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2122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发动机结构设计中喷管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二元塞式喷管,在喷管出口位置增加了塞锥体,该塞锥体处于高温、高速的喷流环境中,为了保护塞锥体和提高隐身能力,就必须对该塞锥体进行冷却;但是该塞锥体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塞锥体的结构形式给塞锥体的冷却带来了困难。
[0003]现阶段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该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困难,能够在不受塞锥体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塞锥体的结构形式的限制,对塞锥体进行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不受塞锥体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塞锥体的结构形式的限制对塞锥体进行冷却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包括:
[0006]圆转方筒体,一端与前端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收敛段连接;
[0007]收敛段,具有内腔,收敛段一端与圆转方筒体的远离发动机的一端连接,收敛段设置有两个竖直且对称设置的侧壁板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两个侧壁板之间的收敛板,侧壁板与收敛板形成内腔;
[0008]塞锥体,设置在内腔中,塞锥体包括前锥体、塞锥中段和后锥体,且收敛段与前锥体以及塞锥中段的靠近圆转方筒体的一部分共同构成收敛通道;
[0009]前锥体内部具有肋片通道和集气腔,集气腔包括三个,其中两个对称布置在前锥体左右两端,并且与左右对称分布的引气管相连通,另外一个位于前锥体的中部,中部的集气腔被隔板分开,前锥体通过导气管与后锥体连接;
[0010]塞锥中段垂直于侧壁板设置在前锥体和后锥体之间,并通过光滑的圆弧面与前锥体和后锥体紧密搭接。
[00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塞锥中段可通过机械或气动方式调节,实现喉道面积可调。
[0012]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前锥体和后锥体与侧壁板固定连接。
[0013]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侧壁板与收敛板互相垂直。
[0014]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后锥体为双层壁空腔结构,且上下外层壁面布置有气膜缝。
[00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了塞锥体冷却的困难,保护塞锥体、提高了塞锥体隐身能力,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置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的图1所示实施例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的图1所示实施例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整流罩、2-收敛板、3-前锥体、4-塞锥中段、5-后锥体、6_导气管、7_侧壁板、8-圆转方筒体、9-隔板、10-引气管、11-集气腔、12-内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地理解按照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说明。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3]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包括一种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包括:
[0024]圆转方筒体8,一端与前端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收敛段连接;
[0025]收敛段,具有内腔,收敛段一端与圆转方筒体8的远离发动机的一端连接,收敛段设置有两个竖直且对称设置的侧壁板7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两个侧壁板7之间的收敛板2,侧壁板7与收敛板2形成内腔;
[0026]塞锥体,设置在内腔中,塞锥体包括前锥体3、塞锥中段4和后锥体5,且收敛段与前锥体3以及塞锥中段4的靠近圆转方筒体8的一部分共同构成收敛通道;
[0027]前锥体3内部具有肋片通道和集气腔11,集气腔11包括三个,其中两个对称布置在前锥体3左右两端,并且与左右对称分布的引气管10相连通,另外一个位于前锥体3的中部,中部的集气腔11被隔板9分开,前锥体3通过导气管6与后锥体5连接;
[0028]塞锥中段4垂直于侧壁板7设置在前锥体3和后锥体5之间,并通过光滑的圆弧面与前锥体3和后锥体5紧密搭接。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地塞锥中段4可通过机械或气动方式调节实现喉道面积可调。前锥体3和后锥体5与侧壁板7固定连接。还包括整流罩I,设置在收敛板2外侧,左右两端与侧壁板7固定连接。侧壁板7与收敛板2互相垂直。后锥体5为双层壁空腔结构,且上、下外层壁面布置有气膜缝。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用于二元塞式喷管中,在内腔中设置有塞锥体,塞锥体可以包括由左到右依次布置的前锥体3、塞锥中段4和后锥体5,塞锥中段4垂直于侧壁板7设置在前锥体3和后锥体5之间,并通过光滑的圆弧面与前锥体3和后锥体5紧密搭接;并且,收敛段与前锥体3以及塞锥中段4的靠近圆转方筒体8的一部分共同构成收敛通道。
[0031]具体地,前锥体3内部具有肋片通道和集气腔11,集气腔11对称布置在前锥体3两端和中部,且中部集气腔11被隔板9分开,外部冷气通过引气管10引入到前锥体3两端的集气腔11内,然后流经肋片通道,同时与内流道12内高温气体换热,之后进入前锥体3中部的集气腔11,并通过导气管6进入后锥体5的双层壁空腔内,最终通过气膜缝排出,对后锥体5形成气膜保护。
[00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管,克服了塞锥体冷却困难,保护了塞锥体,提高了塞锥体的隐身能力。
[0033]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还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技术方案的范畴包括上述各部分之间的任意组合。
【主权项】
1.一种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转方筒体(8),一端与前端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收敛段连接; 收敛段,具有内腔,收敛段一端与所述圆转方筒体(8)的远离发动机的一端连接,收敛段设置有两个竖直且对称设置的侧壁板(7)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板(7)之间的收敛板(2),所述侧壁板(7)与所述收敛板(2)形成所述内腔; 塞锥体,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塞锥体包括前锥体(3)、塞锥中段(4)和后锥体(5),且所述收敛段与前锥体(3)以及所述塞锥中段(4)的靠近所述圆转方筒体(8)的一部分共同构成收敛通道; 所述前锥体(3)内部具有肋片通道和集气腔(11),集气腔(11)包括三个,其中两个对称布置在所述前锥体(3)左右两端,并且与左右对称分布的引气管(10)相连通,另外一个位于所述前锥体⑶的中部,中部的所述集气腔(11)被隔板(9)分开,所述前锥体(3)通过导气管(6)与后锥体(5)连接; 所述塞锥中段(4)垂直于所述侧壁板(7)设置在所述前锥体(3)和后锥体(5)之间,并通过光滑的圆弧面与所述前锥体(3)和后锥体(5)紧密搭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塞锥中段(4)可通过机械或气动方式调节实现喉道面积可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锥体(3)和后锥体(5)与所述侧壁板(7)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流罩(I),设置在所述收敛板(2)外侧,左右两端与所述侧壁板(7)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7)与所述收敛板(2)互相垂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锥体(5)为双层壁空腔结构,且上下外层壁面布置有气膜缝。
【专利摘要】一种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涉及飞机发动机结构设计中喷管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用于冷却二元塞式喷管中塞锥体,包括圆转方筒体、前锥体、塞锥中段、后锥体、和收敛段,其中,圆转方筒体前端与发动机连接,冷气从外部引入到前锥体的肋形结构通道内,然后通过导气管进入后锥体经过气膜缝排出,形成对塞锥体结构良好的冷却和保护,实现良好的隐身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元塞式喷管塞锥体冷却结构克服了塞锥体冷却的困难,保护塞锥体、提高了塞锥体隐身能力,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置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IPC分类】F02K1/04, F02K1/08, F02K1/78
【公开号】CN204941720
【申请号】CN201520722864
【发明人】任利锋, 张少丽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