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体回转锚杆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9971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杆体回转锚杆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层或岩石工程地基基础及边坡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护用可回转锚杆及使用该锚杆之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岩土工程、基坑、边坡等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地基处理方法中之锚固技术是将受拉的锚杆一端固定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另一端与结构物联结,利用锚固力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之与结构物的推力,从而维持结构物的稳定。但一般来说,锚杆使命完成后,将永久埋于混凝土中,不仅浪费材料,而且会引起地下环境的破坏,同时长长的锚杆可能延伸于别的建筑物地基中,造成了不方便。
目前,日本发明了一种可回收锚杆,其方法是将锚孔钻好后,将柔性锚杆(如钢铰线)置于一金属杆筒内并用锁扣卡入其内,中间留一根不受力的控制线,灌浆完毕后,将锁扣松开,然后通过控制线将钢铰线拉出。这种方式虽然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它仅能将柔性杆体从锚孔中拉出,而长长的套管仍滞留于土层内,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仍会带来对地下环境的危害。
中国专利局公开了《一种握线式可回收锚杆》,(申请号97200768.7,)根据所披露的技术方案看,其是将钢铰线通过间隔器定位,压浆管置于锚杆中心,在锚杆之锚固端头套设一个有穿线孔和压浆孔之圆柱形承载体(U型卡座),该圆柱形承载体下端面分别连接一有穿线孔和压浆孔之圆形承载板以及锥形导向器,钢铰线穿越穿线孔,其端部与握线器相接,灌浆完毕待浆体凝固后,需用千斤顶将钢铰线从握线器中拔出收回。
上述现有技术结构虽然实现了锚杆的收回,但由于锚固段钢铰线回转半径小,钢铰线收回时很容易被卡住,且需用非常大的拉拔力才能将其拉出。而且,U型卡座为块状结构,比较笨重,施工起来也很不方便。
另外,现有技术中一般可回收锚杆由于其本身的特性,皆不是可承载的压力型锚杆,因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现有回转锚杆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节省材料、施工安装方便、杆体可回收且可作为压力锚杆使用之回转锚杆。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杆体回转锚杆,包括回转后置于锚孔内之杆体,所述杆体端头置于锚孔外,直线段设于锚孔自由段,回转段置于锚孔锚固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转段杆体上,设有可根据杆体回转形态做变形之托件,该托件与施工时灌注于锚孔内之注浆体结合,形成承受锚杆拉力之承载体。
所述托件可为放置于杆体回转段内侧之可变形的柱状、筒状、球状或U形状构件;或者,所述托件也可为设于杆体回转段内侧且可带动杆体回转段扩展之弹性构件,或为设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网状构件,或为套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带孔弹性套筒或侧壁为网状的套筒,或为缠绕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圆箍状或螺旋状构件;所述杆体回转段置放位置之锚孔孔径大于其他位置锚孔孔径;所述杆体回转段置放位置之锚孔孔径之较佳为其他位置锚孔孔径之2~10倍;所述设于杆体回转段内侧可带动杆体回转段扩展之弹性构件或为长条形片状或板状弹性构件,或为U形弹性构件;所述托件与注浆体之接触表面有凸起或表面呈波纹状。
为进一步降低锚杆拉出时拉力,所述杆体直线段套设有套管,托件设置于杆体回转段上;或者,在所述杆体整体套设有套管,托件设置于杆体回转段套管上。
本发明具有下列技术效果1)本发明通过在可回收的回转锚杆上设置有托件,使托件与注浆浆液结合成的注浆体带有骨架,可形成支承锚杆回转段之承载体,同时,由于注浆体中所含的托件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其与注浆浆液结合形成的注浆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因而大大增强了注浆体之力学强度,注浆体可承受锚杆的拉力,使锚杆抗拔力大大提高。这样,锚杆既可以作为回收杆体使用,又可成为压力型锚杆,大大提高了回转锚杆的使用范围,且由于托件与回转锚杆的内侧相触,与锚杆和土层的接触相比,托件与锚杆两者间的摩擦力要小很多,减少了锚杆的回收拉力,更便于锚杆的回收;
