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594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盾构机进出洞口防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盾构隧道进出洞普遍采用折页式压板与橡胶帘布作为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中的防水封堵措施,由于折页式压板在高水压工况下对橡胶帘布的固定作用有限,经常出现压板向外翻出、橡胶帘布被砂土冲出的情况,造成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的失败。

例如,申请号为200510112095.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盾构隧道出洞防水方法,包括井圈和衬砌结构,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密封用帘布橡胶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如下的步骤:在井圈上设置有井圈垂直面钢板和水平面钢板,垂直面钢板位于井圈洞口处;在垂直面钢板处设置预制成环的帘布橡胶板,即在垂直面钢板上预埋螺母,在盾构机推进前,在垂直面钢板上安装帘布橡胶板,帘布橡胶板的安装是通过圆环钢板实现的,圆环钢板将帘布橡胶板与垂直面钢板通过螺栓固定,待盾构推进时,在水平面钢板上至少固定连接二个钢丝刷。

现有技术中的组合式盾构隧道出洞防水方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存在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所述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结构简单,并能提供更好的防水封堵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圈、第二固定圈和吸水材料层,所述第一固定圈固定设置在盾构机进出洞洞口的洞门环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圈上且两者同轴设置,所述吸水材料层能够拆卸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圈和所述第二固定圈形成的腔体中,其中,所述吸水材料层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圈和所述第二固定圈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二固定圈和所述吸水材料层均有弹性,其中,所述盾构机能够穿过由所述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二固定圈和所述吸水材料层而组成的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圈包括固定部和围合部,所述围合部连接在固定部的外端,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盾构机进出洞洞口的洞门环板上,所述围合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所述第二固定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里端,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圈平行于所述围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均由若干钢板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材料层为吸水海绵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材料层包括若干独立的吸水海绵块。

进一步地,所述围合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夹角为13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圈和所述围合部之间的距离为220-25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圈和所述围合部之间的距离为23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通过配合设置第一固定圈、第二固定圈和吸水材料层,使所述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结构简单,并能提供更好的防水封堵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通过设置围合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夹角为120-150°,使盾构机能够顺利穿过由所述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二固定圈和所述吸水材料层而组成的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围合部与固定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固定圈、11-固定部、12-围合部、2-第二固定圈、3-吸水材料层、4-洞门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一种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圈1、第二固定圈2和吸水材料层3,所述第一固定圈1固定设置在盾构机进出洞洞口的洞门环板4上,所述第二固定圈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圈1上且两者同轴设置,所述吸水材料层3能够拆卸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圈1和所述第二固定圈2形成的腔体中,其中,所述吸水材料层3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圈1和所述第二固定圈2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一固定圈1、所述第二固定圈2和所述吸水材料层3均有弹性,其中,所述盾构机能够穿过由所述第一固定圈1、所述第二固定圈2和所述吸水材料层3而组成的盾构机进出洞防水封堵装置。

所述第一固定圈1包括固定部11和围合部12,所述围合部12连接在固定部11的外端,所述固定部11固定设置在所述盾构机进出洞洞口的洞门环板4上,所述围合部12与固定11部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所述第二固定圈2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1的里端,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圈2平行于所述围合部12。

所述第一固定圈1和第二固定圈2均由若干钢板焊接而成。

所述吸水材料层3为吸水海绵材质。

所述吸水材料层3包括若干独立的吸水海绵块。

所述围合部12与固定部11之间的夹角为135°。

所述第二固定圈2和所述围合部12之间的距离为220-250mm。

所述第二固定圈2和所述围合部12之间的距离为230mm。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