设置有凹陷部,在凹陷部的上端面的四周设置有两对挡油板,分别为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在所述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凹槽;所述凹槽的中线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长边平行。第一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分别设置于,与凹陷部的中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内;第二挡油板的两块挡油板分别设置于,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内。本申请通过在凹陷部的四周的第一挡油板及第二挡油板的弧形设置,当车辆在急转弯时,使得机油泵始终处于充够液位的润滑油状态下。
【IPC分类】F01M11/00
【公开号】CN204703979
【申请号】CN201520363603
【发明人】沈君波
【申请人】宁波中甬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