2)由于本发明将容置可回转杆体之锚孔孔径扩大,使柔性锚杆在置于锚孔内后被弹性托件扩展,其锚固段具有较大的回转半径,大大降低了锚杆拉出时之拉力,且不会产生拉拔时被卡住现象,锚杆回收可靠、方便,可节约材料,避免造成地下危害;3)本发明可根据需要在锚杆上套设套管,使锚杆拉拔时摩擦力更小,更为方便;4)本发明还通过托件与注浆体接触面上设置的凸起或表面呈波纹状,可使托件与注浆体的结合更为紧密,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注浆体的握裹力及锚杆的抗拔性能;5)本发明结构较之现有技术简单,制锚、施工也非常方便,生产成本低,可广泛推广使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锚杆杆体;11-锚固段; 12-自由段;2-固定件; 3-锚孔; 4-托件;41-长条形弹性构件; 42-网状构件;43-套筒;44-螺旋构件; 45-网状圆柱构件;5-注浆体;6-短套管; 7-长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目前,在高层建筑物的基坑工程、地下铁道、船坞、港口、地下工程中广泛使用锚杆支护。但是,由于地层内组织结构复杂,水及其他介质的渗透很容易造成对锚杆的腐蚀,从而会降低锚杆的使用寿命,同时,锚杆件与地层之间的摩阻力也是决定锚杆使用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怎样有效提高锚杆抗拔力及锚杆杆体防腐蚀问题,以提供锚杆永久的支护,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的主要课题。另外,锚杆的回收也是建筑领域一大研究课题,当锚杆使用期满后,杆体无法回收,残留于地层中,会对地层带来影响,同时也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目前锚杆支护领域中,由于其结构设计的局限,压力锚杆一般不能作为回收锚杆使用。
本发明针对实际应用中所出现的上述问题及缺陷,在可回转的锚杆杆体回转段上,设有与杆体回转弯曲度相同、且可根据杆体回转形态做变形之托件,该托件在施工时可与灌注于锚孔内之水泥浆、砂浆、砂石水泥混合浆或化学浆液等可凝固浆体或其混合物相结合形成含有骨架的注浆体,可承受锚杆拉力,即可作为压力型锚杆使用,同时该托件相对于地层与回转锚杆之间的摩擦力小,实现了锚杆的回收。
为便于回转锚杆的回收,本发明杆体回转段置放位置采用扩孔处理,即锚杆锚固段孔径大于其他位置锚孔孔径,一般为其2~10倍左右,这样回转杆体在置于锚孔后时,其底部回转位置可获得较大的转弯半径,以避免回收时被卡死,大大降低了锚杆被拉出时之拉力,从而实现了本发明之目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回转后置于锚孔内之柔性锚杆杆体1、灌注于锚孔3内之浆液凝固后粘结于锚杆杆体上之注浆体5及锚杆头部固定件2构成,其中锚杆杆体1由可回转弯曲之钢铰线、钢丝绳、钢丝束或工程塑料构成,置于锚孔3内,锚孔3分为锚固段11和自由段12,其中锚杆杆体1直线段置于自由段12内,回转段置于锚孔锚固段11内,端头置于锚孔3外,便于回收时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锚杆杆体1回转段上,设有托件4,该托件4可根据锚杆杆体1回转形态做变形,与锚杆杆体1回转段具有相同的曲率。如图所示,本发明托件4采用可带动杆体回转段做弯曲变形之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可为长条形弹性构件41,或为U形弹性构件,本实施例弹性构件为长条形弹性构件41,设置于锚杆杆体1回转段内侧,可用铁丝套扎方法固定。当回转锚杆置于锚孔3内时,该长条形弹性构件41既可以与灌浆时的浆体结合,使注浆后之固结体形成以带有骨架的承载体,浆液凝固后形成含有托件4之注浆体5,提高了注浆体5的强度,且可作为承载体承受锚杆拉力,增加锚杆的抗拔力。同时由于该长条形弹性构件41为一光滑构件,且置于锚杆杆体1回转段内侧,与锚杆杆体1内侧相触,相对土层或岩层来说,其与锚杆杆体1之间的摩擦力,大大降低。因此,当需要将锚杆拉出时,只需拽住置于锚孔3外之杆体的一个端头,锚杆杆体1便很容易被拉出,实现了锚杆的回收。
本发明托件4之所以采用弹性构件,其是在锚杆杆体1回转段置于锚孔之扩大孔内时,由于锚杆杆体1进入锚孔自由段12时孔径较小,锚杆回转段曲率也很小,而当进入至锚孔锚固段11时,由于其孔径被扩大,因此,在长条形弹性构件41之弹性作用下,便可根据锚孔锚固段11之扩大孔的容让空间使锚杆杆体1回转段作弹性扩展,杆体曲率半径被扩大,使杆体更容易被拉出。
