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293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
技术背景[0002]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愈显突出。为缓解或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修建城市交通隧道在世界各国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 城市交通隧道对减少城市道路用地、缩短行车里程、疏导城市交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随之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0003]由于隧道口大多置于城市中心的主要街区,若布置不合理,不加以科学规划与处置,车辆沿隧道通行所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成分为CO和Ν0Χ)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形成的气流(活塞风)作用下从隧道出口集中排放,造成隧道出口附近污染物浓度超标,从而影响隧道出口附近的空气质量(由于车辆行驶所形成气流的流动方向是从隧道进口流向隧道出口,所以隧道进口处空气质量较好,隧道出口处空气质量较差)。为满足隧道出口污染物排放的环保要求,一般采用在隧道出口附近设置集中排风竖井,将隧道内大部分废气通过竖井高空排放,从而减少对隧道出口附近环境敏感区的污染。[0004]但由于受到环境和用地等条件的限制,一些城市交通隧道的隧道出口附近不能设置排风竖井,所以对于这些隧道,一般是将排风竖井设置在距隧道出口 600m以上的位置。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通风系统虽然可以将隧道进口和中间部位的污染空气排出,但由于排风竖井距隧道出口较远,所以无法将隧道出口附近的污染空气排出。只能通过增大排风机的通风功率或增加排风机数量,从而增强吸风强度,才能减少隧道出口附近的污染空气量。但该方法成本高且非常耗电,同时,该方法排出隧道出口附近污染空气的能力有限。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小且能将隧道出口附近的污染空气排出的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上的排风竖井,所述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之间至少设有一个联络风道,该联络风道布置在左线隧道和/或右线隧道的隧道出口处,联络风道将所述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连接贯通,联络风道内的排气方向与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内的气流方向形成回旋式结构。本通风系统通过在不能设置排风竖井的隧道出口处设置联络风道,将不能设置排风竖井的隧道出口处的污染空气往另一隧道中抽,该污染空气随着气流方向从所述另一隧道上的排风竖井处排出,形成回旋式通风系统,达到了将隧道出口处的污染空气排出的目的。[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联络风道包括轴流风机、天圆地方和组合风阀,组合风阀的进风口与轴流风机的吸入端相连,轴流风机的排出端通过天圆地方与组合风阀的出风口相连。 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联络风道。[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天圆地方与组合风阀的出风口之间设有消声器,这样减小了噪音,提供了安静的环境。[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联络风道与所述隧道出口的距离为150 300米,这样排处污染空气地效果较好。[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不能设置排风竖井的隧道出口处设置联络风道,将不能设置排风竖井的隧道出口处的污染空气往另一隧道中抽,该污染空气随着气流方向从所述另一隧道上的排风竖井处排出,形成回旋式通风系统,达到了将隧道出口处的污染空气排出的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功耗小,将隧道出口附近的污染空气排出地效果好。[0011 ]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功耗小,将隧道出口附近的污染空气排出地效果好等特点。[00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3]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联络风道的结构示意图。[0016]在图中,左线隧道1,右线隧道2,联络风道3,轴流风机31,天圆地方32,组合风阀 33,消声器34,隧道出口 4,排风竖井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左线隧道1的隧道出口 4附近设有排风竖井5,右线隧道2的隧道出口 4附近不能设置排风竖井5,故右线隧道2上的排风竖井5设置在离隧道出口 4较远的位置)[0018]如图1所示的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上的排风竖井5,所述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之间设有一个联络风道3,该联络风道3布置在右线隧道2的隧道出口 4附近,联络风道3将所述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 连接贯通,联络风道3内的排气方向与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内的气流方向形成回旋式结构。本通风系统通过在不能设置排风竖井5的隧道出口 4(即右线隧道2的隧道出口 4) 附近设置联络风道3,将右线隧道2的隧道出口 4附近的污染空气往左线隧道1中抽,该污染空气随着气流方向从所述左线隧道1上的排风竖井5处排出,形成回旋式通风系统,达到了将右线隧道2的隧道出口 4附近的污染空气排出的目的。