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1453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侧壁上部的正压进风口和正压出风口、设置在罐体下部的排水口、设置于排水口上的排水阀以及用于根据罐体内水位高度控制排水阀开启或关闭的控制装置;罐体内设置有挡板,挡板位于正压进风口和正压出风口之间且靠近正压进风口;挡板用于阻挡从正压风进口进入罐体的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并使水和锈垢落至罐体底部。本实用新型中,正压风在挡板的阻挡下,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在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落至罐体的底部,从而使正水和锈垢能更好的实现分离,随着水面不断上升,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排水阀动作,打开排水口,实现自动放水和排垢,保证正压风系统安全运行。
【专利说明】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尤其涉及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正压风管路。正压风通过正压风管路进入井下,正压风的温度随正压风管路的不断延长而逐渐降低,导致正压风气体中的水蒸气在正压风管路的内壁壁上凝结成水滴,并在正压风管路的拐弯处或低洼处形成积水区,并且正压风管路内容易进入水,正压风管路内还会有锈垢形成,正压风管路内的水及锈垢在正压风的带动下到达工作面,容易导致风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矿井正常安全生产和开拓进度。
[0003]现有技术中,在正压风管路上连通设置有储水装置,储水装置包括罐体、排水管和闸阀,排水管与罐体下部连通,闸阀设置在排水管上,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定时调整闸阀的开闭,以实现罐体内的积水排出,但是,正压风管路内的锈垢无法通过排水管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正压风管路中的锈垢无法排出的技术缺陷。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罐体侧壁上部的正压进风口和正压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下部的排水口、设置于所述排水口上的排水阀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罐体内水位高度控制所述排水阀开启或关闭的控制装置;
[0006]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正压进风口和正压出风口之间且靠近所述正压进风口;
[0007]所述挡板用于阻挡从所述正压风进口进入所述罐体的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并使所述水和锈垢落至所述罐体底部。
[0008]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排水阀为滑阀,所述滑阀设置于所述排水口上。
[0009]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排水口朝向所述罐体的侧壁方向,所述滑阀的阀芯能沿所述排水口的朝向方向滑动;
[0010]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浮球、连杆、弹簧和牵引绳;
[0011]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中部连接;
[0012]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与所述滑阀连接;
[0013]所述浮球浮设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水面上。
[0014]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排水口朝向所述罐体的底壁方向,所述滑阀的阀芯能沿所述排水口的朝向方向滑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浮球、弹簧和牵引绳;[0015]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
[0016]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阀连接;
[0017]所述浮球浮设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水面上。
[0018]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底壁为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低点处。
[0019]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下部具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罐体的支腿。
[0020]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上盖;
[0021]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的上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22]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浮球的浮力大于所述弹簧的拉力。
[0023]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弹簧最大长度小于所述挡板下端与所述罐体底壁之间的距离。 [0024]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正压进风口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距离。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当正压风从正压进风口进入罐体内,在挡板的阻挡下,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在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落至罐体的底部,从而使正压风气中的水和锈垢能更好的实现分离,避免了正压风中的水及锈垢进入系统,并且,当罐体内的水和锈垢积累的一定程度后,随着水面不断上升,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排水阀动作,打开排水口,实现自动放水和排垢,保证正压风系统安全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罐体;11-正压进风口; 12-正压出风口;
[0030]13-排水口 ; 2-排水阀; 3-挡板;
[0031]41-浮球;42-连杆;43-弹簧;
[0032]44-牵引绳; 5-上盖;51-密封圈;
[0033]52-螺栓;6-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I侧壁上部的正压进风口 11和正压出风口 12、设置在罐体I下部的排水口 13、设置于排水口 13上的排水阀2以及用于根据罐体I内水位高度控制排水阀2开启或关闭的控制装置。
[0035]罐体I内设置有挡板3,挡板3位于正压进风口 11和正压出风口 12之间且靠近正压进风口 11。
[0036]挡板3用于阻挡从正压风进口 11进入罐体I的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并使水和锈垢落至罐体I底部。挡板3可以为平板结构,挡板3可以竖直设置在罐体I的侧壁上。
[0037]本实施例中,排水阀2可以为滑阀,该滑阀设置于排水口 13上。排水口 13朝向罐体I的侧壁方向,滑阀的阀芯能够沿排水口 13的朝向方向滑动。控制装置包括浮球41、连杆42、弹簧43和牵引绳44 ;弹簧43 —端与罐体I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连杆42中部连接;连杆42的一端与浮球41连接,另一端与牵引绳44 一端连接,牵引绳44另一端与滑阀连接;浮球41浮设在罐体I内部的水面上。浮球41的浮力大于弹簧43的拉力,浮球41可以随着罐体I内的水平上升而向上运动。弹簧43最大长度小于挡板3下端与罐体I底壁之间的距离。挡板3的高度大于正压进风口 11与上盖5之间的距离,保证挡板3可以挡在正压进风口 11处。挡板3用于阻挡从正压进风口 11向罐体I内注入的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以使正压风所夹带的水7及锈垢8在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落至罐体I的底部,从而使正压风气中的水7和锈垢8能更好的实现分离。