本实施例结构锚杆具体施工方法是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用钻机在土层或岩石上钻出锚孔3;2)扩孔将锚孔3底部扩大,使锚孔3底部杆体回转段置放位置之锚孔孔径增大,为其他位置锚孔孔径之10倍;3)制锚按锚杆长度或单元锚杆长度之两倍以上截取杆体后,将长条形弹性构件41置于锚杆杆体1中间回转段位置内例,然后用铁丝或塑料丝扎好;再将含有长条形弹性构件41的杆体中部对折,对折位置为锚杆杆体1回转段,长条形弹性构件41随杆体回转段一同弯曲。另外,也可将锚杆杆体1对折回转,然后再将长条形弹性构件41按照锚杆杆体1的回转形式做变形,并置于锚杆杆体1回转段内侧且固定在锚杆杆体1上;4)灌浆将含有上述长条形弹性构件41之锚杆杆体1置入锚孔3内,使锚杆杆体1回转段置于扩孔后的锚孔3内,两端头置于锚孔3外,然后向锚孔3内浇注水泥浆、砂浆、砂石水泥混合浆或化学浆液,注浆时需调配合适的浆液浓度和砂石粒径配比等参数,以使浆体充分渗透,并填满锚孔3内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带有长条形片状骨架之注浆体5,包围于锚杆杆体周围。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锚杆杆体1、注浆体5及锚杆头部固定件2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托件4可为包覆锚杆杆体1回转段表面之网状构件42,如图所示,该网状构件42可为有弹性、可弯曲的网片,网片可以是金属丝构成,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构成,还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立体的、有弹性的网形构件,网片较薄时可按片多层包裹形式,也可为网片重复缠绕而成,通过铁丝扎箍或其他紧固方式使其附着于锚杆杆体1回转段之外表面,并根据锚杆杆体1回转形态做变形,其上的网孔孔径可容浆液充分穿越、渗透。当回转锚杆置于锚孔3内,该网状构件42既可以与灌浆时的浆体结合,使注浆后之固结体形成以带有网状骨架的承载体,提高了注浆体5的强度,且可作为承载体承受锚杆拉力,增加锚杆的抗拔力。同时还由于贴于锚杆回转段内侧之网状构件42摩擦力相对土层或岩层来说,降低了很多,因此,当用力拉锚孔3外端头时,锚杆杆体1很容易被拉出,实现了锚杆的回收。
本实施例网状构件42同样具有较大的弹性,当进入至扩大的锚孔时,其在弹性作用下,便可根据锚孔锚固段11之扩大孔的容让空间带动锚杆杆体1回转段作弹性扩展,曲率半径扩大,使杆体更容易被拉出。
本实施例结构锚杆具体施工方法是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用钻机在土层或岩石上钻出锚孔3;2)扩孔将锚孔3底部扩大,使锚孔3底部杆体回转段置放位置之锚孔孔径增大,可为其他位置锚孔孔径之6倍;3)制锚按锚杆长度或单元锚杆长度之两倍以上截取杆体,然后将网状构件42置于锚杆杆体1中间回转段位置,用铁丝或塑料丝扎好;再将含有网状构件42的杆体中部对折,对折位置为锚杆杆体1回转段,网状构件42随杆体回转段一同弯曲。另外,也可将锚杆杆体1对折回转,然后再将网状构件42按照锚杆杆体1的回转形式做变形,并置于锚杆杆体1回转段内侧且固定在锚杆杆体1上;4)灌浆将含有上述网状构件42之锚杆杆体1置入锚孔3内,使锚杆杆体1回转段置于扩孔后的锚孔3内,两端头置于锚孔3外,然后向锚孔3内浇注水泥浆、砂浆、砂石水泥混合浆或化学浆液,注浆时需调配合适的浆液浓度和砂石粒径配比等参数,以使浆体充分渗透,并填满锚孔3内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带有网状骨架之注浆体5,包围于锚杆杆体周围。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锚杆杆体1、注浆体5及锚杆头部固定件2与实施例一、二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托件4为套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套筒43,如图所示,该套筒43可为带孔弹性套筒或套筒侧壁为网状结构,通过铁丝扎箍或其他紧固方式使其附着于锚杆杆体1回转段之外表面,并根据锚杆杆体1回转形态做变形,其上孔径可容浆液充分穿越、渗透。当回转锚杆置于锚孔3内,该套筒43既可以与灌浆时的浆体结合,使注浆后之固结体形成以带有套筒骨架的承载体,提高了注浆体5的强度,且可作为承载体承受锚杆拉力,增加锚杆的抗拔力。同时由于贴合于锚杆回转段之内侧之套筒43内壁摩擦力相对土层或岩层来说,大大降低,因此,当用力拉锚孔3外端头时,锚杆杆体1很容易被拉出,实现了锚杆的回收。
本实施例之套筒43同样具有较大的弹性,当进入至扩大的锚孔时,其在弹性作用下,便可根据锚孔锚固段11之扩大孔的容让空间带动锚杆杆体1回转段作弹性扩大、伸展,以降低锚杆回转段的弯曲程度,在灌浆浇注凝固程序完成后,使其更容易将锚杆拉出。
本实施例结构锚杆具体施工方法是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用钻机在土层或岩石上钻出锚孔3尺寸;2)扩孔将锚孔3底部扩大,使锚孔3底部杆体回转段置放位置之锚孔孔径增大,可为其他位置锚孔孔径之3倍;3)制锚按锚杆长度或单元锚杆长度之两倍以上截取杆体,然后将套筒43置于锚杆杆体1中间回转段位置,用铁丝扎箍好;再将含有套筒43的杆体中部对折,对折位置为锚杆杆体1回转段,使套筒43随杆体回转段一同弯曲;4)灌浆将含有上述套筒43之锚杆杆体1置入锚孔3内,使锚杆杆体1回转段置于扩孔后的锚孔3内,两端头置于锚孔3外,然后向锚孔3内浇注水泥浆、砂浆、砂石水泥混合浆或化学浆液,注浆时需调配合适的浆液浓度和砂石粒径配比等参数,以使浆体充分渗透,并填满锚孔3内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带有套筒骨架之注浆体5,包围于锚杆杆体周围。