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用多功能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006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施工用多功能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的增长,道路交通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因此大量的地下隧道施工逐渐兴起发展,目前,地下隧道的种类涉及地铁、公路、铁路、甚至是,因为其特殊性,需要针对施工的隧道予以支撑,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万无一失。实施过程中较为麻烦,特别是过程中因为隧道较长时,施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造成隧道施工的难度。根据施工的情况,特别是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支撑装置,因此显得十分重要,需要较为实用和耐用的大修工程设备进行施工工作,从而有效地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支撑,以实现较好的支撑效果,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纰漏,造成损失。

但是目前的绝大多数隧道施工大型器械安全性较差,而且功能单一,需要配有大量的辅助作业的工程器具,间接提升了施工成本和复杂程度,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保护施工作业安全并对隧道进行有效支撑的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隧道施工中大型器械安全性较差、功能单一,需要配备大量辅助器具进行有效支撑,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部分和设置在支撑部分下部的移动部分,支撑部分包括支撑柱加固杆、承重梁、承重台、支撑横杆和防护网,支撑柱上端设置有拱形护板,支撑柱中部连接有支撑横杆,支撑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拱形护板连接,支撑柱下端连接有承重台,承重台下方连接有承重梁,承重梁两侧连接有防护网,防护网与承重梁间设置有若干加固杆,承重梁下方设置有移动部分,移动部分包括车体,车体两侧对称位置连接有若干支腿,车体底部设置有车轮,车体设置有通讯电缆接线盒,车体两侧设置有照明灯。

支撑柱为气弹簧式液压支撑杆。气弹簧式支撑杆使用方便灵活,工作寿命长,性价比较高。

拱形护板采用8—16毫米厚的不锈钢板加工制作而成。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其内部湿气较重或经常处于滴水状态,不锈钢板可以有效降低弧形护板受到锈蚀的概率;同时8—16毫米的厚度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同时也降低了因钢板过厚带来的加工难度。

支腿下方设置有支腿脚垫。支撑脚垫一方面能够增大支腿与地面的摩擦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大地面受力面积,防止因支撑过重导致的地面塌陷,提升了工作安全性。

照明灯为LED泛光灯。LED泛光灯照射距离远、照射区域范围广且无频闪、耗能低。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势是:该隧道施工用多功能支撑装置,通过支撑部分和移动部分的组合工作,不仅实现了隧道施工中的基本支撑工作,而且可以实现对照明和隧道通讯的辅助作业;通过使用方便灵活,工作寿命长的气弹簧式支撑杆,达到了方便施工的目的;通过承重台与承重梁的外侧连接处设置有加固连杆,加固连杆能够进一步连接加固承重台和承重梁的连接固定,达到了提升该支撑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支腿下方设置的支腿脚垫一方面能够增大支腿与地面的摩擦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大地面受力面积,防止整个支撑系统过重导致地面塌陷,达到了提升工作安全性的目的;通过照明灯为LED泛光灯,LED泛光灯照射距离远,面积大,发光时间长,耗能低,达到了延长照明灯使用寿命和照明距离的目的;该隧道施工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坚固耐用,方便照明和通讯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柱,2-支撑横杆,3-拱形护板,4-承重台,5-承重梁,6-防护网,7-加固杆,8-车体,9-车轮,10-支腿脚垫,11-支腿,12-通讯电缆接线盒,13-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隧道施工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部分和设置在支撑部分下部的移动部分,支撑部分包括支撑柱1、加固杆7、承重梁5、承重台4、支撑横杆2和防护网6,支撑柱1上端设置有拱形护板3,支撑柱1中部连接有支撑横杆2,支撑横杆2的两端分别与拱形护板3连接,支撑柱1下端连接有承重台4,承重台4下方连接有承重梁5,承重梁5两侧连接有防护网6,防护网6与承重梁5间设置有若干加固杆7,承重梁5下方设置有移动部分,移动部分包括车体8,车体8两侧对称位置连接有若干支腿11,车体8底部设置有车轮9,车体9设置有通讯电缆接线盒12,车体8两侧设置有照明灯13。

支撑柱1为气弹簧式液压支撑杆,拱形护板3采用8—16毫米厚的不锈钢板加工制作而成,支腿11下方设置有支腿脚垫10,照明灯13为LED泛光灯。

实施例:

在对距离较短且地质条件较好的隧道施工时,如采用盾构等方式性价比较低,通常采用隧道台车进行衬砌施工,由于隧道本身地质较好,前期可以通过简单的喷护即可实现开挖后的表层初步稳固,此时,可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对衬砌施工附近工作段进行有效的支护。支撑柱1上方焊接有拱形护板3,拱形护板3用于支撑隧道顶端,采用12毫米厚不锈钢板加工制作而成,支撑柱1中部与支撑横杆2焊接,支撑横杆2能够进一步对拱形护板3进行加固支撑,支撑柱1下方焊接有承重台4,支撑柱1为液压支撑杆,且液压支撑杆为气弹簧式支撑杆,气弹簧式支撑杆使用方便灵活,工作寿命长,延长了使用寿命和方便施工工作,承重台4与承重梁的外侧连接处设置有加固连杆,加固连杆能够进一步连接加固承重台和承重梁的连接固定,达到了提升该支撑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承重台4下方焊接有承重梁5,承重梁5用于对承重台4进行支撑,承重梁5上方两侧与防护网6固定连接,防护网6用于防止有坠石坠落伤到工人,防护网6下方与加固杆7焊接,加固杆7用于加固防护网6与承重梁5的固定连接,承重梁5下方设置有移动部分,移动部分用于进行移动和对上部支撑部分进行最终支撑。

进一步的,移动部分包括车体8、车轮9、支腿11、照明灯13、通讯电缆接线盒12,车体8两侧通过液压杆与支腿11固定连接,车体8用于移动整个支撑装置,支腿11下方设置有车轮9,支腿11下方设置有支腿脚垫10,支撑脚垫10一方面能够增大支腿11与地面的摩擦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大地面受力面积,防止过重导致地面塌陷,提升了工作安全性,车体8前方焊接有通讯电缆接线盒12,通讯电缆接线盒12用于连接隧道内通讯,车体8上方两侧设置有照明灯13,照明灯13为LED泛光灯,LED泛光灯照射距离远,面积大,发光时间长,耗能低,达到了延长照明灯13使用寿命和照明距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包括对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