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5553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综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增加放顶煤回收率的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放顶煤采煤工艺,由支架后方或上方的“放煤窗口”放出,并由刮板输送机运出工作面。在放煤过程中,放到刮板输送机的原煤量决定了放煤的回收率,但是在实际的放煤过程中,有部分原煤是无法放到刮板输送机上,这样就降低了放煤的回收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放顶煤过程中,有部分原煤无法放到刮板输送机上,降低了放煤的回收率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刮板输送机的后部,可大大提高原煤的回收率。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包括长方形底板,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垂直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横立筋板,两个横立筋板之间均布有若干竖立筋板,竖立筋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横立筋板的内侧壁上,竖立筋板的底部垂直固定于底板上;其中一个横立筋板的外侧壁上均布有两组连接耳组,每组连接耳组包括上下两片平行设置且一端固定于横立筋板外侧壁上的连接耳板,连接耳板的另一端开设有连接孔;横、竖立筋板的顶部共同固定有一个向连接耳组一端倾斜的顶板,顶板上正对连接耳组的位置开设有装配孔(装配孔是在连接耳组进行连接时,方便对其进行连接工作的操作),装配孔内安装有盖板。该溜回煤装置通过连接耳组利用铰接方式与刮板输送机后溜槽连接,在支架推移千斤顶拉后溜槽时随后溜槽一起移动。放煤时,支架尾梁插板收缩,顶煤随支架滑落至刮板输送机后溜槽和该溜回煤装置的倾斜顶板上,落至倾斜顶板上的原煤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刮板输送机的后溜槽内,由刮板拉走。进一步地,所述的顶板长为1650mm、宽630mm,顶板的倾斜水平面6°。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对原煤的接收以及原煤的滑落。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结实耐用、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装置与刮板输送机配合使用可以将落下的顶煤几乎全部收回,大幅度的提高了原煤的回收率,保证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1_底板、2-横立筋板、3-竖立筋板、4-连接耳、4-1-连接耳板、4-2-连接孔、5-顶板、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包括长方形底板1,底板I上沿底板I长度方向垂直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横立筋板2,两个横立筋板2之间均布有若干竖立筋板3,竖立筋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横立筋板2的内侧壁上,竖立筋板3的底部垂直固定于底板I上;其中一个横立筋板2的外侧壁上均布有两组连接耳4,每组连接耳4包括上下两片平行设置且一端固定于横立筋板2外侧壁上的连接耳板4-1,连接耳板4-1的另一端开设有连接孔4-2 ;横、竖立筋板2、3的顶部共同固定有一个向连接耳4 一端倾斜的顶板5,顶板5上正对连接耳4的位置开设有装配孔,装配孔内安装有盖板6。具体实施时,将所述的顶板5设计成长为1650mm、宽630mm,倾斜角度设计成6°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对原煤的接收以及原煤的滑落。
权利要求1.一种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形底板(1),底板(I)上沿底板(O长度方向垂直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横立筋板(2),两个横立筋板(2)之间均布有若干竖立筋板(3 ),竖立筋板(3 )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横立筋板(2 )的内侧壁上,竖立筋板(3 )的底部垂直固定于底板(I)上;其中一个横立筋板(2)的外侧壁上均布有两组连接耳(4),每组连接耳(4)包括上下两片平行设置且一端固定于横立筋板(2)外侧壁上的连接耳板(4-1),连接耳板(4-1)的另一端开设有连接孔(4-2);横、竖立筋板(2、3)的顶部共同固定有一个向连接耳(4) 一端倾斜的顶板(5),顶板(5)上正对连接耳(4)的位置开设有装配孔,装配孔内安装有盖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5)长为1650mm、宽 6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5)倾斜水平面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刮板输送机溜回煤装置,解决了刮板输送机对顶煤回收率低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垂直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横立筋板,两个横立筋板之间固定有若干竖立筋板;其中一个横立筋板的外侧壁上均布有两组连接耳组,连接耳组包括上下两片平行设置且一端固定于横立筋板外侧壁上的连接耳板,连接耳板的另一端开设有连接孔;横、竖立筋板的顶部共同固定有一个向连接耳组一端倾斜的顶板,顶板上正对连接耳组的位置开设有装配孔,装配孔内安装有盖板。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结实耐用、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装置与刮板输送机配合使用可以将落下的顶煤几乎全部收回,大幅度的提高了原煤的回收率,保证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文档编号E21F13/06GK202970780SQ2012207074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靳建顺, 李俊成, 鲍永生, 李向峰, 李英, 聂仕义, 刘建斌 申请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