[0038]优选地,罐体I的上部还设置有上盖5 ;上盖5与罐体I的上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1,密封圈51可以采用O型密封圈。上盖5与罐体I的上部之间可以通过螺栓52固定,提高上盖5的密封性。
[0039]本实施例中,正压进风口 11用于向罐体I内注入正压风。具体地,正压进风口 11可以与正压风管路连接。正压出风口 12用于罐体I内净化过的正压风排出。具体地,正压出风口 12可以与正压风管路连接。排水口 13用于罐体I内分离、储积的水7和锈垢8排除罐体I。具体地,排水口 11的开口位置在罐体I的下部。
[0040]本实施例提供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的工作原理具体为:
[0041]正压风从正压进风口 11进入罐体I内,在挡板3的阻挡下,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在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落至罐体I的底部,从而使正压风气中的水和锈垢能更好的实现分离,罐体I净化过的正压风由正压出风口 12排出。
[0042]随着正压风不断从正压进风口 11进入罐体I内,在挡板3的阻挡下落入罐体I的底部的水7和锈垢8也越来越多,使罐体I内的水位逐渐增高,积水的浮力使浮球41上升,浮球41带动弹簧43拉伸,当罐体I内部的水位达到弹簧43最大行程位时,浮球41上升使连杆42拉伸,连杆42通过牵引绳44拉动滑阀发生位移,排水口 13开启,罐体I内的水7及锈垢8从排水口 13排出。
[0043]当罐体I内的积水排出一定量,浮球41下降,弹簧43复位,滑阀受到罐体I内正压风和积水的压力以及滑阀自身的轴向力的作用,使得滑阀复位,进而使得排水口 13关闭。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的弹簧12最大行程位低于所述挡板3下端,因此可保证罐体I内的水位始终位于挡板3之下,若罐体I内的积水达到弹簧43最大行程位,则罐体I内部的排水阀2和排水口 13开始自动排水,从而保证了正压风中的水和锈垢的彻底分离和排出。
[0044]本实施例提供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当正压风从正压进风口 11进入罐体I内,在挡板3的阻挡下,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在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落至罐体I的底部,从而使正压风气中的水和锈垢能更好的实现分离,避免了正压风中的水及锈垢进入系统,并且,当罐体I内的水和锈垢积累的一定程度后,随着水面不断上升,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排水阀2动作,打开排水口 13,实现自动放水和排垢,保证正压风系统安全运行。
[004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在上述实施例技术方案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地改进,具体地,排水口 13可以朝向罐体I的底壁方向,滑阀的阀芯能沿排水口 13的朝向方向滑动;控制装置包括浮球41、弹簧43和牵引绳44 ;弹簧43 —端与罐体I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浮球41连接;牵引绳44 一端与浮球41连接,另一端与滑阀连接;浮球41浮设在罐体I内部的水面上。
[0046]进一步地,罐体I的底壁为倾斜设置,排水口 13设置在底壁的低点处。滑阀设置在罐体I的侧壁上,罐体I的下部具有多个用于支撑罐体I的支腿6。
[0047]本实施例中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的工作原理具体为:
[0048]正压风从正压进风口 11进入罐体1,在挡板3的阻挡下,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在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落至罐体I的底部,从而使正压风气中的水和锈垢能更好的实现分离,罐体I净化过的正压风由正压出风口 12排出。
[0049]随着正压风不断从正压进风口 11进入罐体I内,在挡板3的阻挡下落入罐体I的底部的水和锈垢也越来越多,使罐体I内的水位逐渐增高,积水的浮力使浮球41上升,浮球41带动弹簧43拉伸,当罐体I内部的水位达到弹簧43最大行程位时,浮球41带动牵引绳44,牵引绳44拉动滑阀发生位移,使得排水口 13开启,罐体I内的水从排水口 13排出,罐体I底部堆积的锈垢8,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及水流的作用,从罐体I倾斜的底面向排水口13移动,并从排水口 13排出。罐体I内的水7及锈垢8排出。
[0050]当罐体I内的积水排出一定量时,浮球41下降,弹簧43复位,滑阀受到罐体I内正压风和积水的压力以及滑阀自身的轴向力的作用,使滑阀复位,进而使得排水口 13关闭。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可以避免正压风中的水及锈垢进入正压风系统,并能实现自动放水和排垢,保证正压风系统安全运行。
[00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罐体侧壁上部的正压进风口和正压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下部的排水口、设置于所述排水口上的排水阀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罐体内水位高度控制所述排水阀开启或关闭的控制装置; 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正压进风口和正压出风口之间且靠近所述正压进风口; 所述挡板用于阻挡从所述正压风进口进入所述罐体的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并使所述水和锈垢落至所述罐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阀为滑阀,所述滑阀设置于所述排水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朝向所述罐体的侧壁方向,所述滑阀的阀芯能沿所述排水口的朝向方向滑动;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浮球、连杆、弹簧和牵引绳; 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中部连接; 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与所述滑阀连接; 所述浮球浮设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水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朝向所述罐体的底壁方向,所述滑阀的阀芯能沿所述排水口的朝向方向滑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浮球、弹簧和牵引绳; 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 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阀连接; 所述浮球浮设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水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壁为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低点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下部具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罐体的支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上盖; 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的上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的浮力大于所述弹簧的拉力。
9.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最大长度小于所述挡板下端与所述罐体底壁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正压进风口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E21F1/00GK203783621SQ201420198519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张建军, 孙永忠, 陈志明 申请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