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65871阅读:来源:国知局
B。而从第一散热通道的进风部进来的冷却气体流向机舱20内的动力电缆4时,已经被沿路的散热体(轮毂内的变桨柜、发电机的轴系,变频器柜12)加热,再去冷却温度较高的动力电缆4第一热区A,效果将非常不理想,且很有可能起不到冷却的作用。
[0027]为解决动力电缆4的散热问题,第二散热通道的入风口设置在机舱20的远离桨侧的侧壁上,优选地,设置在机舱20尾部上,并使第一风管6穿过机舱底座的弧形罩后包围的第一热区A,并将冷却气体引流至塔筒21内的第二热区B。如此,第二散热通道在第二风扇10(轴流风扇)的转动下,从外界直接吸入冷气,通过第一风管6(隔热风管)对第一热区A散热后再对第二热区B散热,最终将散热后的气体排至塔筒21。从而有效解决了特殊散热体动力电缆4的散热问题。为了进一步达到重点区域的散热要求,还可再在塔筒21侧壁上单独开设入风口及风管,使其单独对第二热区B散热,以确保达到动力电缆扭缆区(第二热区B)的散热要求。
[0028]除了上述散热体是动力电缆这种特殊散热体外,散热体还可以是其他包括两个热区的散热体,其散热方式的原理与动力电缆散热的原理相同,即设置一条相对独立的第二散热通道单独为其散热,在此不再重述。
[0029]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第一散热通道的出风部处设有第二风管7。第二风管7的出口端朝向塔筒21的中段塔筒平台,并位于中段塔筒平台上方。相对应地,第二风管7的出口端下方的中段塔筒平台上设有开孔。第二风管7的作用在于将出风部排出的热气引流至塔筒21中部,避免从出风部排出的热气向下流动时再去影响动力电缆4的第二热区B。这样一来,第一散热通道的散热气体从出风部流出后通过第二风管7被打入塔筒21中部,并最终通过塔筒21中部平台上的开孔继续向下排放。
[0030]考虑安全操作问题,第一散热通道的出风部处设有第一栅格板9,第一栅格板9位于第一风扇8的上方。第一栅格板9的作用在于,既可让冷气通过,又确保人员在对第二风管7进行操作时,不至于从出风部掉落至塔筒21而发生安全事故。此外,因第一栅格板9位于第一风扇8的上方,还能防止相应的工具落入机舱平台上的第一风扇8中。中段塔筒平台上的开孔处设有第二栅格板5,第二栅格板5同样也是起到透气且防止事故发生的作用,在此不再重述。
[0031]为了将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的热气有效排出,塔筒壁上的排风口和第三风扇3设置在塔筒21底部的塔筒门2上方。使用时,在风扇的转动下(风扇带动塔筒21内的气体流动,从而带动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气体流动),将塔筒21中部排出的热气快速吸出并通过排风口排至外界,从而完成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的一个总体循环,达到了对整个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的目的。另一方面,第三风扇3还能抽取主控层13内的热气,且避免将热气引入到下方的变流器I,不会影响到变流器I的散热(变流器I有其独立的散热系统)。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通过在风力发电机组内建立相互独立的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能够有针对性地冷却发热量比较大的散热体或者散热体的多个高发热部位,且因两个散热通道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故而有效避免了传统的集中或统一散热方式下,部分散热体受散热通道内的热气影响,得不到充分散热的问题。
[003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散热系统,还包括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根据需要控制散热系统的第一散热通道和/或第二散热通道。具体地,主控系统预先设置好控制逻辑,根据需要单独控制第二散热通道的启动,对动力电缆4或者其他有需要的散热体单独实施散热。或者说,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散热通道内的散热体温度过高时,报警或通过控制调节第一风扇8加大第一散热通道的散热强度。该风力发电机组可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使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更加智能。
[00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通过建立两个独立的散热通道,能够单独散热发热量比较大的散热体或者散热体的不同发热区域,使得风力发电机组内的主要散热体都能得到均衡的散热,且避免了散热体之间相互影响(部分散热体受散热通道内散热过后的热风影响,得不到充分散热)。另一方面,该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的散热方式简单,运行、维护和维修均较方便,且成本较低,实用性强。相比传统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有效避免了传统冷却系统在应用时带来的各种冷却介质泄露的风险。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机舱(20)及塔筒(21),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舱(20)桨侧的进风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舱(20)底部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处设有第一风扇(8),所述进风部、所述机舱(20)以及所述出风部形成第一散热通道; 设置在所述机舱(20)和/或所述塔筒(21)侧壁上的入风口,设于所述入风口处的第二风扇(10),以及第一风管(6),所述第一风管(6)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连通,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入风口、所述风管以及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二散热通道;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塔筒(21)侧壁上的排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20)包括机舱底座,所述机舱底座将所述机舱(2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靠近所述塔筒(21)顶部的第一区域和远离所述塔筒(21)顶部的第二区域,所述进风部、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出风部形成第一散热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散热体为包括位于所述机舱(20)内的第一热区(A)和位于所述塔筒(21)内的第二热区(B)的散热体,所述入风口设置在所述机舱(20)的远离所述桨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风管(6)包围所述第一热区(A)并将冷却风引流至所述第二热区(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处设有第一栅格板(9),所述第一栅格板(9)位于所述第一风扇(8)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处设有第二风管(7),所述第二风管(7)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塔筒(21)的中段塔筒平台,并位于所述中段塔筒平台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塔筒平台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处设有第二栅格板(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塔筒(21)底部的塔筒门(2)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处设有第三风扇(3)。9.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系统,所述主控系统控制所述散热系统的第一散热通道和/或第二散热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设置在机舱桨侧的进风部,以及设置在机舱底部的出风部,出风部处设有第一风扇,进风部、机舱以及出风部形成第一散热通道;设置在机舱和/或塔筒侧壁上的入风口,设于入风口处的第二风扇,以及第一风管,第一风管的一端与入风口连通,另一端为出风口,入风口、风管以及出风口形成第二散热通道;该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设置在塔筒侧壁上的排风口。该散热系统能有效且避免散热体之间相互影响。
【IPC分类】F03D80/60
【公开号】CN205277721
【申请号】CN201521005841
【发明人】方涛, 白洛林, 高杨
【申请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