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电解阳极分板移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8758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铜电解阳极分板移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铜电解阳极分板移载装置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电解阳极分板移载装置,属有色金属冶炼机械设备技 术领域。
二、 背景技术
在铜电解精炼生产过程中,电解工艺对装入电解槽内的阳极板的极间距是有 要求的,影响极间距的因素有板面状态,如极板厚度、荡边、鼓包和周边毛刺以 及变形等。阳极板的厚度影响了电解的极间距,即影响了电流密度,增加了电解 阳极的溶解周期,阳极愈厚,残极率愈低,但生产过程中积压的金属愈多。因此 阳极板的厚度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而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阳极板的厚与薄在 重量方面表现为重与轻,可以通过测厚称重的办法来检验阳极板是否合格,凡经 称重,测厚不合格的阳极板均为废板,需在该阳极板进入阳极准备生产线后续工 艺之前进行。
目前,国内外针对合格的阳极板和不合格的阳极板各设计了一套机构,对于 不合格的阳极板设计一个剔板机构将其从阳极生产线上剔除,对于合格的阳极板 则设计一个移载机构将阳极板移载到生产线的后续接板机构上。这两个机构是相 互独立的机构,因此增加了设备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且两套装置的布置为平 面布局,占用厂房面积较大。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电解阳极分板移载装置,通过对铜电解阳 极分板装置进行设计改造,将移载和剔板两套装置的两个功能集中到一个新的装 置上,使机构变得简单和紧凑,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
图l-3是本实用新型组成结构图,包括钩子l,链条2,小齿轮3,大齿轮4, 带座轴承5,主动链轮6,液压马达安装座7,移动支架8,支座架9,机架IO , 挡板ll,移动横梁12,链轮轴13,从动链轮14,链片15,带座轴承16,调节 孔板17,链轮张紧调节螺栓18,第一直线滑轨19,齿条齿轮20,齿条21,第二直线滑轨22,齿轮轴23,第一液压马达24,第二液压马达25。钩子1用螺栓 固定在移动横梁12上,小齿轮3与第一液压马达24的轴平键连接,大齿轮4 和齿条齿轮20与齿轮轴23平键连接,齿轮轴23两端支承在带座轴承5上,带 座轴承5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支架8上,主动链轮6与第一液压马达24平键连 接,第一液压马达24和第二液压马25与液压马达安装座7螺栓连接,液压马达 安装座7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支座8上,第二直线滑轨22的滑座与移动支座8 螺栓连接,第二直线滑轨22的轨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支座架9上,支座架9与机 架10螺栓连接,机架IO通过地脚螺钉固定在基础平台上,挡板ll焊接在支座 架9上,从动链轮14与链轮轴13平键连接,链轮轴13的两端支承在带座轴承 16上,带座轴承16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支架8的连接板上,链片15与移动横 梁12螺栓连接,调节孔板17焊接在移动支架8的连结板上,链条2将主动链轮 6和从动链轮14连接起来,链条的张紧通过链轮张紧调节螺杆18和调节孔板17 来完成,第一直线滑轨19的轨道与移动支架8的连结板螺栓连接,直线滑轨19 的滑座与移动横梁12的连接座螺栓连接。
工作时,第一液压马达24的动力通过小齿轮3和大齿轮4先传递到齿轮轴23 上,再通过齿条齿轮20和齿条21传递到支座架9上,由于支座架9是固定不 动的,因此其反作用力使齿条齿轮20转动,这必然使移动支架8左右移动。第 二液压马达25通过主动链轮6、链条2和从动链轮14和链片15将动力传递到 移动横梁12上,使移动横梁12上下移动。
本设计的铜电解阳极分板移载装置同时具有剔板和移载功能。当阳极板不合 格时,钩子1移动到阳极板入口输送链的末端钩起阳极板,此时移动横梁12向 上运动,移动支架8向左运动,直到阳极板到达废板输送链的始端;当阳极板合 格时,钩子1移动到阳极板入口输送链的末端钩起阳极板,此时移动横梁12先 向上运动,移动支架8向右运动,当运动到一定高度时(即不产生干涉),开始 向下运动,直到阳极板到达接板装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设计具有的特点
1)改变了以前针对合格的阳极板和不合格的阳极板所采用的移载和剔板两 套装置,新设计的移载装置同时具有移载和剔板功能,这样就使整个装置变得简 单,从而降低制造成本。2) 本装置采用了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体积小、重量轻、输出力矩大。
3) 采用了直线滑轨结构,使动作轻快、平稳。
4) 采用了齿轮齿条传动,使结构更为紧凑。
四、

图l是本实用新型组成结构主视图,图中1是钩子,2是链条,3是小齿轮, 4是大齿轮,5带座轴承,6是主动链轮,7是液压马达安装座,8是移动支架,9 是支座架,10是机架,11是挡板;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中12是移动横梁,13 是链轮轴,14是从动链轮,15是链片,16是带座轴承,17是调节孔板,18是链 轮张紧调节螺栓图,19是第一直线滑轨;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20是齿条齿 轮,21是齿条,22是第二直线滑轨,23是齿轮轴,24是第一液压马达,25是第 二液压马达;图4是图2的I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l-3作进一步说明。