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锚杆杆体1、注浆体5及锚杆头部固定件2与实施例一、二、三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托件4为缠绕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圆箍状或螺旋构件44,该构件套于杆体回转段,如图所示,其为弹簧状结构,可根据锚杆杆体1回转形态做弯曲变形,其上弹簧杆体径向之间的空隙可容浆液充分穿越、渗透。当回转锚杆置于锚孔3内,该圆箍状或螺旋构件44既可以与灌浆时的浆体结合,使注浆后之固结体形成以带有圆箍或螺旋骨架的承载体,可提高注浆体5的强度,且可作为承载体承受锚杆拉力,故而大大提高了锚杆锚固力。同时由于贴合于锚杆回转段之内侧之圆箍状或螺旋构件44摩擦力相对土层或岩层来说,大大降低,因此,当用力拉锚孔3外端头时,锚杆杆体1很容易被拉出,实现了锚杆的回收。
本实施例之圆箍状或螺旋构件44同样具有较大的回弹力,当进入至扩大的锚孔时,其在弹性作用下,便可根据锚孔锚固段11之扩大孔的容让空间带动锚杆杆体1回转段作弹性扩展,曲率半径扩大,使杆体更容易被拉出。
本实施例结构锚杆具体施工方法是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用钻机在土层或岩石上钻出锚孔3;2)扩孔将锚孔3底部扩大,使锚孔3底部杆体回转段置放位置之锚孔孔径增大,为其他位置锚孔孔径之8倍;3)制锚按锚杆长度或单元锚杆长度之两倍以上截取杆体,然后将圆箍状或螺旋构件44套于锚杆杆体1中间回转段位置且固定,再将含有圆箍状或螺旋构件44的杆体中部对折,对折位置为锚杆杆体1回转段,使圆箍状或螺旋构件44随杆体回转段一同弯曲;4)灌浆将含有上述圆箍状或螺旋构件44之锚杆杆体1置入锚孔3内,使锚杆杆体1回转段置于扩孔后的锚孔3内,两端头置于锚孔3外,然后向锚孔3内浇注水泥浆、砂浆、砂石水泥混合浆或化学浆液,注浆时需调配合适的浆液浓度和砂石粒径配比等参数,以使浆体充分渗透,并填满锚孔3内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带有圆箍或螺旋骨架之注浆体5,包围于锚杆杆体周围。
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锚杆杆体1、注浆体5及锚杆头部固定件2与实施例一、二、三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托件4为具有一定弹性、可变形的柱状、筒状、球状或U形构件,本实施例为网状圆柱构件45,上述各构件可为卷绕的柱状或筒状件,或先做挤压或做其它方式的压缩变形。由于锚杆杆体1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回弹力,且锚孔3亦具有一定的容让空间,因此,当锚杆杆体1置于锚孔3内后,对折后的锚杆杆体1会自行张开,处于锚固段之各杆体之间会形成一回转空间,网状圆柱构件45可放置于上述空间内,位于杆体回转段内侧。由于网状圆柱构件45具有一定的弹性,且置放前具有一定的预压力,因此,在放置于锚孔3内之锚杆杆体1回转段内侧后,可自动向外伸展,填满回转段内侧空腔,贴合于锚杆回转段之内侧,其上之网孔可容浆液充分穿越、渗透。网状圆柱构件45既可以与灌浆时的浆体结合,使注浆后之固结体形成以带有网状圆柱骨架的承载体,可提高注浆体5的强度,且可作为承载体承受锚杆拉力,增加锚杆的抗拔力。当用力拉锚孔3外的一个杆体端头时,锚杆杆体1很容易被拉出,实现了锚杆的回收。当有多根钢绞线作为杆体时,可逐根依次拉出。
上述结构锚杆具体施工方法是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用钻机在土层或岩石上钻出锚孔3尺寸;2)制锚按锚杆长度或单元锚杆长度之两倍以上截取锚杆杆体1,然后将杆体中部对折,对折位置为锚杆杆体1回转段,再将对折后的锚杆置于锚孔3内;3)灌浆先将网状圆柱构件45进行挤压或做其它方式的压缩变形,然后再将其放置于锚孔3内之锚杆杆体1中间回转段内例,置于锚孔3内之网状圆柱构件45由于其弹性作用,会自动伸展开来,填满回转段内侧空腔;锚杆杆体1两端头置于锚孔3外,再向锚孔3内浇注水泥浆、砂浆、砂石水泥混合浆或化学浆液,注浆时调配合适的浆液浓度和砂石粒径配比等参数,以使浆体充分渗透,并填满锚孔3内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置于锚杆杆杆1回转段内侧且带有网状圆柱骨架之注浆体5。
实施例六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锚杆杆体1、注浆体5及锚杆头部固定件2与实施例一、二、三、四均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锚杆杆体1直线段套设有短套管6,该短套管6和锚杆杆体1之间,加设有防腐剂或润滑油,主要是便于杆体回收时的顺利滑移,减少回收拉力。而托件4设置于锚杆杆体回转段,其设置情形、施工方法则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不同而不同,可任意选用。
