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169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巷道肩角支护设备,尤其是适用于矿山开采井巷支护的一种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井动压软岩巷道的支护难度大幅增大,而肩角是此类巷道支护的重中之重,由于肩角处应力集中,80%以上的巷道总是在肩角处率先破坏,导致巷道支护整体失效,常发生顶板在肩角处被剪断而整体下沉或冒落等事故。目前巷道肩角处没有专门支护设备,现有的锚杆支护由于施工困难,一般会在巷道肩角处空出200mm以上的区域,此区域没有任何加固措施;即使将顶板钢带延伸到此处,由于顶板钢带和两帮钢带不是整体,也不能对此处的围岩变形起到很好的约束;现有钢带强度和刚度较小,不适应肩角处围岩的变形,现场经常发生普通钢带在肩角处被撕裂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目前巷道肩角处没有支护设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防止矩形巷道肩角被破坏,强度高,刚度大,可使肩角处岩石由二向应力状态恢复三向应力状态,提高其抗剪强度,减缓应力集中程度,与巷道其他支护连成整体,维护巷道的长期稳定。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包括钢带本体和锚杆孔眼;该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设有内侧倒圆角的L形钢带本体,钢带本体中间宽两端窄,内侧面形成110°夹角,钢带本体两端对应位置贯穿设有锚杆孔眼,钢带本体由Q235A材质、抗拉强度在380MPa以上的普通钢材轧制或浇铸而成,其厚度和宽度视具体围岩结构和应力水平,厚度为IOmm 30mm,宽度为300mm 600mm。使用时将钢带本体贴紧矩形巷道肩角处岩面,和原有钢带搭接,用锚杆锚固便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止矩形巷道肩角被破坏,强度高,刚度大,可使肩角处岩石由二向应力状态恢复三向应力状态,提高其抗剪强度,减缓应力集中程度,与巷道其他支护连成整体,维护巷道的长期稳定。经过理论计算及现场实践,该L型钢带与现有钢带在肩角处搭接布置,可以较好地解决肩角破坏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安装示意图。图中1.钢带本体,2.锚杆孔眼,3.锚杆,4.砂岩,5.矩形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在图中,该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包括钢带本体I和锚杆孔眼2 ;该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设有内侧倒圆角的L形钢带本体1,钢带本体I中间宽两端窄,内侧面形成110°夹角,钢带本体I两端对应位置贯穿设有锚杆孔眼2,钢带本体I由Q235A材质、抗拉强度在380MPa以上的普通钢材轧制或浇铸而成,其厚度和宽度视具体围岩结构和应力水平,厚度在IOmm 30mm,宽度在300mm 600mm。使用时将钢带本体I贴紧矩形巷道5肩角处岩面,和原有钢带搭接,用锚杆3锚固便可。
权利要求1.一种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包括钢带本体(I)和锚杆孔眼(2);其特征是该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设有内侧倒圆角的L形钢带本体(1),钢带本体(I)中间宽两端窄,内侧面形成110°夹角,钢带本体⑴两端对应位置贯穿设有锚杆孔眼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其特征是钢带本体(I)由Q235A材质、抗拉强度为380MPa以上的普通钢材轧制或浇铸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其特征是钢带本体(I)厚度和宽度视具体围岩结构和应力水平,厚度为IOmm 30mm,宽度为300mm 600mm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包括钢带本体和锚杆孔眼;该治理矩形巷道肩角破坏的L型钢带设有内侧倒圆角的L形钢带本体,钢带本体中间宽两端窄,内侧面形成110°夹角,钢带本体两端对应位置贯穿设有锚杆孔眼,钢带本体由Q235A材质、抗拉强度在380MPa以上的普通钢材轧制或浇铸而成,其厚度和宽度视具体围岩结构和应力水平,厚度在10mm~30mm,宽度在300mm~600mm。使用时将钢带本体贴紧矩形巷道肩角处岩面,和原有钢带搭接,用锚杆锚固便可。防止矩形巷道肩角被破坏,强度高,刚度大,可使肩角处岩石由二向应力状态恢复三向应力状态,提高其抗剪强度,减缓应力集中程度,与巷道其他支护连成整体,维护巷道的长期稳定。
文档编号E21D21/00GK202900293SQ20122051810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张志义, 史英男, 师旭 申请人:张志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