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683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多轴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轴风力发电机,具体涉及风力发电机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需要风向跟踪装置,结构较为复杂,造价高;而立轴风机则不需要风向跟踪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轴风力发电机,它是将多风扇的多个立轴风机平行安装在具有喇叭口的矩形框架内,多个立轴风机的下部各连接一只发电机,矩形框架连同多个立轴风机由一对立柱高架于空中。由于立轴风机不受风向的影响则不需要风向跟踪装置,结构简单,多个立轴风机置于矩形框架且相邻部分交叉重合能够增大受风面积,具有喇叭口的矩形框架能够提高经过矩形框架内的风压,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0004]本发明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轴风力发电机,包括:一对立柱、安装在一对立柱上的矩形框架、平行分布在矩形框架内的多个立轴风机、连接在多个立轴风机下方的发电机、为多个发电机存储电能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框架的两个口沿为喇叭口,矩形框架的上下两个面板对应分布多个轴孔;所述的立轴风机是将多个四叶风扇同轴间隔套装,将多个立轴风机的立轴上端配合轴承、立轴的下端套装止推轴承和矩形框架上下面的轴孔连接,使多个立轴风机相邻部分交叉重合,多个立轴风机均能够独立自由转动;所述的多个发电机和多个立轴风机的立轴对应连接在矩形框架的下面板底面。
[0005]所述的立轴风机扇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0006]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0007]1.由于立轴风机不受风向的影响则不需要风向跟踪装置,结构简单。
[0008]2.多个立轴风机置于矩形框架且相邻部分交叉重合能够增大受风面积。
[0009]3.具有喇叭口的矩形框架能够提高经过矩形框架内的风压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3]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0014]图中:1、一对立柱,2、矩形框架,2-1、喇叭口,3、立轴风机,3-1、立轴,3-2,四叶风扇,4、轴承,5、止推轴承,6、发电机,7、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2、3所示:一种多轴风力发电机,包括:一对立柱1、安装在一对立柱1上的矩形框架2、平行分布在矩形框架2内的多个立轴风机3、连接在多个立轴风机3下方的发电机6、为多个发电机6存储电能的蓄电池7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框架2的两个口沿为喇叭口 2-1,矩形框架2的上下两个面板对应分布多个轴孔;所述的立轴风机3是将多个四叶风扇3-2同立轴3-1间隔套装,将多个立轴风机3的立轴上端配合轴承4、立轴3-1的下端套装止推轴承5和矩形框架2上下面的轴孔连接,使多个立轴风机3相邻部分交叉重合,多个立轴风机3均能够独立自由转动;所述的多个发电机6和多个立轴风机3的立轴3-1对应连接在矩形框架2的下面板底面。
[0016]如图2所示:所述的立轴风机3扇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0017]如图1、2、3所示:多个立轴风机3不受风向的影响则不需要风向跟踪装置,结构简单,多个立轴风机3置于矩形框架2且相邻部分交叉重合能够增大受风面积,具有喇叭口2-1的矩形框架2能够提高经过矩形框架2内的风压,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主权项】
1.一种多轴风力发电机,包括:一对立柱(1)、安装在一对立柱(1)上的矩形框架(2)、平行分布在矩形框架(2)内的多个立轴风机(3)、连接在多个立轴风机(3)下方的发电机(6)、为多个发电机(6)存储电能的蓄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框架(2)的两个口沿为喇叭口(2-1),矩形框架(2)的上下两个面板对应分布多个轴孔;所述的立轴风机(3)是将多个四叶风扇(3-2)同轴间隔套装,将多个立轴风机(3)的立轴(3-1)上端配合轴承(4)、立轴的下端套装止推轴承(5)和矩形框架(2)上下面的轴孔连接,使多个立轴风机(3)相邻部分交叉重合,多个立轴风机(3)均能够独立自由转动;所述的多个发电机(6)和多个立轴风机(3)的立轴(3-1)对应连接在矩形框架(2)的下面板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轴风机(3)扇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轴风力发电机,它是将多风扇的多个立轴风机平行安装在具有喇叭口的矩形框架内,多个立轴风机的下部各连接一只发电机,矩形框架连同多个立轴风机由一对立柱高架于空中。由于立轴风机不受风向的影响则不需要风向跟踪装置,结构简单,多个立轴风机置于矩形框架且相邻部分交叉重合能够增大受风面积,具有喇叭口的矩形框架能够提高经过矩形框架内的风压,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IPC分类】F03D9/25, F03D3/06, F03D3/02, F03D13/20
【公开号】CN205117617
【申请号】CN201520830671
【发明人】徐建宁
【申请人】徐建宁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