实施例七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锚杆杆体1整体套设有长套管7,该长套管7和锚杆杆体1之间,加设有防腐剂或润滑油,而托件4设置于锚杆杆体1回转段套管上,同样,其设置情形、施工方法则根据实施例的不同而不同,可任意选用。这种结构对于上述实施例结构来说,可完全保证杆体的顺利滑移,减小回收拉力。
为提高托件4与注浆体5之间的握裹力,在上述实施例托件4与注浆体5接触的表面,还设有凸起或表面呈波纹状。这种结构,可使托件4更好地与浆体粘结,防止注浆体5开裂,同时增加了托件4与注浆体5之间的纵向摩擦力,可进一步提高注浆体5的握裹力及锚杆的抗拔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杆体回转锚杆,包括回转后置于锚孔内之杆体,所述杆体端头置于锚孔外,直线段设于锚孔自由段,回转段置于锚孔锚固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转段杆体上,设有可根据杆体回转形态做变形之托件,该托件与施工时灌注于锚孔内之注浆体结合,形成承受锚杆拉力之承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体回转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回转段置放位置之锚孔孔径大于其他位置锚孔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体回转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为放置于杆体回转段内侧之可变形的柱状、筒状、球状或U形状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体回转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为设于杆体回转段内侧且可带动杆体回转段扩展之弹性构件,或为设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网状构件,或为套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带孔弹性套筒或侧壁为网状的套筒,或为缠绕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圆箍状或螺旋状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体回转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回转段置放位置之锚孔孔径为其他位置锚孔孔径之2~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杆体回转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设于杆体回转段内侧可带动杆体回转段扩展之弹性构件或为长条形片状或板状弹性构件,或为U形弹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或6所述的杆体回转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直线段套设有套管,托件设置于杆体回转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或6所述的杆体回转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整体套设有套管,托件设置于杆体回转段套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杆体回转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与注浆体之接触表面有凸起或表面呈波纹状。
全文摘要
一种杆体回转锚杆,包括回转后置于锚孔内之杆体,所述杆体端头置于锚孔外,直线段设于锚孔自由段,回转段置于锚孔锚固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转段杆体上,设有可根据杆体回转形态做变形之托件,该托件与施工时灌注于锚孔内之注浆体结合,形成承受锚杆拉力之承载体。所述托件为放置于杆体回转段内侧之可变形的柱状、筒状、球状或U形状构件;也可为设于杆体回转段内侧且可带动杆体回转段扩展之弹性构件,或设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网状构件,或套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带孔弹性套筒或侧壁为网状的套筒,或缠绕于杆体回转段表面之圆箍状或螺旋状构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节省材料、施工安装方便、杆体可回收且可作为压力锚杆用之回转锚杆。
文档编号E02D17/20GK1908323SQ20061006197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4日
发明者曾庆义 申请人:曾庆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