本设计包括钩子l,链条2,小齿轮3,大齿轮4,带座轴承5,主动链轮6, 液压马达安装座7,移动支架8,支座架9,机架IO ,挡板ll,移动横梁12, 链轮轴13,从动链轮14,链片15,带座轴承16,调节孔板17,链轮张紧调节 螺栓18,第一直线滑轨19,齿条齿轮20,齿条21,第二直线滑轨22,齿轮轴 23,第一液压马达24,第二液压马达25。钩子1用螺栓固定在移动横梁12上, 小齿轮3与液压马达24的轴平键连接,大齿轮4和齿条齿轮20与齿轮轴23平 键连接,齿轮轴23两端支承在带座轴承5上,带座轴承5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 支架8上,主动链轮6与第一液压马达24平键连接,第一液压马达24和第二液 压马25与液压马达安装座7螺栓连接,液压马达安装座7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 支座8上,第二直线滑轨22的滑座与移动支座8螺栓连接,第二直线滑轨22 的轨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支座架9上,支座架9与机架10螺栓连接,机架10通过 地脚螺钉固定在基础平台上,挡板11焊接在支座架9上,从动链轮14与链轮轴 13平键连接,链轮轴13的两端支承在带座轴承16上,带座轴承16通过螺栓固 定在移动支架8的连接板上,链片15与移动横梁12螺栓连接,调节孔板17焊 接在移动支架8的连结板上,链条2将主动链轮6和从动链轮14连接起来,链 条的张紧通过链轮张紧调节螺杆18和调节孔板17来完成,第一直线滑轨19的 轨道与移动支架8的连结板螺栓连接,直线滑轨19的滑座与移动横梁12的连接座螺栓连接。
工作时,第一液压马达24的动力通过小齿轮3和大齿轮4先传递到齿轮轴23 上,再通过齿条齿轮20和齿条21传递到支座架9上,由于支座架9是固定不 动的,因此其反作用力使齿条齿轮20转动,这必然使移动支架8左右移动。第 二液压马达25通过主动链轮6、链条2和从动链轮14和链片15将动力传递到 移动横梁12上,使移动横梁12上下移动。
本设计的铜电解阳极分板移载装置同时具有剔板和移载功能。当阳极板不合 格时,钩子1移动到阳极板入口输送链的末端钩起阳极板,此时移动横梁12向 上运动,移动支架8向左运动,直到阳极板到达废板输送链的始端;当阳极板合 格时,钩子1移动到阳极板入口输送链的末端钩起阳极板,此时移动横梁12先 向上运动,移动支架8向右运动,当运动到一定高度时(即不产生干涉),开始 向下运动,直到阳极板到达接板装置上。
权利要求1、一种铜电解阳极分板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钩子(1),链条(2),小齿轮(3),大齿轮(4),带座轴承(5),主动链轮(6),液压马达安装座(7),移动支架(8),支座架(9),机架(10),挡板(11),移动横梁(12),链轮轴(13),从动链轮(14),链片(15),带座轴承(16),调节孔板(17),链轮张紧调节螺栓(18),第一直线滑轨(19),齿条齿轮(20),齿条(21),第二直线滑轨(22),齿轮轴(23),第一液压马达(24),第二液压马达(25),钩子(1)用螺栓固定在移动横梁(12)上,小齿轮(3)与第一液压马达(24)的轴平键连接,大齿轮(4)和齿条齿轮(20)与齿轮轴(23)平键连接,齿轮轴两端支承在带座轴承(5)上,带座轴承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支架(8)上,主动链轮(6)与第一液压马达(24)平键连接,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25)与液压马达安装座(7)螺栓连接,液压马达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支座(8)上,第二直线滑轨(22)的滑座与移动支座(8)螺栓连接,第二直线滑轨的轨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支座架(9)上,支座架与机架(10)螺栓连接,机架通过地脚螺钉固定在基础平台上,挡板(11)焊接在支座架(9)上,从动链轮(14)与链轮轴(13)平键连接,链轮轴的两端支承在带座轴承(16)上,带座轴承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支架(8)的连接板上,链片(15)与移动横梁(12)螺栓连接,调节孔板(17)焊接在移动支架(8)的连结板上,链条(2)将主动链轮(6)和从动链轮(14)连接起来,链条的张紧通过链轮张紧调节螺杆(18)和调节孔板(17)来完成,第一直线滑轨(19)的轨道与移动支架(8)的连结板螺栓连接,直线滑轨的滑座与移动横梁(12)的连接座螺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电解阳极分板移载装置,属有色金属冶炼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钩子,链条,齿轮,带座轴承,主动链轮,液压马达安装座,移动支架,支座架,机架,挡板,移动横梁,链轮轴,从动链轮,链片,带座轴承,调节孔板,链轮张紧调节螺栓,直线滑轨,齿条,齿轮轴,液压马达等。该结构改变了以前针对合格的阳极板和不合格的阳极板所采用的移载和剔板两套装置的问题,本设计一套装置同时具有移载和剔板功能,这样就使整个装置变得简单,从而降低制造成本;采用液压马达驱动,输出力矩大,动作平稳。
文档编号C25C7/02GK201245719SQ20082008106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4日
发明者伟 任, 刘建强, 吴张永, 孙春耕, 旷长光, 平 杨, 强 王, 相元杰, 璟 罗, 袁锐波, 黄太祥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