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7478阅读:1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磨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



背景技术:

中部槽是刮板输送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料的承载机构和刮板链的运行导轨,是采煤机的运行轨道或牵引导轨的安装基座。中部槽主要由槽帮、中板、底板、销轨座和电缆槽联接板(前部刮板输送机)组成。因此,要求中部槽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目前许多厂家选用高强度耐磨板甚至进口高强度复合耐磨板作为中部槽的中板,虽然中板的耐磨性能提高,但大大提高了中部槽的生产成本。而且在通过观察中部槽的使用状况,分析中板使用的相关数据发现,复合中板使用一段时间过后,会出现磨损严重的情况,其耐磨性能不足,导致需要经常更换复合中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该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该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耐磨性能优越且便于为何和修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包括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插接有螺钉,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耐磨板,所述耐磨板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螺钉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板远离安装槽内壁的一侧粘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缓冲层通过粘接第一粘接层粘接有耐磨基层,所述耐磨基层远离第一粘接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结层上粘接有耐磨面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结层均为UV固化型粘接剂。

优选的,所述安装基板为网格状碳钢基板。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聚氨酯树脂弹性层。

优选的,所述耐磨基层为高分子聚乙烯耐磨层。

优选的,所述耐磨面层为弧形氧化铝陶瓷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网格状的安装基板上通过螺钉连接有多块耐磨板,在耐磨板磨损严重后便于更换新的耐磨板,耐磨板包括连接板、粘结层、缓冲层、耐磨基层和耐磨面层,耐磨基层为高分子聚乙烯耐磨层,耐磨面层为氧化铝陶瓷耐磨层,耐磨基层和耐磨面层极大的提升该复合中板的耐磨性能,缓冲层为聚氨酯树脂弹性层,在物料与该复合中板接触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耐磨面层所受物料的冲击力过大而引起磨损,进一步的提升了该复合中板的耐磨性能,该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对比现有的耐磨中板采用基层钢板、高分子聚乙烯、聚氨酯树脂和氧化铝陶瓷复合而成,耐磨性能优越,同时在磨损一定程度后便于在复合中板上更换新的耐磨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的耐磨板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的俯视图。

图中:1安装基板、2通孔、3耐磨板、4安装槽、5螺钉、6连接板、7螺纹孔、8缓冲层、9第一粘接层、10耐磨基层、11第二粘结层、12耐磨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刮板输送机的复合中板,包括安装基板1,安装基板1的上端面开设有安装槽4,安装槽4的内壁开设有通孔2,通孔2中插接有螺钉5,安装槽4中设置有耐磨板3,安装基板1为网格状碳钢基板,在耐磨板3磨损严重后便于更换新的耐磨板3。

耐磨板3包括连接板6,连接板6上开设有与螺钉5匹配的螺纹孔7,连接板6远离安装槽4内壁的一侧粘接有缓冲层8,缓冲层8远离连接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9,缓冲层8通过粘接第一粘接层9粘接有耐磨基层10,耐磨基层10为高分子聚乙烯耐磨层,耐磨基层10远离第一粘接层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结层11,第二粘结层11上粘接有耐磨面层12,第一粘接层9和第二粘结层11均为UV固化型粘接剂,粘接效果好,不易脱落。

耐磨基层10为高分子聚乙烯耐磨层,耐磨面层12为弧形氧化铝陶瓷片,耐磨基层10和耐磨面层12极大的提升该复合中板的耐磨性能,缓冲层8为聚氨酯树脂弹性层,在物料与该复合中板接触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耐磨面层12所受物料的冲击力过大而引起磨损,进一步的提升了该复合中板的耐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