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825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自行移动的钻井泥浆设备,它既能够应用于地形较为平坦的石油钻井工程 中,也能够应用于分布在山区沼泽等复杂地形的石油天然气及煤层气的钻井工程中。
背景技术
目前,it石油、煤层气的深井钻井设备中,公知的大型钻井泥浆泵及配套柴油机都是分散式的。在施 工吋,用汽车将泥浆泵及柴油机分别运输到钻井平台附近,再用吊车将其移动到预定地点,柴油机通过传 动轴与泥浆泵准确对接,以完成发动机带动泥浆泵工作。现有的泥浆设备没有Q行移动的驱动装置,必须 依赖吊车及运输车等车辆移动,这种方式费时费力,特别是在一些复杂地形,吊车及运输车辆很难行走, 给钻井施工造成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钻井泥浆设备不能自行移动的不足,我设计出一体式钻井泥叛车。这种设备由人工操 作灵活驾驭,它能够在山区、沼泽等崎岖泥泞路面自由攀爬,也能够对钻机车等移动设备进仃有效拖动。 —体式钻井泥浆车可自由移动到目标地点,从而省去了吊车吊动的环节,也省去了整理地平面以及对泥浆 泵和柴油机准确对接的烦琐,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迈要的是,在一些山沟里,吊车及运输车 很难行走,而一体式钻井、泥来车的设计解决了这一难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ffl的总体技术方案是根据柴油机、泥浆泵及附属设备的重量设计出 能够承载相应负荷的底盘,将泥浆泵、柴油机固定在底盘上,用传动轴、离合器、变速箱联接,实现柴油 机带动泥浆泵工作。加载实现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移动的驱动装置,设计出简#4&用的驾驶室,实现一体式 钻井泥浆车人工控制自由移动。 一体式钻井泥浆车主耍有柴油机、泥浆泵、驱动装置、底盘(底架、行走 装置)及控制装置组成。
具体技术方案一是--体式钻井泥浆车主要组成部分是柴油机、泥浆泵、驱动装置(萬合器、变速 器、液压泵)、行走装置(液压驱动马达、驱动轮、方向轮、支重轮、张紧装置及缓沖装置、托轮、履带、 横梁)、底架、控制装置(液压控制阀、流向控制阀、液压控制杆、流向控制杆、离合器控制杆、变速器 控制杆)。这种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只有一台发动机(柴油机),它是用驱动泥浆泵工作的柴油机作为一体式 钻井泥浆车移动的发动机。在准备长距离运输时,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可通过专门设计的铁梯自由攀爬于载 重卡车。当运输到工地附近时,—体式钻井泥浆车可自行移动到目标地点.当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移动时, 将连接柴油机与泥浆泵的离合器置于断开状态,再将连接柴油机与液压泵的离合器置丁-闭合状态。此时, 柴油机带动液压泵工作,液压泵输出的压力经流向控制阀和液压控制阀进入到液压驱动马达。液压驱动马 达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履带行驶。通过操作驾驶室的流向控制杆和液压控制杆来改变流向控制阀 和液压控制阀的移动量,从而改变液压驱动马达的转向与转速。 一体式钻井泥衆车采用两个液压驱动马达 各0驱动一条履带。两个液压驱动马达同方向同转速转动时,一休式钻井泥浆车将直线行驶,通过操作变 速器控制杆可改变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的移动速度;若两个液压驱动马达同方向异转速转动时, 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则将绕一側缓和转向若使左右两液压驱动马达反向同转速转动, 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将沿车身重心 转向;若一侧液压驱动马达转动,而另一个液压驱动马达制动,则一体式钻井泥浆车沿一侧的履带转向, 当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移动到目标位置准备用泥浆泵工作时,将连接柴油机与液压泵的离合器置于分离状 态,再将连接柴油机与泥浆泵的离合器置于闭合状态,此时柴油机带动泥浆泵工作。
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一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钻井工程中使用,采用同一柴油 机作为动力,结构简单,降低了重幾,
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二是 一体式钻井泥浆车主要由柴油机、泥浆泵、驱动装置(离合器、变速器、 传动轴、行驶发动机)行走装置(驱动轮、方向轮)、底架、控制装置(方向盘、变速器控制杆、离合器 控制杆)组成.当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准备移动时,开启行驶发动机,闭合连接行驶发动机与驱动轮的离合 器,行驶发动机输出动力经传动轴、变速器传输到驱动轮,驱动轮转动带动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移动.通过 操作方向盘可控制方向轮来改变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的移动方向,通过操作变速器控制杆可控制一体式钻井 泥浆车的移动速度。需要泥浆泵工作时,启动带动泥浆泵工作的柴油机,闭合连接柴油机与泥浆泵的离合 器,此时柴油机带动泥浆泵工作。
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二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不借助运输车等外力的情况下长距离行驶,提高了工作 效率。


图1是实用新型凡体技术方案一的侧面构造图。
图2是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一的行走装置构造图。
图3是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一的底架图。
图4是实用新荆具体技术方案一的液压装置构造图。
图5是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二的侧面构造阁。
