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1291发布日期:2018-06-02 06:57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地铁区间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后,着火列车若继续快速移动,则会造成着火部位后方的乘客被有毒有害烟气快速中毒、窒息死亡;若着火列车失去移动能力或者立即停车进行乘客疏散,则将会面临火灾烟气蔓延较快、人员疏散逃生困难、通风排烟能力有限等难题。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第28.2.4条中规定:“两条单线区间隧道应设联络通道,相邻两个联络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0m,联络通道内应设甲级防火门,门扇的开启不得侵入限界”,联络通道的设置是在一条隧道发生火灾、涌水、倒塌等突发性事故时,使得人员可以通过联络通道迅速转移至另一条隧道中;此外,救援人员可以通过联络通道实施救援。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地铁工程或类似工程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以及CFD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但针对全尺寸的地铁区间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时的人员安全疏散方式以及相应的通风排烟系统及方法的研究较少;而且现有的地铁区间隧道通风排烟模式较为单一,且针对着火列车不同停靠位置及其不同着火位置的人员安全疏散模式相适应的地铁区间隧道通风排烟系统设计及方法很少,急需要相应的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及方法来验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本技术领域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包括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消音器、区间隧道风机、风阀和风亭;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区间隧道与车站隧道交界处隧道顶部中央,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的排风口与所述风亭相连接,所述消音器、区间隧道风机、风阀均设置在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内。

优选地,所述风口设置在第一隧道的区间隧道与车站隧道交界处、第二隧道的区间隧道与车站隧道交界处的隧道顶部中央。

其中,所述风阀设置在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内,用于控制气体在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内的流动路径。

两个平行或交叉的地铁区间隧道的相同位置的两个排烟风道之间设置有支路,支路内设置支路风阀。

优选地,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区间隧道风机的一侧或两侧,用于降低所述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其中,所述区间隧道风机设置在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内,所述区间隧道风机用于在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产生定向的气体流动;且所述区间隧道风机的电机采用变频电机。

其中,所述风亭和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与地铁外部空间连通的风口相连接,是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内的气体与地铁外界空气对流的接口,且用于阻挡异物进入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以实现地铁区间隧道通风排烟更加系统化、模块化。

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针对地铁区间隧道内列车火灾的各种不同情境,设定相对应的合适的排烟模式,从而达到较快排出火灾烟气,并较快控制火灾形势、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和编号的对应为:地铁区间隧道1,第一隧道4,第二隧道5,联络通道11,防火门111,地铁列车2,车头21,车尾22,消音器A,地铁车站隧道3,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L,排烟风亭S,排烟风机T,排烟风道第一支段的风阀D1,排烟风道第二支段的风阀D2,排烟风道第三支段的风阀D3,排烟风道第四支段的风阀D4,排烟风道第五支段的风阀D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知的是,实施例只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所用手段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手段。

实施例1:

一种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用于地铁隧道的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与地铁外部环境交换空气,包括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消音器、区间隧道风机、风阀、风亭和风口;所述风口设置在第一隧道的区间隧道与车站隧道交界处、第二隧道的区间隧道与车站隧道交界处、以及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与所述风亭交界处,消音器、区间隧道风机、风阀均设置在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内。

参见图1,本实施例示出的地铁隧道两条平行的第一隧道4和第二隧道5,第一隧道4和第二隧道5分成两个区段,具体为地铁区间隧道1和地铁车站隧道3;相应的,地铁隧道由地铁区间隧道1和地铁车站隧道3交替连接组成。

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L与地铁内部连通的风口设置在第一隧道4的区间隧道与地铁车站隧道交界处、以及第二隧道5的区间隧道与车站隧道交界处的隧道顶部中央。第一隧道4和第二隧道5的区间隧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络通道11,本实施例仅示出离地铁列车2最近的3个联络通道11,相应的各联络通道11内均设置有防火门111。

风阀设置在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上,用于控制气体在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内的流动路径,一个风道内设置4个风阀;两个地铁区间隧道的两个排烟风道之间设置有支路,支路内设置支路风阀。具体到本实施例,一个风道内设置4个风阀,从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与地铁内部连通的风口至与地铁外部连通的风口之间的支路排烟风道上依次设置排烟风道第一支段的风阀D1、排烟风道第二支段的风阀D2、排烟风道第三支段的风阀D3和排烟风道第四支段的风阀D4,第一隧道4和第二隧道5相同位置的两个排烟风道之间设置有相连通的支路风道,且在支路风道内设置排烟风道第五支段的风阀D5;

消音器A设置在所述区间隧道风机的两侧,用于降低所述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所述区间隧道风机T设置在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L内,且每个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L内均设置一台所述区间隧道风机T,所述区间隧道风机T用于在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L内产生定向的气体流动;且所述区间隧道风机T的电机采用变频电机。所述风亭S和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L与地铁外部空间连通的风口相连接,是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L内的气体与地铁外界空气对流的接口,且用于阻挡异物进入所述地铁区间隧道排烟风道L内。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