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管堵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4294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油管堵塞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新型油管堵塞器,特别设计了一种安装于管式泵内的无需将油管堵塞器捞出或击碎就可以打通抽油通道的油管堵塞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采油采气作业中,油管堵塞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普通油田注水井作业中和不压井修井作业中都需要使用油管堵塞器,在普通油田注水井作业中,通常将油管堵塞器捞出或者击碎来实现油管通道的打通,在不压井修井过程中,在下放管柱后,因为油管底部管式泵固定阀的存在,所以不能将油管堵塞器击碎,需要将位于最下部油管内的油管堵塞器捞出,延长了作业时间。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需将油管堵塞器捞出或击碎就可以打通抽油通道的油管堵塞器结构,该油管堵塞器安装于管式泵中的防冲距空间内,利用抽油杆下压中心管,通过卡销与卡槽固定中心管,流体就可以通过进油口和侧面进油口被抽出,避免了将油管堵塞器捞出和击碎的过程,提高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油管堵塞器,利用抽油杆下压中心管,通过卡销与卡槽固定中心管,通过进油口和侧面进油口抽出液体,工序便捷,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中心管, 第一密封圈,卡槽,第一密封胶圈,外筒,卡销,小弹簧,第二密封胶圈,大弹簧,外筒内腔,进油口,第二密封圈,侧面进油口,中心管内腔,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与中心管相连接,中心管上设置有卡槽,第一密封胶圈和第二密封胶圈与外筒相连接,卡销与小弹簧相连接,小弹簧与外筒相连接,当中心管被压下的时候卡销被小弹簧推入卡槽,中心管被固定,大弹簧上部与中心管相连接,大弹簧下部与外筒相连接,外筒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中心管的下部设置有侧面进油口,中心管内部设置有中心管内腔。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避免了工序中捞出油管堵塞器造成延长作业时长和击碎油管堵塞器造成碎料卡泵的问题,通过抽油杆下压与卡销定位即可打通抽油管道,工序简便,密封良好,安全可靠,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通抽油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中心管、2.第一密封圈、3.卡槽、4.第一密封胶圈、5.外筒、6.卡销、7.小弹簧、8.第二密封胶圈、9.大弹簧、10.外筒内腔、11.进油口、12.第二密封圈、13.侧面进油口、14.中心管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新型油管堵塞器,包括含有中心管(1),第一密封圈(2),卡槽(3),第一密封胶圈(4),外筒(5),卡销(6),小弹簧(7),第二密封胶圈(8),大弹簧(9),外筒内腔(10),进油口(11),第二密封圈(12),侧面进油口(13),中心管内腔(14),所述的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12)与中心管(1)相连接,实现中心管(1)与外筒(5)之间良好的密封,中心管(1)上设置有卡槽(3),第一密封胶圈(4)和第二密封胶圈(8)与外筒(5)相连接,通过第一密封胶圈(4)与第二密封胶圈(8)使油管堵塞器与外部泵筒之间形成密封并固定在油管壁上,卡销(6)与小弹簧(7)相连接,小弹簧(7)与外筒(5)相连接,在中心管(1)未被压下时,卡销(6)位于外筒(5)内,小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大弹簧(9)上部与中心管(1)相连接,大弹簧(9)下部与外筒(5)相连接,在中心管(1)未被压下时,通过大弹簧(9)的弹力使中心管(1)与外筒(5)紧密接触,保证密封,外筒(5)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11),中心管(1)的下部设置有侧面进油口(13),中心管(1)内部设置有中心管内腔(14),在中心管(1)未被压下时,中心管内腔(14)未与外筒内腔(10)相连通,中心管(1)与外筒(5)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12)密封,外筒(5)与外部泵筒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圈(4)和第二密封胶圈(8)密封,此时油管堵塞器上部与下部空间没有连通。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通抽油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通过下放的抽油杆接触中心管(1)的上部,并将中心管(1)下压,当卡槽(3)与卡销(6)对齐时,小弹簧(7)伸长,将卡销(6) 推入卡槽(3),此时中心管(1)固定,不再上下移动,此时中心管内腔(14)通过侧面进油口(13)与外筒内腔(10)相连通,流体通过进油口(11)进入外筒内腔(10),再通过侧面进油口(13)进入中心管内腔(14),从而油管堵塞器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相连通,抽油通道被打通。

本实用新型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探讨设计了一种新型油管堵塞器,安装于管式泵中的防冲距空间内,利用抽油杆下压中心管,通过卡销与卡槽固定中心管,流体通过进油口与侧面进油口进入中心管内腔,从而打通抽油通道,避免了需要将油管堵塞器捞出和击碎的过程,设计可靠,结构简单,提高了作业效率。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