图6是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二的底盘及驱动装置构造图。 在图1、图2、图3、图4中 1.泥浆泵,2.柴油机,3.变速器,4.离合器,5.传动轴,6.液压泵,7.驾驶室,8.离合器,9.变速器, IO.液压驱动马达,ll.驱动轮,12.方向轮,13.支重轮,14.托轮,15.张紧装置及缓冲弹簧,16.横梁, 17.底架,18.流向控制阀,19.液压控制阀,20.流向控制杆(左),21.液压控制杆(左),22.流向控制 杆〔右),23.液压控制杆(右),24.变速器控制杆,25.离合器控制杆。 在图5、图6中
l.泥浆泵,2.柴油机,3.变速器,4.离合器,5.行驶发动机,6.离合器,7.变速器,8.传动轴,9.驱动 轮,IO.驾驶室,ll.方向盘,12.离合器控制杆,13.变速器控制杆,14.底架,15.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阁l、图2、图3、阁4中,底架(17)固定在横梁(16)上,将泥浆泵(1)固定在底架(17)的 后半部位,将柴汕机固定在底架(17)的中前部位,柴油机(2)与泥浆泵(1)依次用离合器(4)、变 速器(3)、传动轴(5)连接,液压泵(6)固定在底架(17)位于柴油机(2)的前边,依次通过变速器 (9)、离合器(8)连接,驾驶室(7>固定在底架(17)的最前部位的左半部位。当一体式钻井泥浆车 移动时,断开离合器(4),启动柴油机(2),操作离合器控制杆(25)控制离合器(8)置于闭合状态,
4此时柴油机(2)带动液压泵(6)工作,液压泵(6)输出的液压传向液压驱动马达(10),带动驱动轮 (11〉转动,通过操作流向控制杆(20、 22〉和液压控制杆(21、 23)能分别控制流向控制阀(18〉和 液压控制阀(19)改变两驱动轮(11)的转速,从而改变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的移动方向及速度,通过操 作变速器控制杆(24〉控制变速器(9),可改变液压泵(6)的输出液压,从而控制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的 移动速度。当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移动到目标地点准备用泥浆泵工作时,断开离合器(8),开启离合器(4), 此时柴油机(2)带动泥浆泵(1)工作,操作变速器(3)可改变泥浆泵(1)的转速。
在图5、图6中,泥浆泵(1)固定在底架(14)的后半部位,柴油机(2)问定在底架(14)的中 前部位,柴油机(2) .Lj泥浆泵(1)之间前后依次连接离合器(4〉、变速器(3)、传动轴(15),驾驶室
(10)固定在底架(14)的最前部位的左半部位,行驶发动机(5)固^3i底架(14)的前下部位。当一 体式钻井泥浆车准备移动时,开启行驶发动机(5),通过操作离合器控制杆(12)闭合离合器(6),此 时行驶发动机(5)将动力经离合器(6)、变速器(7)、传动轴(8)传向驱动轮(9),从而带动一体式 钻井泥浆车移动。通过操作方向盘(11)可改变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的移动方向。通过操作变速器控制杆
(13)控制变速器(7),可改变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的移动速度。当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移动到目标地点准 备用泥浆泵(1)工作时,开启柴油机(2〉,闭合离合器(4),此时柴油机(2)带动泥桨泵,(1)工作, 操作变速器(3)可改变泥浆泵G)的转速。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由柴油机带动泥浆泵工作,其特征是它主要由柴油机(2)、泥浆泵(1)、底盘、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组成,柴油机(2)与泥浆泵(1)安装在一个底盘上,底盘有驱动轮,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轮转动可实现一体式钻井泥浆车自行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其特征是: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变速器和方向控制装置,可控 制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的移动方向及速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其特征是:利用带动泥浆泵(1)工作的柴油机(2)作为一 体式钻井泥浆车移动的发动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其特征是:柴油机(2)带动液压泵(6)工作,液压泵(6) 输出液压传向液压驱动马达(10),带动驱动轮(11)转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其特征是:釆用履带行走装置移动。
6. —种一体式钻井泥桨车,其特征是它主要由柴油机(2)、泥浆泵(1)、底盘、驱动装置及控制装 置组成,采用单独的行驶发动机(5)驱动一体式钻井泥浆车移动,行驶发动机(5)通过离合器(6)、 变速器(7)、传动轴(8)直接将功率传输给驱动轮(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将柴油机与泥浆泵实现一体化并能通过人工控制自由移动的一体式钻井泥浆车。它主要由泥浆泵、柴油机、底盘、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组成。将泥浆泵与柴油机安装在专门设计的底盘上,安装必要的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从而实现一体式钻井泥浆车自由移动。这种设计减少了目前在钻井工程中单独搬运和安装泥浆泵、柴油机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E21B41/00GK201407012SQ20092002571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6日
发明者鹏 张 申请人:鹏 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