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牵引钻杆的钻孔灌注桩三翼双腰箍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6114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牵引钻杆的钻孔灌注桩三翼双腰箍钻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建筑桩,尤其是一种带牵引钻杆的钻孔灌注桩三翼双腰箍钻头。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试制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在地基上钻孔从而形成的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主要用于上部建筑物的承重基础或基坑的围护结构。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深度和施工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钻头问题一直是制约钻孔灌注桩施工深度及垂直精度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牵引钻杆的钻孔灌注桩三翼双腰箍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牵引钻杆的钻孔灌注桩三翼双腰箍钻头,包括上腰箍、下腰箍、翼板、钻杆以及牵引钻,所述钻杆竖直设置,该钻杆通过多个径向设置的翼板连接上、下同轴间隔设置的上腰箍及下腰箍,所述上腰箍的直径大于下腰箍的直径,所述翼板的上端面与上腰箍上端面齐平,该翼板的下端面与下腰箍下端面齐平,所述钻杆的底端部螺纹同轴连接牵引钻,该牵引钻的上部制有圆孔,所述牵引钻底部、翼板的下端面、下腰箍的下端面以及翼板在下腰箍与上腰箍过渡端形成的倾斜段均固装间隔设置的多个钻齿,每个钻齿的端部均镶嵌有合金。

而且,所述下腰箍直径比上腰箍直径小三分之一以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牵引钻杆的钻孔灌注桩三翼双腰箍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为三个,且均匀圆周设置。

而且,所述牵引钻的底端部为封闭端,该牵引杆的外缘设置有连续螺纹。

而且,所述上、下腰箍采用Q235钢材,其厚度大于15mm。

而且,所述翼板采用15mm厚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导向性强,本钻头最底部安装有牵引钻,牵引下整体钻头高效向下工作。

2、成孔垂直度及精度高,上、下腰箍之间形成一端距离,使钻孔垂直度及精度答复提高。

3、孔壁的稳定性高,由于上、下腰箍同轴且相互约束,极大地降低了钻头在工作过程的晃动,提高了孔壁的稳定性及光滑度。

4、本钻头固装多个钻齿,保证钻头高效工作、延长使用寿命,保证了加工孔的精度及质量。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构思巧妙,对穿越砂层以及进入微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稳定性,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带牵引钻杆的钻孔灌注桩三翼双腰箍钻头,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腰箍1、下腰箍2、翼板3、钻杆6以及牵引钻4,所述钻杆竖直设置,该钻杆通过三个翼板连接上、下同轴间隔设置的上腰箍及下腰箍,所述翼板为三个,且均匀圆周设置,所述上腰箍的直径大于下腰箍的直径,通常情况下下腰箍直径比上腰箍直径小1/3以上,所述翼板的上端面与上腰箍上端面齐平,该翼板的下端面与下腰箍下端面齐平,所述翼板的下端面3B、下腰箍的下端面以及翼板在下腰箍与上腰箍过渡端形成的倾斜段3A均固装间隔设置的多个钻齿5,每个钻齿的端部均镶嵌有合金;所述钻杆的底端部螺纹同轴连接有牵引钻,该牵引钻的上部制有用于出气、出水的圆孔7,该牵引钻的底端部为封闭端且固装多个钻齿,每个钻齿的端部同样镶嵌有合金,该牵引杆的外缘设置有连续螺纹。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下腰箍采用Q235钢材加工而成,其厚度大于15mm,上腰箍直径同钻孔灌注桩直径,高度约为150mm至200mm,下腰箍直径比上腰箍直径小150mm至300mm,高度约为200mm至300mm,具体需根据土质、桩长、施工工艺等确定。

所述翼板采用15mm厚钢板制作,下端设置镶嵌有合金的钻齿,并设置镶嵌有合金的钻齿。

整个钻头在穿越砂层或进入微风化岩层时,牵引钻杆先行进入土层并通过牵引杆上螺纹的作用嵌固在土层中。钻头在牵引钻杆的牵引作用下,下腰箍先行钻入砂层中,之后上腰箍再钻入砂层中。

考虑到钻头穿越砂层,砂层具有挤密性,下腰箍先行钻出小孔,再牵引上腰箍钻出与设计相符的成孔,可提高施工效率,成孔质量有保障。

所述牵引钻杆由封闭空心钢管构成,一段设置尖头,另一端设置与钻杆连接的内螺纹套丝,以便与钻杆进行旋拧螺纹连接。当采用牵引钻杆时,牵引杆上部需开设出气出水孔,当不采用牵引钻时,可由钻杆底部空腔直接出气出水。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