所述联络风道3与所述右线隧道2隧道出口 4的距离为150 300米,这样排处污染空气地效果较好。[0019]如图3所示所述联络风道3包括轴流风机31、天圆地方32和组合风阀33,组合风阀33的进风口与轴流风机31的吸入端相连,轴流风机31的排出端通过天圆地方32与组合风阀33的出风口相连。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联络风道。所述天圆地方32与组合风阀33的出风口之间设有消声器34,这样减小了噪音,提供了安静的环境。[0020]实施例2 (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的隧道出口 4附近均不能设置排风竖井5,故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上的排风竖井5均设置在离隧道出口 4较远的位置)[0021]如图2所示的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上的排风竖井5,所述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之间设有两个联络风道3,其中一个联络风道3布置在左线隧道1的隧道出口 4附近,另一个联络风道3布置在右线隧道2 的隧道出口 4附近,联络风道3将所述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连接贯通,联络风道3内的排气方向与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内的气流方向形成回旋式结构。本通风系统通过在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的隧道出口 4附近分别设置一个联络风道3,将右线隧道2的隧道出口 4附近的污染空气往左线隧道1中抽,该污染空气随着气流方向从所述左线隧道1上的排风竖井5处排出;同时,将左线隧道1的隧道出口 4附近的污染空气往右线隧道2中抽, 该污染空气随着气流方向从所述右线隧道2上的排风竖井5处排出。两联络风道3内的排气方向与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内的气流方向形成回旋式通风系统,达到了将左线隧道 1和右线隧道2隧道出口 4附近的污染空气排出的目的。所述联络风道3与隧道出口 4的距离为150 300米,这样排处污染空气地效果较好。[0022]如图3所示所述联络风道3包括轴流风机31、天圆地方32和组合风阀33,组合风阀33的进风口与轴流风机31的吸入端相连,轴流风机31的排出端通过天圆地方32与组合风阀33的出风口相连。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联络风道。所述天圆地方32与组合风阀33的出风口之间设有消声器34,这样减小了噪音,提供了安静的环境。[002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不能设置排风竖井5的隧道出口 4处设置联络风道3,将不能设置排风竖井5的隧道出口 4处的污染空气往另一隧道中抽,该污染空气随着气流方向从所述另一隧道上的排风竖井5处排出,形成回旋式通风系统,达到了将隧道出口 4处的污染空气排出的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功耗小,将隧道出口 4附近的污染空气排出地效果好。[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 上的排风竖井(5),其特征是所述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之间至少设有一个联络风道 (3),该联络风道(3)布置在左线隧道(1)和/或右线隧道O)的隧道出口(4)处,联络风道(3)将所述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连接贯通,联络风道(3)内的排气方向与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O)内的气流方向形成回旋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联络风道 (3)包括轴流风机(31)、天圆地方(3 和组合风阀(33),组合风阀(3 的进风口与轴流风机(31)的吸入端相连,轴流风机(31)的排出端通过天圆地方(32)与组合风阀(33)的出风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天圆地方 (32)与组合风阀(33)的出风口之间设有消声器(3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联络风道(3)与所述隧道出口(4)的距离为150 300米。
专利摘要一种城市交通隧道回旋式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上的排风竖井,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之间至少设有一个联络风道,该联络风道布置在左线隧道和/或右线隧道的隧道出口处,联络风道将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连接贯通,联络风道内的排气方向与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内的气流方向形成回旋式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不能设置排风竖井的隧道出口处设置联络风道,将不能设置排风竖井的隧道出口处的污染空气往另一隧道中抽,该污染空气随着气流方向从所述另一隧道上的排风竖井处排出,形成回旋式通风系统,达到了将隧道出口处的污染空气排出的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功耗小,将隧道出口附近的污染空气排出地效果好。适用于隧道。
文档编号E21D9/14GK202300459SQ20112044496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付维纲, 刘俊, 宋永超, 林昶龙, 蔡崇庆, 陈玉远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